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2-04-23 17:57王玉香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跨学科策略研究阅读教学

王玉香

【摘要】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类的学科,其阅读内容不限于语文本身,还包括其他学科的内容,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开展跨学科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开拓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方式。本文将重点讨论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开展跨学科实践探索的策略,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高考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前行,而结合高考语文的考查内容来看,高考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方式逐渐从死记硬背变为灵活运用,学生无法再仅仅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取得较好的分数。从高考制度的变革中可以发现,国家越发注重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有效运用,期待学生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注重促使学生形成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因此如何有效提高语文阅读质量,成了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时重点思考的问题,而跨学科阅读教学则成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实践活动来开展跨学科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让学生拥有更加深厚的知识储备、更加严密的思维逻辑和更加广阔的视野空间。

一、引导学生掌握跨学科阅读方法

语文阅读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其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此要想真正提高阅读质量,学生必须掌握跨学科阅读方法,并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以积累深厚的知识储备,并形成严密的思维逻辑,如此方能在阅读活动中游刃有余。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某篇阅读文章中的字词句,了解该文章的表现技巧、修辞手法等,还需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以及中心思想。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跨学科阅读方法,开展大量的阅读训练,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漫长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具体而言,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可以将需要阅读的内容中所涉及的时代背景,以政治、经济、文化或其他标准为依据进行精细划分,并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从而引导学生搜集相应的阅读资料并予以归纳整理,进而基本了解阅读内容的时代背景。在此基础上,教师才真正开始讲授文章的中心思想。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完成教师提前布置的阅读任务。而在阅读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将阅读内容进一步细化,并组织学生形成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就相关主题开展深度阅读,学生进一步搜集、整理资料,并以阅读报告的方式上台演说,然后学生之间就演说内容进行自由讨论和提问,最终由教师进行点评,并就如何搜集、整理资料并最终形成阅读报告给予有效的指导。通过这一整体性的跨学科阅读过程,学生们就可以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从而自觉地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以切实提高阅读质量。

比如在《黄继光》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在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了解抗美援朝爆发的前因后果,了解上甘岭战役的整个过程,甚至可以系统地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阅读《黄继光》这篇文章,这样学生才会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就相关背景进行系统性的阐述,让学生们对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在阅读教学之后,教师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角度进行划分,让学生们进一步搜集整理资料,以《黄继光》中的上甘岭战役为出发点,分析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这就是语文教师围绕一篇阅读文章开展跨学科教学的基本过程[1]。

二、引导学生将阅读与生活相结合

文章来源于生活,大多数文章都是作者在经过生活的洗礼,或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后形成独特的认知和思考,再将自己视野中的画面或者体会运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最终形成一篇阅读文章,可以说每一篇有思想的文章都是作者生活经验的提炼。而读者则是通过阅读这些具有画面性的文字描述,通过共情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这就是语文的真正价值。学生通过阅读语言文字,了解他人或相互分享对于整个社会的思考和认知,从而构建自己独特的认知体系和价值观念。而这其中对生活的感悟尤为重要,因此在语文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们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对生活进行认真观察和思考,如此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跨学科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应当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提高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思考,并搜集相关领域的资料,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其他学科,再组织学生进行系统阅读,从而丰富学生们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们对周围的生活产生更加清晰的认知,如此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相关阅读文章的内容。

比如在讲解《枫树上的喜鹊》这一阅读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好好观察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的喜鹊,看喜鹊如何捕食,如何养育下一代,如何筑巢等,学生甚至可以去动物园近距离地观察喜鹊,向管理人员了解喜鹊的相关习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上寻找关于喜鹊的纪录片,例如《动物世界》中的相关视频,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播放,让学生们通过观看纪录片里的画面,切实了解喜鹊这一物种的自然习性和生活状态,从而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寻找相关的资料,了解喜鹊这一物种的相关信息,明白喜鹊当前所处的自然環境,了解人类对喜鹊的态度,从而明白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理解人类罗列濒危物种保护目录的作用,思考保护野生动物对于人类自身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文章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并对这个世界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2]。

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阅读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们虽然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开拓自己的眼界,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甚至在阅读中了解整个世界。但要想真正了解甚至体会文章中的情感思想,最好的办法还是开展实践活动,学生设身处地地感悟作者的情感,从而更直观具体地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因此,教师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进而形成全面深刻的人生观,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细细体会文章中的内涵。经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学生会不断积累经验感悟,从而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容。

语文教师在开展跨学科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传授阅读技巧、安排阅读任务、组织阅读活动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自感悟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

比如在讲解《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讲述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搜集关于植树的资料,让学生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了解植树的整个过程,了解自己所处环境中的植物种类、气候特征等,甚至可以组织学生们参加植树活动,让学生们切身体会植树的整个过程,了解植树的意义所在,从而更好地明白这篇文章所要传达的道理。教师还可以借此让学生们了解我国当前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的相关情况,理解我国追求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从而对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也是《邓小平爷爷植树》所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四、结语

跨学科阅读教学,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通过对不同学科内容的交叉了解,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构造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体系。教师要指导学生们通过大量阅读和实践来丰富知识储备,并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形成相应的逻辑思维,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思维深度,为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雷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探究[J].新课程,2021(1):185.

[2]刘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1(7):23-24.

猜你喜欢
跨学科策略研究阅读教学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