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以Unit 3 A blind man and his“eyes”in a fire为例

2022-05-16 08:07
英语教师 2022年6期
关键词:导盲犬学科文本

刘 星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指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实现理解、表达和交流的基本素养”(教育部 2020)。它被概括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符合我国最新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就英语学科而言,学生学习的不只是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保持活跃的思维,对文本进行加工,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生成对文本科学的认识和阐释,即更注重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英语学习的本质在于进行跨文化交际,因此要重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思维的发展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发展思维需要受到启发,有机会去实践、去体验。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组织训练思维的问题和活动,使其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同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四个维度跨越式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应用水平,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提高他们的软实力,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英语学习至关重要。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

《课程标准》指出,“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其一致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教育部 2020)。英语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实现英语学科教学目标,教师要整合教材,结合学情,合理组织教学,布置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指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活动观包括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教育部 2020)。高洪德(2018)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个特点:活动与单元目标契合,活动过程整合了课程内容诸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重视思维的发展。

首先,要明白学生是英语学习活动的践行者和参与者。教师应通过组织合适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并使其时刻保持清醒,把控学习步调,随时调整学习进度和学习策略,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英语学习活动观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观念。目前,部分教师缺失的就是这一观念,常常“大包大揽”“毫不在意”,甚至“替学生做”,最终导致学生连基本的语言知识都掌握不了,更不用说培养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了。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可塑阶段加入高效、可行的活动,并加以启发和引导,与其一起在活动中体会、调整,改变教学观念和以往的教学风格、活动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式。从实际出发,教师要把控学生参与的量和度,合理设定活动范围和形式。

最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落脚点是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它提倡学生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还要关注自身语言技能的训练、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构建综合英语学习素质,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世界观,形成方法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导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远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教育部 2020)。要让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提高核心素养,教师在设计英语学习活动时要以培养其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其对文本进行深度学习和理解,使其有超越文本的创新输出。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仍有教师在处理文本时既做不到充分了解学情,又做不到深度阅读文本,导致无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六要素整合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特点。通过观察本科组10位教师的阅读课,发现其中的不足,具体分析如下:

(一)阅读的“读”不够深入

王蔷(2017)指出,可以从 what(主要内容)、how(文本结构、语言修辞)、why(作者意图、主题意义)三个维度解读文本。教师在处理文本的过程中往往忽略文本的整体性,过分注重语言知识本身,只限于对文本内容的表层理解,不分析文本题材和结构,不重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修辞手法,即对文本的解读太过肤浅。因此,英语学习活动并不全面,学生可习得的知识容量有限,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潜力未得到充分开发。

(二)英语学习活动单一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单一,常见的有“听录音、跟读、齐读、完成练习、核对答案、复述课文”等,但不是所有阅读文本都局限在现有活动中,也不是所有文本都适合复述。另外,教师组织学习活动的形式死板,过于形式化,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且提问学生的次数非常少,或者所提的问题缺乏启发性和思考性。

(三)未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要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发展,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表现,看他们是否可以做到深度阅读。虽然英语学习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但是教师不能只站在讲台上,看着教材“自说自话”,而要关注其是否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进行“头脑风暴”,以及对文本初步感知与理解的能力如何。

四、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

下面,以沪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3 A blind man and his“eyes”in a fire 为例,探究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

(一)解读文本

What:文本详细描述了一位盲人和导盲犬从宾馆的火灾中相互逃生的故事,引出“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引导学生爱惜和保护动物。因为该阅读篇章涉及火灾现场自救的方式,所以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火灾自救措施,适时开展“生命教育”。

How:该阅读篇章的题材是一个小故事,涉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该文本的处理势必会涉及这些内容。文本的语言以短句为主,通过描写人和狗互救的动词侧面突出火势的发展,虽然短小精悍,但是深入人心。文本中出现的重点词汇有blind、allow、pet、anywhere、apologize、lead、bark、wake、towel、bottom、finally;出现的重点短语有 arrive at、by oneself、lead...to...、fall asleep、wake up、get down、fire engine。

Why:学生通过学习文本,能体会到导盲犬对盲人生活的重要性,懂得关爱盲人、关爱导盲犬,了解并掌握火灾来临时正确的自救方式。

(二)教学设计

1.学情

很多学生都有养宠物的经历,知道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然而,导盲犬不是一般的狗,它们对盲人到底意味着什么,学生对此很好奇。加上现在火灾发生的频率较高,每年因火灾造成伤亡事件的新闻层出不穷,因此,学生对如何正确实施营救非常感兴趣。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加上之前学校组织的火灾演练,学生会懂得参与“生命教育”主题学习活动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定要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本堂课后,学生能够:

(1)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理解文本出现的重点单词、短语,以及盲人与导盲犬之间的互救过程;

(3)换位思考:如果自己身处火灾,如何冷静处理并果断对境况作出判断;

(4)主动了解如何避免火灾及如何正确自救;

(5)主动了解导盲犬及其对盲人的重要性,爱护导盲犬;

(6)对文本进行续写。

3.教学过程

(1)导入。

首先,在PPT上展示一张“狗”的图片,并提问:

①Do you like dogs?Why and why not?

②Do you think dogs are people’s friends?Why?

学生在这个环节可以讲述自己养宠物的过程,以及狗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提问,学生可以感知文本的主题与狗有关。

(2)背景资料。

教师先在PPT上分别展示“搜救犬”“警犬”和“导盲犬”的图片,以及相对应的英语表达,然后提问学生不同种类的狗负责什么工作,它们有哪些优势。通过问答使学生明白“做特定任务的狗可以帮助人类完成比较艰难的事情”。

接着,播放一个有关“导盲犬与主人”的视频,并提问:

①What can the guide dog do for his owner?

②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kind of dog in our daily life?

通过提问,让学生带着对导盲犬“崇拜”的心态学习文本,更有利于其情感的深化和对故事的续写。

(3)读前活动。

呈现文本中的两张图片和标题,让学生回答:

①What does the word“eyes”mean in the title?

②What is the setting of the story?

文本的eyes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此处需要学生体会作者用此比喻的意义。通过观察图片,学生可以得出“盲人与他的导盲犬遇到了一起火灾”,迫切想知道故事发展的结果如何,从而激起学习文本的兴趣。

(4)读中活动之扫读。

What style of reading is it?

扫读全文,填写表1,并口头表达,如“In the evening,John and Charlie stayed in a hotel.Suddenly,a fire happened.”等。

表1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准确把握文章题材、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为接下来的细读作准备。

(5)读中活动之细读。

教师设置了以下四个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并填写表2。

表2

①Did the receptionist want to allow Charlie to stay in the hotel?Why or why not?

②What is Charlie?

③What did the receptionist do then?

④How did Charlie save John?

然后,让学生给以下陈述句排序:

John fell asleep.

Charlie barked.

A fireman arrived and got John out of the building.

Both were rescued.

A fire engine came.

John woke up.

John smelt smoke.

教师再次提问:“该故事哪个部分是最揪心、最令人紧张的?”

通过以上问题和活动,学生可以完全掌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并能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自己身处此境,哪个部分是最紧张的,因为作为读者不想看到“他们”面临不幸。这一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又可以站在人文的角度,同情盲人,爱护盲人及他们唯一的“眼睛”——导盲犬。

(6)读后活动。

教师播放视频,内容是“导盲犬与主人乘坐地铁,被拒11次,无法上地铁”,并提问:

①Are guide dogs allowed in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②What the blind need in their life and how to help them?

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现场采访,假设你是约翰(John),要接受记者的采访,内容设计为火灾发生的前、中、后三个阶段。

基于以上教学设计,教师对本堂课教与学的环节和主题意义探究,以及思维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整合,具体见表3。

表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以上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及实践,旨在通过一系列集语言、文化、思维于一体的英语学习活动,深入文本,深挖主题,设计超出文本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和创新能力,有效促进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导盲犬学科文本
【学科新书导览】
寻找导盲犬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导盲犬Pip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导盲犬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