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素养养成的策略

2022-03-29 23:54俞淑英
新校园 2022年3期
关键词:群文手法文本

俞淑英

阅读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和提高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之一。著名作家池莉说:“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这充分说明了培养阅读素养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

教师要积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创设情感体验活动,将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向转移到培养学生正确阅读、自主阅读上,通过长期的自主阅读和教师的阅读指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提升阅读素养。目前,阅读教学主要采用群文阅读和比较阅读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可以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深入把握。本文重点分析群文阅读和比较阅读教学策略,探索如何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素养。

一、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1. 深入挖掘主题,紧密结合多篇文章

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通过群文阅读,让每篇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教师还要针对阅读文章进行教学,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写作背景、写作方式、写作手法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思想等,带领学生归纳、探究不同文章的写作规律。

例如,在开展初中语文课文《雨的四季》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出之前学习过的《济南的冬天》《春》等课文,让学生回想文章的主题和相关内容,然后再阅读新课。采用群文阅读方式,学生一方面可以对作者借景抒情有比较深刻的认知,体会到四季的动人之处;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对该教材单元文章主题的理解,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习思路更加清晰,从而强化阅读效果。

2. 直接呈现结构,有机组合相似文章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直观简单,但文章结构都有一定的脉络。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阅读,通过剖析文章结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阅读不仅仅看文字,而应更加关注文章的写作结构和脉络发展。开展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每篇文章的理解和教学不能孤立进行,也不能将文章简单地罗列出来,而应从文章结构和脉络发展出发,结合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主旨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点阅读,供学生比较、质疑、探究,真正达到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例如,在教學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时,为了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结构脉络和中心思想有较深入认识,教师可以专门将学生之前学习过的鲁迅先生的其他文章进行结合阅读,如《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这些文章都有很深的寓意,文章脉络也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创作的时间进行两两对比阅读,体会文章脉络结构的发展和变化,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变化方式,从而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二、比较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除了开展群文阅读以外,教师还可以开展比较阅读。比较阅读可以分为同文本之间的比较阅读和文本与文本之间的比较阅读。

1. 同文本比较阅读,推进文本对话理解

一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比较同文本内的关键句子,挖掘其中的真实情感,才能认识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内涵。例如,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中,结尾处就连用三个比喻句,把自己看到的春天比喻成“娃娃”“小姑娘”和“青年”。教师在开展比较阅读时,就可以将这三个比喻句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对比、挖掘发现,作者将春天比喻成“娃娃”是指春天刚刚来临的感觉,比喻成“小姑娘”是凸现了春天风景的魅力,比喻成“青年”则是说明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三处比喻句展现了春天的特点,同时,也强有力地表明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通过对比分析这三个句子,可以加强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深入理解。

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会有景色描写,而学生通过对这部分景色描写的分析,既可以学习描写景色的写作方式,还可以体会文章的意蕴与美感。又如《春》一文,虽然文章中对春花图的描写句子不多,但却蕴含丰富的内涵。比如在描写桃树、梨树的过程中,作者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从自己眼前看到的“花”,想象到以后会结出的香甜的“果”;而在描写蝴蝶和蜜蜂飞来飞去时,又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加入静景的描写,从而烘托了花儿的美丽和生机,展现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这样的文章内容对比阅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文章意蕴的掌握。

2. 不同文本比较阅读,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不同文本间的比较阅读是指以某篇文章为基础,延伸到其他的文章内容,可以充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中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的整体掌握。例如,在《回忆我的母亲》一课的阅读过程中,为了体现出母亲质朴、勤劳、坚韧不拔的品质,作者采用了朴实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细腻的爱。而《我的母亲》一课是作者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赞美。两篇文章都是在描写母亲,但又有不同之处。前一篇采用时间顺序描写事件,突出对母亲的爱;后一篇通过典型事件刻画出母亲的形象,不仅表达对母亲的思念,还突出了对旧社会女性的同情。通过对不同文章之间的比较阅读,学生加深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基于不同文章写作手法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深刻体会相应写作手法的优势。比如在教学《海燕》时,作者在文中赋予了海燕、闪电等事物象征意义,表达了自己对无产阶级革命的赞颂;《白杨礼赞》的作者用象征手法突出白杨树的高尚品质。这两篇课文都采用了象征、对比的写作手法,进行对比阅读,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促进学生掌握和内化这些写作手法,提高阅读素养和写作能力。

三、结语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充分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阅读能力不足、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的状态,深入挖掘问题存在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良好的语文阅读素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莘塔中学)

责任编辑:闵 婕

猜你喜欢
群文手法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拟人手法真多情
画与理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七步洗手法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