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复习课“练习化”倾向分析及解决路径探究

2022-03-29 23:54刘栋
新校园 2022年3期
关键词:导图知识点思维

刘栋

复习课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温故而知新”,复习课不仅仅承载着“巩固”的功能,还承载着“知新”的功能。复习课的功能在于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把已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梳理、整合,帮助学生形成体系化的知识结构,建立起清晰的知识脉络,这一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

一、初中数学复习课“练习化”的表现

初中数学复习课承载着温故知新的重要功能,但是多种因素造成了当下的初中数学复习课近似于“练习课”,即复习课“练习化”,侧重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巩固以及常用解题方法的训练,消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忽视对学生系统化学习数学知识的引导。

1. 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将复习课窄化成巩固练习

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还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点的复习,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思维、数学素养等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2. 缺乏对知识的系统化梳理

一方面,教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缺少统筹规划的意识,单纯地罗列各个知识点。另一方面,过分强调知识的再现与强化,而忽视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变成了简单的知识点重现,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3. 注重练习巩固,忽视数学思想总结与应用

教师在选择准备复习课的教学内容时缺乏针对性与科学性。教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掌握程度不够,往往基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已有参考教材等设计教学内容,缺少筛选和整合的过程。

二、初中数学复习课“练习化”形成的原因

复习课地位较弱,受重视程度不足。相对于新授课而言,教师对复习课重视程度不高,往往將复习课作为新授课中没有解决问题的补救课。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对复习课的重视程度逐步弱化。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复习课的地位相对薄弱。

复习课功能定位模糊,“复习”即“练习”的陈旧观念依然存在。对于复习课,很多教师认为通过题海战术能够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快速提升,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尤其是没有系统地梳理知识点和建构知识框架而盲目地做练习,很可能使学生抓不住知识重点,让思维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

复习课教研不够充分,复习课缺乏科学理论指导。长期以来,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数学复习课的重要性,因此,无论是教师备课,还是教学,以及对数学复习课的研讨,均不够重视。

三、初中数学复习课去“练习化”的路径

1. 强化数学复习课地位,规范复习课教学

复习课是学生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想充分发挥数学复习课的功能,必须强化数学复习课的地位。如在集体备课中,同样重视对复习课的准备;重视复习课的校本教学视导,以引导教师认真对待复习课;在数学公开课的课型要求中,将复习课列入其中,并不能因为复习课侧重复习巩固而忽略了对复习课的教学研讨要求。

2. 加强复习课的教学研讨,提高复习课理论指导水平

大部分数学复习课依旧是传统的做题、讲题模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存在机械记忆的现象,并没有真正深入理解某个知识点。在复习课地位相对薄弱、初中教师盲目摸索复习课教学的当下,数学复习课更亟须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学校数学教研活动中,应加强对数学复习课的研讨,探讨数学复习课在该单元学习中的定位,探讨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提高数学教师任教复习课的水平。

3. 明确复习课功能定位,重视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课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学生将知识构建成为一个完整的框架,使知识有条理、系统化,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数学教师在总结提炼数学思想及方法的同时,要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并通过一定活动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其数学素养;还要明确数学复习课的功能,防止将复习课上成练习课、新授课。因此,数学教师亟须重视数学复习课堂的教学策略,明确复习课的功能定位开展教学。

4. 探索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提高复习课教学质量

(1)探索多样化的复习课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复习课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因此,通过复习课,不仅让学生复习知识,巩固、弥补新授课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更需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到复习课与新授课的不同,而不是单调的、机械的重复练习。为了给予学生独特的复习课学习体验,教师需要钻研复习课教学,研究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通过有趣的情景导入和习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复习课教学效果。

例如,在复习课中,学生会进行大量的练习训练,如果教师对习题的处理采用讲错题等常规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下降,但是采用讲题比赛积分等方式,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分成四人一组,每组按照学习能力确定1、2、3、4号学生,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为1号。教师确定需要讲解的习题,给学生留出时间进行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小组互相帮助。为防止学生只准备某个习题,教师随机抽号确定每个小组的题目,小组自主推荐讲题的学生,讲完之后由教师裁定得分。最后按照小组最终得分表彰前五名。笔者在多次摸索实践中发现,这种上课形式可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想方设法让能力弱的学生听懂,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重点解决难点和易错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复习课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反思,查漏补缺,重点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和易错点,尤其是错题本的合理应用。首先,错题本内容要准确,有些复杂的题目可以将试题裁剪下来贴到本子上。无论是选择填空还是解答题,都要有完整的解题过程,题目后要有总结,即错误的原因、解决的思路和做题的心得。

总结:通过例题和两个变式,我们发现,该图中CD⊥AB,FG⊥AB,∠B=∠ADE,∠1=∠2,这四个条件是“知三求一”的关系。做几何题时,首先要充分挖掘条件和图形提供的有用信息;其次,要大胆猜想、严谨证明,充分运用所学的基本定理。

通过例题和变式揭示题目的本质,为学生展示多角度命题的窗口,培养思维品质;在灵活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全面分析题目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结构化学习

学生在学习、内化知识的时候往往欠缺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因此,教师应注重让学生了解复习目标与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构建相应的复习框架,引领学生自主复习,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习课的核心内容,可以设计知识框架或者结构图。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知识加以梳理、分析、分类,让学生自主整理知识,或者是教师通过创设问题串,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不断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点、数学方法以及数学规律,从而巩固数学知识。学生梳理知识可以通过表格、纲要、思维导图等形式,使某一单元的知识更加结构化、系统化。通过结构化的梳理,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与方法,建构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生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章节之后,通过“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思维导图”(如图2)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思维导图能够以直观的形式将知识之间的联系呈现出来。对于思维导图的引导利用,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如现场思维导图作图比赛、思维导图讲解设计比赛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思维导图的兴趣。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第二十六中学)

责任编辑:闵 婕

猜你喜欢
导图知识点思维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知识点自测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第6章 一次函数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