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协同下高校法治校园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2-03-31 03:31洪芳芳张莉鑫
教育观察 2022年1期
关键词:法治校园大学生

洪芳芳,张莉鑫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大学校园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质量校园法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和良好校园法治环境的形成对大学生法治素质的培育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提升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水平。”[1]高校作为向社会输出人才的主要阵地,其所培养的学生的法治教育水平将会对社会整体法治素质产生深远的影响。2014年,中共教育部党组下发通知提出,国民素质教育应该将法治教育纳入其体系,特别要求学校法治教育要重视宪法教育,要善于运用网络工具宣传普及法治知识,以多种形式推动法治校园文化建设。[2]2016年,《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系统地阐述了法治教育的基本路线和要求。[3]随着法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 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更加具体地明确了高校法治教育工作部署。[4]

一、我国高校法治教育活动开展现况

从2010年到2019年,大学招生增加,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从3105万逐步增加到4002万。[5]在校大学生群体的总量日渐扩大,高校法治教育发展也成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以来政府各部门和各高校的共同努力,大学生法治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高校通过不断开展多元化法治教育活动,逐步从各个方面提升了大学生群体的法治素质和法治意识。[6]本文选取了四所高校从2017年到2020年近五年的官方法治活动宣传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就高校法治活动的开展情况而言,不同层次的高校之间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而不同高校举办活动的情况也反映出了不同问题。我国某著名“双一流”高校X校2017—2021年各项全校性法治教育活动举办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X校2017—2021年各项全校性法治教育活动举办情况 单位:次

志愿普法活动并非全校性,主要由法学生组织开展。本文主要考察全校性的法治教育活动,学院内部活动不计算在内,重点考察学校的宪法教育、新法宣传、模拟法庭、送法入校、法治讲座、法治志愿活动、校外法治基地实践活动、法治知识竞赛以及教师法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主题活动下的数场活动计算为一个活动。例如,在宪法日系列主题活动中,不同学院分别举行了宪法主题晚会,这些都计算为该校本年度的一次宪法主题活动。

从X校法治教育校园活动的开展情况可以发现,其法治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法治讲座到情景剧大赛,各类活动种类齐全,且全校性活动连贯性强,从2017年到2021年各种全校性的大型活动每年都有较为固定的举行时间,说明X校此类法治教育校园活动已经形成固定化、体系化的举行模式。2017年至2021年法治教育校园活动的举行,在整体上呈现出上升和不断完善的态势,活动种类不断丰富,活动次数不断增加。同时,作为国内“双一流”高校,与其他三所不同层级的高校相比,X校法治教育校园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大优势,如表2所示。

表2 四所高校法治教育校园活动比较 单位:次

本次调查显示, 12月4日的宪法日系列法治教育活动在各个层级的高校每年均有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的系列活动开展情况与之类似。模拟法庭类的活动则不比上述活动举办的力度和次数,仅在两所双一流的大学有所坚持;其他两所本科院校则没有相关全校性的模拟法庭活动,但在部分年限,相关学院组织了法学生参加校外的模拟法庭活动。较少高校能够开展情景剧表演类型的普法宣传活动,只有“985”高校每年度有一次全校性的情景剧大赛。竞赛类和普法宣传讲座等类型活动都有较好的开展情况,但是校内外联合法治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较差,举行次数较少。教师的法治培训活动开展情况也有待改善。各校的法治教育校园活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宪法、国家安全法、刑法、民法法律部门。

从官方发布的新闻等数据来看,X校的法治教育活动开展总体上较为成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X校的法治教育活动的整体抗风险性不强。第二,X校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针对教职工的法治教育知识培训体系,只有2019年以来较为零星的少量培训活动。第三,活动覆盖面不够广,其实践的法治教育活动,如法律文书大赛、模拟法庭等主要还是面向法学生开放,其他院系学生一般是以观众身份进行了解,或者只能在活动宣传报道中了解活动的内容,并未真正参与法治教育活动。

二、现阶段高校法治教育活动的困境和成因

(一)内容设置单一,针对性不强

与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的学生相比,大学生群体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也因此有其不同于其他阶段学生的法治教育需求。大学生身心发育更成熟,其知识体系也更加完整和丰富,相应的,高校法治教育知识的深度应有所拓展,也需要加入适当的实践性知识。

高校法治教育的目标是让大学生掌握法治国家的基本原理,加强法治实践,提高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7]但现阶段大部分大学法治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普及法治知识,例如,相关法律规定、法律制度等浅层意义上的法律知识灌输,最新法治理念成果的知识性介绍和政策性宣传,未触及法律条文背后更深层次的原理性知识。并且,在部门法律知识的内容选择上有所偏颇,各校法治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理论性较强的公法领域,如宪法。这不符合大学生法治教育深层次的需求以及我国法治教育发展中对大学生所做的规划。

高校法治教育校园活动内容设置单一,难以满足大学生法治知识需求,其原因在于高校在开展法治教育活动中未能重视大学生群体与中小学生群体的差异,忽略了高等教育学生群体法治教育的特性。例如,《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将青少年看作一个统一的群体,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采用整体性思维,并没有细化大纲,以区分青少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时在法治教育上的需求的特性。[8]在大纲整体思维的引导下,高校在青少年法治教育方面采用了相似的方式对待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并没有照顾到不同阶段青少年的特性。并且,现阶段高校法治教育活动开展主要依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其内容集中在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等方面,以通识性法律知识为主。[9]这种法治教育方式在深度上略显不足,很难引导学生关注到法治体系背后的法治精神、法治原理和法治信仰。而内容选择上的单一则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法治教育的特殊需求。

(二)法治教育活动模式较为单一,非法学院系的学生缺少参与实践性活动的机会

高校法治教育活动现阶段还是以普法讲座类为主,学生以单方面接受知识的方式参与校园法治教育活动,其活动互动性不强。调查发现,对于法治教育实践类型的活动,如模拟法庭、情景剧等,大多数高校虽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宣传,但是最终参与实践活动的主要群体仍是法学生。从调研的各校近年来法治教育活动开展类型来看,除X校的其他学校都缺少针对全校学生的校内外联合开展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如监狱参观、法院旁听等。法治教育志愿活动也主要在法学生中招募志愿者。这导致其他院系学生的法治教育活动模式较为单一,以旁听讲座、观看活动等消极被动的方式接受法治教育,缺少实践活动主动参与机会。同时,法治教育活动以传统的活动模式为主,没有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化社会接轨,这不利于法治教育活动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

法治教育活动中实践活动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现阶段很多高校的法治教育“重知识灌输而轻能力培育”。[10]高校法治教育活动只是对学生进行静态的法律知识教育,而忽视了法治教育活动的动态实践性,这不利于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法治活动的热情。

(三)法治教育活动开展不足,未形成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

就目前学生一年两个学期的在校时间以及在校学生数量而言,高校的法治教育校园活动的开展范围、时间和次数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不同层级的大学校际法治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这导致不同层级学校开展法治教育校园活动的情况也不尽相同。现阶段高校法治教育活动的次数和规模还不足以形成法治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上述调查高校中的大部分高校全校性的校园法治教育活动一年不超过12次,且覆盖的学生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法学生。因此,法治教育活动开展程度还是很难实现全校学生法治素质的整体提高。

(四)法治教育教师队伍力量薄弱,针对教师队伍的法治培训活动较少

现阶段高校校园内负责法治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普遍存在教师法学专业性背景资源缺少的情况。[3]而高校的法治教育活动又鲜有专门针对相关法治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学习和培训活动,教师缺少学习和丰富自身法治知识的机会,这不利于校园法治教育活动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法学专业性背景的缺失,往往让教师在组织开展法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因自身专业知识不足、专业性知识教育方式不当,导致法治活动的开展流于表面。这很难实现高水平法治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法治知识和思想的有效输出与互动,进而形成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

三、高校法治教育校园活动的优化路径

高校所承担的高等教育是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大学生群体的法治教育不仅需要大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学会运用初级法律知识,还需要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更加专业的法治知识教育与能力培育。因此,高校法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与中小学法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在活动内容、形式以及教师素质要求和培训等方面都有着很大不同。

(一)彰显大学生校园法治教育活动的特性

面向大学生的法治教育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对象和内容两个方面。[11]大学生大多年满十八周岁,接受完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后心智较为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已经基本形成,在法律上为可以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个体。他们开始脱离家庭和学校的保护接触社会。因此,在大学生法治教育方面,大学生应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主动权。学校在开展法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到大学生与初高中生的不同,应更加尊重大学生的独立自主和个性,重视法治教育的实践性,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恰当的方式处理大学生法治教育问题。

高校需要针对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变化适当调整法治教育内容,并根据现实法治建设发展变化,不断更新、优化法治教育内容,以更好地充实大学生法治知识,实现高等教育法治建设目标。如加强法律新规、新法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不断吸收相关法治理论新成果和新观念,促进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更新,以便大学生能更快适应法治环境变化。面对法律知识专业性强、概念抽象、内容较为枯燥的问题,高校与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具体案例,如国家社会大事件等,开展具有实践意义的法治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以生动的形式接触学习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二)创新新媒体运用,提升法治教育实效性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新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娱乐手段、主要信息来源和主要交流方式。在此背景下,探索创新运用新媒体平台的方式,成为高校增强法治教育活动开展的实效性,打破校际法治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的有效途径。同时,新媒体有着传播的及时性、互动性、海量共享性的特点,能够很好弥补传统媒体在法治宣传教育上的不足。

首先,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高校法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不再拘泥于固定场所,学生只要有互联网信号和终端设备就可以参与法治教育活动。这极大地提高了法治教育活动的参与度和法治知识的传播面。同时,新媒体技术还使得法治教育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得到增强,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在信息发布的同时得知消息。这也更好地提高了校园法治活动的抗风险能力,使校园法治活动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下也能连贯进行。其次,新媒体所具有的实时双向互动的特性使法治教育活动获得了更好的互动性。新媒体技术通过发达的数字技术和终端互联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多元性。这有利于实现学校组织方与参与学生之间多对多的多元化互动。最后,借助新媒体海量共享性的特征,法治教育活动可以突破校际界限,实现法治教育资源的整合共享。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优质的校园法治活动中来。

(三)推进法治教育活动模式多元化

高校作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发挥着其他法治教育主体所没有的作用。因此,要实现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发展,高校必须重视法治教育活动开展和法治环境建设,让学生在校园的各个方面都能够切实亲身体会到法治精神。

第一,高校需改变传统的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为主的法治教育模式,并将法治教育校园活动的开展和校园法治教育环境营造放到高校法治教育工作的突出地位。例如,为校园法治教育活动提供适宜的资金、人员、场所等物质人力条件,打造大学生法治培育基地。高校应重视校园活动在大学生法治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发组织开展校园活动,积极有效利用各种校园活动,如社团主题活动、讲座、竞赛、团日活动、志愿活动等,进行法治宣传教育,丰富高校法治教育活动,拉近法治教育活动与学生生活、 学习的距离。校园法治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利于良好校园法治环境的形成,能让学生在浓郁的法治氛围中受到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的良性影响。

第二,高校要加强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坚持依法治校。教育部在关于高校法治工作的相关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12]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是贯彻法治精神在大学校园治理上的体现,也是高校管理方法和理念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的体现。它既有利于打破传统学校管理方式,促进高校管理工作对学生权利和自由的尊重和维护,又有助于校园法治环境的形成。[13]高校依法治校,做好学校管理各项规范性文件的公布和实时更新,建立健全师生权益诉求表达通道和权益保障制度,完善与师生切身利益相关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做好宣传学习和落实工作,可以让在校师生切实感受到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四)加强教师法治教育培育活动的开展

教师作为学生在校期间人生经验、理论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法治教育活动中重要的因素。高校法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要重视教师法治素质的培养,保证法治教育队伍法治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保障高校法治教育工作人才队伍质量。大学校园活动的开展主要由负责学生工作的行政教师主导,如学生辅导员、学生会分管教师等。这些教师大多缺乏法律专业性学习背景,其法治思维未得到充分训练,对于某些法学知识的理解亦存在偏差,也缺少对法治教育工作开展方式的掌握。因此,高校法治教育体系应包含教师法治素质的优化培育。高校应定期在教师队伍中开展法治教育活动、法治知识培训活动,以保障教师专业法律知识和法治素质得到充分培养。同时,师生共同参与法治教育活动有利于营造师生平等交流沟通的氛围,这既为校园法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人才队伍保障,也有利于法治校园环境的形成。

猜你喜欢
法治校园大学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大学生之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