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

2022-03-27 10:31李志锋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双减政策

李志锋

摘 要:现如今,劳动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愈发引起重视。数学学科是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基础学科,结合数学教学特点和劳动教育目标要求进行劳动教育与数学学科的有效融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也更契合“双减”政策的落实。在教学情境导入等各个环节中关联渗透劳动教育后,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有了较大提高,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劳动教育;“双减”政策

一、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愈来愈重视和强调教学中的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并强调劳动、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并提高劳动能力不可避免地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双减”政策落地,“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两个带有时间节点的目标,明确阐述了“双减”要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课堂上获取知识,从赋分到赋能,才是最为正确的选择。课余大量占用休息时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结合劳动教育进行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更利于学生五育并进。

新课标把劳动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每一个数学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切实抓住数学学科特点,捕捉劳动教育的有利时机,采用恰当而实用的教学方法,积极将劳动教育渗透在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伊始阶段,适当进行思想和劳动实践的渗透,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勤于思考等核心素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而劳动教育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也让学生理解、明确解决问题的要求,更高效轻松地完成学习。在渗透劳动教育的学习过程中,结合经历与实践给学生留下独特的印象,对学习掌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劳动教育渗透思考

小学生处于价值认知的初级阶段,在此阶段,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情感和思想的培育尤为重要,这也为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劳动、思政教育提供了基础。如何在此阶段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的又一要求,也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挑战。

(一)渗透形式和课堂选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那么,在哪些课程中进行渗透呢?又该以怎样的形式进行渗透?笔者通过对部分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部分教师认为在数学综合实践课中进行劳动教育渗透较为高效和容易操作,渗透形式点到为止。例如在课堂中提一提要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等。然而,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本身既具有知识性的特点,也具有操作动手的特点,既联系生活,又高于生活。笔者认为在任意数学课堂,只要设计巧妙,合理搭配,都能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而单一的口头表达,学生并未能得到深刻的体验,既没有完成劳动教育的目标,也达不到渗透教育的要求。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劳动态度和好的劳动习惯等各个方面。笔者认为通过恰当的劳动体验,引导学生在亲身经历的真实感受中学习成长,才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正确方式,只有通过这种沉浸式学习才能更有效地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利用可视化手段进行劳动渗透

数学知识一直都是以抽象度高、逻辑性强等思维特点著称,小学生也因此经常陷入思维瓶颈,难以全面整合数学材料,无法自主解决数学问题。这是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直观思维较为强烈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除了应强调体验感,也应重视可视化的教学渗透。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建构可视化的课堂,并在课堂上有效进行劳动渗透。现在的课堂已经不是过去依靠黑板和粉笔就能完成,信息化作为如今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构建可视化教学情境和直观展示上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也为很好地构建可视化课堂提供了可能,所以在信息化数学教学中合理渗透劳动教育是一个值得思索的方向。

信息化构建可视化课堂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多媒体的应用。现如今,多媒体的应用在声、像、展示各方面都非常广泛。课堂的呈现形式更加多元。例如数学课堂上课堂导入、新课讲授、习题巩固各个环节的题目设置需要基于一定的背景,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将情境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比如,在讲解图形的运动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直观的呈现平移和旋转例子,学生会有更加深刻的体验,在感受数学之美的同时,也体会到劳动者的智慧,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

又如在一些课堂导入的题目设置上联系劳动素材,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必要性和伟大,从而更加尊重劳动。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书本第15页笔算除法的导入就是利用植树劳动。

(三)合理选用劳动素材

渗透劳动教育的基础是实践,数学课本中和学生生活经历中都存在很多的劳动素材,从一年级上册第39页例题师生一起大扫除到五年级下册第26页的例题粉刷新教室等,这些劳动素材涉及劳动者和劳动种类都很丰富,我们可以在课堂设计中合理利用起来。课后还可以开展适当的实践活动进行丰富和加强渗透。如在教授“百分数的应用”等知识后,以商场促销为切入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维度和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会让自己变得“更聪慧”,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有效渗透“劳动提能”教育。又如学习“认识人民币”后,以跳蚤市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人民币的兑换和加强认识,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能在体验中突破所学知识的难点,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蕴含大量的劳动素材,只要合理选用,精心设计,定能让学生在有趣的沉浸学习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接受劳动教育的渗透。

三、小学数学中劳动教育渗透之实践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的思考,建构可视化课堂,活用劳动素材,挖掘数学文化,在劳作和实践中渗透劳动教育是教师实践的方向。

为此,我们举办了以“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数学课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同课异构”为主题的课例研讨和交流讲座。实践中,课堂展示的教师都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学生生活中经历的劳动素材渗透到课堂情境导入中,如在数学广角《集合》的教学中,利用学生熟知的微信群进行导入认识集合,通过劳动基地评选的劳动之星等开展学习。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更贴近生活,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整个课堂围绕劳动素材导入情境展开学习,结合劳动素材相关内容进行巩固习题设计等尝试也获得了不错的成果。课堂中穿插实践体验的环节让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在劳动教育的渗透中快乐学习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好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小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一部分。合理利用可视化资源,构建可视化课堂,利用劳动素材对教学中有效渗透劳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劳动是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得到良好的价值体验是我们的追求。只要教师合理设计课堂,兼顾学生接受能力和思想实际,定能在劳动教育的有效渗透中让学生有所获,有所成就。

参考文献:

[1]何国军.浅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J].好家长,2017(38).

[2]李冬梅.小学数学和劳动技术教育整合——“按比例分配”教学实录[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10).

[3]许文雯.构建可视化课堂,促使小学数学实现有效发展[J].考试周刊,2021(05).

[4]付登超.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A].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七期“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C].2019.

[*本文系番禺区“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劳动教育的渗透》(课题編号:ZX2020-05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双减政策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