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以《大学英语视听说2》为例

2022-05-16 08:07
英语教师 2022年6期
关键词:校训英语课程思政

王 婧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传统教学往往关注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和提升,以及英美文学、英美文化的介绍和输入。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及“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和进一步实践,大学英语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如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何在语言教学之外,帮助学生辩证地看待中外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和新的探索方向,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实践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大学英语的思政元素有助于大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发掘中国文化独特魅力并继承、发扬。

一、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课程思政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他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强调各类课程应该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习近平 2016)。在高等教育阶段,大学不仅仅要教授实用技能,帮助学生在踏入社会后有立身之本,更要帮助他们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不忘初心、保持本心;帮助学生在快消时代、信息碎片化时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在中西方文化不断融合、冲撞的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弘扬民族文化。因此,课程思政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改革。早在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就增加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项。《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年版)》明确了大学英语教学应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语课程和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直面外国文化的第一道窗口。学生在学习语言各项技能的同时,不断被西方文化和西方主流价值观影响。加之大学英语的主要教材编写以西方文化为主,导致大学英语教学中比较明显的一个问题是外来文化过多输入。“大学英语”是高校基础课程的必修课,通过课程思政的建设和教学实践,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母语文化,热爱本国文化(温睿睿、李春英 2019),并通过所学语言技能,真正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操作——以《大学英语视听说2》为例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外语系根据课程思政的具体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新的改革实践。下面以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2020级学生使用的《大学英语视听说2》为例,依托蓝墨云班课APP(以下简称“云班课”)和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和反思。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应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教师主要进行教案的策划与编写。《大学英语视听说2》选用的教材为何莲珍主编的《新一代大学英语基础篇2》,共8个单元,涵盖了校园生活、人文社科、时事政治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且每个单元都有1—2篇关于我国的听力练习,比较适合课程思政教学。下表是课程思政的教案设计(仅选取Unit 1和Unit 5两个单元)。

Unit 1 Campus Culture(校园文化)思政内容1.Warming up:Introduction to the famous university motto(Foreign VS Chinese).(中外名校校训锦集,以国内为重点介绍对象。)2.Passage Listening:The traditions of Peking University.(from China Daily)(《中国日报》篇章北京大学的传统。)3.Group Discussion:Q1:What are some traditions in ancient Chinese imperial examination?(在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中,你知道哪些传统?)Q2: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popular nowadays.What are the reasons do you think?(近年来国学热的原因有哪些?)4.Team Work:Design the special PE class for our university.(根据我校特点,为我校学生设计一门新颖的体育课程。)5.Assignment:watching the movie Forever Young and write the paper based on the topic“Youth”.(观看电影《无问西东》,并以“我的青春”为主题完成小论文写作。)Unit 5 Loving Family(热爱家庭)思政内容1.Warming up:Compare the different family value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ese families.(中美家庭观的差别讨论。)2.Passage Listening:The aging society that China faces.(from China Daily)(《中国日报》文章中国面临老龄化社会。)3.Video Watching:Hi Mom and interpret touching lines.(观看电影《你好,李焕英》片段,并口译电影中的感人台词。)3.Group Discussion:Nowadays,how do you understand filial piety and what can we do?(新时代如何理解“孝道”?年轻人如何做?)4.Interpreting Practice(口译练习):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5.Assignment:Role Play:4 students a group to make a unclear family and design unique family events on Chinese New Year.(学生4人一组扮演核心家庭,讨论过年的各项事宜。)

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根据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案完成相应的课前任务。比如,在第一单元简介名校校训这一环节,教师在云班课中给学生布置课前任务,要求他们按组分享国内一所名校的校训(中英文版)及该校的校徽、基本历史背景、办学理念,以及名人校友并上传云端。所有云端上传文件皆可全班共享。各组之间可以进行互相评分。

(二)课中执行(以Unit 1 Campus Culture为例)

导入部分:教师整理学生上传至云端的各名校校训、校徽简介锦集,课上进一步分析、阐述。比如,在介绍北京大学校徽时,关注年份1898年,并提及该年发生的维新运动,然后让学生思考问题:“如何在你的专业中进行跨文化学习?”另外,在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校徽时,关注年份1937年,并指导学生用英文表述抗日战争、卢沟桥事变;在介绍清华大学校训时,强调其出自国学经典《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介绍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时,进一步强调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坚守“传道、授业、解惑”,从专业技能及思想道德两方面帮助学生,为其树立榜样。在第一单元的导入部分,教师继续融合传统文化,深化学生对各名校校训的理解。

第一单元的听力内容涉及牛津大学考试传统、宾夕法尼亚大学传统。于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中国日报》关于北京大学传统的文章作补充,并在云班课上展开随堂讨论:关于中国科举制度中的传统习俗及近年来国学热的原因。另外,第一单元的听力重点文章为康奈尔大学的爬树体育课程介绍。教师根据教材中原有视频的简介,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并进行小组合作:“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为我校学生设计一门新颖的体育课程并随堂陈述。”

(三)课后反馈

第一,要求学生在云班课上对第一单元课程思政内容从丰富度、难易度、趣味性及关联度等四方面进行点评,并提出要求或建议。第二,布置课后作业:观看电影《无问西东》,并以“我的青春”为主题完成小论文写作。通过学生的课程评价反馈和作业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第一单元的课程思政很有趣,也很有必要,难度适中且内容丰富。学生反馈:通过名校校训的集锦介绍,更好地理解了校训的文化内涵,领略了先辈风骨。同时,不少学生在论文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较深入地思考了求学的目的,该如何求真求是,如何不枉度青春。

三、遇到的问题

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过中,大部分学生反馈思政内容贴合主题实际且有一定的深度和趣味性。然而,在具体操作中仍遇到以下问题:

首先,学生的学习仍然依托教材,而教材内容以介绍西方文化为主。另外,选取的文章内容比较老旧,脱离了现状。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距离感和陌生感。以第一单元为例,单元涵盖两段对话练习、两篇听力文章、三篇短新闻听力语篇及一段视频。其中,仅有一篇新闻听力语篇和我国有关,占比很低。中西方文化失衡的现象容易导致学生盲目接受舶来文化,欠缺辩证看待中西方文化的能力,同时很难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

其次,有少部分学生把课程思政和死记硬背政策方针相挂钩,在开始阶段表现出不理解甚至抵触的心理。如何结合时事政治,发掘学生兴趣点,把课程思政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对教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现今,各种社交软件及短视频平台,成为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软件。学生长时间暴露在大量碎片化且参差不齐的网络信息中,思想观念容易受到影响。大学英语教师应帮助学生辩证看待网络中的不同观点,尤其是针对国内时事政治的不同看法,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作出正确判断(包磊 2019),树立阳光积极、正面向上的价值观。

四、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教师思政意识,培养综合文化素养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主导者是英语教师,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应扮演好“领航人”的角色。首先,应意识到自己承担的“传道”任务中有政治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在备课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思政内容,巧妙融合英语课程;在课堂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刘晓阳 2018)。同时,教师要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不忘立德修身,提升品行修养,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此外,大学英语教师还应不断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要培养传统文化的英译能力,提升英译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践行者。

(二)因材施教,巧妙运用混合教学模式

手机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当今大学生多为“Z”一代,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对新讯息的获取能力较以往学生有很大提高,同时,他们的思维更活跃,个性更独立,对于很多新事物有独到的见解。面对这样的学生,课程思政可以考虑从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如对网红现象、当红顶流及网络暴力等热门话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探索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如何借用偶像正向力量提升自我,如何面对繁杂的网络信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如演讲、辩论、竞答、游戏等多样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就国家大事的英文报道进行小组讨论;可以对中外媒体的报道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态度。

(三)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方式

课程思政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课程思政的实施离不开学生的配合。学生应从根本意识到,课程思政并不是枯燥地喊口号或背标语,而是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课程思政可以细小到学生如何安排现有学业,如何学到一技之长。宏观而言,课程思政关乎年轻一代对本国文化身份的认同感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结语

随着课程思政的不断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如何更有效地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仍需要不断实践。

猜你喜欢
校训英语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校训展示墙
校训展示墙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