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2022-05-06 03:24陈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1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陈莉

【摘要】新课改不断深化,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满足学习基础的化学知识,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对化学课堂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本文从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出发,结合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所存在的问题,以《钠及其化合物》为例,并进行教学设计,并以此为教学切入点开展设计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钠及其化合物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课堂教学除了教学基本的知识之外,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思维方式、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紧紧结合这个目标,对教学大纲和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和调整,进一步优化化学课堂教学,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的高效落实。

一、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第一,指向性必须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的指向性越是具体、越是清晰,课堂效果也越为理想。第二,反映学科研究价值基本原则。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之下,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化工专业价值的全面体验,持续培育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二、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分析

(一)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下,学校针对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合理可行的课程目标。从“钠的化学属性”开始可以学习“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氧化物,柔软,存储于煤油或石蜡油中,并由“钠的原子结构”说明了“钠的化学”不稳定性,还有“为什么在自然界中所有钠都是以化合物的形态出现的”,进一步学习“钠的化学性质”,对钠的了解让学生形成“结构决定化学性质”的认知,摒弃初中对性质的死记硬背形式,学习通过对结构的了解掌握化学性质的思维技能。

(二)根据课程目标确定重、难点

通过调整化学课程标准,结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合理地确定了钠元素教育与物质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它的化学反应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化学产物,物质就会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难点就是提高了学生举一反三、微观探究、大胆推理、细致观察等重要的学科教育核心素质。

(三)优化教学设计

第一步:情景引入,钠金属展示

从美食引入必不可少的调味品——食盐,而食盐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钠的一种化合物——氯化钠,除此之外还有小苏打(碳酸氢钠)和苏打(碳酸钠)等,引出问题:为什么在生活中常见的钠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引发学生思考。然后通过向学生展示钠金属,强调钠金属的保存方式: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由现场的钠金属单质所表现出的性质对所涉及的知识进行简单讲解,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步:细心观察,了解结构

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基本推理能力,构建基本的“性质反映结构”的印象。教师先用镊子将钠金属从煤油中拿出,用刀切割,可以发现钠金属是银白色金属,切面光亮,但过一会后,表面会变暗,这是因为钠可以直接和空气进行反应,生成了另一种物质。将钠放入加了几滴酚酞的水中,钠和水剧烈反应,观察现象,思考现象出现的原因。以上简单的现象表明钠的性质非常活泼,思考是否和它的结构有关。

学习钠的原子结构,要充分了解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它同族的元素是否和它具有相似的性质。同构钠元素原子结构的学习,得知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为了追求稳定的结构,在化学反应中这个电子就极易失去,甚至于与稳定的物质进行反应。结合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得知钠表现出极强的还原性。

结合钠的原子结构和所展现的性质,建立“性质是结构的表现,结构决定性质”的概念和思维。

第三步:通过结构,大胆推理

通过掌握钠的原子结构,解释课前的实验现象,各种现象说明了什么样的化学性质的方法,让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初步建立化学的知识体系。4人一组,通过钠的原子结构与同学共同讨论钠的其它反应并进行大胆推测:与氧气在常态下的反应,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与水的反应,与盐酸的反应。通过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尝试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在讨论合作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在互相沟通中,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完善钠的知识体系。

第四步:钠的化合物的性质

因为金属的结构特性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所以一般将金属化合物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金属氧化物,是金属与氧气的产物;另一种是金属盐,即金属的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所组成的化合物。

在学习“钠的化合物”时,先由生活中的钠的化合物引出,之后根据分类进行学习。学习钠的性质也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学习。钠的氧化物有两种,是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产物。因为生成条件不同,生成的物质不同的变化,因此其所对应的性质也有不同,需要注意其不同之处,仔细区分。钠盐较为简单,需要注意的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别。4人一组进行合作探究完成这两者的区别,并进行基础的连环实验:(1)在试管中各加入1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滴入几滴水,震荡,观察实验现象,插入温度计,观察变化;(2)向实验(1)的溶液中各加入5ml的水,继续震荡,观察实验现象;(3)在实验(2)的溶液中各加入1-2滴酚酞试剂,觀察实验现象。试解释实验,探究现象出现的原因,通过小组讨论尝试写出每个现象发生背后的化学方程式,总结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区别,尝试区分两者的方法,或者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中进行提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讨论后提出区别两者的可行方法:(1)加水,用温度计测量,升温的为碳酸钠,降温的为碳酸氢钠;(2)加热,利用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加热生成气体来区分。而提纯的方法也是加热,因为经过加热后,碳酸氢钠就会生成碳酸钠,以此来对混合物进行提纯。同时,学生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两者的加热实验尾气吸收使用的是澄清石灰水,而不是水,是不是只需区分有无气体的生成即可?当大多数学生都提出相似的问题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及时解答。通过自己动手和自主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对知识进行把握,理解相关性质,形成属于自己的化学思维,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

第五步:教师总结,建立思维

教师在课程结束之际,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带领学生建立总体的知识体系,对重难点和容易忽略的知识点进行再一次的强调,让学生加深印象。并通过这样的课堂方式,加深学生对化学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印象,而这样的学习思维方式也为学生之后其它的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奠定思维基础,便于学生进行自主的课前预习和课中合作。

三、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达成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实现更高效的化学课堂效益,教师在课堂中要渗透化学课程的核心素质目标,不断创新思维和优化课堂理念,逐渐培养高中生的化学核心素质,全面、有效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效益,培养具有优秀综合能力的高中生。

参考文献:

[1]张梦侠.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7):96-97.

[2]朱煜彪.浅析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落实[J].文理导航(中旬),2021(9):48-49.

[3]代晔.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解决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1.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