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激情”与“速度”

2022-03-29 23:54黄雅璃
新校园 2022年3期
关键词:激情习作情感

黄雅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是“有一定的速度”。如果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写作“激情”,就能提升他们在参与留心生活、积累习作题材、学习写作技巧等有关习作活动中的效率。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审时度势,将注意力聚焦学生习作能力和习作兴趣的提升,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使学生扎实掌握写作技巧。

一、小学习作教学现状

第一,学生习作无“自由”,被条条框框所限制。许多习作常常是“命题+要求”,学生必须“依命行事”。受当前的作文评价标准影响,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指导教学时从中心、提纲、素材、范文等“一条龙服务”。学生自己绞尽脑汁生成的真情实感反而常常被批评。教师剥夺了学生“自食其力”的机会,学生会形成惰性,习惯于被“喂给”,久而久之,便会疏于观察、懒于阅读、怠于思考。学生不积累、不思维,无主见地习作练习,也很难练就观察、思维、表达、创新的硬功。

第二,学生的情感体验“一穷二白”。多数学生的生活积累少、底子薄。教师没有有序、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酝酿情感。作文教学被禁锢封闭在课堂里,导致多数学生谈“写”色变,对写作有畏惧感。

第三,学生文化底蕴不够,阅读量不足。有的教师不重视阅读教学,往往让学生蜻蜓点水般浏览一遍文章就算是完成阅读任务了,没有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有的教师阅读课上“满堂灌”,没有让学生充分熟读文本就急忙“开讲”,多停留在对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上。学生写作时,语言平淡,词不达意,甚至无话可说。

二、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策略分析

1. 尝试模拟运用,诱发写作内驱力

(1)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将习作常态化。个人的兴趣与爱好往往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将习作常态化,模拟生活和实际运用,鼓励学生“习文”,将学会的写作技能应用到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例如:为班级拟通知,写板报稿、广播稿;为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联欢会设计海报;为教室、走廊、图书馆、花坛写宣传标语;成立文学社,编辑自己的报纸,录制生活小视频,出版自己的习作作品;写比赛演讲稿;等等。习作常态化使得习作的价值感得到充分体现,有效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2)放低习作要求,将习作平民化。在作文教学中,无论是指导、修改、批改、讲评,教师应因材施教,分层导学,让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让处于各个能力阶段的学生领取相应的习作任务。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写作自信心。特别是对于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要善于发掘他们作文的可取之处,进行正面引导,哪怕是一词一句写得好或在某一方面有细微进步,也要加以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成功和进步的喜悦。

2. 积累生活素材,激发写作兴趣

观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为习作之路开源拓流。学生生活积累大致有三个来源:一是自然生活,即把学生的视野投向广袤无垠的自然,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参加户外运动、公益活动,让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二是现实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家庭、社会举办的各项有益活动,从中增强情感体验,丰富写作素材;三是自身素养,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自己,博览群书,培养有益身心的兴趣爱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3. 培养丰富情感,展开想象双翅

写作既需要工笔细描般的真情实感,也需要写意般的天马行空。小学生的童心、童趣、童言构成了一个多彩的、懵懂的童话世界。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渠引水,顺势引导,鼓励学生勇敢地写出自己心里的“童话世界”。

如学完《陶罐和铁罐》这篇文章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童话的特点,顺着故事主线,用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加以丰满,并就身边事物可能发生的故事展开丰富想象,写一篇童话。这是非常有趣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文思泉涌,写作自然成为一件乐事。于是,《飞檐走壁的爬山虎》《树与泥土的“情话”》《螃蟹喝醉后》《鱼缸里的厮杀》《蚂蚁的谦让》《奔跑的土豆》等一篇篇新鲜可人的佳作脱颖而出,想象丰富,充满童真童趣,让人不禁为之喝彩。

4. 开展主题阅读,丰富写作“粮仓”

阅读是习作的根基,是写作的不竭动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开展单元主题阅读活动。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经典名著,该单元教学以“四大名著”为主题阅读,开展作家趣谈、经典诵读、辩论会、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一系列活动,让阅读深入人心。通过阅读,学生喜欢沉浸在书海里静静品味,喜欢在书中圈圈画画、批注旁白,喜欢摘抄积累,他们的作文也渐渐有了文学气息。

5. 巧用仿写范文,领悟写作规律

开展仿写训练,感悟写作规律,对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非常必要。例如,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祖父讲梅花“魂”之所在时运用了对比手法,把梅花和“旁的花”进行对比。利用迁移法,習作时让学生仿写青松、菊花等。于是,孩子会写“旁的树,大抵要在肥沃的土壤中才能茁壮成长。而松树则不然,愈是悬崖峭壁,愈是风欺雪压,愈是苍翠,愈是挺拔”“旁的花,多是春暖才开花。而菊花不同,在百花凋零、万物枯黄的秋日里傲霜怒放,如繁星,如瀑布,如绣球,绚烂多姿,令人惊叹”。尽管只是小小的仿写训练,只要坚持不懈,学生的写作能力定能提高,写作兴趣自然也会高涨。

6. 应用现代媒体,激活情景体验

巧妙应用多媒体辅助习作教学,也是迅速点燃学生写作激情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境,强化学生情感体验,使之保持兴奋、愉悦、求知若渴的状态。如在扩写《景阳冈》“武松打虎”片段时,先安排学生观看《武松打虎》视频,引导学生从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去感知。那扣人心弦的场景冲击着学生,武松和老虎的决斗吸引着学生的眼球,情感体验使写作欲望瞬间被激发,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此时,学生便乐于探索、乐于创新,写作不再枯燥无味。再如,要求学生以“抗疫”为话题进行习作时,小学生对于抗疫的认识是不够全面、不够深刻的,无法对其内涵进行拓展。这时候,教师可以整合相关新闻报道和具有正能量的视频,使学生充分感知这次疫情的严峻以及抗疫的磅礴力量,激发学生的共鸣,从而提高习作水平。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闵 婕

猜你喜欢
激情习作情感
萌动的激情
情感
图志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台上
习作展示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