普通高校篮球训练对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研究

2022-03-05 13:33易军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肺活量心肺实验组

易军

(重庆邮电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00065)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 研究背景

篮球运动作为深受我国大学生欢迎的项目之一,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体育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受到冲击,并且与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极其不符。篮球课程也不例外,其不仅是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播体育文化的作用。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过于侧重技能技术教学,缺乏培养学生通过正确、有效的手段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而体适能教育课程能够将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该文在篮球课程中融入体适能理论并加入体适能训练,通过这种融合模式教学和常规教学的对比,探究其对学生健康体适能发展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

健康体适能被认为是身体有充足的活力和精神进行日常生活,而又不会过度疲劳与困倦,并且还留有精力享受余暇活动和应付突发的紧张事件的能力。早有研究表明,体适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如赵磊通过对比体适能课程和公共体育课程干预下,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发现体适能课程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1]。2007年,学者王欣提出将体适能融入篮球教学活动中的想法,篮球体适能训练课程的研究逐渐增多[2]。刘喆等人认为,以篮球运动为媒介的健康体适能教学,不仅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且对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社会适应以及终身体育思想有积极作用[3]。曾灿文认为,为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育教育需求,高校篮球体适能训练应该首先开展健康体适能训练[4]。可见,学者均表达了将体适能训练融入篮球课程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健康体适能通常包括5 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心肺功能、身体成分、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能力。该文为了方便测量,通过肺活量来反映学生的心肺功能;以50m 跑和立定跳远来反映学生的肌肉力量;以1000m 跑来反映学生肌肉耐力;以坐位体前屈来反映学生的身体柔韧水平。并对42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干预实验,旨在了解篮球体适能训练课程对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效果,并验证篮球体适能训练课程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积极影响。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该文以普通高校篮球训练对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选取重庆邮电大学2020 级参加篮球选修课程的42名学生为实验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以“篮球”“体适能”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了解文章内容,结合体适能的训练特征,对有关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奠定该文整体框架。

2.2.2 数理统计法

对测量得到的数据先使用Excel 2010 进行预先的处理,再导入到SPSS 18.0 统计软件,并对实验前后测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2.2.3 实验法

实验目的:通过此次实验研究,对比实验组(篮球体适能训练的课程)与对照组(常规篮球课程)学生健康体适能水平的差异。

实验分组: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男生21人)和对照组(男生21 人);实验组进行16 周融入体适能的篮球训练课程的教学,对照组进行常规篮球课程。

实验测试指标:由于选择的对象均为男性,选取的反映健康体适能的指标具体有肺活量、50m跑、立定跳远、1000m跑、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反映学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能力。

实验干预:篮球体适能训练课程计划如表1所示,分为4 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训练的主要内容。每次课程,主要流程为教师指导练习方式与方法,控制练习时间与强度,并建议学生课外自主练习。每次课程练习的整个过程为热身与伸展、力量练习、心肺功能练习、整理与放松。其中,热身可以采取跑圈或者结合球的全场跑动的方式;伸展既可以是静态拉伸,也可以是动态拉伸,或是二者结合;力量练习安排在心肺练习之前,并且主要以抗阻练习为主,根据不同的训练计划,负荷强度逐渐提升与保持。如在训练的适应阶段,负荷强度控制在最大强度的60%左右,在训练的提高阶段,强度控制在最大强度的70%~85%之间,总的时间控制在30min,每周2 次;心肺功能练习主要与篮球的技战术相关联,如运用行进间的运球、传接球、跑跳投篮和加速跑、耐力跑等练习手段,负荷强度以心率来计算,并控制在最大心率的70%~80%左右,每次练习时间为30min,练习频率为每周2 次;整理放松阶段主要以总结、放松与拉伸为主要内容。

表1 篮球体适能训练课程计划表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测实验组对照组身高、体重、BMI对比

在进行实验之前,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身高体重以及BMI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在身高、体重、BMI 方面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排除了基础体质对实验的干扰。

表2 实验组对照组身高、体重、BMI对比分析

3.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健康体适能指标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如表3 所示,在所测的6 个项目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具体统计指标如下:肺活量(t=-0.358,P>0.05)、50m跑(t=-0.124,P>0.05)、立定跳远(t=-0.214,P>0.05)、坐位体前屈(t=-1.644,P>0.05)、1000m 跑(t=0.058,P>0.05)、引体向上(t=-0.511,P>0.05),表明两者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表3 前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男性测试项目差异分析

在教学实验开始之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础体质和各项身体素质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在进行试验干预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BMI 和各项体适能素质处在一个基线上,50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000m 跑、引体向上5 项指标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3.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健康体适能指标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如表4 所示,在所测的6 个项目中,实验组与对照组除了坐位体前屈和引体向上外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统计指标如下:肺活量(t=2.551,P<0.05)、50m跑(t=-2.6P57,P<0.05)、立定跳远(t=2.200,P<0.05)、1000m 跑(t=-2.339,P<0.05),由此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肺耐力、速度、爆发力以及心肺耐力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在篮球专选课中,介入健康体适能内容对学生健康体适能有积极作用。

表4 后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男性测试项目对比

3.4 实验组实验前后学生健康体适能指标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如表5 所示,实验组前后测的6 个项目中,均呈现显著差异。具体统计指标如下:肺活量(t=-3.320,p<0.05)、50m跑(t=3.110,P<0.05)、立定跳远(t=-2.385,P<0.05)、坐位体前屈(t=-2.214,P<0.05)、1000m 跑(t=3.706,P<0.05)、引体向上(t=-2.339,P<0.05),实验前后,实验组肺活量平均增长357.90ml;50m 跑提高0.26s;立定跳远提升11.24cm;坐位体前屈提升2.01cm;1000m跑提高18.57s;引体向上增长3个。

表5 实验组前后测对比分析

3.5 对照组实验前后学生健康体适能指标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如表6所示,对照组,前后测的6个项目中,除引体向上外,均呈现显著差异。具体统计指标如下:肺活量(t=1.971,P>0.05)、50m跑(t=-1.128,P>0.05)、立定跳远(t=1.102,P>0.05)、坐位体前屈(t=1.112,P>0.05)、1000m 跑(t=-0.456,P>0.05)、引体向上(t=-2.320,P<0.05),对照组,实验前后肺活量、50m 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000m跑均无显著增长,而引体向上显著增加大约2个。

表6 对照组前后测对比分析

4 讨论

4.1 篮球课程对健康体适能的影响

篮球运动作为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运动,具有集对抗性、观赏性、趣味性、集体性、健身性于一体的特点。在满足大学生正常健身需求的同时,其身体对抗特点,能够强化其肌肉力量与素质,提高其有氧和无氧活动的能力。正如学者雷芬芳等人所言,积极参加篮球运动,在体验趣味性的同时,还能起到强身健体、塑造形体和提升有氧耐力水平的效果[5]。此次调查,证实了篮球课程,对提升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水平有促进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肺活量、50m 跑、立定跳远、1000m 跑上呈现显著差异,表明篮球课程能够使学生的有氧能力、爆发力、耐力等得到一定发展。已有研究均表明,篮球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如宋梅等人,论证了融入体适能课程的篮球课程,虽不能改变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如身高、体重、BMI,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肌肉力量、心肺功能及柔韧性指标[6];童金茂也发现,篮球体适能课程能够有效改变学生的体脂率、肌肉力量、心肺功能、柔韧性,还对反映运动技能的体适能具有影响[7];李宇在干预实验中也发现,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性和身体脂肪含量4项指标测试的成绩均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8];符史强的研究同样得出相同的结论,并且其认为融入体适能的课程丰富了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并且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具有引导作用[9];郭浩然的数据,也支持健康体适能篮球教学对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效果,优于传统篮球教学[10]。综上所述,将体适能课程融入篮球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水平。

4.2 篮球运动体适能的设计与实施

对于篮球体适能课程的设计,学者童金茂认为,体适能的设计与应用,包括制定目标、完善计划、落实内容3 部分[7]。首先,制定篮球体适能训练的目标及要求,在了解学生的基本体适能情况下,既要制定整体目标,也要制定分阶段的小目标。其次,完善篮球体适能训练计划,主要分为4 个阶段,准备期,需要让学生了解体适能训练的基本构成和相关原则,制定明确的体适能训练目标;适应期,要求学生落实篮球体适能训练的具体内容;提高期,使学生的体适能水平逐渐提升;保持期,需引导学生热爱篮球运动,自觉通过篮球运动来锻炼身体。最后,落实篮球体适能训练内容,主要围绕具体的目标和计划,落实训练内容,即在每次篮球训练课程中,教师或者教练员可以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训练负荷强度以提升训练效果,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训练阶段,调整负荷强度,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设计有氧、无氧训练,通过抗阻训练来提升肌肉力量,通过课前课后拉伸来提升身体柔韧性,通过结合训练内容的跑跳练习来提升其协调能力。

5 结语

通过为期16 周的教学干预,篮球体适能训练课程,能够显著提高学生肺活量、50m 跑、立定跳远、1000m 跑的成绩,表明在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方面,有很好的提升效果,篮球体适能训练课程,对学生健康体适能有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肺活量心肺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教育部:将心肺复苏急救纳入学校健康教育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提高初中学生肺活量的方法策略研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轻松测量肺活量
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