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语用意识的智慧课堂下初中英语情景式语法教学案例探析
——以Preposition of Position为例

2022-05-16 08:07李良生
英语教师 2022年6期
关键词:方位介词语法

李良生

引言

语用学的概念是美国哲学家C.W.莫里斯和R.卡纳普提出的。语用学是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理解和使用语言,其英文释义为:“Pragmatics is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in its sociocultural context.”语用功能指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是语言用在实际生活中所起的功能作用。一般情况下,语用功能必须联系实际,对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和应用。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教育部 2012:3)。由此可见,创设语境进行情景式语法教学尤为必要,而智慧课堂为实现这一“必要性”提供了充分条件。祝智庭、贺斌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学习时空环境,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祝智庭、贺斌 2012)。利用智能化的移动学习工具和应用支撑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对动态学习数据的分析,精准把握学情,以此决定或调整教学策略,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下面以Preposition of position(方位介词)为例,探析如何在智慧课堂下创设充分的语境进行情景式语法教学,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

一、案例背景

广州市华师附中番禺学校于2020年9月在七年级率先开展课堂改革,将传统课室改成智慧课室,以“智慧课堂”为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贯彻落实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刘邦奇对“智慧课堂”的定义基本得到一致认可,即“智慧课堂”指以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宗旨,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信息技术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通过构建“云—台—端”整体架构,创建网络化、数据化、交互化、智能化学习环境,支持线上线下一体化、课内课外一体化、虚拟现实一体化的全场景教学应用;推动学科智慧教学模式创新,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促进学习者转识为智,智慧发展(刘邦奇、吴晓如 2019)。本案例是开展广州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一堂研讨课,课题名称是“智慧课堂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该堂研讨课的内容选自上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第三单元语法B部分方位介词,课型为语法课,课时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语境是语用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人们的正常语言交流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语境包括交际的场合(时间、地点等),交际的性质(话题),交际的参与者(相互间的关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信念、过去的经验、当时的情绪等)及上下文。语境直接影响人们对话语的理解和使用。”(金定元 1992:171)因此,本堂语法课的设计思想是利用智慧课堂的优势创造更多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情景式语言环境中学习并应用语法进行日常表达和社会交际。本堂语法课的教学内容是方位介词,教材中分两部分:一是图片显示老鼠与物体的位置关系,直观呈现介词的意义;二是一张关于杰森(Jason)卧室物品摆放的介绍,并用介词进行文段填空。在对本堂课进行设计时,教师创造了Detective Ken(侦探K)这个人物角色,用一条主线贯穿这两部分内容。以情景贯穿课堂教学与活动,创造语用环境,能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应用语法,而不是死记硬背语法点。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1)理解方位介词表达物体的位置关系:in、on、under、next to、beside、in front of、behind、between、above;

(2)理解几组方位介词的意义及在用法上的细微区别:in front of、in the front of、over、under、above、below;

(3)运用方位介词准确、熟练地描述物品的方位,如自己的房间摆设。

2.文化意识

(1)通过对房间物品位置摆放的描述,强调物品摆放不能凌乱,培养学生有序、妥当地摆放物品的习惯;

(2)区别于母语的负迁移,理解方位介词的某些习惯用法,如in the sun,而不是under the sun。

3.思维品质

(1)通过描述物品的位置关系,强调按顺序进行描述,发展学生的空间序列思维;

一是促进了思想认识提高。湖北省属南方丰水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习惯了粗放用水,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困难较多。对此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出批示,促进了相关工作。由于成立了专门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工作有人做,宣传有人抓,提高了社会各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认识。

(2)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培养其英语思维。

4.学习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提高他们在生活中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

该学校七年级格致3班学生虽然能通过独立学习理解方位介词的基本意义,但是不能准确地使用方位介词,还需要教师的指引,从而准确理解方位介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学生对记住方位介词的语法规则比较感兴趣,而不擅长在交往互动中使用语法。因此,教师应创造真实的语境,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教会他们在社会交际中恰当、熟练地使用方位介词描述人或物品的具体位置。

(四)学习内容与任务

学习内容是上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第三单元语法B部分方位介词。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的动物朋友”,整个单元以狗的故事为主线。Reading部分的标题是A blind man and his“eyes”in a fire(《火灾中盲人和他的“眼”》),讲述了一条导盲犬拯救它的主人的故事。文中几个关键句使用了方位介词描述火灾发生时的场景。因此,学生只有理解方位介词的意义,才能理解当时火灾的紧急情况,从而为后面的语法学习作准备。方位介词是:in、on、under、next to、beside、in front of、behind、between、above,从图片识义到文段填空,共两个环节。

学习重点:学生能在交际中恰当、熟练地使用方位介词描述人或物品的具体位置。

学习难点:学生能准确理解方位介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五)具体教学活动策略设计与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教育部 2012:4)。因此,本堂课的策略设计是利用智慧课堂的优势,创造更多真实的听说情境。

课前,教师通过资源分享,鼓励学生在平板端进行课前预习,完成听歌填词和前置词汇的练习(介绍客厅物品的名词,与本堂课内容正关联)。通过移动设备,学生在课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微课视频的学习速度和次数,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学习与消化目标内容,加深对目标语法的理解。这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防止他们“跟不上”和“没兴趣”的现象发生(陈兆华 2020:48)。课堂上,教师赋予学生Detective Ken的角色,以角色代入为学习主线。

第一,由于Detective Ken喜欢看电视节目《猫和老鼠》,学生须帮助他根据图示说出老鼠的位置。利用多模态学习模式帮助学生理解方位介词的基本意义,在情景中完成第一部分教学内容。教师使用平板的屏幕推送和截图分享两项功能。

第二,在进行第二部分教学内容——文段填空前,教师录制了一个介绍客厅物品摆放的视频(有英文字幕),让学生看完视频介绍后用介词填空。教师在此环节创设的情景:Detective Ken是田老师(学生的原英语老师)的朋友。一天,田老师邀请Detective Ken参观她的新公寓。教师先让学生听田老师对客厅的介绍,然后完成学案练习(用介词填空)。这是一个过度环节,起铺垫和搭建“脚手架”的作用。

第三,进行第二部分教学内容——文段填空。紧接上一步,Detective Ken也向田老师展示了他家客厅的布局。这一次让学生看图填空。有了第二环节的铺垫,从视听觉到视觉的过度,第一个教学内容与第二个教学内容就有了“桥梁”的连接,在情景中层层推进,同时为后面的输出(交际应用)积累有效输入。此时平板中小组PK、随机选人、抢答等功能辅助教学,使课堂学习氛围更活跃。

第四,引导学生描述图片,达到运用所学语法的目的。以Detective Ken经常解决不同的案件并在调查中做记录的习惯为情景,教师把学生分成7个小组,让每个小组抽取一张图片,要求准确、熟练地使用方位介词描述图片上的人或物品的具体位置。最后,投票选出最优秀的三个小组进行口头汇报。在此环节,平板提供了技术支持,先把图片推送给学生,让他们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并拍照上传讨论区,最后进行投票。在此智慧课堂的优势得到了体现,为学生创设了使用语言的真实情境。

第五,设计五道单选题并推送给学生。学生在提交后能马上知道自己的答题情况,生成自己的错题本。教师能清楚地知道每道题的得分率、错误选项的比例,以及每道题答错的学生的名字,同时后台大数据会给教师推送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数据,有助于诊断学生的情况。学情诊断评价是教与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与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是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谢幼如、邱艺 2019:117-118)。在这一环节,教师还创设了更有高度和温度的情景,即Detective Ken是个“好父亲”,虽然工作很忙,但是会抽时间陪孩子做功课。同样的五道选择题,Detective Ken做完在平板端提交,得到准确答案并理解考点后,检查儿子的作业(预设了三个高频错误)并讲解错因。在这一环节,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层层深入,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体现了知识学习是一个环环相扣又回归原点的闭环过程。

第六,布置课后作业:拍家里客厅或卧室的照片,并准确使用方位介词描述物品的摆放位置。学生完成后在平板智学网端提交。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并在生活中使用语言,再次体现语用意识的培养;二是融入思想情感和文化意识,通过对房间物品位置的描述,强调物品的摆放不能凌乱,培养学生有序、妥当摆放物品的习惯。

本堂课是技术支持下的智慧课堂创设情景进行语法教学的研讨课,指向语用意识的培养。不管是技术支持体现的教学过程与学习方式的变化,还是课前、课中、课后创设语境与智慧课堂相结合,都是一种全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如下图所示。

三、反思

“巧用话题,创设情境,强化语用”的语法教学模式以话题为主线,以情境为载体,以活动为依托(赵筱菲2021:31)。在智慧课堂下,指向学生语用意识培养的情景式语法教学模式是教育信息化与语言学习的融合创新。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既要考虑语言学习的本真(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又要依赖技术的支持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学过程要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和语言输出服务,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智慧课堂能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在本堂课中,语法课堂为学生创造了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实现了语法的表意功能,凸显了语法的交际功能和语用价值;语法项目因为有了话题和情景的支撑、智慧课堂的支持,使得师生在课堂中自然交际,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快乐,还提高了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在收获喜悦的同时,对课题研究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提高智慧课堂下语法教学的实效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二是学生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这两个因素是实现智慧课堂下教育信息化与语言学习的融合创新的关键,否则智慧课堂将会只“融”不“合”,甚至不“融”也不“合”,成为课堂的负担。因此,教师应主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挥智慧课堂的优势,创建网络化、数据化、交互化、智能化学习环境,巧妙创设情景,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活学活用所学语法,让他们在社会交际过程中提升语用能力并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最终让语法课堂变成有情、有趣、有效的智慧课堂,促进他们转识为智,智慧发展。

猜你喜欢
方位介词语法
介词和介词短语
认方位
跟踪导练(二)4
介词不能这样用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借助方位法的拆字
基于TMS320C6678的SAR方位向预滤波器的并行实现
Word Fun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