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

2022-04-27 15:59陈小娟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专业设置双高计划产业结构

陈小娟

摘 要 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必然途径。通过对广东省5所“双高計划”建设院校的实证分析发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包括专业同质化严重、专业设置前瞻性不足、专业聚集度不高、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滞后、专业内涵建设有待加强等。需要从存量调整、增量优化、专业集群、完善机制、支撑内涵五方面探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的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 专业设置;产业结构;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调整优化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09-0033-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就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方面提出,要“优化结构与布局,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与结构,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才需求瞬息万变,高职院校如何进行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成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广东省有5所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学校建设计划,分别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作为引领职业教育新一轮重大改革的排头兵和领头雁,代表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未来方向。本文以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为例,在分析专业设置现状、总结经验做法、梳理共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的路径选择。

一、“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

(一)专业大类覆盖面广,布局较为完备

根据2020年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备案结果,对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专业设置与专业布点情况进行疏理。统计发现,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共设置一级专业大类18个、二级专业类60个、三级专业162个、专业布点316个,平均每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设置63.2个高职专业,见表1。其中,国家控制布点专业2种、专业布点3个;基本专业160种、专业布点313个。

总的来看,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专业大类布局较为完备,覆盖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的一级专业大类18个(除水利大类外),专业大类覆盖率达94.74%。其中,专业大类最为齐全的是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有17个;其次是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是16个和15个;最后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是10个和9个;平均每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覆盖13.4个专业大类。

(二)专业结构布局以电子信息、财经商贸、装备制造、文化艺术为主体

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中,专业设置数量最多的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89个),最少的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43个),见表2。具体到各专业大类的分布,占比最高的是电子信息大类,达19.62%;其次是财经商贸大类、装备制造大类、文化艺术大类,占比分别为15.51%、12.66%、12.34%;占比最低的是农林牧渔大类、公安与司法大类,都仅为0.32%。由此可见,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财经商贸、装备制造、文化艺术为主体的专业结构布局。

(三)专业设置集中面向第二和第三产业

以产业类型划分,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专业设置主要集中于第二和第三产业。其中,面向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大类专业设置数量较少,仅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设置相关专业1个,占布点总数的0.32%;面向第二产业的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水利、装备制造、生物与化工、食品药品与粮食、交通运输等8个专业大类,专业设置数量较多,专业布点数有100个,占布点总数的31.65%;在与第三产业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公共管理与服务等11个专业大类的专业设置数量最多,专业布点数达215个,占布点总数的68.04%,见表3。

(四)专业高水平建设能力较强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和基本单元,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从专业建设水平来看,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专业高水平建设能力都比较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52个招生专业中,有36个专业被纳入省级以上品牌专业、重点专业和示范专业建设,占比达69.23%;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省级及以上重点(品牌、示范)专业占比为68.18%;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省级及以上重点(含品牌、示范)专业数26个,占比55.32%;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省级及以上重点(含品牌、示范)专业占比40%以上,见表4。

二、广东省“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的做法与经验

(一)瞄准产业发展趋势,推动专业提质升级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传统产业在适应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转型升级,迫切要求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进一步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为此,广东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纷纷瞄准产业发展趋势,推动专业提质升级。第一,改造、整合、提升传统专业,调整专业方向,积极推进传统专业建设向服务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升级。第二,瞄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设置新兴专业,或依托原有专业优势,积极拓展新的专业方向。第三,专业建设从注重重点专业建设转向注重专业群建设,强调专业集群发展,在对接产业链需求与就业的岗位群需求基础上,以骨干专业、特色专业、主干专业为依托,通过开发相近专业,构建专业群体、专业链条,发掘专业建设集群优势,形成专业协同发展集群。

(二)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夯实专业发展基础

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跨界对接,既要以产业结构为逻辑起点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形式上的对接,也要开展包含课程体系建设等涉及专业发展基础内容上的对接。我国传统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以“三段式”为主结构,过度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但也人为割裂了理论和实践、技术和能力之间的联系[1],导致课程建设无法紧跟产业发展步伐,培养的毕业生技术水平明显低于行业企业现行的技术标准[2]。“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广东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紧跟产业发展,强化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精准分析现有岗位,同时把握岗位变化趋势,建立健全课程内容随职业岗位变化适时更新的有效机制,及时将产业需求侧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等产业先进要素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夯实专业发展对接产业需求的基础。

(三)深化“三教”改革,提升专业内涵

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不仅包括专业数量的增减和专业规模的扩大与缩小,还包括专业内涵结构的提升[3]。通过调整专业规模和数量,可以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才保障;通过优化专业内涵,可以促进教育与产业的良性循环。为提升专业内涵,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在“三教”改革方面大胆尝试。一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利用“固定岗+流动岗”的政策资源,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推行教师下企业实践活动,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的“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要求,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二是促进教材“立体化”。深化教材与企业生产实践的融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体现主流技术[4]。三是促进教法“实践化”。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引导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加强移动教学、虚拟仿真、沉浸式VR资源/环境的开发,创新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完善专业管理制度,强化专业建设管理

为推进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顺势而动,突破各种障碍,纷纷出台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建立靈活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区域重点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需求为主要依据,引导学校对设置雷同、就业连续不达标专业,进行及时调减或停止招生,以实现专业结构动态优化调整管理,增强专业竞争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服务产业。二是加强专业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准,学生学习成果产出为依据,实施专业、课程诊断与改进,倒逼专业建设与改革。

三、广东省“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存在的共性问题

整体上看,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专业大类布局较全,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之间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较好地满足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表现为:与第二、三产业密切相关的电子信息、财经商贸、装备制造、文化艺术、土木建筑、教育与体育等专业设置比例较高,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但具体来看,“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专业同质化严重,热门及通用专业扎推现象明显

从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的专业整体布局来看,专业大类覆盖率高,专业数量较多,热门专业及通用性较强的专业扎堆现象明显。由于扩大办学规模的需要以及办学经费有限等原因,“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也存在一定的功利主义倾向,热衷于开设投入少、办学成本低的专业,致使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供过于求,间接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例如,2020年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设置的财会相关专业共计49个,占全部专业总数的15.51%。其中,会计专业院校设置覆盖率100%,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酒店管理、金融管理、国际商务、旅游管理等专业院校设置覆盖率达到80%。

(二)专业设置前瞻性不足,跟踪新技术能力较差

专业设置前瞻性不足,新设生产技术应用类专业偏少,表现为跟踪新技术能力差,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联的专业设置存在“盲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力度偏弱。截至2020年12月,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设置总体偏少,例如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仅有一所学校设置,节能工程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都尚未涉及。可见,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巨大人才需求,“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在相关专业设置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5]。

(三)专业聚集度不高,专业的产业行业特色不鲜明

现代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产业集群化,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摆脱传统的“孤立”建设模式,转向走“组建专业群,集聚产业行业特色”的道路。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高职院校专业分散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构建专业群时更多地是从整合校内资源出发,专业关联度弱,拓展能力差,专业聚集度低,造成了专业资源分割,产学合作难以深入,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提升等问题频繁出现,导致专业的产业行业特色不足,违背了产业集群发展趋势,弱化了高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功能[6]。

(四)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滞后,不能紧跟市场需要

专业设置与调整涉及多方利益,因此专业设置与调整优化也存在路径依赖问题。目前,高职院校的经费来源方式较少,除生均拨款外,主要来自争取纵向经费支持。因此,为了在资源竞争中取得优势,学校都是优先或重点扶持有一定办学积淀、师资力量强、科研成果较为丰硕的专业;而对于那些社会急缺的专业,往往因为积淀少而未能得到及时设置调整。另外,调研结果显示,学校在招生时大多采用平均主义,一些专业即使就业形势不好,但考虑到专业压缩规模或撤销后带来的教师专业归属以及教师分流等现实问题,也舍不得砍掉[7],最终导致专业设置与调整不能紧跟市场需要、忽视学校定位和专业优势等问题。

(五)专业内涵建设有待加强,无法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需求

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仍存在“两张皮”现象。究其原因,第一,课程结构与产业技能结构存在错位,专业设置缺乏企业的广泛参与,致使专业设置的适应性不强。第二,师资队伍建设无法满足专业高水平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教师数量虽逐年增加,但师资队伍结构和质量仍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才培养和专业高水平建设的需要,尤其缺乏“双师型”教师和专业领军人才,难以组建科学合理的高水平专业师资团队。

四、“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

(一)存量调整:立足产业发展需求,改造提升原有专业

要立足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加大现有专业结构的调整力度。第一,紧密围绕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加大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力度。优势与特色是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特征和比较优势,是高职院校保持竞争力,在同层次、同类型高职院校争创一流的关键。因此,要结合学校现有专业基础,加大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力度,并以此推动学校其他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第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整合和提升传统专业,促进专业的交叉融合。例如,装备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传统专业的改造升级,要积极融入大数据、智能科学等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传统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增量优化:精准把握产业趋势,适度超前设置新兴专业

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专业设置不应仅停留在“对接”“服务”和“助推”产业发展上,还应对产业发展做出准确判断并预先做出适时的调整行为[8]。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要有适度的超前意识。对此,高职院校要统筹考虑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精准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根据人才需求预测和人才培养周期,适度超前部署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应的新兴专业或交叉专业以及社会急需、紧缺人才的相关专业,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要。

(三)专业集群:发展优势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集群趋势

产业集群化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为增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高职院校应依据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趋势,加强专业群建设。围绕某一重点专业,按照产业链或专业集群的要求,将技术相近、课程体系基本接近的专业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有机联系的专业群。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秉承“差异化发展”和“错位竞争”的理念,从专业分割走向跨界交叉融合,推动专业集群式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四)完善机制:加强专业评估,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提高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吻合度,需要高职院校建立健全需求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第一,加强专业评估,构建完善的專业评估体系。一方面,对新专业开展定期评估,对不合格的专业坚决撤销;另一方面,重点评估专业设置是否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第二,以专业评估为抓手,根据专业建设成效,健全专业新增和退出机制,强化优势特色专业,淘汰过剩低水平专业,提高专业设置与区域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依存度和契合度,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体系,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支撑内涵:加强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专业内涵支撑

高职院校要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就必须大力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支撑,实现专业高质量发展。第一,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更新教学内容,使专业和课程设置保持发展性。第二,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促进专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加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联合行业企业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与企业实践基地[9],支持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锻炼,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尤其是专业带头人,致力于解决行业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推进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参 考 文 献

[1]王敬杰.新职业涌现,职教如何精准应对[N].中国教育报,2021-3-23(05).

[2]周丙洋,王子龙.“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内涵重构与战略抉择[J].高校教育管理,2020(3):30-40.

[3][5]汪旭晖,阙庆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以辽宁省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21(2):40-47.

[4]邢晖.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9-10-25(01).

[6]高月勤,卢晓春,吴思健.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专业结构调整问题、归因及策略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96-99.

[7]郑洋.地方高校开展本科职业教育的逻辑耦合与实现理路[J].职业技术教育,2021(8):11-15.

[8]杨璐,邓华.“十四五”时期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发展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10):60-63.

[9]职业本科教育的实践探索、发展瓶颈与推进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21(9):98-102.

Abstract  Specialty setting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are the necessary ways to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five “double-high” colleg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specialty setting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cluding that the major homogenization is serious, the specialty setting is not forward-looking enough, the degree of specialty aggregation is not high, the specialty dynamic adjustment mechanism lags behind, and the quality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s not high. In this regard, it is suggested to explore the path selection of specialty setting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five aspects: stock adjustment, incremental optimization, specialty cluster, perfect mechanism and supporting connotation.

Key words  specialty set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double-high plan; specialty group construction; 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猜你喜欢
专业设置双高计划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