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构建“多元一体”劳动教育新生态

2022-03-29 23:54于莹莹于海英
新校园 2022年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劳动评价

于莹莹 于海英

目前,学校推动小学生“多元一体”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努力尝试将基于日常经验的生产劳动与学科融通的智能化劳动知识相结合,通过较为完善、系统的课程体系建构,找到多维互动的有效衔接点,从而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一、创生课程体系,打造劳动教育新课堂

1. 校本课程强化

学校立足特色发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全过程。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及个性成长需求,积极开发了内容丰富、系统完善的劳动教育校本教材。低年级从校内最简单常见的擦黑板、扫地入手,聚焦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高年级从室外卫生清扫、整理房间入手,聚焦“我会聪明地做事情”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探索与掌握,力求把全方位、多领域的劳动内容融入校本课程体系建设。

2. 学科课程渗透

学校积极挖掘劳动教育内涵,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探索全科育人的有效途径,将劳动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并依据劳动渗透点的挖掘、渗透方法的选择和渗透目标的达成,形成学校特色课程,真正实现了劳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例如,体育课上,教师利用劳动创设体育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与运动的兴趣;科学课以培养“有科学素养的小小劳动者”为出发点,在科学探究中渗透劳动教育。

3. 选修课程浸润

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本校、本地实际,学校不断拓展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积极构建“基地+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校外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學校通过职业体验、走进校外劳动基地、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式,进行校外劳动技能的选修学习。其中,劳动研学课程“劳动实践增智慧 农耕体验促成长”荣获淄博市研学旅行精品课程。

4. 节日课程融合

学校以“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创意劳动教育为抓手,通过劳动教育与传统节日、校本课程的融合渗透,创设多维度劳动教育场景,开展劳动融合教育。此外,还开展了“植树节——我来亲手植绿护绿”“中秋美食我制作”“感恩父母 践行孝心”等社会实践活动。

二、创建校园文化,营造劳动教育新氛围

1. 打造校园文化

学校以宣传栏、橱窗、展板为媒介,定期进行学生劳动作品展评,丰富校园文化元素,让丰富的劳动生活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精神食粮。此外,借助红领巾广播站、学校电子屏等平台,让劳动教育随时“发声”。

2. 创建校内“开心农场”

学校根据学生需求,经过不断探索,建成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初步形成劳动责任区、水域养殖区、瓜果采摘区、蔬菜种植区、园艺实践区、美食制作区等区域。学校将劳动实践基地划分到级部、班级,采用“全面+特长”的方式进行“班级课程超市”的申报。劳动责任区划分到每个班级,通过班级小岗位建设,做到“人人有岗,岗岗有责”;水域养殖区,池内种植睡莲,200多种观赏鱼为低年级学生提供饲养、观察的舞台;瓜果采摘区,中高年级学生定期采摘各种时令瓜果,感受收获的快乐;蔬菜种植区,3~5年级每班划分责任田,松土、播种、浇水、施肥、除虫、除草,感受劳动艰辛的同时,也体验到收获和分享的快乐……校内“开心农场”劳动实践基地的建立,让劳动教育在校园生根发芽。

3. 凸显特色主题活动

打造劳动教育特色主题活动。学校通过“五个一” 活动,让学生深刻感悟“劳动最光荣”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劳动幸福感。

(1)每天一次清单打卡。根据《淄博市中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清单》中各年级学生对应的家务劳动内容,开启“劳动好习惯”打卡养成计划,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劳动档案。

(2)每周一个劳动故事。利用周一班会时间,开展“四史教育”,传承“劳模精神”。通过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劳动创造未来、劳动创造幸福的真实故事,学习优秀劳动者扎实肯干的奋进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3)每月一次特色体验。将劳动教育贯穿于主题节日、纪念日、月主题教育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特色劳动体验活动。

(4)每学期一次劳动比武。每年5月和9月组织“争做劳动小标兵”大比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使之提高劳动能力,做生活的小达人。

(5)每学年一次劳动表彰。每年6月开展“劳动最光荣”表彰会,评先树优,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点燃学生的劳动热情。

三、创设实践平台,延伸劳动教育新空间

1. 打卡家务劳动

倡导学生进行家庭劳动实践,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开展劳动实践打卡活动,培养小学生劳动自理、劳动自立的意识与能力,让他们在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的同时,促进和谐亲子关系的形成。

2. 落实校内劳动

通过日常校内劳动分工,提高学生基本劳动技能。学校加强日常值日、大扫除、临时性劳动任务的布置和安排,各班级通过“班级小岗位建设”实现“人人有岗,岗岗有责”。学校通过大队委进行量化考核和日常反馈,不断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3. 拓展社区劳动

学校以“社区资源向学校开放,学校教育向社区延伸”工作理念,积极推进四点半课堂及周末节假日社区共建活动,努力实现学校、社区资源共建、共享、共用。

四、创新多元评价,激活劳动教育新动力

衡量和评价劳动教育成效的根本依据是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学校创新多元评价体系,变结果评价为过程性激励评价,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积极营造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通过“积分券—星币—徽章—奖牌”四个层面晋级的奖励形式,实现评价媒介的多样性;通过对劳动启蒙、家务劳动、职业体验、研学旅行等进行评价,实现了评价内容的多领域;通过对劳动名言警句、劳动名人故事、劳动清单打卡、劳动成果创意等进行评价,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多维度。

(作者单位:于莹莹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太公小学;于海英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闻韶小学)

责任编辑:闵 婕

注:本文系山东省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小学生多元一体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与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20ZJZ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劳动评价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