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训练中步法移动的几点认识

2022-03-17 22:53唐昀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
体育风尚 2022年2期
关键词:交叉步来球步法

唐昀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很多学生认为羽毛球只需要做好手部运动的训练就可以有高超的技术,往往会忽视移动步法的训练。这样,其实会导致在实战过程中,很多学生不能对场上的局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在迎接球时,缺乏对羽毛球飞行落点的判断,使得步法移动不当,进而导致对自己的体力分配不合理,出现在技战术上输给对手的情况。现在,大家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手法与步法在羽毛球比赛中都十分重要,两者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更加重视羽毛球运动中脚步移动的训练,进一步对羽毛球运动的步法移动技术特点作出分析,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训练技术,熟练地掌握其动作要点,进而提升学生羽毛球的实战能力。

一、羽毛球步法简介

羽毛球的步法与手法同样重要,在比赛中击球动作都是靠熟练快速、准确的步子移动来完成的。因此,步法在一定程度上比手法更重要。

(一)上网步法简介

上网步法在羽毛球比赛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可分为以下几种上网步法。运动员在比赛中,无论使用哪种上网步法,其准备姿势都是持拍于体前,两眼注视对方来球,站位时取中间位置,两脚左、右开立,略与肩宽,两脚前掌着地,两膝微屈,后脚跟略微提起并准备左右移动。

1.跨步上网技术

准确判断出球来的方向,运动员的左(右)脚掌内侧发力蹬地,快速侧身跨向来球方向,随后其右(左)脚也向前迈一大步,右膝关节(左膝关节)弯曲并成弓箭步。击球完了,右脚(左脚)随后蹬地,使用基本移动步法(小步或交叉步)回到中心位置。

2.蹬跳上网技术

运动员在准确判断来球的意图时,当球刚越过网时,利用脚迅速蹬地移动,迅速扑向来球方向(球网方向)随即进行击球还击,让对手措手不及,从而获得场上主动得分的机会。单打、双打比赛中经常会看到运动员使用这一技术。具体的技术动作:运动员的站位略靠前,准确判断了对方打网前球的意图时,其右(左)脚即刻向前发力蹬起并扑向网前,在击球后,使用基本移动步法(小步或交叉步)回到中心位置。

3.垫步、交叉步上网技术

(1)设置一个循环控制变量来实现递减或递增1;(2)for语句圆括号内的3个表达式是可选的,都可以省略,但分号一定要保留。如果省略了条件表达式,那么默认为真;(3)可在一个for循环语句中提供用逗号分隔的表达式3和表达式1,但表达式2只能有一个;(4)for语句变量初始化部分声明的变量,其作用域只局限于for语句内部。

在准确判断对方来球后,运动员先右脚(左脚)跨出一小步,其左脚(右脚)即刻向右脚(左脚)方向垫一小步,当左脚(右脚)着地瞬间,左脚(右脚)脚内侧发力蹬地,右脚(左脚)随即向网前迈出一大步成弓箭步,且其身体重心前移。运动员击球过后,前脚快速朝后蹬地发力,使用基本移动步法(小步或交叉步)回到中心位置。

(二)后退步法简介

后退步法可以分为“右后场区”后退步法和“左后场区”后退步法。

1.“右后场区”后退步法:“正手”后退步法

第一,准确判断好来球,把身体重心移至右脚。第二,右脚迅速蹬地向右后方撤出一小步,上体同时右转,左肩面对球网,随后左脚并步靠向右脚,随即右脚再向后移至来球位置。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员在移动的过程中,要完成击球前的挥拍预备动作,等球在其右肩上方下落的时候,使用正手原地(起跳)击球。在击球后,使用基本移动步法(小步或交叉步)回到中心位置。

2.“左后场区”后退步法:“头顶”后退步法

“头顶”后退步法是“左后场区”后退步法中最常见的步法。通常情况下,运动员都是使用并步或交叉步实现移动后退。这一技术的具体做法:正确预判来球后,运动员的右脚发力蹬地撤向左后方,与此同时,其髋关节以及上体向右后方转动,且身体姿势稍微后仰。然后,左脚使用并步或交叉步后撤,右脚再退至来球位置用头顶击球技术击球。在击球后,使用基本移动步法(小步或交叉步)回到中心位置。

3.“左后场区”后退步法

(三)“两侧”移动步法简介

“两侧”移动步法有“向右”移动步法和“向左”移动步法,在比赛中多用于接对手的扣杀球和对手打来的半场低平球。

1.“向右”移动步法技术

判断好来球后,运动员的上体稍微倒向左侧,随即左脚掌内侧用力蹬地,与此同时,右脚向右侧跨大步,其髋关节积极右转、上体稍微倒向右侧,使运动员的重心落在右脚上。这是来球较近时,可选择使用上述动作;倘若来球较远时,运动员则须左脚先向右脚垫一小步再发力起蹬,右脚同时向右侧跨大步,从而实现“向右”移动。

2.“向左”移动步法技术

判断好来球的方向后,运动员的上体稍微倒向右侧,其右脚掌内侧用力蹬地,与此同时,左脚随髋关节的转动立即向左侧跨大步。这是来球较近时,可选择使用上述动作;如若来球较远时,运动员则须左脚先向左侧移动一小步,随即其右脚往左侧方向起蹬并转身向左跨大步,从而实现“向左”移动。

(四)“起跳腾空突击”步法技术

“起跳腾空突击”步法运用于左右两侧的移动,突然拦截对方击来的平高球。其技术步骤如下:运动员在判断来球后,右(左)脚先向右(左)后方跨一步,接着左(右)脚向右(左)侧蹬地,右(左)脚起跳,身体向右(左)侧后方跳起,截住来球,用正手击球技术和扣杀或劈吊对方空档。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员运用“起跳腾空突击”步法击球后,要保持好身体重心,并能迅速回到中心位置。

二、羽毛球训练中步法移动的关键点

(一)提高启动速度,增强腿部力量

在羽毛球的基本技术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确的是准备姿势对身体启动有很大的影响。在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一定要熟练掌握各种启动的准备姿势,因为不同的启动方式对接下来的接球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掌握各种接球的启动方式。其次,要让学生意识到发展腿部力量的重要性。在羽毛球运动中,腿移动的快慢、杀球时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回球的质量,换句话说,腿部力量决定了学生在羽毛球比赛过程中的反应度和灵敏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学生的启动速度,同时通过训练增强学生的腿部力量。

很多学生在训练身体启动时认为启动只是做一个小跳,这样的理解其实是不对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练习启动时要知道启动的重点不是向上发力,而是向下发力,产生地面对我们的反作用力。学生在启动落地时一定要注意脚尖落地时合理地用力。常见的启动站姿一种是脚一前一后站立,这种准备姿势是进攻的启动方式。另一种是平行站立,通常情况下用于防守回球时的启动方式。在比赛场上,要根据比赛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启动步法,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场上的攻防转换,化被动为主动。学生在羽毛球运动中最重要的是在对的时间启动,这样才能更好地回击对方的球,同时也要找机会让对方失去防守位置,这样在比赛中学生才会越来越有优势,进而取得比赛的胜利。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素质练习对学生进行腿部力量的锻炼。例如,双腿前后跳、向前V 字跳、原地开合跳、左右转胯换腿、肘关节向后抬腿等内容训练,合理地按排练习内容与负荷训练,让学生得到充分地锻炼。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接发球的训练,让学生练习不同的启动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移动步法特点。一种是把重心放在左脚上,这比较适合个子高大,腿比较长或者是腿部爆发力比较强的学生。对于比较矮小或者是腿部力量不足的学生,那么可以将重心放在右脚上。弄明白这些后,再对学生进行接发球的训练,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启动和掌握节奏,进而提高他们的羽毛球技术水平。

可见,在对学生进行羽毛球训练时,首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准备姿势对于启动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不同的启动方式有不同的接球特点,其次做好充足的训练,提高自己的反应速度,并增强腿部力量,以便迅速移动为接下来高质量的回击球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进行步法训练,提高熟练度

在羽毛球这项运动中,基础的步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交叉步,二是并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这两种步法的移动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实战中的反应力和灵敏度。移动速度在羽毛球运动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羽毛球训练时,一定要让学生先进行移动训练,以增强学生的步法熟练度以及步法衔接的流畅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并步全场训练,让学生注意打球的一侧身体向前,同时在后场进行一个蹬跳的转身打球,让学生习惯在后场做侧身步法。在网前时,让学生也采用并步方式,不要跨步,在训练中尽量将动作做好、做完整。这样长期的反复训练对学生在比赛中的移动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两边摸球训练,摸完球之后要面朝网,不要转圈。一开始可以并步移动,训练转身能力,等熟练之后,便可以采用快速地侧身迈大步去推球的方式,中间直接并步交叉跨步推球,这样可以训练学生转身能力和两边接杀的能力。同时,教师在羽毛球运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四方摸球训练。排四个方向的球分别是两边正手反手网前和后场头顶和正手后场,方法就是逆时针做摸球,先做右边网前、左边网前,然后头顶后场和右手边的正手后场,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在过程中低重心的快速移动,模拟实战中学生在被动情况下的移动技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可以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教师可以采用路线训练法,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每天进行固定移动路线的训练,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或者是学生在较好地掌握了固定路线之后,可以改变学生的移动路线。

在进行羽毛球的步法训练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掌握基本的步法,让学生的步法达到熟练,并相应地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体力。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接下来的羽毛球运动中,将步法进行结合,更好地适应复杂步法,以提升自身移动的灵敏性,从而发挥学生的羽毛球实战能力。

(三)步法与手法结合,协调性训练

羽毛球是一项讲究手法和步法,需要肢体配合的运动,它需要调动全身的肌肉来进行一系列的运动。在羽毛球运动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生可能在手法上比较突出,有的同学可能是步法较好。但是常常有同学陷入这样的困惑,觉得自己的技术都还行,但就是总是接不到球。这个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学生对对手的预判不准或是反应力迟缓,但学生的协调性也占了一部分的原因。因此,教师在羽毛球训练中加强学生的协调性训练也十分重要。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球训练来锻炼学生的整体协调性,同时可以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兼顾防守,在实战中充分地调动自己,提高学生的羽毛球实战能力。教师在多球训练时可以自己发球,也可以采用羽毛球二打一的定点训练。学生在多球训练中能够将之前学过的步法进行结合,同时针对不同球的方向,学生在进行多球训练时,需要通过步法移动去接不同方位的来球,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步法移动的规律和特点。学生在迎球时也可以总结出规律,作出更好的判断。通过多球练习可以帮助学生们训练步法的连续性,同时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在练习手法和步法的结合中,让学生更协调,同时享受羽毛球运动的乐趣。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要忽视手法或者是步法两者其中任何之一的训练。最好是通过综合性训练,让学生将手法和步法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们在运动中更加协调,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实战。

(四)全场步法训练,做针对性指导

由于羽毛球这一运动具有较多的不可预见性,同时不同的学生能力之间可能会有参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薄弱之处做出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们的能力。在羽毛球训练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技巧,那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身体特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估,给出针对性的训练。

例如有一些学生的爆发力比较弱,教师可以用到左右前脚掌转身的训练方法,转身记得要固定、重心放在脚掌、腰部转身,同时也可以进行前后脚掌开合的训练。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感受前脚掌的力量,增强学生的爆发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什么时候使用交叉步,什么时候使用并步并不能很好地做出判断。首先,可以通过对来球的距离进行判断,当然在实战中还需要考虑球速等因素。并步是快节奏的小步法,当遇到比较快的球,且球离你不远时可以采用并步;而交叉步是大步法,当球离得较远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通过对交叉步和并步的使用时机做出判断是为了让一些在训练中习惯性只使用并步或者是交叉步的学生明白不同步法的优势,不能让学生只练习自己喜欢或是擅长的步法,一定要在羽毛球训练中做出判断,合理地运用步法。其次,在学生练习羽毛球的步法时,可以进行全场步法训练。在全场步法训练中,教师可以看出学生薄弱的地方,有的学生可能启动不行或者是回位不行,那么教师就可以进行针对性训练,将学生的短板进行提高。在全场步法的训练中,教师很容易看出学生在启动时是不是有二次启动的错误或者是学生在前后站或是平行站对回位的影响。最后,很多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会犯一些基础的小错误,例如弓箭步不标准。在交叉步的并步回位的选择中,如果学生选择错误的方式,那么对方很容易杀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出小方面的错误,同时在学生对步法的选择上,也需要针对具体的学生作出具体的指导。

综合来看,为了提高学生的脚步移动技术,教师需要定期地让学生进行全场步法训练,让学生保持相应的水准。同时,面对学生阶段性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在这时进行指导或者是引导,让学生对自己的步法作出反思,完成羽毛球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三、结语

以上对羽毛球运动中学生的步法训练从四个方面做出分析分别为提高启动速度,增强腿部力量;进行步法训练,提高熟练度;步法与手法结合,协调性训练;全场步法训练,做针对性指导。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启动姿势以及腿部训练对学生的启动做出相应的步法训练;同时结合并步全场练习以及摸球训练和四方摸球训练,提高学生对并步和交叉步这两个基本步法的掌握。其次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将步法和手法结合起来,进行协调性训练。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场步法训练,进行相应的针对性的指导,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羽毛球运动中的步法移动。希望能够让学生重视步法训练,同时提高学生的羽毛球运动水平。

猜你喜欢
交叉步来球步法
乒乓球拉球技巧及训练方法探讨
飞身阻挡
篮球:交叉步持球突破教学设计
省时、省力、高效的2步法抛光工艺
品味“翻译六步法”
提高青少年速度与多方向移动能力的练习方法
中外女子网球运动员相持阶段的步法分析
文言文教学五步法
正手攻球技术理论实践之研究
对方来球旋转性质对拉弧圈球效果的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