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美教育的初中音乐鉴赏教学改革研究

2022-03-21 23:25徐洁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初中音乐教学改革

徐洁

摘要:音乐鉴赏是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初步培养学生音乐艺术鉴赏能力的基础课程,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是确保教学成效充分体现的基本要求。本文在简要概述审美教育概念及实施重要性基础上,对初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内容和模式进行说明,以此为提升课程教学实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审美教育;初中音乐;教学改革

音乐艺术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元素,是人类社会对美的追求的重要体现形式,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对美的认识还较为浅显,美的鉴赏能力更是较为薄弱。基于审美教育视角对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认识到音乐作品中蕴含的美的元素,并通过教学模式转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对音乐美的认知,是当前初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1、审美教育概述

1.1 审美教育的概念

美育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人类社会文明相同步的,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育是美育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广义上的审美教育,是基于自然、社会、物质和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进行的,以提升人们道德和智慧为目的,以美化心灵、行为、语言、体态为基本内容的教育活动。狭义上的审美教育,则是利用各种艺术手段开展的教育活动[1]。两种概念的审美教育,在目的和导向上是一致的,只是在形式和具体方式上有所差异。本课题研究中的审美教育,是指狭义层面的概念,也就是以音乐艺术及音乐鉴赏为载体实施的审美教育活动。

1.2 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审美教育实施重要性

初中学生正是处于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化,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初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基本鉴赏能力,还要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的正确认知,通过教学活动开展初步形成辩证思维能力,提升个人对复杂现象的认知水平。新时期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逐步完善背景下,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需要更加侧重自身人文底蕴培养与提升,更好的培养自身科学精神,基础性的核心素养培养,离不开学生高水平审美能力支撑,因此也成为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

1.3 初中音乐鉴赏教学审美教育开展的基本原则

初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活动中,要确保审美教育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需要坚持如下方面原则:一是要坚持对应性原则,初中音乐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元素,教师在进行教学组织中,要将这些元素充分挖掘出来,能够实现与不同课节教学内容的相互对应,能够为教学活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二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原则,学生对美的认识,属于主观层面的感官认知,不同学生在实际认知水平和视角方面必然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认识美、学习美,并内化至自身知识结构中[2]。三是要坚持实践性原则,学生对音乐美的认知,最终需要在个人生活学习实践中呈现出来,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践空间,引导学生将各种形式的音乐美更加丰富的展现出来。

2、审美教育导向下初中音乐鉴赏教学改革基本内容

2.1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旋律美

特定旋律和节奏是音乐作品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尤其是多年传承的优秀音乐作品,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从音乐作品的旋律美入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增强音乐节奏感,深入掌握音乐作品的特征。初中学生性格活泼、主动参与意识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打节拍的形式,让学生更为直观的进行感受,并加深对音乐作品旋律的印象。

2.2 引导学生赏析音乐作品意境美

意境美是指音乐作品中旋律与歌词相互结合而形成的美妙意境,代表着创作者对美的诉求和向往。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结合情景教学法应用,在教学活动的不同环节,为学生创设对应的情境,引导学生逐步体验音乐作品蕴含的意境,培养学生挖掘美、感知美的情感和意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通过意境与旋律的融合,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对音乐鉴赏的认知,丰富学生的审美素养。

2.3 引导学生品位音乐作品形象美

音乐作品中,利用独特的旋律、节奏和歌词描绘自然景物或人物形象,是重要的分类之一,通过这类音乐作品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基于音乐艺术视角认识这些形象。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方式展现这些形象,为学生播放作品创作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形象美,并通过思想层面的渲染,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形象美展示的思想意蕴,更好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2.4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情感美

音乐作品创作中,大多都蕴含着音乐创作人的丰富情感,细腻、独特的情感表达,使得音乐作品中不仅展现出作者的思想诉求,更会对听众的情感认知产生影响。例如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都涌现出大量富含爱国主义、革命主义精神情感的作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至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主动挖掘音乐作品传达的情感,从而更好的发现作品的价值,提升自身审美能力,并将美的元素融入至自身情感体系中。

2.5 构建初中音乐鉴赏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当前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初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可以尝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前教学环节,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线上平台和课外学习资源,查找与作品相关的资料,尝试分析作品中蕴含的美的元素,在线下课堂教学环节,则是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更好的提升课程教学效率,更好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3、结束语

基于审美教育视角推动初中音乐鉴赏教学改革,对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因此教師必须要提升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其更好的应用于教学改革过程,全面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莹.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美育研究[J].新课程,2022(06):84-85.

[2]孙彩霞.初中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J].天津教育,2019(36):146-147.

[3]易柳东.初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授课模式分析[J].中国文艺家,2018(09):188.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初中音乐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