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电视理论宣讲节目的探索与实践

2022-04-14 13:24李云亮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主流媒体

摘要:近年来,各地主流广电媒体相继推出了许多优秀的大众化理论节目,有演播室谈话类,也有户外实践探访类。文章重点针对演播室谈话类理论节目的实操,从大众化表达、应用场景和传播圈层等三个方面做了相关的思考,通过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用视听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关键词:党的创新理论;理论宣讲节目;主流媒体;传播圈层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2-0170-03

一、引言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1]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2]

宣传主流思想、做大主流舆论,既是主流媒体的鲜明标签,更是主流媒体的职责和使命,只有坚守主流思想,才让主流媒体成为融媒时代的压舱石和定盘星。

为筑牢理论宣传阵地,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云南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开办了演播室理论宣讲节目《自信中国说》,力争通过节目的制作播出、融媒体宣推,让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实践中,通过一年来节目制作的实操,节目组找到了一些做好理论宣讲节目的着力方向。

二、在创新理论的大众化表达上下功夫

1936年,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一书出版,他倡导的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哲学与人民相结合的精神,为马克思主义插上了大众化的翅膀。一大批进步青年正是因为读了《大众哲学》,毅然奔赴延安参加革命。

如今,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如何深入宣传这一重大理论成果,大众化表达正是所有宣传工作者绕不开的核心命题。

近年来,各地主流广电媒体相继推出了许多优秀的大众化理论节目,如东方卫视的《这就是中国》、湖南教育电视台的《社会主义有点潮》、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的《马克思是对的》、东南卫视的《中国正在说》等,这一类节目基本是以演播室谈话的节目形态呈现,其大众化探索主要聚焦在理论宣讲的言语表达上,比如脱口秀的形式、讲故事的方式、年轻人的语态语感等。结合制作演播室理论宣讲节目《自信中国说》的经验,发现“党的创新理论”是一个体系,节目邀请的演讲嘉宾都特别容易掉入理论的“体系”藩篱里,要先从体系说起,一下就把演讲弄得晦涩艰深、枯燥呆板,一场演讲下来,节目名如同网课,只能叫“××理论第×讲”,单从节目名称看就没有传播度。

TED的掌门人和演讲教练克里斯·安德森,用15年时间参与并指导了上千场的TED演講,他总结了演讲的四个要点,一是聚焦一个主意。二是给听众关注的理由。三是用听众熟悉的概念表达你的主意。四是让你的主意值得分享[3]。基于这四个要点,节目组总结出了如何做好理论宣讲的三条经验。

第一条是构建必看性。理论节目如何让观众想看爱看,“由小见大”在节目创作中特别重要。聚焦一个主意、一个启发、甚至一个关键词,并由此展开,把大道理变成小启发,一个“为什么”的解答,就能赋予话题的关注度,构建必看性。

以往的谈话节目经常强调语言上亲和生动,爱讲故事,其实这一切都是构建听众能理解的相似性,用年轻人喜欢的网络热词,用打比方的故事化表达,营造一个听众熟悉的语言场。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节目、一场演讲要有关键词,要有可以归纳的金句,这才有记忆点,最终才能变成可供分享传播的心得体会。许多理论宣讲节目在这方面都有了不错的探索,如同党史里的书信笔记、名人名言。总之,经过提炼的一句简单话语,会使复杂的理论瞬间变得简单明了,这会让理论宣讲既让人印象深刻又值得分享。

第二条是产品思维。节目组制作每期节目时坚持做到“产品化”,同样一个主题,演讲嘉宾个人偏好和风格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表达,对应的语言和文体也有很多种,文无定式,但在更利于传播产品化的要求下,那就只应该有一种标准。产品化的最前端就是打磨稿件,为什么稿件需要产品化?因为知识分享需要固定化、标准化和均等化,才能服务所有的用户。

总结下来,最重要的一条产品化经验就是“对象感”,具体说来就是演讲者根据观众的认知基础组织语言交流沟通,时刻关照受众的注意力。访谈节目的交流形式是一对一的,而演讲节目则是一对多。进入融媒体时代,一个人的演讲,虽然没有明确的谈话对象,但交流无处不在。

正如当下流行的直播,在内容发布者讲述的时候,观众也在发弹幕讨论,发布者的语言结构既要兼顾自己说的话,也要对观众的讨论和提问有预估、有关注、有反馈。节目的产品思维就是要形成风格统一的一套节目产品标准,这一套产品标准是经过节目组长期实操经验总结出来的,传播数据验证过的,它要比单个嘉宾的个人灵感更可靠。

第三条是凝聚共识汇聚共情。党的创新理论的主旋律底色是“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信”是理论宣讲节目与观众建立的最大共情。在共识的基础上,注重情感化表达,打造共情,做到既有家国层面的宏大叙事也有平凡层面的“感同身受”。从探索真理的觉醒年代一路走到历史的必然,党的理论不断创新,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中国的伟大实践证明了的,更是每个当代中国人切身感受到了的。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理论宣讲的精神底色是“自信”。

自信是崛起的中国给予每个国人发自内心的力量,由此也构成了节目的关键词和栏目名《自信中国说》。

三、在创新理论的应用场景上做延伸

电视理论节目核心就是要解决三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理论文献,体例通常是工作报告,照文件传达容易形成我宣布、你接受的刻板印象。然而如果把政府文件、会议报告出台的背景,要解决的问题串联打通,一起来解读,观众就能融会贯通。

具体到理论宣讲,以前人们老说“摆事实、讲道理”,加入了视听语言的融媒体手段之后,理论宣讲节目既可以“摆事实、讲道理”,更可以“看实践”。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伟大的理论指导了伟大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体到理论宣讲这个命题上,那就是用理论去看今日中国的生动实践,去发掘鲜活应用场景上的好故事。

通过演播室理论宣讲节目《自信中国说》的实操,节目组实践下来发现两条经验。如果是演讲分享类节目,演讲者是否是事件亲历者、参与者,这点很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节目的好看度。如果演讲者不是事件亲历者、参与者,那他能否成为一个有一定专业背景的观察者、研究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获取独特的感知和体会,进而有一定的归纳总结。

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口号式党建理论节目的灌输感,让观众沉浸其中参与思考,感同身受,最终觉得“有道理”,恍然大悟“是这么回事”“是这个理”。

短视频的兴起,一大群视频自媒体博主的出现,打破以往电视大屏时代行业专家垄断话语权、霸屏发声的局面。三年前的《2019年抖音数据报告》就显示,抖音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知识、艺术、非遗传播平台,知识类视频正成为抖音内容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抖音万粉知识创作者发布1489万个视频,每条知识视频触达近10万人次[4]。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发声,人们也在用手指投票。

如火爆全网的中国政法大学教师罗翔,罗翔把刑法知识放到了具体的案件中,以案说法制造了“法外狂徒张三”这么一个虚拟人物,一时间“罗翔说刑法”备受年轻人追捧。

而不断涌现的知识科普类自媒体,他们有的结合新闻事件、有的结合网络热门视频,有的通过视频资料剪辑等手段,不断地在应用场景里做知识分享,解答生活中的疑惑,激发大家了解那些原本十分晦涩的专业知识的兴趣。在互联网、手机移动端这样的传播主战场,系统的理论论述必须适应讲求时效、碎片化的传播环境。

知识分享必须把理论放到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所有艰深晦涩的理论,一定是从实践中来,之后再抽象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本就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党的创新理论之所以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它能解决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不断带给人们的新问题。哲学科学理论的一大魅力,正是因为它能观察时代、回答时代问题。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一定要在应用场景上做文章,要用党的创新理论去观察中国大地上火热的创新实践,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比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些命题,一定要放到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才能与听众形成“正反馈”,讲得有声有色,听得津津有味。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5]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如何做好理论宣讲节目指明了方向。

四、在创新理论的传播圈层上做突破

《自信中国说》在节目从制作到播出的整个周期里,传播人群大概分为三个圈层,第一层是深度参与者,包括节目演讲嘉宾、节目制作人员等,第二层是节目录制时的现场观众,第三层是节目制作完成后收听收看的受众。

第一传播圈层要以演讲嘉宾为传播核心来构建,通过栏目的长期开办整合理论宣讲的专家资源、组织资源、传播资源,邀请国内知名高校理论专家、省委宣讲团、云岭青年宣讲团成员,重点工程建设领域的实操手、业务骨干进入演播室,包括在校大学生,奋战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強边固防一线的公务员都可以登上演讲台。让理论宣讲成为常态,在各行业领域遍地开花,以演讲嘉宾这个关键点构建“大传播”的第一圈层。

第二传播圈层要以节目录制的现场观众为重点构建。电视节目的现场观众绝不是“人肉背景”,它是电视节目营造面对面“交流感”的真实载体,也是节目的第一受众。节目组高度重视理论宣讲的第一现场,与高等院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节目录制+理论学习的对接机制,把节目录制与线下理论学习有机结合。不少参与单位把节目录制纳入集体学习、支部党建的范畴,增强了节目传播效果。近期节目组正筹备把录制现场放到火热的基层一线,进校园、进边寨、进企业、进车间、进社区,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观众身边。下一步节目组将进一步拓展线下传播渠道,筹建“新思想沙龙”主题周末活动,以定期举办、志愿分享的形式做大主流舆论场。

第三传播圈层要兼顾最广泛的受众群体。传播的对象是人,人在哪儿传播的重点就应该在哪儿。理论宣传也要把握网络传播的新趋势,在传播手段上下功夫,坚持移动优先、视频优先,充分运用融媒体手段,节目集中录制完成后,通过图文、音视频、数据图表等形式同步呈现,形成理论节目制作的“中央厨房”,兼顾各个新媒体渠道的传播语态,一次采集多次制作多渠道分发。同时打通台、网、端,B站、抖音、视频号等各类传播平台,主动开展二次传播、多次传播、交叉传播,做到一个主题、多元传播,实现内容产品的多维升级,使党的理论宣传动起来,活起来。

利用不同传播圈层打通“公域”和“私域”流量,同时用好各类平台,打破各种宣传形式之间的区隔,相互借力、相互贯通,形成党的创新理论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宣传矩阵。

《自信中国说》以“打造一个理论传播平台、建立一套理论宣讲制度、创新一种理论宣传方式”为发展目标。节目在云南卫视、云南新闻广播黄金时段播出,并通过学习强国、七彩云端APP,云视网、云南频道等云南省级新媒体平台和中央文明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上宣讲、网上展览、网上课堂”平台进行推送,已逐步形成了各圈层各渠道传播声浪的正向叠加和正反馈。

五、结语

文章主要从操作层面介绍了做好视听理论宣讲节目的探索与实践。打通理论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广电主流媒体责无旁贷。以往各广播电视台往往会根据新闻宣传要求,开办临时性的理论学习栏目,这样一来既做不到固定栏目系统宣传,也做不到固定人员长期磨合,更谈不上在理论节目方面做精做透。党的创新理论宣传,不是一蹴而求,也不是一时所为。

理论节目应该长期坚持,固定开办,要把做好理论节目练成主流媒体的看家本领。守住理论宣传阵地,并逐步扩充,把“理论”做成“舆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21/0307/c64094-32044587.html,2021-03-07.

[2] 习近平.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 xinwen/2018-08/22/content_5315723.htm,2018-08-22.

[3] [美]克里斯·安德森.演讲的力量[M].蒋贤萍,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9.

[4] 2019年抖音数据报告[R].抖音,2020-01-06.

[5] 习近平.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7/01/ c_1127615334.htm,2021-07-01.

作者简介 李云亮,本科,主任编辑,研究方向:纪录片创作、融媒体栏目运营。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
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的正能量传播研究
浅析电视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
主流媒体回应网络谣言引导舆论策略思考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主流媒体的改革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主流媒体如何在“反转新闻”中当好定音鼓
我国主流媒体品牌融合趋势和方向刍议
主流媒体网站内容建设的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