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价值探析

2022-04-23 17:57姚晓光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责任感德育工作德育

姚晓光

为了与现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相匹配,我国在教育方面进行了多次改革,希望能夠通过教育方面的改革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而这需要把德育放在第一位。一个人的发展与从小到大的经历密不可分,所以德育须从小学阶段开始。德育的第一课应当是教会学生感恩,学生只有学会感恩才有可能让心中充满阳光与爱,并对国家、社会等充满感激和向往。

一、当前的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推广素质教育,为了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方面的要求都在与时俱进。各大学校也开始将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有些学校还建立了专门的德育工作队来推进德育工作。在多方面的努力下,我们看到小学的德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当前的德育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们必须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小学德育之中。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学,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感恩的内涵,并且让学生在生活中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并能做出一定的报答恩情的行动。

二、感恩教育在德育中的价值

众所周知,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而感恩教育也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与健全人格为目的。很久以前,教育部门就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口号,可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小学德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为了弥补这些缺陷,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当下的小学教育中需要将感恩教育加入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孝敬长辈、感恩他人等行为理念。这是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新一代人才的必要条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感恩是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表达感激和提供回报,同时用感恩之心去回馈他人。从某种意义来讲,这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能够让学生明白,生活当中不能一味地索取,而要设身处地地替别人考虑,体谅别人的感受,通过深入学习这种理念而逐渐培养自身的责任感。这有助于塑造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感恩教育是从另外一种途径引导学生珍惜当前所拥有的一切,感恩父母的付出,引导学生正视生活中的挫折,当不曾拥有时,学生依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当已经拥有时,学生能够心怀感恩,对自己所获得的东西满怀谢意。

三、感恩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措施

既然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感恩呢?首先教师要明白,感恩是要有意识地去做。如果教师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付出呈现给学生,那么学生就无法感受到来自社会和他人的爱。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讲,这是收效甚微的感恩教育,因此教师应当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且把感恩之心带回现实生活中,在生活实践中实践感恩之心。教师在教育学生感恩时,应当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树立榜样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在学生树立了感恩意识之后,教师应当创新感恩教育的方法,以理论加实践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回馈社会,强化感恩教育对学生产生的良好影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明白感恩的作用,教育部门应当加强教师对感恩教育的认识与了解,深入理解感恩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意义。同时教师应当开展教研活动,完善感恩教育体系,这样能够深刻了解当前感恩教育的优点和缺点,并据此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师在感恩教育当中的作用。

作为中国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一直存在于历史长河之中。古语云“百善孝为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从中可以看出感恩教育在古代的重要地位。虽然因为时代的不同,感恩的具体内涵也有所不同,但其本质是不变的。相信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进行,感恩教育必将在小学德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产生重要的影响。

猜你喜欢
责任感德育工作德育
《中国德育》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责任感等2则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