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景描写与细节描写中体会蕴含的感情

2022-04-23 21:01毕芳芳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情深梁晓声慈母

毕芳芳

《慈母情深》节选自梁晓声的小说《母亲》,主要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本单元以“舐犊之情”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为语文要素,以“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为单元习作表达要素。本节课结合“母亲挣钱的地方”的场景,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体会镜头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感悟场景、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一、认识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二、依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阅读文本,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四、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阅读文本,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学,明确主题

(一)阅读单元导语,明确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二)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及教师的补充资料,了解作者梁晓声。

(设计意图:立足单元,明确“父母之爱”的学习主题,了解作者的资料以及写作背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一)检查预习

1.检查词语

失魂落魄   怂恿   压抑   颓败   噪声   缝纫   褐色   疲惫   龟裂

2.学习“失魂落魄”

“失和落”意思相近,是丢失的意思;“魂”和“魄”意思相近,像丢了魂魄一样,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总结方法:把意思相近的字合并起来理解。

(二)概括课文内容

根据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扫清阅读障碍,理清文章主要内容,并利用拟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根据预习情况理清思路

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学生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归纳场景: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给“我”)

三、关注场景,体会情深

(一)关注场景描写,感受母亲工作的艰辛忙碌以及挣钱的不容易。

(二)关注细节描写,如“‘我听到了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一句,“震耳欲聾”写噪声特别大,突出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

(三)关注反复修辞,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这种写法叫反复。文中“七八十”这个词语的反复使用,突出了小工厂极端拥挤、闷热嘈杂的环境。

(课文哪里还用到了反复的手法?提示:第19自然段中的三个“我的母亲”,第32自然段中的四个“立刻”)

四、学以致用,升华情感

(一)赏析“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前后出现了三次,学生反复阅读,谈论感受。

(二)突然发现母亲如此憔悴,如此疲惫,儿子的心里是什么感受?

难受,鼻子一酸,表达出对母亲的愧疚。

(三)找出写母亲动作的快镜头——“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四个“立刻”写母亲为了一家大小,如此劳累、疲惫地挣钱。

作者运用反复手法、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不辞劳苦、争分夺秒工作的状态,突出了慈母情深。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场景、细节,感知语言特点,深入感知母亲工作的艰辛,感知语言反复的特点与作用,感悟慈母情深)

(四)赏析母亲塞钱给“我”的场景——“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

母亲毫不犹豫地塞钱给“我”,体现出对“我”读书的全力支持。那个年代不是所有母亲都支持孩子读书的,这一场景更突出了母亲的远见卓识,体现了母亲的“慈”与“情深”。

五、回归整体,读懂母爱

正是母亲的这份支持,帮助梁晓声走进了文学的殿堂,母亲的这份无私、伟大、纯真的爱就是“慈母情深”。

六、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小练笔:写一些自己在生活中出现“鼻子一酸”感受的经历,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试着运用课文中学到的通过场景、细节表达情感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想象场景,探讨作者“鼻子一酸”的原因,通过品悟结合、多重朗读等方式,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品味慈母情深,落实语文要素,提升语文能力)

猜你喜欢
情深梁晓声慈母
生活好了,更要看看从前
“慈母”原本非亲妈
永远永远爱你
18慈母情深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梁晓声“报恩”
峡谷情深
6万字的情书
一“网”情深的勾股定理
什么是文化
慈母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