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数字技术重塑学术期刊价值链

2022-05-13 03:43王春玲
出版广角 2022年7期
关键词:价值链学术期刊学术

【摘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数字中国”战略,旨在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数字时代,学术期刊应突破价值链增值瓶颈,在顶层政策支持和技术可供性丰富的双重契机下,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将出版主体、内容、渠道、用户等与新兴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实现学术期刊价值链重塑。

【关  键  词】学术期刊价值链;新兴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创新;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作者单位】王春玲,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07.005

《中華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提出“数字中国”战略和“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数字技术已全面融入生产生活。学术期刊应借此契机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将学术期刊出版主体、内容、渠道、用户等与新兴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打通产业链,重构价值链,形成创新链,培育学术期刊的数字化新模式和新增长点,推动数字赋能价值链协同转型。

一、学术期刊价值链增值瓶颈

从日常运转来看,学术传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也是学术共同体内部接力完成的精神劳动成果交流、循环与增值的过程,并在学者阅读研究—学术成果生产—其他学术主体阅读研究—学术再生产的集体合作中,实现了学术积累和发展的螺旋式上升[1]。目前,学术期刊价值链中资源要素失衡,各要素流动显现堵点,价值链链条短且封闭,延展性弱,难以创造价值,学术期刊出版内部运作流程和外部关联产业融合度较低,国际影响力较小。

1.学术期刊价值链缺乏核心竞争力

有学者指出,传统出版业价值链为“作者—出版者—生产印制者—发行经销商—零售—用户”[2];也有学者指出,智能出版的价值链增值环节为选题策划、内容创作、内容编校、内容推广和传播等[3]。以上学者分别从作为价值链参与要素的人和价值链环节的角度出发,阐述价值链构成。学术期刊价值链与出版业价值链趋向一致,笔者倾向于学术期刊价值链为“创作—生产—传播—阅读”,价值链上每一个环节都隐藏着核心竞争力——内容。

2020年全国共出版期刊10192种[4],期刊数量多,但存在高质量内容匮乏、同质化严重、低端重复率高、学术原创能力不强等问题,且缺乏具有重大理论创新的学术成果。受体制机制限制,各类学术期刊零散分布于学术市场,且存在同化与竞争关系,不利于集群化发展。学术期刊按照主管主办单位性质区分,可分为高等院校期刊,社科院、社科联期刊,党政干部院校期刊。部分不同性质的主办单位创办了办刊宗旨和编辑方针极其相似的学术期刊,导致作者来源、市场主体相似,形成千刊一面、高度同化的尴尬局面。从涵盖内容区分,期刊可分为综合性期刊和专业性期刊。综合性期刊涉及内容多,学科覆盖面广;专业性期刊更易于突出本学科特色。两类期刊存在重复建设问题,且竞争激烈。作为促进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一些学术期刊未能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战略意识薄弱,服务大局能力欠缺,引领能力不强,缺少理论创新的内容,无法构建价值链的核心竞争力。

2.学术期刊融合度低

学术期刊由于内容生产者和传播对象的特定性,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低。受传统出版理念影响,一些学术期刊对新兴数字技术在产业融合中发挥的作用认识不足,未能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也并未形成竞争优势,与数字产业融合尚处于初级阶段。处于价值链核心地位的学术成果创作和传播渠道拓展尚未与数字产业深度融合,知识服务理念尚未形成。

3.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弱

受制于西方话语霸权和我国的评价体系,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整体偏弱。在对外传播中,我国部分出版物被一些西方主流市场弱化、窄化、边缘化甚至妖魔化,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比价值链环节低端化的问题还要严重,影响更为深远[5]。加之我国相关评价体系较为看重论文的发表情况,导致个别学术研究套用西方研究范式解决中国问题,未能立足中国实践推进中国理论发展。学术期刊作为创新性高水平研究成果展示、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平台,应着力展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骨气和中国底气的学术研究成果,坚持不懈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与我国综合国力匹配的中国声音。

二、学术期刊重塑价值链契机

学术期刊在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相关部委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术期刊发展方向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总体框架,对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提出具体要求。同时,新兴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数字产业与学术期刊的融合成为可能。政策利好和技术支撑为学术期刊重塑价值链提供了重要契机。

1.政策支持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融合发展意见》),针对媒体融合进行了顶层战略部署,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三方面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融合发展意见》在鼓励用好信息技术革命成果的同时,着重强调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网络内容建设,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专注内容质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繁荣发展意见》),对学术期刊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繁荣发展意见》自上而下提出了深化改革创新、完善相关评价体系,为推动学术期刊内容质量、发展质量登上新台阶提供了方向。作为指导学术期刊发展的最新纲领性文件,《繁荣发展意见》提出了坚持高举旗帜、服务大局,坚持追求卓越、创新发展,坚持优化布局、分类施策,坚持建管并举、规范发展的总体要求,从加强出版能力建设、优化布局结构、加快融合发展、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指导扶持方面作出了具体指导。

2.数字技术支撑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战略,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字技术的可供性极大丰富,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实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的建设,数字技术将由点及面渗透进诸多行业,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优化资源配置,成为重塑各行业价值链的技术支撑。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AR(增强现实) /VR(虚拟现实)等新兴数字技术的发展,学术期刊的发展有了新的动力和发展方向,也必然带来内容生产、产品形态和传播方式等的变革。新兴数字技术具有海量存储、快速计算、高效检索、精准推荐、广泛传播、超强互动等特点,能够实现内容呈现的立体化、移动化、可视化、社交化和智能化。将新兴数字技术引入学术期刊出版全流程,可以使技术这个最大变量变成学术期刊发展的最大增量,实现学术期刊出版與新兴数字产业深度融合,重塑学术期刊价值链,增强出版内容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提升学术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新兴数字技术重塑学术期刊价值链

出版主体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提升国际话语权为目标,以全方位创新为驱动,推动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将出版主体、内容、渠道、用户等与新兴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学术期刊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强传播力、更具吸引力、更具主导力的学术期刊价值链。

1.保持出版主体先进性,保障价值链高质量运行

学术期刊出版主体应保持先进性,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在与新兴数字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学术期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出版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导向,控方向,定政策,促改革,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新兴数字技术,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保证学术期刊价值链高质量运行。

(1)坚持以主流价值导向驾驭数字技术

新兴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舆论环境、传播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学术期刊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学术期刊出版主体应坚持党管出版原则,强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数字技术,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让主流舆论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学术期刊出版主体应创新管理机制,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6],推动学术期刊良性健康发展。

(2)坚持守正创新,促进产业融合

新兴技术手段是出版主体重新认识与改造出版价值链的强有力工具,在出版主体“实践—认识—实践”这一无限循环的过程中,技术手段成为推动出版主体重塑出版价值链的最大增量。进入数字时代,出版主体应打破边界、自我革新、深化认识、系统谋划,促进学术期刊与新兴技术产业融合,坚持守正创新,优化出版价值链,拓展产业空间,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出版品牌,提升学术期刊国际学术声誉、学术价值。

2.致力内容创新,打造价值链核心竞争力

出版主体应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内容创新在学术期刊价值链中的核心地位,高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创新学术期刊生产机制,引领学术创新,以学术为本位,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多学科交叉研究,激发创新动力,着力打造价值链核心竞争力,全面塑造学术期刊发展新优势。

(1)开拓生产机制创新

学术期刊生产机制创新主要体现在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技术的客观呈现有机结合,实现学术期刊生产机制创新。作为内容创作者,作者能够在创作过程中利用人工智能的智能化内容发现功能,快速了解所研究课题的研究脉络和最新科研成果,以便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实现创新;作为内容生产者,编辑可以综合利用各种数字技术对稿件进行加工处理,还能与作者、评审专家和用户进行智能化互动,智能记录并应用互动数据;作为内容评价者,评审专家在大数据的协同下可以精准匹配本研究方向的评审稿件,利用已存在的网络基础数据给出更客观的评价,以保证评审结果的公正性;作为内容消费者,用户在智能环境下的阅读行为皆能形成阅读痕迹,这些阅读痕迹为整个内容生产环节提供了有效数据反馈。

此外,学术期刊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出版行为不再局限于纸刊,而是打破“期”与“刊”的限制,以篇为单位“优先出版”,以专题形式数字化出版,以最快速度传播创新成果。这不仅缩短成果转化时间,也让原本的终端印刷环节以按需印刷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定制服务。

(2)引领学术创新

学术期刊是引领学术创新的重要阵地。对党和国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积极回应,对基础理论问题创新研究方向,对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关注国家大局,创新主题出版,是学术期刊的重要任务。数字时代,学术期刊应充分运用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和语义识别技术对已有文献大数据解构和重组,梳理知识脉络,形成知识图谱,引领学术创新,提高出版价值。

随着学术研究的融合发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成为新时代学术期刊引领学术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新兴数字技术在多学科的应用使学术研究趋于立体,反之,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出现可以避免有偏见的数据形成。学术期刊应积极引领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研究,提高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学科壁垒,突出问题意识,创造新的知识空间,在引领多学科交叉研究中有所作为。

3.拓展传播渠道,实现价值链跃升

依靠新兴数字技术支撑的传播渠道渐显重要性,成为学术期刊价值链中的另一张“王牌”。学术期刊应利用新兴数字技术这张“王牌”,开发超强搜索功能和精准推荐功能,让用户同时拥有主动搜索与被动接受的体验,减少用户在海量信息中筛选甄别信息的时间,提高学术期刊传播精准度,实现价值链跃升。

(1)超强检索

学术期刊应以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数字技术为基础,改变内容存储方式,使存储数量量级增长,构建传播内容立体关联。新兴技术可以实现信息自动更新、长久流动,不断从存储内容中抽取核心概念,构建动态知识图谱。基于碎片化、量级信息的存储背景,基于不断关联、更新的知识图谱,用户对学术期刊内容的检索不再局限于主题、关键词、作者等基本构成要素,而是可以实现学术内容中的概念检索、话题检索、语义检索、片段检索等。检索结果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呈现,在速度、精度、深度、广度上均有所突破。

(2)精准推荐

在学术传播与交流平台中,多元用户通过网络行为留下“数字痕迹”,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通过“数字痕迹”构建用户画像,并不断更新,形成“用户—内容—用户”多重关联,实现学术期刊内容高质量精准推荐。

基于内容的协同推荐。“数字痕迹”包括用户检索内容、阅读停留时长、下载文章主题、引用文献方向等。通过用户的这些行为记录,应用推荐算法可以挖掘和分析数据,聚类整合相关学术信息,实现内容的协同推荐。

基于用户的协同推荐。用户画像构建后,相似用户形成圈层。算法技术把圈层内最相近用户关注内容推荐给目标用户,该内容与目标用户以往关注的内容均不完全相同。学术期刊可以利用向用户推荐新内容的契机,激发目标用户的潜在关注点。

4.深挖用户需求,完善价值链终端服务体系

用户处于学术期刊价值链终端,其对现存成果的反馈与对未来成果的需求影响价值链源头的重塑。“互联网+服务”模式在学术期刊价值链终端的应用体现为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学术期刊从提供产品服务转变为提供知识服务,通过用户增值服务延伸拓展学术期刊价值链。

(1)重构用户需求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用户的阅读目的和阅读习惯已发生改变,阅读期待有所提高,不满足于纸质期刊中所承载的有限文字信息,期望获得全方位的服务体验,如获取方式更加便捷、阅读体验更加智能、知识内容更具延展性、沟通反馈更具交互性等。用户需求的重构受数字技术变革影响,同时也能影响学术期刊价值链在数字化时代的重构。

(2)构建知识服务平台

用户需求的重构促使学术期刊从提供单一的纸质期刊向提供全方位知识服务转变。学术期刊应全面推进服务模式智能化,加大期刊数据开放力度,加快发展新型阅读模式,加快知识服务平台建设,与社交媒体深度融合。如在知识服务平台中完成用户身份建构,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为其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客观记录用户阅读痕迹并形成知识互联,建立个人知识图谱,预判用户关注的学术研究趋势,并为其提供按需印刷等其他定制服務。

5.提升国际话语权,主导学术期刊全球价值链建设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学术期刊应积极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主导学术期刊全球价值链建设。

(1)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出版传播、宣传阐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7]。这是当前我国学术研究的任务,也是学术期刊要承担的重要责任。学术期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学术研究立足中国大地,重视中国实践,以中国问题为中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8],构建具有中国思想、中国精神、中国理论、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坚定文化自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9],提升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2)主导学术期刊全球价值链建设

在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下,以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为支撑,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学术市场优势,学术期刊应统筹推进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对外开放程度,通过促进国际合作、设置国际议题、搭建国际对话,推进学术成果国际传播,引领学术成果走向世界,使学术期刊成为国际学术交流、交融、交锋的重要阵地[10],逐步打破西方话语霸权地位,彰显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国际地位,掌握学术期刊全球价值链建设的主导权。

|参考文献|

[1]马婧. 媒介技术变革下学术传播体系的演变[J]. 出版发行研究,2019(6):63-67.

[2]肖宏,李军,张铁明. 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出版融合发展平台的作用与意义[J]. 中国出版,2021(19):5-10.

[3]徐丽芳,田峥峥. 价值链协同视角下的智能出版与智能阅读[J]. 出版广角,2021(13):6-11.

[4]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EB/OL]. (2021-12-16)[2022-03-20]. https://www. nppa. gov. cn/nppa/upload/files/2021/12/910c52660b947756. pdf.

[5]王松茂,罗芮. 我国出版业高质量“走出去”的价值链构建问题研究[J]. 出版科学,2021(3):34-41.

[6]习近平. 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 求是,2019(6):4-6.

[7]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 (2021-12-30)[2022-03-20]. https://www. nppa. gov. cn/nppa/contents/279/102953. shtml.

[8]蔡名照.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N]. 人民日报,2013-10-10.

[9]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5-19.

[10]刘永红. 中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现状、问题与发展进路[J]. 出版广角,2021(16):6-9.

猜你喜欢
价值链学术期刊学术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学术
虚假学术期刊累及一线作家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