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光:高中议论文写作中思维品质提升路径研究

2022-04-23 20:28杨晨光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论据事例议论文

杨晨光

作文金字塔由“写作发现”“构思”“表达”“思维”四部分构成,“写作发现”是写作的触发点,“构思”与“表达”是写作的基础,“思维”是关联三者的重心。本文重点分析学生写作时在论据选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运用思维训练加以补救。

一、分类归纳与概括思维在作文论据的选取与使用方面的运用

高一的学生在素材积累方面经验较少,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一)選取事例陈旧

一些学生写作文总是围绕李白、杜甫、苏轼、陶渊明等古人说事,没有生命力,没有新鲜感。

【诊断】

学生平时在积累论据时,往往局限于语文课本,对近期发生的时事热点关注较少。

【处方】

1.课堂学习积累素材。首先从语文课文中整理素材,采取归纳思维对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可以根据课内人物或课文作者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古今中外分类,还可以根据主题分类。其次从其他学科中吸收有用的素材,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中的素材皆可选用。

2.课后阅读积累素材。学生可以用课后时间阅读报刊、名著等,进行素材积累。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开拓视野,加深对生命的感知。通过阅读报刊,学生可以积累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素材。

(二)选取事例不典型

一些学生在写作文没有事例可以选择时,往往把自己或同学身边的事例写进作文,导致论据不典型。例如:我爸爸的一个朋友同时涉猎多个领域,既是律师,又是作家;还有一个既是程序员,又是美食家。

【诊断】

学生在选取事例时,不能完成“去小我”变“大我”的过程,即只进行个别叙述,而非现象化的议论。

【处方】

1.叙例要变个别叙述为现象化议论。用哲学思维来说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普遍性,用写作思维来说就是要用概括思维。

示例:我的妈妈总是只看到邻居家的小孩在学习,可我知道并不是这样……

修正:普天下父母眼里往往都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或:引发社会热议的“别人家的孩子”,是否真的无解?

2.表达尽量变“主观”为“客观”。要多积累名言名句,借助古人经典进行陈情说理。

中国古典诗词及文章中,善用典故来陈情说理,学生可以借鉴这一特点进行写作。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就运用典故来抒情达意。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二、联系思维、多角度思维、理性思维在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中的训练

经过高一一年的课堂学习、课下阅读以及对日常生活的积累,高二年级的学生对于素材的归纳积累,已经得心应手,素材积累已经不少,但在议论文写作论据的选取与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堆砌论据和不能对事例进行分析论证的问题。

【诊断】

客观上,学生受思维惯性的影响,以为论据越多越好;主观上,学生缺乏对材料缜密的分析与思考。表面看,文章似乎论据充分,内容充实,但实则并不能对观点进行充分论证。

【处方】

1.在日常归纳过程中,要建立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学生要运用联系的思维,对论据进行合理分析和归纳。议论文写作归根结底是对学生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论点、论据、联系、语言四者之间就是一个“小表达”,而联系正是其中的关键,这个过程和整篇作文的过程无异。

2.在日常对事例的分析过程中,要全面分析,多角度挖掘。如分析运用一些成功人士的事例,可以从其努力进取、大胆突破入手,也可以变通分析其成功路上如何耐得住寂寞。

3.深入挖掘事例,尽可能深刻。

总之,提升思维品质,对论据选择有着积极作用,也是解决论据选择不典型、无力度的有效办法。

猜你喜欢
论据事例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例”后有“析”方可取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