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培养研究

2022-03-23 12:14李伟艳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专业课应用型育人

李伟艳

(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一、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使命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先行军,始终要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要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使命,同时也是广大专业课教师的使命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座谈时曾提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因此,培养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应以育人能力培养和提升为核心。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大教师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在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同时,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不仅为思政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对其他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指出了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使命。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高校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类别,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独特位置,要把“中国创造”发扬光大,需要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如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而又现实的课题,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育人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使命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还曾在多个重要场合讲话时对广大教师的育人使命都有过相关要求,如“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等。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四个统一”的时代要求,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与关心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这既是对广大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出的要求,也是对高校教师育人能力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更指明了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育人使命。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既是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育人理念,也是行之有效的育人措施。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广大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课教师同心协力,是落实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根本保障。

二、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影响因素

(一)专业课教师方面的因素

1.教师自为育人意识不够强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广大教师一般会经验性地认为知识传授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不需要有特殊的育人元素挖掘和教学设计、实施。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历史都比较短,受转型和发展需要影响,教师队伍的短期扩充会导致青年教师比例居多,对于入职时间短、教学职业经历不长的青年教师而言,他们的这种经验性的认识会更加明显,在实践中,他们往往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在知识传授上,对教学内容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认识和挖掘意识、育人环节教学设计意识等都存在不足。这种自为育人意识的不足也必将对其所任教的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自然融入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过程,实现润物无声、溶盐于水产生不利影响,更谈不上育人艺术的钻研和育人效果的提升了。

2.专业人才培养相关认知不全面

在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中,任何一门课程的设置都不是偶然和随意的,都必须要服从和服务于一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和毕业要求达成。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作为具体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缺乏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认知,对其任教课程所属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达成的关系等情况不熟悉,对任教课程在专业目标达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了解,对该门课程的先行课程和后续课程不清楚,对该专业对应的行业领域,尤其行业领域对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需求不了解,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培养和提升。

3.对教育对象的研究不够深入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教育影响学生的前提,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既有高校学生共有的特点,又存在有别于一般本科高校的实际情况。同样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段学生也会有不同的特点,加之学生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对这些共性特点和差异的了解和研究都应是广大教师教育影响学生的前提。但实际上,受教师教学工作量、了解和研究学生重要意义认识等因素影响,加之当前高校按学生比例设置了专业辅导员岗位,导致一些专业课教师在了解和研究学生方面存在不足,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不到位,对其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掌握不清,这使得任课教师就很难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方面找到有效契合点,润物无声、融盐于水就难于实现。

(二)学校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专门的培养和培训计划

高校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主要包括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常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以及专题培训。首先,在新教师培训方面,针对师德师风、教学常规等方面开展一般性培训比较普遍,在帮助新教师增强对教育教学对象的深入认知培训以及更有针对性的专业人才培养培训相对而言存在不足,如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学习研究,以便了解专业培养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任教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系等,这些方面的不足就会影响课程目标定位和任课教师课程教学使命感;其次,在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存在专业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很少顾及教师职业成长周期等因素,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不同教龄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能力培养关注和指导不够,虽然有课程思政方面的相关课程,但普遍没有设为必修课程。另外,受疫情影响线上培训比较普遍,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监督机制不健全,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广大教师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育人能力水平的效果;最后,专题教研对从教不同阶段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经笔者调查了解,高校针对教师育人能力提升、专业课教师如何开展课程思政等方面的专题教研明显不足,也没有形成相应的教研机制。

2.相应平台搭建不充分

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是全员育人过程,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行业企业教师参与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课程研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过程实施等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特点,也是重要保障。在校内这个全员不仅包括有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包括学生工作队伍教师等。应用型高校就应该在专业课教师与学生工作队伍人员、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课教师、校内教师与共建的行业企业师资之间搭建平台,畅通信息交流互促渠道,搭建共享共育全员育人平台,为充分实现广大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提供平台保障。然而现实情况是应用型高校普遍存在这些平台搭建不足,信息不畅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效果的达成。

三、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的主要策略

(一)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育人关键在教师,教师职业素养的首要方面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因素。育人者先育己,广大教师只有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育人能力发挥强大的价值引领力。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价值观,坚定专业思想,尽早形成职业志向,进而形成和完善职业素养。因此,在培养培训方面,要注重加强多种形式全职业过程的师德师风教育。从思想意识层面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自觉坚持“四个统一”,努力做到“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使得广大教师的育人行为从自在行为成为自觉行为。继续强化师德师风在教师职称评聘、各类项目申报中的关键因素考量机制,定期开展师德师风育人先进典型遴选、组建育人骨干团队,开展事迹宣讲和相应表彰,营造良好的自为育人氛围。

(二)加强专项教研和专项指导

基于“OBE”理念研制人才培养蓝图就是要求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蓝图设计时要紧密结合对应行业企业和区域人才需求、职业素养要求及时研制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人才培养规划、毕业要求,完善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建构相对合理的课程体系,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加强与行业企业对接,提高实践技能培养。这也是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育人的初衷。这个过程,同时也能成为应用型高校教师育人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重要过程。在专项教研和专项指导中,应用型高校要从全员育人理念出发,定期开展有行业企业相关人员参加的专项教学研究活动,以便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相关人员对应职业、人才市场的优势,及时开展专题指导交流、教学质量监督、检查、反馈和改进。从学校内部来讲,一方面可以适时开展课程教学大纲研制、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衔接过渡地沟通协调专题教研。在课程教学目标确立、各章节思政育人元素挖掘、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思政育人目标如何有机融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等方面加强交流;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专项评比。如,课程思政说课大赛、育人能力提升专项教研观摩等方式营造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提高育人能力的良好氛围。再有,可以充分发挥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的督教督学督管职能,加强对专任教师进行课程思政育人能力专项指导。

(三)搭建相应平台,助力育人能力提升

教师育人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既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相应的培养培训,同时更需要相应的平台和机制保障。因此,应用型高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应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助力教师育人能力提升。

1.搭建专业课教师与学生工作队伍教师定期交流沟通平台

一方面,以系部为单位,由相关教研室组织召集全体专业课教师与该专业学生工作队伍教师定期交流,以便于专业课教师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状况、课堂之外的各项活动表现及成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同时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工作队伍教师及时全面了解学生在专业学习、实践中的表现,这种信息畅通机制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思想价值引领、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十分必要;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专业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担任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把青年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经历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参考,通过这些机制,为青年教师深入了解研究学生,把握青年学生心理特点和思想动态,充分发挥和调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育人功效,促进二者协调一致,进而为开展育人活动提供机会和平台。

2.搭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定期沟通交流平台

广大思政课教师在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其特有的专业性和优势,要实现专业课程教师在育人方面与思想政治课教师同向同行,就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注重搭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定期沟通交流机制,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助力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水平提升。为此,一方面,注重对广大专任教师开展“形势政策”课教育。“形势与政策”课是当前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理论武装实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的思政政治理论课,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及时准确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及时准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育影响广大学生的教师,同样需要先于学生学习领会,这样才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更广的视野,结合专业知识传授、专业能力培养、专业实践指导对学生适时、适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另一方面,注重发挥思政课教师这支校内难得的专业思政师资队伍在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方式方法上的指导。思政课教师对广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师在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过程中进行自然融入的价值引领过程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因此,从学校层面为这两部分教师适时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将有利于专业课教师提升育人能力,使他们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地进行课程思政。

3.搭建校企师资共建互促平台

资源共享,合作育人是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专业共建的初衷和使命,师资队伍共建互促是合作育人的基本保障,充分发挥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专业共建优势,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共建互促机制必将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应用型高校应该注重发挥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机制在广大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在校内建立健全专业课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顶岗交流的机制,为广大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实践指导、顶岗研修等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环境、师资等优势,为广大专业课教师熟悉了解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与任课专业对应的行业领域发展状况、职业人才需求、职业素养等,这必将对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等方面发挥作用,也必将为应用型高校实现校内外人才培养协调一致、有效对接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专业课应用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