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

2022-04-13 00:48孙焕军
民族文汇 2022年9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孙焕军

摘 要:计算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认识到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确保学生计算的速度和精确度,为他们今后数学素养提升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结构;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即是计算教学。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重点所在,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養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有效的计算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一定的数学思维,也能够为数学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与扎实的计算能力密不可分,发展运算能力的同时,将会促进学生形成相关的推理和数学空间观念,对培养新课标中要求的数学核心素养极为有利。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分析

数学算理是教学内容抽象性很强的一部分,对以具象思维为主导的小学生来说,理解难度系数较大。教师切合小学生独特的认知思维特点,调整数学课堂教学侧重点,加强算理内涵的深度解读,将更多算理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算理知识的本质属性,推动学生算理知识的自然生成。具体操作时,教师需把控好知识解读的认知难度,尽量采取简单易懂、引导性较强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手段展开算理剖析,为学生理解算理内涵提供针对性的思维辅助。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均是必不可少的,想要促进算理和算法的融合,就需要先了解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132+27其算理实际上就是根据数字的组成进行计算,132实际上就是由1个百、3个十、2个一组成,27是由2个十和7个一组成,那么在计算的时候,就可以将2个一和7个一相加,再加3个十和2个十相加,最后将一个百合并,答案就是159,这就是计算过程中的算理。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策略

(一)引导数学探究,促进算理理解

数学作为一门理性学科,其严谨性、科学性不言而喻,因而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常不能以轻松的心态去面对,从而容易造成学习方法僵硬、数学知识理解不透彻等问题。对此,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重视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必要性,明确在计算教学过程中,算理的了解应当作为学生提升计算能力的基础,以此避免其对数学计算法则、规律等的“死记硬背”,使得数学学习失去本来的意义。在预备开展数学探究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做好引导工作,更应注重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空间和平台,让学生实现从做中学,达到实践出真知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体悟所学数学知识的真正内涵,而不是局限于对数学符号、计算公式等的机械化记忆和对各种算式题的盲目练习。

(二)设计操作环节,促进掌握算理

算理是学生计算的前提,倘若学生弄不清算理,那么他们在计算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定的障碍,或是在计算中出现计算混乱的状况。小学生年纪还小,算理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他们在理解抽象的算理时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的展开,在摆一摆、拼一拼、想一想的过程中分析算理、探究算理、掌握算理,并且将算理运用于日常的计算过程中,正确高效地解决一道道数学计算题。以“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为例,教师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准备一些小木棒,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小木棒的摆一摆、减一减、加一加来探究“十几减几”的算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在动手操作中,能够让他们积极探索,并且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对算理的了解更加深刻,在加深对数学算理的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算理知识的有效迁移与运用,从而促进学生正确地运用算理,实现计算能力的提升。

(三)小组合作探究,实现算理和算法的有效迁移

在实现算理和算法之间的有效迁移时,教师就需要积极地利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让学生对算理进行探究,对算法进行总结。例如,“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的一位数和一位数,两位数和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推理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规律。因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缺乏一定的归纳能力。故教师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如有的小组将一位数和一位数,两位数和一位数的计算列在了草稿纸上,对比两者在加减法上的异同点。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得出在计算的时候都是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如果突破十,就需要向前一位数进一。在掌握了这个规律之后,学生在小组内部又开始探究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并运用原来的规律进行实验,对最终的结果进行验算。

(四)启迪学生自主思考,理解崭新算理

教师凸显学生数学算理迁移学习的主体地位,营造多元化的数学算理应用场景,不断启迪学生自主思考、发掘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实现算理教学的“学以致用”。教学“毫米”“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时,教师联系学生之前学习的数位知识,以“个”“十”“百”“千”的数学关系为切点,引导学生思考10毫米、100毫米、1000毫米分别可以换算成多少厘米、分米、米。新旧知识的有效对接,为学生迁移学习提供了较强的指向性,学生在简单的思维转换后,就能正确理解这些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准确把握其中的数学规律,课堂学习品质显著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计算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必须要掌握和完成的知识内容。为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给学生做好教学分析和探索工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晓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2020(06).

[2]周惠佳.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20(32).

[3]宋兴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的分析和运用[J].读与写,2019(35).

本文系凯里市炉山第二小学教育科学规划《小学六年级“简便计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成果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