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思考

2022-05-09 11:50黄琼敏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9期
关键词:探究式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黄琼敏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探究式的具体组织策略。本文立足于高中化学教学角度,分析了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探究式

引言: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深入完善教学环节,以趣为引、循序渐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探究,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究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激发兴趣,引出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提出疑问,是指课堂导入时要有悬念,使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学习和探索是指通过教师教学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的主要作用是让全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要求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环节可以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调节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理,与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进行深度融合。

例:“化学反应的利用——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一课

情境引入:展示即热饭盒,你知道“即热饭盒”的原理,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身边的化学反应提供能源的实例。提出问题:如果让时光机带你返回到古代,而且可以带一样现代东西回去,你会带什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新课创设了饶有兴趣的情境。

情境一:展示音乐贺卡和打开电灯,实物展示常见生活中的电池:干电池、铅蓄电池等。在日常生活中你选择哪些电源?或用过哪些电源?产生疑问:

1.电池是如何产生电的呢? 2.电流又是怎样形成的? 3.如何证明它呢?

让学生看书、自学,分组活动探究,利用课本中介绍的铜锌原电池,设计探究实验:Zn 与 Cu插入稀 H2SO4 的现象与解释。

情境二:化學能可以转化成电能,通常有二种途径:火电厂(间接方式);(展示音乐贺卡)电池(直接方式),问:所有的反应都能转化成电能吗?

拨开迷雾:电能的存在,必须有电子的定向移动。因此只有发生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所具有的化学能才能转化为电能。根据反应规律,氧化还原反应存在电子的转移。因此,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化学能可以被转化为电能。

课堂导入环节必须要简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激发做铺垫,学生只有产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时间,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究中学习到相关知识。学生的自主探究主要分为四个因素,即学、思、疑、问,学生只有将这四个因素串联在一起,才能够将自主学习能力与作用充分发挥,为自主学习带来无限的动力与乐趣。

二、点拨诱导,独立探究

自主探究指的是让每位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用自己的思考方法自主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明、再创新的过程。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是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被动接收知识。因此,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都是以自身的认知经验为基础,对新的认知信息进行再加工、重新理解,从而建立起全新的知识结构。

情境三:通过情境一实验 1、2、3 对比,为什么铜、锌用导线连接后在铜片上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呢?它又是如何工作的呢?怎样能证明它有电流的形成呢?以此来探究氧化还原反应是如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

大多数学生能想到改进课本实验装置,在实验 3 中 Zn 与 Cu 之间用导线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来检测电流,这时教师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来论证。

通过观察实验可以看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偏向铜,说明锌片所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进入铜片,电子定向移动,从而产生电流。反应原理:Zn+H2SO4 = ZnSO4+H2 ↑ 因此,像这样能将化学反应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之为原电池。铜上的气泡实际上是氢气,是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上获得电子产生的,铜片本身不反应。也就是说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异地进行。接着解决电池电极如何书写问题,教师引导提出:锌片和铜片的质量将有什么变化?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两极各发生什么反应?从能量变化的观点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现象讨论,进一步加深对原电池反应原理的认识。

三、改革使用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由于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样都在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因此这对高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和挑战,所以需要对化学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和加强,并且合理地安排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让学生的基本技能更加扎实。但是通过调查来看,近几年高中学校的化学教学安排变化并不是很大,虽然说一些实验教学内容在不断地增加,但是整体的教学内容仍无太大的变化,教学手段较为传统和单一,有些学校还缺乏一些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不能够灵活地运用基础知识,还停留在理论概念的思考上,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状况。所以说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必须改变实验教学的内容,从而浅到深一步步地进行化学教学,其次还需要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时重点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基础实验,同时还需要增加一些综合性的实验和设计性的实验,另外还需要改变以往“注入性”的传统教学方法,通过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探讨化学世界的秘密。

结论:总而言之,高中化学教学中突出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既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又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根本要求。因此,教师要跟随教学改革的步伐,转变教学观念,尽快完成管理者向引导者身份的转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同相.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化学“家—校—社会”协同育人的途径探索[J].新课程,2022(04):17.

[2]杨丽.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开发探索[J].新课程,2022(04):18-19.

[3]张继伟.试析新时期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科素养的培养措施[J].新课程,2022(04):209.

[4]高志鹏.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究[J].高中数理化,2021(S1):138-139.

[5]刘锦芬.例讲高中化学电化学计算习题[J].高中数理化,2021(S1):142.

[6]胡玉梅.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以“化学反应的方向”教学为例[J].高中数理化,2021(S1):143.

猜你喜欢
探究式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