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近20年奥运遗产研究热点及启示

2022-03-24 02:17刘楚琛
湖北体育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遗产体育研究

刘楚琛,赵 芳

(南宁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西 南宁 530199)

奥林匹克运动在进入21世纪以来陷入了举办成本居高不下,申办城市频频退出等困境,这让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为此国际奥委会在2014年发布了《奥林匹克2020议程》,希望籍此打破奥运会目前发展的困境,重回快速发展的正轨,但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蔓延,许多重要的大型体育赛事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在《奥林匹克2020议程》全程指导下开展的2020东京奥运会也因新冠肺炎的威胁陷入了被相当多日本民众抵制的窘境。为了实现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在新冠肺炎对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打击下重新振作,2021年3月13日国际奥委会在原有《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基础上,提出了15条改革建议,即《奥林匹克2020+5议程》,旨在未来5年内更好地应对后疫情时代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挑战。

《奥林匹克2020+5议程》中提到,未来世界对有限资源的竞争将逐渐升级为冲突,而人类健康离不开地球的健康,在诸多事实证据中,有学者认为体育活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奥运会作为世界上三大顶级赛事的一员,可持续性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利用奥运遗产积极实现奥运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其举办的应有之意[1]。《奥林匹克2020+5议程》中建议2的第2点明确提出要协助东道主构建奥运遗产,以期在奥运会举办前后可收获长久利益,这进一步说明了奥运遗产对奥运会具有的积极意义和重要地位[1]。

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之后,2022年北京冬奥会逐渐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其在赛后产生的奥运遗产研究也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但是在大量研究的背景下,却缺少对奥运遗产在国外研究热点的综述性研究,因此为了更加准确的反映奥运遗产研究在国外的前沿和热点,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图谱(CiteSpace),将WOS(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这一在国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权威性的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2001至2021年这20年之间发表的奥运遗产研究成果作为样本,对国外奥运遗产研究的进展和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国内奥林匹克研究者、体育管理者从整体上了解国外奥运遗产发展趋势,为我国2022年北京冬奥会奥运遗产的构建和我国未来奥运遗产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使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进行国外奥林匹克研究的检索,本文在此使用的关键词与国际奥委会对奥运遗产表述的一致,即“Olympic legacy”。进入WOS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策略设定为:“主题=Olympic legacy”,“文献类型=Article OR Review”,“时间跨度:2001~2021”,“索引:SCI-EXPANDED,SSCI,ETAL”,检索时间为2021年5月23日,共得到491条结果和2 978条引文信息,将其以Plain Text(纯文本)的形式导出其“Full Record and Cited References”(全记录与引文信息),并命名为“download_wos”。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Ⅴ(版本5.7.R5)是陈超美教授设计的一款,能够通过文献的信息对研究领域、研究主题或学科的学术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的软件[2],本文通过该软件对近20年(2001~2021年)国外的以奥运遗产为主题的文献和综述进行可视化分析。

2 国外奥运遗产研究中文献基本特征计量学描述

2.1 国外奥运遗产研究的年发文量分析

根据核心期刊的评选原则,可以认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献更具有权威性、准确性,因此,可以通过奥运遗产研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情况,来了解该领域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现状,而且通过梳理发表年份与年发文量之间的关系,能够厘清该领域的发展情况并预测未来发展。因此,通过对WoS核心合集上核心期刊收录有关奥运遗产研究文献的情况进行统计(图1),发现近20年(2001~2021年)国外奥运遗产研究趋势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因为2021年统计尚未完成,数量较少,固不纳入研究。

图1 国内与国外奥运遗产研究在核心期刊的发文量

国外奥运遗产研究根据其不同年份的研究数量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起步阶段(2001~2008年),在这一个阶段中,国外奥运遗产研究文献数量较少(占总比例2.6%,年均比例为0.3%),这是因为当时奥运遗产并没有引起国外学者的注意,仅有的几篇发表在核心期刊的、与奥运遗产研究有关的研究也只是在研究奥林匹克运动中简要的提及,并未有对奥运遗产进行详细的研究;发展阶段(2009~2014年),在这一阶段,国外奥运遗产研究因为伦敦奥运会筹办期间发布的《奥运执行遗产行动计划》《伦敦2012残疾人奥运会遗产计划》等多项与奥运遗产有关的政策与文件,引起了大量学者的关注,因此在这一时期国外奥运遗产研究发展进度显著提高(占总比例26.7%,年均比例为6.7%);繁荣阶段(2015~2021年),随着国际奥委会将可持续发展视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支柱之一,奥运遗产的研究逐渐被国外学者重视,在这一阶段奥运遗产研究繁荣发展(占总比例70.7%,年均比例为10.1%),研究方向也更加多样。根据图中统计数据结果,国外奥运遗产研究正处于繁荣期,未来数年内奥运遗产研究还将保持目前的趋势。

由图1中国外奥运遗产研究数量的趋势,可以发现:目前国外奥运遗产研究数量逐渐增多,而在国际奥委会发布与奥运遗产有较高关联性的文件时也会出现明显增长,受政策驱动明显。

2.2 国外奥运遗产研究高载文量期刊分析

因为国外奥林匹克运动研究时间较早,研究数量较多(491篇),其中高载文量(发文量≥7)的期刊有12本(表1),其中囊括了医学、环境学、建筑学、社会学、管理学、旅游学、经济学、教育学等方面的期刊,这说明国外奥运遗产研究已经不局限于体育学领域,而是形成了一个以体育学为核心,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发展的研究阶段。

表1 国内奥运遗产研究高载文量(发文量≥7)期刊

2.3 国外奥运遗产研究作者分析

国外核心期刊高发文量(发文量≥6)作者有8人,其中Kaplanidou Kyriaki(发文量9篇)是佛罗里达大学的教授,他在体育管理学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他的H指数高达19,总被引有1 195次(最后访问时间为21-05-28),在这个领域有着较高的知名度。而Leopkey Becca(发文量9篇)是乔治亚大学的教授,主要研究体育赛事领域的问题,此外Kassens-Noor Eva(8篇,密歇根州立大学)、Pappous Athanasios(7篇,肯特大学)等作者在奥运遗产研究领域有着较深入的研究。利用CiteSpace对WoS核心合集数据进行分析(图2),发现国外奥运遗产研究步入联合研究阶段,各个学者之间已经形成数个研究群体,相互之间联系较为紧密,这对奥运遗产研究的发展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图2 国外曾在核心期刊发文的作者共现图

2.4 国外奥运遗产研究机构分析

国外在核心期刊发文的奥运遗产研究者所在的机构较为分散,其中英国的伦敦大学(26篇)、伦敦大学学院(10篇)、考文垂大学(12篇)、拉夫堡大学(12篇)、肯特大学(10篇)是英国研究奥运遗产较多的机构,在美国则是由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系统(佛罗里达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等著名公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乔治亚大学系统(亦属于大学系统)等机构引领当地奥运遗产研究。通过对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表2),发现国外奥运遗产研究者分布在多个国家,其中英国的研究数量最多(共有179条记录,占总数36.5%),其次是美国(共有88条记录,占总数17.9%)、巴西(共有50条记录,占总数10.2%)、加拿大(共有49条记录,占总数10.0%)、澳大利亚(共有48条记录,占总数9.8%)。这些国家的研究人员研究奥运遗产的动机大多与其举办的奥运会有联系,英国2012伦敦奥运会是第一个进行奥运影响研究(Olympic Game Impact,OGI)的夏季奥运会,有较高的研究意义,美国因为1984洛杉矶奥运会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2017年洛杉矶再度获得2028奥运会的举办权的缘故,再次引发当地研究者的思考,2016巴西奥运会的举办也调动了巴西的研究者对奥运遗产研究的热情,加拿大1978蒙特利尔奥运会失败的遗产管理,使得其发展受到巨大影响,这也为当地的研究者提供了不同研究的视角和切入点,而澳大利亚2000悉尼奥运会也为当地研究者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对象。

表2 国外奥运遗产研究机构(发文量≥10)

2.5 国外奥运遗产研究资助基金分析

国外发表在核心期刊的奥运遗产研究中受到了基金资助的研究有112项(占总研究的22.8%)。其中资助的主要机构分布在欧盟、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表3),其中英国研究与创新部门资助了14项奥运遗产研究,如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就对5项研究进行了资助;欧盟委员会则对7项奥运遗产研究进行了资助。此外日本学术振兴会、日本文部科学省和加拿大社会科学和人文研究理事会均对6项奥运遗产进行资助。这些机构大多隶属于近期或即将举办奥运会的主办国家或地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奥运遗产研究已经逐渐成为举办奥运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表3 国外资助奥运遗产研究项目的机构

3 国外奥运遗产研究热点分析

在奥运遗产研究领域,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奥运遗产”一词首次出现于1956年澳大利亚申办奥运会时提交的报告,随后有学者提出了奥运遗产研究兴起是源于20世纪70年代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观点。随着奥运会出现举办成本居高不下,申办城市频频退出等问题,国际奥委会于1987年在韩国首尔举办了首次以“奥运遗产”为议题的国际性研讨会,此后奥运遗产的发展逐渐走入了正轨[3]。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奥委会为了促使奥运会的健康运行,开始重视奥运遗产的构建:2013年国际奥委会编写《奥林匹克遗产手册》,从官方层面界定了“奥运遗产”的概念和范围,这为奥运遗产研究的开展指明了方向;2014年国际奥委会第127次会议上通过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也不断强调了“奥运遗产”的重要性;随后数年内国际奥委会不断就“奥运遗产”的概念和范围进行更新和深化,目前的“奥运遗产”已经成为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国家形象、体育、政治、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庞然大物”[3]。

通过CiteSpace对WoS核心合集中获取的数据进行关键词(Keyword)共现分析,利用每篇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为节点,各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为节点大小,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图3),本文将以此为基础对国内与国外奥运遗产研究热点进行阐述和讨论。

图3 国外奥运遗产研究关键词共现图

3.1 国外奥运遗产研究热点分析

对国外奥运遗产研究关键词共现图和关键词出现频次表(表4)进行观察,结合国内奥运遗产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图4),发现国外奥运遗产研究包括了对奥运遗产相关概念的梳理以及研究具体某一届奥运会奥运遗产对主办地各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案例研究。

图4 国外奥运遗产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

表4 国外奥运遗产研究关键词出现频次表

通过对外文核心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国外学者在奥运遗产研究初期的研究热点是奥运遗产概念和分类等理论层面的研究。Chappelet和Junod在其研究中提出,奥运遗产这一概念是指在奥运会这一大型体育赛事中,无论是计划性还是非计划性、客观或主观、积极或消极以及直接或间接产生的实物或非实物影响,这种影响长久地改变了主办地区或国家。并依据奥运会的影响将奥运遗产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体育、经济、社会、城市和基础设施[4]。这两位学者从奥运会对当地造成的影响这一方面对奥运遗产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分类,将奥运遗产看作是一个难以控制的,伴随奥运会的产生而出现,对当地有深远影响的事物,而Preuss认为可以通过有效的计划控制遗产的产生,以实现将遗产产生的效果在赛后也能长时间的发挥,并从“赛事结构”中将赛事遗留的遗产分为基础设施、技术诀窍、联系和文化、精神和形象5个方面[5]。而Minnaert从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的角度对奥运遗产进行划分,认为奥运会除了能为当地带来体育和基础设施的更新以外,还能从个人、社区和国家形象等方面对主办地区或国家带来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往往可能是消极的[6]。随着国际奥委会提出的奥运影响研究(Olympic Game Impact,OGI)中,将奥运会对举办地产生的影响划分为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3方面并加以量化以来,国外奥运遗产的具体研究逐渐开始围绕这3方面进行。2014年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对奥运遗产这一名词进行了概念化,总结为“包含了由举办奥运会/体育赛事为人们、城市/地区和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所有有形和无形的长期利益”[7],此后奥运遗产概念大多以此为参考进行界定。

从图表中可以发现“Impact(影响)”“Environment impact(环境影响)”“Economic impact(经济影响)”“Sustainability(可持续)”“Sport(体育)”“Stadium(体育馆)”等与奥运遗产具体影响有关的关键词出现频次较多,这说明了国外奥运遗产研究更多的关注于具体案例对奥运遗产具体的影响研究以及其构建效果对未来奥运会筹办的启示,这也就成为了当下奥运遗产研究的热点。McNevin在对2012伦敦奥运会遗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奥运遗产为伦敦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资源在奥运结束两年内就已经初步显现,提出了奥运遗产能为未来伦敦的发展提供助力的观点[8]。Wayne在经过30年之后对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赛后产生的奥运遗产进行研究,发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为美国产生了大量的遗产,包括但不限于对当地体育设施的翻新、为当地年轻人提供体育服务等方面[9]。Karadakis等人在对奥运遗产概念和分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型体育赛事可以给主办城市及其周边社区带来潜在的发展好处的观点,他们认为奥运遗产不仅能给主办城市带来发展的契机,也能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主办地居民的生活质量[10]。随着国际奥委会将奥运遗产的分类进行详细划分以来,国外奥运遗产研究的热点逐渐向奥运遗产对主办地产生的具体影响方面的研究转变。

“Sport(体育)”节点在图3中与“Impact(影响)”与“Event(赛事)”“Stadium(体育馆)”等节点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Contreras在研究奥运会带来的的竞技体育遗产时发现,各个主办地在举办夏季奥运会后都会遭遇“前东道主效应”,即竞技体育实力(以随后几届奥运会奖牌总数为标准)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11]。Santos在对2016年巴西奥运会之后对巴西体育部、巴西奥林匹克学院和联邦体育委员会的成员进行访谈之后,发现成功举办一届奥运会给教练员遗留的遗产很少[12]。与此同时,Mahtanir等人在2005年英国获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对英国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几乎没有证据支持对活动的接受或与举办奥运会相关的其他健康益处产生明显的积极影响[13],Thomas在涓滴效应这一概念的指导下,调查了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后加拿大的体育参与度变化情况,发现奥运会对其体育参与度的影响几乎没有影响,认为奥运会并没有形成影响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意愿的体育遗产[14]。而Carter等人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他在研究之后发现,在奥运会等大型赛事举办过程中能够形成“节日效应”和“示范效应”,即使其无法直接促进更多的居民参与体育运动,但“节日效应”能促进原本就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增加,“示范效应”能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参与意愿[15]。除此之外,奥运会的举办还会为当地遗留一定的体育场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为主办地居民提供更多的锻炼和娱乐场地,但是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也逐渐成为各个主办地的难题,Juliet在对2002年至2018年各个奥运会为避免重蹈之前奥运会覆辙而做的努力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场馆仍然难逃成为“白象”——过时或未充分利用的建筑成为城市负担的结果[16]。面对体育遗产在主办国家或地区并没有赛前预测那么大的积极影响这一问题,Bretherton等人在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促进英国居民体育和身体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主办方要最大化体育遗产对当地体育活动的促进作用,需要政府更加积极的努力,即政府不能仅仅依靠奥运会的独特地位或“灵感”来提高参与度,必须通过相关政策或激励活动等手段积极主动地追求这一目标[17]。由此,可以发现体育遗产是国外奥运遗产研究的热点之一,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场馆等受到奥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的遗产受到大量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图3中 “Culture(文化)”节点与 “Legacy(遗产)”和“Olympic game(奥运会)”等节点有直接连线,结合图7中出现的“Societal value(社会价值)”聚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研究热点与奥运遗产为主办地遗留的社会文化遗产有关。Blair等人在对2010年温哥华奥运会曲棍球金牌争夺赛进行分析,发现大型体育赛事能给当地居民带来强烈的情感,形成一种名为情感的文化遗产[18]。Moore等人则从知识传递的角度分析2012伦敦奥运会遗留的文化遗产,他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出现的学习遗产议程(Learning Legacy Agenda,LLA)的创立、协调和实施方面进行研究,认为LLA能够作为传播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交付最佳实践的政府工具[19]。除了对文化遗产有关的研究以外,在这一时间段还有大量的学者关注社会遗产为主办地带来的社会价值。Koutrou和Pappous认为作为社会遗产一部分的志愿者遗产通常被视为奥运会遗产计划的“软基础设施”而受到重视,他们在对2012年伦敦交通部的163名志愿者进行调查后,提出加强志愿者遗产的留存可以从建立正式的志愿者社区和网络,以及提供足够的社交活动和激励措施等方面进行[20]。同样是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志愿者遗产进行研究的Shipway等人在进行跟踪研究之后发现2013年至2016年间,居民参加志愿活动的意愿有所下降,在该研究中他们发现了居民参与志愿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可能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人群的猜想[21],这为不仅为志愿者遗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对社会遗产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除了对社会文化遗产抱有积极态度的研究以外,有部分学者认为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会给主办方带来消极的社会文化遗产。Kennelly在对2010年温哥华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无家可归者和边缘地居民进行了为期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奥运会会为他们带来更多的生存压力[22]。此外,Alana等人发现主办地居民对大型体育赛事产生的巨额税收支出让主办地居民产生不满,这直接导致了近几年多个城市取消奥运会的申办计划[23]。总的来说,国外奥运遗产研究中社会文化遗产领域的热点不仅包括了情感记忆、知识传播、志愿者留存、残疾人包容等方面,还有对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研究,国外部分学者逐渐通过探寻负面影响产生的原因和途径,寻找缓解社会文化遗产中产生负面影响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对关键词共现图进行分析,发现“Economic impact(经济影响)”节点与“Maga event(大型体育赛事)”“Olympic legacy(奥运遗产)”等节点之间形成了明显的连线。Nikolaos等人在考察奥运会对雅典文化旅游的影响,发现奥运会对雅典的建筑和人文遗产做出了重大贡献,新建和翻新的场馆设施、基础设施、交通和城市美学形象均为雅典带来了较多的旅游遗产[24]。奥运会能丰富举办地的旅游资源,但Steven等人认为这些旅游遗产难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进入主办国,他们在对若干奥运举办城市每个月的国际航空到达旅客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因为奥运会举办产生的挤出效应、季节性原因和其他活动等因素,提出了奥运会并不会对该国的旅游业在短期内产生较大影响的观点[25]。奥运会举办遗留的经济遗产可以促进商业活动的发生,并推动主办地经济的发展,而Duignan通过赛前预测与赛后现实,对2012伦敦奥运会给主办地商业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之后,认为奥运会的举办会给主办地引入大量的世界或全国性连锁商店或企业,这将会影响甚至是摧毁当地小型企业[26]。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奥运遗产中与经济遗产相关的诸如旅游业、商业活动等遗产也已经成为国外奥运遗产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Environmental impact(环境影响)”节点与“Sustainability(可持续性)”“Ecology(生态系统)”“Maga event(大型体育赛事)”等节点紧密联系,Andrea认为大型体育赛事的环境影响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使用生态足迹分析和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对英国的体育赛事案例进行分析,认为体育赛事的举办会对举办地环境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27]。在国际奥委会将可持续发展视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之后,各奥运会主办国家或地区也逐渐开始通过政策或法规等积极措施以保护主办地环境。Samuel认为自1994年奥运会候选城市的环境规划成为举办奥运会申办的关键一环以来,在过去的20年里,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赛事组织者优先考虑的问题,通过对2008~2012年间举办的3次奥运会所产生的环境遗产进行分析,认为环境遗产的成功构建,需要主办地要从模仿(对上一届奥运会知识的继承)和合法化(将相关政策法制化)两方面进行努力[28]。从这些文献还有节点信息中可以发现,因为赛事举办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外加国际奥委会对可持续办赛和环境的重视,奥运遗产研究中的环境遗产方面也形成了较为重要的研究热点。

综上所述,国外开始奥运遗产研究的时间较早,其中早期的热点集中在讨论奥运遗产是否存在、奥运遗产概念和分类等基础理论方面,随后在国际奥委会提出OGI研究项目之后,国外学者逐渐将研究焦点转移向研究奥运会能对主办地政治、经济、民生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即通过横向对比或纵向跟踪研究等方式对体育遗产、社会文化遗产、经济遗产、环境遗产等遗产进行研究,分析奥运会对主办地各个方面的影响。当可持续发展逐渐受到国际奥委会以及各个国家的重视之后,奥运会的可持续申办和筹备、奥运遗产对主办地产生影响的作用形式,以及对临近奥运会为案例进行研究等方面逐渐成为新的热点。

3.2 国外奥运遗产研究趋势分析

通过对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奥运遗产有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梳理,结合国内奥运遗产相关研究,发现国外奥运遗产研究的范围、方法和深度与国内同时期奥运遗产研究趋势有所不同。

3.2.1 研究范围有所区别

与国内奥运遗产研究相对应的是,国外同时期奥运遗产的研究主要关注近期奥运会的遗产构建,或对此前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奥运会,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等的奥运遗产进行研究。此外,国外奥运遗产研究范围较广,囊括医学、环境学、建筑学、社会学、管理学、旅游学、经济学、教育学等方面,这说明国外奥运遗产研究方面已经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以体育学为主,相关学科为辅的多学科交叉发展的研究领域。

3.2.2 研究方法有所不同

国外奥运遗产研究因为学科交叉发展趋势明显,更倾向于运用跨学科的理论或研究方法,结合跟踪调查和案例分析,研究奥运遗产中存在的问题。而同时期国内奥运遗产研究方法大多是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个案法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为主,通过对国外奥运遗产研究成果、国际奥委会相关政策等文件进行分析研究,亦或是对奥运会主办地居民进行访谈或问卷调查,以及以具体奥运会为实例进行个案研究等途径研究奥运遗产的相关问题,与国外相关研究相比,理论价值稍显欠缺。

3.2.3 研究方向有所差异

在奥运遗产研究领域,国内遗产研究主要从奥运遗产的积极影响出发,对多届奥运会为主办地遗留的积极遗产进行研究和分析,探寻其遗留的具体遗产,随后逐渐开始转向深入挖掘奥运遗产的概念、内涵和发展过程。而国外奥运遗产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国内研究有较大差异,从文献的梳理中发现国外奥运遗产研究初期主要关注奥运遗产概念、内涵、具体分类等基础理论研究,后期逐渐开始以某届奥运会为案例分析其遗产。但国外奥运遗产研究现实的结果与国内研究有所不同,国外研究者在对奥运遗产进行具体研究时,发现奥运遗产对主办地带来的积极影响并没有赛前预测的乐观,随后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实现最大化奥运遗产的积极影响。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国内外政治体制的不同产生的差异,我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的时候,能够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征,这为奥运遗产的赛后的高效利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4 启示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图谱联合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发表的有关国外奥运遗产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可以直观地反映目前国外奥运遗产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这对我国未来奥运遗产研究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4.1 国内奥运遗产研究应加强国际间合作

国外奥运遗产研究起步时间较早,其成果能给国内奥运遗产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在奥运遗产研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国家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均为曾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大多因其利益相关而进行研究,能为我国奥运遗产研究提供良好的研究参照。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研究者有着较多的研究经验,在奥运遗产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有较多的成果,国内学者应该加强与国外学者的交流,积极与其合作,为我国奥运遗产研究的发展提供助力。

4.2 国内奥运遗产研究应结合交叉学科进行研究

国外奥运遗产研究早已脱离单一的体育学领域,呈现出一种多个学科之间研究方法协同研究的趋势,这些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不仅能为奥运遗产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还能提升奥运遗产的研究效果,加快其研究进程。诸如利用建筑学知识对体育场馆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利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对社会文化遗产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利用数字化管理模式加强奥运遗产的知识传递等方面,这样一来,国内奥运遗产研究能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基础上,奥运遗产研究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4.3 国内奥运遗产研究应关注基础理论研究

随着国际奥委会发布的各项文件中对奥运遗产这一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和界定之后,关于奥运遗产相关概念的梳理和内涵的界定需要进一步分析。除此之外,各项遗产的分类虽然在国内外的研究中都有出现,但诸如体育遗产、社会遗产、文化遗产、环境遗产等各项具体的遗产缺乏明确的定义和划分的标准,其具体包含的内容也各不相同,不同学者之间各项遗产概念混用或随意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目前学界还缺乏较为权威的定义和解释,有关此类基础概念的研究还需继续深入探索。

4.4 国内奥运遗产研究应注重其辐射作用研究

奥运会作为大型体育赛事王冠上的明珠,能为主办方带来庞大的奥运遗产,这些遗产能对主办国家或地区带来强大的辐射作用,不仅包括对其他赛事产生的借鉴和支持作用,也能助力相关政策的落实和发展。

目前,我国奥运遗产研究少有针对奥运遗产辐射作用进行的研究,诸如:借助体育遗产促进以群众性体育活动为代表全民健身战略的前进;依靠体育遗产推动“奥运争光”战略的实现以促进竞技体育发展;通过社会遗产发展体育科技与人才培养等方面体育科教战略的实现;利用经济遗产推动以体育产业发展为代表体育产业战略的前进;通过文化遗产研究发扬中华体育精神,促进体育文化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因此对于奥运遗产的辐射作用研究,值得国内奥运遗产研究的重视,通过对其辐射作用的研究加强我国奥运遗产研究的发展,实现在2022年冬奥会后其奥运遗产的高效利用和有效运营。

4.5 国内奥运遗产研究应关注遗产持续运营情况

奥运遗产在为主办地带来众多积极影响的同时,难免会对当地带来诸如:加政府财政负担、对当地周边产业和当地某些市场产生冲击等负面影响。国外,同一时期的负面奥运遗产影响研究水平远高于我们,虽然能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启发,但因为社会制度、人民生活水平和观念的不同,会让这些国外研究产生的理论,难以运用到我国的社会现实当中。所以,我国未来奥运遗产研究也应该关注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为尽可能削弱其产生的消极影响提供借鉴。

5 结语

随着奥运会的举办成本日益高涨,奥运会对各个国家的吸引力不断降低,国际奥委会为此做出了许多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奥运遗产在奥运会举办中的地位,不断强调举办一届奥运会能为所在国家或地区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为此,国际体育学界从多个维度研究了奥运遗产,旨在探索奥运遗产能为当地带来什么样的益处以及如何提升奥运遗产的效果。“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为了充分发挥北京2022冬奥会即将带来的深远影响,我国对奥运遗产研究还应该持续推进,并积极吸取国外发展成功经验,为北京冬奥遗产研究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遗产体育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遗产怎么分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千万遗产
我们的“体育梦”
遗产之谜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