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与定期注册双重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探讨

2022-03-17 02:50陈吉平
教育现代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师资格终身教育定期

陈吉平

(川北医学院 就业指导教研室,四川 南充)

一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的重要作用,高素质的人才有利于科技创新、改革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而教育作为创造和储备人才资源的重要基础,已经愈发成为国家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教育环境关键在于优秀的师资队伍,而一支有中国特色的师资队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储备精英力量。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学习型社会的落实与建成,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都跟师资队伍的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既是国民对于培养成功后代期许的寄托,也是学科建设水平的决定因素,更是为实现国家兴旺发达提供不竭动力的重要支撑。建设一支高水平、能力强,且能适应学校事业、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师资队伍是社会各界的期许,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在终身教育的国际浪潮下,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出了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并广泛实践,为创造终身教育的良好氛围保驾护航。我国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教师的培训计划,如“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这些计划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虽然整体上高校师资队伍积极调整并取得一定成绩,但大部分高校的师资队伍依然存在问题并亟待解决。

二 终身教育理念的产生与发展

(一) 西方终身教育理念的产生与发展

终身教育理念的兴起,主要来自于西方一批著名教育学专家思想的创新与交融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追溯至源头,教育学家杜威(John Dewey)最早提出了自己“终身教育”的想法:人们在离开学校之后才会开始得到真正的教育,教育能够在人的一生中延续、直到人的死亡才会结束;教育不仅应该为青少年需要,成年人同样也需要,社会应该允许成年人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一生做好一件事,终身在学习”,教育学习在个人的成长及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来英国的教育学者史密斯 (A. L. Smith )的《1919 报告书》,被评价和认为是终身教育观念发展中的转折点,这个报告书的颁布,对当时的教育界工作者的认知具有巨大的震动作用,在世界范围上对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推广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困于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在一开始并未被大众所接受,认为其不可能在现实中践行。后来,由于职业领域日渐扩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一次学习根本无法满足转换工作的需要并且无法追上时代变化的步伐,这就促使人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便适应这瞬息万变的世界。法国的著名教育家朗格朗(Paul Lengrand)也认为,人们不应该将自己的人生规划为受教育和劳动两个割离的阶段,因为受教育应该是终身的,它伴随着人的一生,他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撰写多部著作,大力推进了终身教育活动。1976 年11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第19 次全体成员大会并通过《关于成人教育发展的报告》,从此终身教育的观念开始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并加以落实,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迈向学习型社会渐渐成为社会主导性的教育思潮[1]。

现在,新的学习时代已经构筑形成了全球化的教育环境,终身教育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全面发展的需要,终身教育因此具有了全民性的特征,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的认可和推崇。如今的终身教育是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与学校教育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实现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源相互衔接,最终满足并实现全民终身学习并发展的理念。

(二) 终身教育理念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中国自20 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终身教育思想这一理念也在社会不断传播,但是其展现的效果并不是非常明显,直到1990 年才正式对终身教育的教育目标加以推广;进入21 世纪,终身教育在我国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并且予以广泛推进。中国始终坚定实施科教兴国,同时,也一直把教育摆在对我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位置。我国主要从两大方面进行着手,一个方面,对整个教育制度进行完善,让终身教育的思想以及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能够深入人心,为受教育者和青少年的家长们所接受;另一个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国家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优秀人士走入教师这个行业,同时鼓励教师们足够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使教育效果更为显著。从总体上来看,我国近些年来把创建学习型社会已经摆在了发展的首要位置,把终身教育列入了我们发展的核心内容。但是在立法的层面上来看,我国还是在准备的期间,并没有非常完善的终身教育法律体系的建立。

三 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的概念与意义

(一) 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概念

从2012 年起,我国开始实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要求教师在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成为在职教师之后,经过在教师岗位上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实践,在规定时期内,向主管部门提出对其资格的申请,由主管部门对其进行一阶段内教学状况的考核,若是考核能够通过,会延长所持的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期。相反,则不再延长其教师资格证书,也就是说其无法再从事和教师职业有关的工作[2]。

目的就在于通过这种制度的实施,能够使得教师们时时注意自己的能力,不断要求自己进步,一定要摒弃过去那些教师入职后没有发展、没有创新的教育方式。

(二) 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的实践意义

教育事业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支撑,良好的教育能为社会发展储备人才,而且人才的有效储备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是整个教育事业里的核心人物,他们是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只有把教师素质提高才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的质量。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各方面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教师数量也日趋饱和,随着教师资格制度向着规范化、严格化方向的发展,终身有效的教师资格制度在实践中暴露出了不少的缺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的提出与落实就显得非常必要,它可以促进师资的流动性,给广大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的教师们敲响警钟,这在实践中完全符合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四 我国目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根据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的实践现状分析,发现我国目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存在如下现实问题:

(一) 部分教师思想观念较为落后

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够能拥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但现在部分教师与学校,更加注重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对于真正的师德师风的考察相对比较缺乏。师德师风并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而是在整个教育之中起重要的积淀作用,对于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构建和谐安宁的社会氛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乏对于师德师风的相关测评,可能会直接导致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怀疑,由此拉低学校的教育效果。此外,在定期注册制度实行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主观上抵触变革、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使得教师定期注册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阻力重重。

(二) 部分教师科研水平不足

部分学校由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和教学进度方面的压力,对整个教育科研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青年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的本职工作和教学任务,没有空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这直接导致部分高校的科研氛围低沉,师资队伍的科学研究、创新实践能力不足,在如此教学环境下是难以教育出创新型人才的。

(三) 部分教师一定程度上缺乏有效的管理

在对教师的管理方面,有些高校没有特别科学地制定管理制度,使得整个教师队伍缺乏凝聚力。我国对于教师管理实行的是双轨制,对于不同性质的院校,其教师的待遇也有所不同,公办学校的教师待遇是以公务员为参考标准,而在民办的高校里,教师的参考标准则是企业员工,所以说这样双轨制的管理直接给教师的评判标准带来巨大差异。

(四) 部分教师队伍缺乏激励机制

部分学校的教师准入门槛和标准过低,许多学历较低、经验不足的人员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取得教师资格证,能力欠缺,不能很好地胜任教育工作,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定期注册成功的教师也因为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作为鼓励和保障,教师没有获得相应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因为注册后缺乏后续的跟踪和监督,使得教师资格的定期注册流于表面缺乏深层次的实际意义。

(五) 教师考评形式单一化

虽然实行了定期注册制度,有助于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但现行的定期注册制度存在缺陷,考核采用标准单一的合格评判制度,考评内容缺乏动态性,社会和学校对于教师的考核缺乏动态认识,忽视其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师德也没有作为重要考核条件。

五 双重背景下构建有中国特色高校师资队伍

终身教育成为当前社会改革的焦点之一,这使得国民以及政府愈发关注教育领域的改革,而定期注册制度的提出和实施为这种社会改革注入催化剂。面对现在的整个教育制度,高校必须能够结合自身的学校环境特征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来及时的制定发展目标和策略,在教师队伍的优化方面做好准备。

(一) 改善外部社会环境

1.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落实

就师资管理制度而言,国家应该强化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在全国范围的落实,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现状。就现有的定期注册制度来说,各级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对这一制度的宣传力度并保证按要求切实执行。首先,在学校的内部和整个的教育环境之内应该开展一定的交流互助,帮助教师们能够互相取长补短,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国家的教育目标来积极地开展教育活动;另外,我们也要善于利用网络和媒体等渠道,向公众宣传并强调定期注册制度的重要性,定期组织思想交流,增加宣传效果并使宣传内容更具说服力[3]。教师教学能力以及业务水平高低的最忠实和直接的见证者就是学生和家长,在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中,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应该作为重要参考,此外还应参考社会人士以及同行人员的建议与意见,不可只听一家之言。

2.增加高校科研经费补贴

学校应主动借助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力量,政府也应该尽量为高校提供科研发展的经费和学科建设的平台,满足教师在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工资待遇和薪酬激励等方面的基本要求[4]。高校根据办学特色设立教席,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也可以建立开放式、多元化奖励融资渠道,利用企业资助资金和校友资金,在公共服务、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教材编著等方面给予支持,以发展的观点来考评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开发新的课程并拓展教育实践活动。

3.加强对教师的综合考评

在设计考评指标时,应将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区分教师的不同贡献,鼓励教师产生更多原创、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对于教师来说,首位重要的并不是仅仅只有教师本人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更重要的还有对师德师风方面的考察,所以说在考评活动开展前,我们首先应该要建立并完善把师德师风、知识能力与业绩贡献融为一体,以三者的结合整体性对教师进行考核的标准;其次,要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从教资格和个人发展联系起来,既要与薪资制度结合,使教师获得物质奖励,又要与职称制度相结合,使教师获得后续发展的动力和对现有努力得到回报的满足感,避免考评活动流于表面与形式[5]。

4.完善退出和激励机制

国家必须严格执行教师退出机制,对于现在我们所推崇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必须要严格地执行,及时清理教师队伍中品行不端、不负责任、能力不佳的人员;同时还要对教师整个的激励机制进行制定,可以采取考评的方式来对其进行评价,以引起教师们对定期注册的重视,鼓舞他们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后续发展的动力[6]。

(二) 完善学校内部管理

1.完善考评制度

学校应根据教学和研究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全面推进部门职责梳理、工作流程优化,高校可以实行卓越绩效考评模式,从品德、能力、勤奋和实践多个维度来对教师进行评价。品德主要考察教师的师德师风,能力主要考察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勤奋主要关注教师的工作态度,实践的评价重点在于教师的效能和表现[7]。学校内部在对教师进行考评时,必须设置道德考核标准,对表现不符合道德标准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其教师资格;对师德师风表现优秀者,要树立榜样进行宣传,在给予精神奖励的同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在学校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

2.提供平台促进生涯发展

在国家科研经费增加的情况下,高校可以给予教师更多科研费用和平台的帮助,同时对个人规划进行有效引导,让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在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要大力扶持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中青年教师访学交流、挂职锻炼以及社会实践,依托现有资源为学校教师发展提供良好平台和未来发展空间[8]。不管是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在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方面,都要考虑到教师的个人发展。

3.加强人才培养进行队伍梯队建设

学校要采取教师培养措施,形成教师培养的新思路、新观点,加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使高校教师从单一的自发成长,转变成组织引领团队推动与个体需求相结合的成长新形态,同时为学科带头人成长、教师专心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制度与政策环境[9]。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为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历水平创造条件与提供方便, 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启动科研项目资助计划、青年教师学历提升计划、留学归国人员基金计划以及选送访问学者到国内外重点大学进修提高,进行有效的师资队伍梯队建设,避免科研人才断代现象出现。

六 结语

教育为人们所重视,是因为它与人才的培养以及国家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传播知识的主要劳动者是教师,其自身的能力和品德直接影响了我国的人才建设。我们需要大力加强对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目标,培养“活到老,学到老”的好习惯,促进大家共同发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必须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在信息时代,随着信息和知识的急剧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对人的素质要求也与日俱增,终身学习成为个人、国家以及整个社会的迫切需要。探讨并摸索出一条终身教育与定期注册制度双重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必将为建立一支专职高效、专业精进、敬业奉献的高校师资队伍保驾护航,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实现高校的健康有序长远发展,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真正做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猜你喜欢
教师资格终身教育定期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
湖南省2021年教师资格认定时间确定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在即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为什么鳄鱼要定期换牙
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分离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浅析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