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儿童口语能力提升策略

2022-03-31 02:19皮涛
江西教育C 2022年2期
关键词:幼小口语交际

皮涛

摘   要:口头表达能力是指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它贯穿儿童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很多儿童在幼儿园里能够做到“认真听、愿意讲并且具有文明的习惯”,然而进入小学后,却出现了大量不愿说、不会说的现象,很多儿童不敢在公众面前进行口语表达和交际。这说明,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出现了脱钩的现象,我们需要调整口语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而实现儿童口语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幼小衔接   口语能力提升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语言能力的高低,对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早期的认知主要通过口语来表达,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发展贯穿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可见,口语能力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体现,也影响着儿童的生活与学习品质。幼儿园、小学阶段,是儿童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好口语能力培养的幼小衔接工作。

一、幼小衔接视角下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现状

(一)中外学者的理论视角及实践探索

在国内,李忠毅、彭菊提到幼小衔接的目的在于保证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戴耀红指出,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主要重视智育的衔接,忽视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也不够重视幼儿的生活能力及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国外也有很多幼小衔接的观点,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从儿童适应性的角度,提出了“中间学校”观点,让儿童顺利从“感觉直观”向抽象思维转变。国内学者多半从宏观的角度进行理论研究,较少关注儿童语言衔接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因此,笔者将研究视角定位于幼儿园口语与小学语文口语衔接上。

(二)小学一年级口语能力现状调查

针对小学生的口语能力现状,笔者根据口语交际的三个维度,对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倾听习惯、主动表达、文明礼仪等,以及对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家长的配合情况等展开调查,并对教师进行访谈。笔者对20所小学发放学生问卷2400份,收回有效问卷2370份;下发教师问卷400份,访谈幼儿园和小学教师400人。

数据显示,小学生对口语交际课的兴趣并不浓,只有25.2%的学生表示很喜欢。在倾听能力方面,完全能够接受他人意见,修正自己意见的有34.1%;完全不能的达到39.4%。在表达意愿方面,非常踊跃的有29.4%;从不参与的有20.8%。在交际礼仪方面,能够做到和大多数时候可以做到的达到了75.1%,整体情况较好。

二、影响一年级学生口语能力提升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儿童说话的语气、方式等直接来源于家庭。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每日都能与家长主动沟通的孩子约占51%,拥有亲子阅读习惯的家庭约占48%,经常带领孩子参与社区活动的家庭约占52%,这些儿童在表达兴趣与表达意愿、倾听能力、交际礼仪上明显优于其他儿童。另外,家长的学历也影响了孩子的口语能力,农村家庭的儿童口语能力明显低于城区家庭的儿童。

(二) 学校因素

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缺乏常态的互动机制,在语言的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上都存在一定的断层。在实际的幼儿园和小学教学中,课程标准衔接模糊、课程目标存在差异,小学教师不知道儿童的学习起点,幼儿园教师不清楚儿童的发展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更注重激发幼儿的表达兴趣,小学则更强调交际的效果;幼儿园更注重在真实的环境中引导儿童进行交际,小学则不太重视情境的创设。

三、提升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家校合作,让儿童成为家校之间的纽带

家长是儿童成长路上的启蒙人,家长的生活状态和教育观念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作为教师,有必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倾听儿童的心声,帮助儿童更好地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对此,学校可以适当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布置有效的家庭作业,鼓励儿童将学校发生的趣事分享给家长,也可以开展有趣的家庭故事演讲活动。

(二)组织教研共同体

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之间必须建立长效的互动研讨机制,成为教研共同体。通过定期的听课与评课,交流心得体会,了解两个阶段教育方式、教育目标、教学任务的差异。加强教师之间的联系,给他们提供交流与教研的平台,通过共同培训,让教师明确教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特征,从而主动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与课程设计。

(三)社区参与,让儿童成为社交的主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我们应利用社区“儿童娱乐中心”等各种资源,拓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儿童社区混龄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儿童提供更多的交往空间,从而提高儿童的心理适应、口语表达等能力。

(四)打通教学目标壁垒,树立衔接课堂理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于学生的口语教学都有明确的目标。幼儿园的“听说表达”和小学“口语交际”的教育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发展。两个阶段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是一致的,语言实践的背景也相互承接、融合。幼儿园按照“认真听、愿意讲、文明的习惯”三个维度来设置教学目标,小学的口语交际目标则是从“倾听、表达、应对”三项核心能力出發。二者在教学目标的维度上是一致的,体现了教学目标设置的连续性。

不同之处在于,小学口语交际目标的设置是在幼儿园的基础上渐进的,体现了阶段性的特点,也存在明显的梯度。具体来说有三个变化:一是对口语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了。幼儿园要求“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小学第一学段则提出了“完整讲述小故事,简要讲述见闻”和“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的要求。同样是“讲述”,与幼儿园相比,小学要求儿童具有一定的筛选语言信息的能力,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二是口语交际的渠道进一步拓宽了。幼儿园要求儿童“注意听、敢于说”,小学阶段则提出了“听故事、看音像作品”“参加校园社区活动”“自信表达”的要求,更加强调口语交际与儿童生活的结合,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完成有价值的口语交际。三是更加强调儿童主体意识的激活。小学阶段的“有好奇心、提出问题”“积极参加讨论、发表意见”“态度自然大方”都强调主观感受,即整个过程都有“我”的存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只有加强沟通、打通壁垒,将儿童口语能力的发展放在统一的时间轴上,明确各阶段的目标是什么,把步子迈得小一点,树立衔接理念,才能做到有效衔接。

(五)立足儿童生活,创设生活化教学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在小学的口语交际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为儿童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儿童在真实的情境中、在环境的刺激和作用下动脑、动口,有话可说、有话愿说、有话会说,成为积极的交流者。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带领儿童走向大自然,促使儿童更好地调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接收到的语言信息进行更好的反馈,从而实现正确理解对话、从容应对各种生活场景的目标,实现高品质的交际。

总之,口语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间,我们必须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营造上考虑儿童的心理需求,还应该增进家校合作,增加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沟通,将儿童引向广阔的生活,鼓励儿童主动投入口语交际,从而不断发展儿童的口语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忠毅,彭菊.儿童绘本助力幼小衔接的策略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20(16):95-96.

[2]杨文.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究,2013(8):61-63.◆(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中心小学)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一般项目)“幼小衔接培养儿童学习力的研究”(课题编号:2017YQJK026)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幼小口语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酒中的口语诗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口语对对碰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