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叙事思维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策略

2022-03-29 23:54孙玉玲陈晓璐
新校园 2022年3期
关键词:诚信道德作业

孙玉玲 陈晓璐

作业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作业的形式、途径、手段等都无不体现着教师的智慧。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更偏向于叙事性思维,叙事性思维区别于例证性思维,它侧重于对故事情境的体验,感性重于理性,形象性优于抽象性,注重体验和感悟。叙事思维视角下的作业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为载体,以事件、故事为构成要素,学生通过交流、体验、评价等多种形式,形成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感,历练道德意志,塑造道德行为。

一、立足叙事思维视角,设计操作性强的作业

操作性是作业的基本属性,作业的操作性越强,其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1. 观察实践类作业。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课程,它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加深对道德的理解。如在《我是独特的》一课的作业设计中,我让学生从平面镜中观察自己的长相特点,从而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在学完《不一样的你我他》一课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观察校园春景的作业,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中花草树木别具风格的美,验证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的观点。那么,世界上有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呢?学生在后续的作业活动中进行对比与思考,体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内涵。

2. 角色体验类作业。角色体验活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经常出现,且深受学生喜爱。如在教学《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母亲孕育生命时的艰辛,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先回忆母亲在孕育弟弟或者妹妹时的状态,然后给学生布置模仿母亲怀孕时样子的作业,让学生在书包里装几本书挂在胸前。有位“母亲”去捡掉在地上的钱包时,为了不挤压到“腹中的孩子”,居然挺着腰跪下去捡。当我采访这位“母亲”当时的想法时,她轻轻地说:“虽然我的膝盖很疼,但是宝宝没有被压到,那么我这么做就是值得的。”多么伟大的母爱啊!当学生想象自己在母亲腹中也曾被这样温柔地呵护着,便产生了道德认知层面上的共鸣,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不言而喻。

3. 动手制作类作业。亲自动手制作是一种让学生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会生活所蕴含的意义。如學完《从白色污染说起》一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统计家庭每年使用塑料袋的数量及将垃圾变废为宝的作业,通过这项作业,学生得知自己家庭一年使用塑料袋的数量,再推算出自己所在社区、学校使用塑料袋的数量,最终得出全世界每天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这项作业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滥用塑料袋的现象如此之严重,进而呼吁身边的人将日常垃圾变废为宝,把造成污染的塑料袋或者废弃塑料、纸壳等材料进行二次加工,制作成实用又精美的日用品。

二、立足叙事思维视角,设计趣味性强的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置趣味性强的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1. 讲故事类作业。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可以让学生领悟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和精神,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作用。如在进行《我很诚实》一课的教学时,我给学生布置搜集名人诚信故事,以及讲述自己诚信故事的作业。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古今中外名人的诚信故事,理解、感受到了诚信的含义及重要性。随后,我再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诚信故事,让他们把故事写下来讲述给全班同学听。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反思自己诚信缺失的地方,进行自我教育;没有诚信缺失问题的同学,则用自己的事迹给他人做榜样。

2. 游戏类作业。游戏类作业是学生喜欢且能参与体验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更易使学生回归生活。如教学《同学相伴》一课时,我布置了“海岛逃生”课堂作业,让学生懂得了团结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了群体意识。

3. 创意续编类作业。教师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编写成贴近生活的剧本作品,学生在自读自演中,互相交流、评价,提升自己。学生既能获得成就感,又能在听、说、演、看的过程中,逐渐提升道德认知。如在教学《同学相伴》一课时,我布置了续编《独闯天下的“1”》故事的作业。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1”离开大家后会遇到什么情形,想对“1”说什么心里话,让学生续编故事,把自己代入“1”的角色中进行体验,对比描述独闯天下的“1”和回到集体中的“1”的不同境遇和变化,实现了自己对集体重要性的深入探究。

三、立足叙事思维视角,设计评价性作业

基于叙事思维视角的评价性作业,在设计上关注以下几个要点,可以提高评价的实效性。

1. 形象化的评价性作业。学生只有明确了评价标准,才能对自己进行有效评价。如在教授《我们小点儿声》这一课时,我布置了自评作业让学生对照自评表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并在做得好的项目上贴上笑脸,对自己做得欠缺的地方进行总结、反思。学生自评结束后,我再进行点评:“咱们班的同学真棒,好多同学能够考虑别人的感受,降低说话分贝,做得欠缺的地方也能诚实地评价自己,这样很好。老师相信通过此次作业,同学们一定能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位合格的‘调音师’。”通过这样的学生自评、教师点评使学生明确了评价的标准,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省。

2. 生活化的评价性作业。生活化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只有回归生活,才能检验课程实施的效果。教师的作业设计要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能反映学生的现实需要,要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要能实现课程是“为了生活”这一根本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安排与生活有关的作业时,可以把学生放在自然、真实的生活状态下,引导学生采用观察、调查、采访等方法,准确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的成长。在教学《这些事我来做》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做过哪些家务,学生张口就能说,但让他们坚持做家务,他们就感觉有些吃力了。因此,教师可以布置劳动评价作业,将评价权交给家长,帮助家长设计一张“劳动之星”实践评价表,让学生承担家务劳动中的一项或者几项,并坚持每天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实践,家长进行客观、真实、及时地评价,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总之,基于叙事性思维视角下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强化道德习惯的养成,还能提高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小学)

责任编辑:刘 畅

注:本文系山东省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小学生科学认知能力提升与教学策略实施研究”(课题编号:2020ZJZ03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诚信道德作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作业
道德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