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对重庆江津长寿及其相关表型的影响

2022-03-05 00:02朱凯薇曾泽陈宗涛孙丽罗勇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安岳臀围环境因素

朱凯薇 曾泽 陈宗涛 孙丽 罗勇军

(陆军军医大学 1西南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重庆 400038;2陆军卫勤训练基地军事医学地理学教研室)

21世纪以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追求健康长寿已成为社会公众重点关注话题,关于长寿现象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目前的研究都认为长寿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主要包括遗传因素〔1〕、地理环境因素〔2〕、个人心理因素〔3〕,并指出长寿现象具有区域性分布特征,呈现出空间聚集性,且关于长寿地区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长寿人群及其家族成员与其他地区同龄人对比往往具有一些健康表型(较低的血压,较低的高血压发病率)〔4,5〕。但由于同一区域人群在遗传背景上相近,即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对长寿及其相关表型起到了协同作用,如何区分两者的影响程度仍是目前长寿研究的一大难点。重庆江津在2012年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该区域环境相对封闭,为研究长寿相关特征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本文旨在探究环境因素对长寿及其相关表型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重庆江津位于重庆市西南部,四川安岳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两地具体的自然地理对比见表1。本研究对西南医院体检中心2014~2015年的体检资料进行筛选,选择出生地分别是重庆江津和四川安岳但目前都在重庆市区工作、年龄20~39岁的人群为调查对象。其身体指标包括血压、空腹血糖、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以地区和年龄为分组界限,其中20~29岁江津籍1 008人,安岳籍148人;30~39岁江津籍772人,安岳籍182人。由于该人群工作地点都在重庆市区,认为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一样,来自相同城市的人群认为他们有相近的遗传背景。

表1 江津与安岳自然地理环境对比

1.2诊断标准 根据通用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认定为高血压患者。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0~29岁江津籍人群在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高血压发病率四个指标上与安岳籍人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BMI、臀围、腰围明显高于安岳籍人群(P<0.05)。30~39岁江津籍人群在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BMI、臀围、腰围、高血压发病率等7个指标上与安岳籍人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 论

寿命是人体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6〕,但迄今为止,针对长寿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基因组学、老龄社会学和老龄医学等方面,相对而言,环境因素尤其是自然地理环境对长寿影响的研究较少〔2〕。

本研究这与现有的大多数针对长寿地区的人群研究结果不符〔4,5,7〕。在长寿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寿人群及其家族成员与普通同龄人相比,其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血压异常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同龄非长寿对照组,研究者因此得出结论:长寿家族的生物遗传特性决定了其较低的高血压患病率,即遗传对于高血压的调控作用十分显著。而本研究并没有观察到此等现象,这说明可能正是由于生活环境的趋同性,造成了江津籍人群与安岳籍人群在血压方面并没有表现出差异性,进一步说明环境因素是影响长寿及其相关表型的重要因素。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发现20~29年龄组中江津籍与安岳籍人群在BMI、腰围、臀围方面表现出了差异,而30~39组并没有发现这种现象,这可能是因为20~29年龄组的人在市区工作的时间并不长,身体的一些指标仍受到籍贯地的影响(遗传因素、饮食方式、生活习惯等),因而表现出了差异,而30~39年龄组的人在重庆市区生活时间较长,这种环境同化时间的延长造成了该年龄组人群并没有表现出差异,也从侧面证明了环境因素是影响人身体指标的重要因素。

目前,环境对长寿的影响已在学界引起重视〔8〕。现已证明地球各个圈层均对人类长寿现象有着重要影响,涉及大气圈〔9〕、水圈〔10〕、土壤圈〔11〕等。其中微量元素的丰度及其在各个圈层中的流通及转移过程更是与长寿有着紧密联系,如重庆江津的长寿现象似乎与该地区的富硒环境密不可分〔12〕。本研究,提示以后的长寿研究应加强外部环境要素的效应分析,将人体外环境与内环境影响因素有效结合,综合探讨其对人类长寿现象的影响。

猜你喜欢
安岳臀围环境因素
安岳柠檬生长的气象条件分析
空间环境因素对西北地区电离层空间特征影响
四川:安岳柠檬减产价格创新高
臀围松量对女裤裆部特征的影响分析与模型构建
深情
Uncertainties Brought by Free Indirect Speech
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腰围/臀围比的影响
浅谈会计目标定位
浅析下肢动作对裙子结构设计的影响
免耕播种实践及其对小麦生产环境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