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2022-04-22 01:43李国荣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

李国荣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是精神文明世界的璀璨明珠。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不仅体现出我国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是古代文学家智慧的结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之一,教师的有效地教育和学生的沉浸式体验都是影响语文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关键,换句话说,教师不能只重视应试教育,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古诗词用来应付考试,还要更深层次地挖掘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要从背景、风格、感情等多个角度引领学生学习古诗词,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熏陶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教育这个特殊阶段,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古诗词出现,学生坚持多读这些诗词,有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想象思维和文化素养。文学主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发展想象力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这是文学升华的体现。从古至今,不少名人志士都是非常喜欢诗词的,就拿近代来说,李大钊、胡适等都是表现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喜欢,他们大多数人还能写做出优美的诗词。他们的想象力犹如行云流水,极具创造性和欣赏性,这和他们喜欢古典诗词有着密切的关系。想象思维为创作力提供动力和源泉,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诗歌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思想和情感的完美寄托,可以和初中学生成为良师益友。多读古诗词,能够让学生穿过时间的长河,与作者一同欣赏优美的景致、品味山河国破的恨别、感受着衣带渐宽仍不悔的婉约,提升学生对于美的标准,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及现象

(一)缺乏诵读,降低教学效果

初中是学生承上启下、自我完善的重要阶段,但是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往往比较重视学习结果,也就是说更加重视最终的语文考试成绩,大部分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大多是以考试为最终目的,设计教学方案,让古诗词教学课程中充满程序化,更有甚者,教师直接画出考试重点,跳过这一节课程的教学。这样做不仅弱化了诵读教学的地位,还会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十分不利。长此以往,学生们的诵读能力无法得到应有的提升,也无法通过诵读古诗词来体会到其中的优美语境和天马行空的想象,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不满足当代教育的要求。

(二)缺乏渗透、降低学习成效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者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其中蕴含着巨量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元素。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重视古诗词中的技巧性和知识性的内容,而忽视了古诗词中蕴含的精神内涵,这属于“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这样做不仅影响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还会导致了古诗词中那些文化底蕴无法顺利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影响他们的正常语文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鉴赏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提升缓慢,最终的学习成绩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模式单一,降低学习热情

在现在很多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关于古诗词的教学模式非常的单一和陈旧,大部分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讲解古诗词时,仍然采取传统的说教方式、灌输式以及填鸭式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下,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导致课堂气氛枯燥、呆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学习古诗词的热情,无法让他们将学到的古诗词灵活地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不符合新时代下初中教育的要求,而且也无法满足当代初中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教育。

三、古诗词教学在实践中应用方式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从古至今源远流长,是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其中包含了无数先贤的故事,朝代更迭、饱满情感以及思想理念等等众多精彩内容。让学生死记硬背地学习这些古诗词,不但无法提升教学效果,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让学生自身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可以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知识,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核心素养。例如,在讲解杜甫的《春望》时,这首诗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写照,教师可以将介绍唐朝历史的视频片段,通过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们播放,让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当时杜甫的实际情况进行说明,让学生有一个直观地了解,这样做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激發他们的学习热情,还能渲染课堂的学习氛围,之后教师对整篇诗词进行逐句分析,让学生们诵读古诗,让学生们体会到作者感慨国家命运多舛,自身愁绪缠绕,通过草盛人稀,恨别惊心,三月烽火,妻离子散描写,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作者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通过这样的方式,创设情景教学,帮助学生对于古诗词知识更好地掌握,让他们可以更加灵活地将古诗词运用到未来的文学创作之中,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陶冶情操,为核实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构建小组,促进共赢

在新课标的旗帜下,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它强调学生亲历、参与以及合作,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高效性统一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身愿意的情况下,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优点等对学生进行分组,将若干学生搭配在一起,并且要求组员之间相互团结、相互友爱、平等互助。学习小组经过科学、合理组合后,由学习小组通过平等民主的选出学习能力强、协调能力好的学生,让他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不仅学习效果更好还能提升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淡化教师身份,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其中,通过组内学生探究和思考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式很好地提升学生之间沟通能力以及相互协作能力,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了教学质量。

(三)开展活动,促进渗透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知识,学会对其灵活运用,教师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开展一些关于古诗词的实践活动,比如说诗歌鉴赏比赛、诗歌游戏以及知识问答等活动,让学生们全部参与其中,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提升古诗词文化对于学生的渗透,帮助他们培养语文素养,可谓是一举多得。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古诗词基础知识大赛”活动,问题来自初中语文部编版古诗词,时间:20分钟,规则:1.要求全部同学以小组方式参加。2.答题方式为举手抢答,答对加一分,答错扣一分。3.答题时间保持安静,注意上课纪律。活动顺利举行,学生们踊跃参加,抢答时迅速举手,最后教师根据答题情况,给出学生分数,教师对冠军小组进行班级表扬,并奖励学习小组中每位学生一本优质的课外读物。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提升整体学生对于古诗词知识掌握的水平,还能促进诗词文化对他们的渗透,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四)烘托氛围,提供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充满古诗词的环境,有助于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古诗词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提升自身语文素养以及核心价值的养成,因此,构建古诗词学习氛围,是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教师要立足学生发展,运用多元化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构建一个创新性和高效性的古诗词学习氛围。例如,教师让每个学生寻找一句诗词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并且讲出这句诗词的含义,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范围不限初中语文书本之内,学生们积极寻找,通过查找资料,教师让每个人讲出自己的座右铭、诗词的含义以及自己的目标是什么。通过这样方式,可以构建出强烈的学习氛围,不仅拓展学生的古诗词知识量,提升他们的文化内涵,同时又能促进自身的人文精神的提升,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作业是课堂知识的重要延伸,也是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标准。通过合理的布置课后作业,能够很好地巩固和补充当时古诗词课堂的知识,在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适当的课后作业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天的教学内容来安排,避免形成题海战术,给学生增加学习的压力,浪费学生的时间。例如,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诵读杜甫的《望岳》诗词,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内容是针对诗词进行解析,同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字数要求在300字之内,语句通顺,情感真实,允许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也允许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经过学生们的积极查找资料和认真写作,顺利完成课后作业,教师根据写作的文章进行打分,分数最高者,教师可以奖励学生一支钢笔。运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诗词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助于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四、结语

初中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知识学习和积累的重要阶段,古诗词的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构建学习小组、开展实践活动、烘托学习氛围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强化初中古诗词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詞知识以及提升核心素养,这不仅符合初中语文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满足初中学生提高核心素养,增加人文内涵的目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关于古诗词的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诗词当中蕴含的基础知识和精神内涵,促进学生进步,在未来取得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向荣: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新路径探索[J].考试周刊,2021(58):34-35.

[2]方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21.

[3]汤延军: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7):137-138.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