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教融合教学实施的困境与解决策略

2022-03-17 17:39江苏省如皋市下原山珀小学
天津教育 2022年27期
关键词:文化课体育教师融合

■江苏省如皋市下原山珀小学 陆 琴

“双减”政策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把开展体育教育与文化教学相融合。本文从体育教学与文化教学教育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课外辅导脱节等方面出发分析小学体教融合教学实施的困境;从以学生需求为教学目标、与文化教学联合教学、加入文化教学内容和增加课后服务中文化教学的设置等方面探讨小学体教融合教学实施困境的解决策略。

一、小学体教融合教学实施的困境

(一)体育教学与文化教学教育教学目标脱节

在传统教学中,体育教学和文化教学各自为政,在教学中将自己的学科目标放置在其他学科目标之上,并不愿意与其他学科开展合作。然而,每个学科的教学目标都不一样,且都是从自身的教学需要出发,很少关注学生的真正需求。首先,体育教学的目标在于强身健体,体育教师认为一个好的体魄是开展学习的基础,并且认为培养出能参加竞技的运动员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小学体育教师希望学生能更多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学习一些体育的技巧,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文化教学的目标则是希望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尽可能多地掌握书本上的内容。特别是在很多小学,教师以分数作为教学的指挥棒,分数至上,希望学生能花费更多时间去学习文化课程,增加考试的分数。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教学目标,使体育教学与文化教学互相脱节,并且还有可能因为教学目标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相互融合就成了天方夜谭。

(二)体育教学与文化教学教育教学环境脱节

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与文化教学开展的教学环境大不相同,并不相互干扰,也不相互融合。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大多以户外教学为主,通过在户外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或者进行一些体育活动,通过利用体育器材增加学生的身体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很少或者根本不带教材,导致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学习文化的意识。文化教学大都集中在教室里完成。教师将学生禁锢在教室中通过与书本打交道,利用课本传承文化知识的增加学生的文化水平。两者不仅教学的地点不同:一个在室内,一个在室外,而且相互营造出来的教学环境也不同,似乎两者没有交集的可能。文化教师希望学生能安静下来开展学习,而体育教师希望学生能尽量活泼好动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从而产生对体育教学的乐趣。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也为体育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融合带来了难度。

(三)体育教学与文化教学教育教学内容脱节

由于“体育”教学的概念至今仍然难以达成共识,体育大致可以分为“体育教育”“竞技体育”“体育运动”等,但实际教学中绝不仅仅局限于此。体育教学在学生培养方面较为封闭,而且要想学生提升体育能力,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开展训练,而对理论知识的讲解相对较少,很少将体育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相结合。然后,在文化教学中,由于很多教师还带有体育教学只是教学的补充的意识,在教学中也仅仅是就自身所教的学科开展教学,没有将体育教学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的意识,或是关注和引用体育知识的时候相对较少,导致学生普遍认为,文化教学与体育教学是两个互不相关的个体,没有形成将它们融合起来学习的意识。

(四)体育教学与文化教学教育课外辅导脱节

在“双减”以前,课外辅导在家长和教师心中是另一个课堂的开始,他们觉得这个时间是用来学习文化知识的,而体育教学在学校中开展就足够了,课外则不用进行学习,这就让课外辅导中体育教学占据的地位非常小。一方面,在课外辅导环节,教师和家长普遍认为,学生应该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文化课教学中,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体育活动则是学习之余的补充和兴趣的融合,只要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就可以,属于可有可无的行列。就算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了兴趣,家长也会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开展专业性的训练,从而让课后辅导中体育教学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体育教师将自己定位于辅助教学,对学生课后教学的内容采取放养式的教学方法,即使提出相关教学要求,也并未督促学生开展练习,也不注重练习的效果如何。只注重形式,而没有关注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在课外辅导阶段,只专注于文化课的辅导,而忽视了自身抵御能力的提高,导致了严重的偏科现象。

二、小学体教融合教学实施困境的解决策略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以学生需求为教学目标

在如今的教学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不管是小学体育教学,还是文化教育教学,都要以学生的需求为主体,在新的环境下,要想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不仅要文化课程或者体育教学。将每个知识都学得很扎实,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全方位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首先,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导开展教学,其中,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认真研读国家的相关政策,明确目前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有哪些,将这些与自身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将体育教学与文化课教学的融合作为教学目标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并思考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文化课的训练,让体育教学和文化混合教学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状态。

例如,在“田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关注学生对跑这个运动的热情,观察到学生对有秩序地开展跑步训练并不感兴趣,但是对游戏式的竞技类跑步的兴趣度很高,于是,教师就将课程中“跑”的教学目标分为两类,一种为快速跑的能力培养,一种为发展耐力跑的能力培养。通过竞技和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将如何跑得快和如何分配接力跑的人选与数学教学中的排列组合和速度的计算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在体育教学中也能获得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教师在设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时候,将文化知识的如何融合作为重要考虑的重点之一,明确将提升学生关于“跳跃”的文化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要能按照五年级的学科内容,为学生解读跳跃的技巧,从而做到让学生理解怎么样能更好地开展跳高、跳远课目。最后,教师在开展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了解生活中的艰辛,为语文习作积累素材,让学生能从体育活动中汲取事物描写和场景描写的技巧,帮助学生将体育与文化课结合在一起。

通过这种在教学中将学生的需求作为自身教学的目标,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文化知识的学习结合在一起。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与文化教学联合教学

在如今的小学阶段,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不仅是文化课教学,还是体育教学,都不能再故步自封,守着自己的阵地,而应该去探索相互配合的教学方式让体育教学和文化课教学互为补充。首先,教师可以采取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起联合开展教学的方式让体育教学走入课堂中,让学生能在文化课程教学的课堂上,也能开展体育教学,让学生同时能获得体育活动与文化课教学的双重知识,从而能更好地提升自己。其次,教师可以探索类似于幼儿园教学的方式,让文化课教学中的游戏环节与体育课程联系在一起,让教师能走出教室,在户外,将大自然作为教室,一起共同开展体育课程和文化课程的学习,让教师在开展文化课人时,将体育方面的知识融入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小篮球”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中,将课堂设置在篮球场上,并邀请其他学科的教师参与到教学中,在教学设计之初就让其他学科提出相关的教育建议。并采用联合备课的方式,将篮球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语文或者数学教师的授课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接触到同一个知识的不同方面。然后,体育教师则根据教师的建议,邀请教师一起为学生上一堂不一样的课程,由语文教师负责讲述小故事,从篮球的历史和文学作品中找到不一样的篮球理解方式。由数学教师负责讲述体育技巧中的数学知识,从数学知识中真正理解篮球的技巧,然后体育教师通过示范的形式开展教学,让数学、语文和体育知识在课堂上融会贯通。

通过这种融合教学的方式,让单纯的体育课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体育教学体验。

(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入文化教学内容

其实在小学教学中,体育教学和文化课教学是可以将彼此的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体育教师要在课堂讲解中将文化课程融入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体育课程中技巧的应用,也能帮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到生活中与课本息息相关的内容,从而增加学生探究生活和科学的兴趣。其次,教师还可以课本中的知识让学生将文化课知识运用到体育活动中,增加文化教学的实践作用。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将文化课程融入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体育知识将文化课融入体育教学中,形成双向提升的目的。

例如,在“韵律操”教学中,体育教师采用语文教师建议,在教学时候,加入一些比较适合学生的语言描写,比如用“对檐疑燕起,映雪似花飞”的诗句表达韵律操的美,并告诉学生韵律操也就是让你像踩着韵律一样将体操的动作表演出来,让学生看到跳好韵律操的美,让学生能从教师描写中更快地理解韵律操的特别之处,然后加入一些古代舞蹈的小故事,一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二来让学生能有提升审美能力的机会。在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加入语文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每次学会一个动作以后用一句话形容一下自己的心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韵律操的每个节奏点,用自己的理解的方式将韵律操的技巧表达出来,用这种方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将体育教学与习作和口语表达教学结合在一起的方式,让学生去反思自己在完成韵律操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和总结学习的经验,从而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利用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对文化教育的兴趣,增加学生将学到的文化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增加课后服务中与文化教学的融合

在“双减”政策下,课后服务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自身特长出发,以此,课后服务中,不应该是单一的体育教学,也不应该是单纯的文化教学,而应该将两者相互结合起来,联系家长一起,通过家校合作开展全方位的合适的课后服务。一方面,体育教师自己加入课后服务中,为学生制定一些容易开展又能起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能训练和技巧训练。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也要和其他教师相互沟通,将体育教学变成文化教学的有力黏合剂,让学生能在体育活动中就巩固当天所学的文化课内容,从而达到课后服务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课后服务中,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徒手操和轻器械操”。这种体育教学很容易在课后服务中开展,教师可以将其放入文化学习的间隙,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开展伸展运动、胸部运动等运动,活动身体,放松心情。教师可以在课后服务开展到一半的时候,引导学生一起开展徒手操训练,同时做一节眼保健操,帮助学生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然后,体育教师可以采用数学教师的建议,让学生通过计算每一个伸手伸腿的动作要提高到多少度才能保证整个队伍的整齐的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与体育教学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想到这些可以运用到那些体育技巧中,又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先到可以用相关数学知识,增加体育活动的效率,从而增加数学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将体育教学和文化教学以轻松、愉快地类似游戏的形式穿插到课后服务中,让学生能在快乐的环境中获得知识,让体育教学成为文化教学的辅助,也让文化知识给体育增加内容,达成两者的相互融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在学习体育课程的同时获得文化知识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做到体教融合,如何将体育与文化课程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是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在小学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要解决。解决了这些问题,将会使体教融合取得一定的进展。教师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将文化教育与体育教学融合的思想融入教学目标中,融入教学内容中,融入教学的方式方法中,更要融入体育教学的课后服务中,使整个小学教育都能有意识地将文化教学融入其中,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猜你喜欢
文化课体育教师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融合》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激励理论在中职文化课学习中的应用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国文化课教学模式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