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2022-04-13 21:02范海荣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对策影响因素

范海荣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索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影响因素  解决对策

引言

要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就需要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影响其心理健康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开展有目的性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一)情感与理智协调性较差

小学生在情感控制和表达方面的特点是对事物有很大的热情和动力,但外界因素很容易干扰其情绪,容易出现心理状态的波动。且对感兴趣的事物会表现出高涨的情绪,而对于不擅长的往往产生躲避心理,通过理智来实现情绪调节的能力较差。

(二)积极性和自制力之间的矛盾

小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对新鲜事物往往具有很高的热情,但看待问题时会有较重的主观感情色彩。在教师对其提出要求时,他们通常会因为自制力差而不能很好地管理情绪,所以对教师的自觉依从率不高。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一)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

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因缺乏自我控制和情绪调节的能力,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在面对困难时,容易产生退缩和逃避的心理,不能客观冷静地思考原因,不能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发现个人能力与其他同学存在差距时,难以接受这种客观事实,或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敏感的情绪,或通过言语攻击、肢体冲突来排解心中的不快。

(二)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独生子女通常处于家庭中的核心位置,在小学之前长期享受着来自家人的包容和关爱,这使得其所处的周边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其接触到的大多为家人和长辈。又因其日常生活中缺乏與同龄人的交流,因此性格自私孤僻。当其进入学校,会因缺乏与同龄人及教师的正确沟通而经常遇到难题。如果因此长期受到打击,家长和教师又不能及时给予疏导,则很可能导致其出现懦弱、自闭等问题。

(三)学习压力带来的心理问题

虽然我国很早就推行素质教育,但当家长、学校面临激烈的升学竞争时,还是会通过各种方法督促孩子学习,这就使得原本属于他们的放松和休闲时间大幅度被压缩。这些孩子的心理压力来自不仅要完成学校的课业内容,还要完成课外的作业。这种压力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三、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例如父母的情感和婚姻状态对孩子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健康状态与健全家庭的孩子必有一定差异,容易存在安全感缺失的问题,造成性格上的胆小、孤僻。

(二)学校教育因素

小学生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学校度过,所以其心理不仅会受到学校整体学习氛围的影响,还会受到科任老师情绪的影响。除了学校的大环境之外,在班集体中,如果学生因身体原因或能力弱而被同学嘲笑或歧视,会严重打击其心理。

(三)社会环境因素

现代社会的信息化使各方面的信息变得容易获取,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小学生的自制力和自觉性都比较弱,对积极信息和消极信息的分辨力也很有限。因此,当接触到一些消极信息时,难免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四、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具体策略

(一)实施教育改革,缓解学习压力

通过对本地同一级别的两所小学各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压力。详细的数据如下表1所示。

因此,为了缓解小学生由学习压力引起的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及心理状态,教育系统近年来大力推行和实施新课程标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二)注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在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难度上并没有很严苛的要求。小学是孩子心理素质和状态初步形成的关键阶段,在实施学校教育时,要更关注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要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对农村偏远地区适当进行政策倾斜,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促进城乡小学生身心的共同发展。

(三)开展专项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系统虽然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融合,但教育成效并不明显。一部分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且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常常停留在教育表面。理论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解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能起到很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想搞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方面首先应当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及存在的核心问题,再通过科学的方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教育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可通过引用学生们较为熟悉的传统民间故事或寓言的方式进行积极心理的传播。另外,学生在日常学习或人际交往中取得成功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四)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

家长、学校和社会要形成合力。家长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变化情况,及时与学校进行交流反馈。学校以教师为主导,实行健康教育实施效果责任制,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社会方面,例如有关部门联合社居委、养老院等积极为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平台,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

结语

总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对其整个成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各方因素都能轻易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应从自身角度出发,尽量降低不利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共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健吉.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7(98):20.

[2]李倩倩.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祖国,2017(3):263.

[3]孙茜,刘硕.小学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研究[J].教育,2016(8):147.

[4]王紫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问题的研究及其对策[J].生活教育,2016(23):58-60.

[5]葛彩玉.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6(25):176.

[6]刘宁涛.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误区及解决对策[J].中华少年,2017(14):2-3.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对策影响因素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措施分析
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