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写作中思维品质提升路径研究

2022-04-23 20:12许玉杰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模式化批判性议论文

许玉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了语文课程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的作用。作为立德树人价值集中体现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之一即“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高中生作为未来的国家公民,理应直面社会,直面人生,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高尚品格的社会建设者。高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可以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窥见一斑,如2021年全国甲卷的“可为与有为”、2021年新高考Ⅰ卷的“体育之效”、2021年浙江卷的“得与失”等,都是立足社会生活,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有效突出理性思考。作为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议论文写作不应是大量的素材罗列和辞藻堆砌,而是应该让说理成为议论文写作的思维常态。

写作,是为了真实、得体、有效地表达与交流,作文训练应该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使他们在面对命题材料时,能够通过角度变向、思维跟进等思考方式,展示完整而缜密的思维过程,使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呈现出环环相扣的渐进式结构,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思辨思维得到培养。

写作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关注真实的人生,关注具体的生命。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打造成模式化的驯服工具,而是让人永远保持自由舒展的心灵、开放的怀抱,树立全面多元的价值观念。学生在写作文时一定要具有联系现实的意识,要把材料放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中去关照,去透视,放在历史与现代的坐标中去分析,去把握,找到材料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契合点。写作时只有把握材料的现实指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關键问题来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并能够在对现实的条分缕析和质疑辨析中,展示出良好的辩证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逻辑表达的能力。高考作文命题趋势要求考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且上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去审题立意,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则很难完成。在议论文写作训练中,不少高中语文教师的做法是关注素材的积累和文章结构的架构。这原本很有必要,但如果将素材的运用与结构的架构“模式化”“机械化”,恐怕就很成问题了。

所谓的“模式化”“机械化”,就是把学生灵动的思维定格、僵化。例如将议论文写作训练变成“观点+材料”的训练,即在分析命题之后提炼出观点,然后提出一些具体的事例,从正面、反面进行所谓的论证,最后用总结性的语言加以收束。近些年来,这一模式又有所发展,“材料”逐渐丰富起来,除了事例还有事理;结构也开始复杂起来,除了正反对比还有“辩证”分析。于是五段式升华为七段式、九段式,甚至连怎么开头、怎么过渡、怎么转换、怎么收束,都有了一定的模式。但是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仍然在原地徘徊,这是因为写作过程缺乏真正的思考,夸张地说,学生在被“模式”控制着,机械地堆砌着文字,甚至连运用的材料都大同小异。

还有部分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对一些事情选择视而不见,把不利于自己的观点屏蔽,这不仅是思维惰性的表现,也容易产生狭隘、片面甚至偏激的思维。究其原因,部分学生缺乏深度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仅仅停留在非黑即白的浅层思维中,对现象或问题持模糊态度,其结果是写出来的议论文失之偏颇,在对立中无法自拔,缺乏说服力和生命力。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已经显露出强化以分析论证为基础进行说理的意图,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努力让思辨写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写作行为中去,让说理成为一种思维常态。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科学系统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视学生的理性话语能力,从而让作文闪烁出思辨的色彩和理性的光辉。

猜你喜欢
模式化批判性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透气感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化探索与实践
《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改编模式研究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