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初中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022-05-30 04:08闫小永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闫小永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数学新课标提出的主要要求,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要立足数形结合思想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引入问题驱动式情境,启发学生思考;紧密联系生活,使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更加直观化,强化学生的理解与应用,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初中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而初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形象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对于具象的事物感兴趣并易于产生深刻体验。而面对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定义、定理等数学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困难,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會出现错误,影响了学习进程的顺利推进与创新思维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强,不能用联系的方法分析问题,也不能有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新性地解决问题。而且,传统的数学讲解模式是让学生在被动状态下机械地学习知识、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难提高,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接受知识与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与吸收知识的过程,因而不能以教代学,因为教师的讲解不可以代替学生的认知过程,教师“保姆式”的教学,只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导致其缺乏主动探究的动力。学生只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巩固,进而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立足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具备多角度思考问题及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探究,使其善于主动学习,并且在学习中品尝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就感,从而进入知识探究的深层次,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1   影响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的因素

1.1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只是被动地听教师指令进行学习活动,在学生心中提高分数是学习的重点与目标。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注重进行深度学习,只是背诵记忆相关公式,认为在考试中能够套用公式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这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处于肤浅层次,当问题的条件或者所提出的问题稍有变化时,学生就会感觉束手无策,这就是学生只注重死记硬背而不注重理解的结果。创新思维的训练可以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使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1.2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不准确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但是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门理论性学科,还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思考与实践的机会。师生应该准确定位,要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训练。而目前,教师所运用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其创新思维能力也很难得到培养。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需要重新定位,要确立教师的引导地位,而不是满堂讲解的主体地位,要落实生本理念,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与中心,教师应该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发挥其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注重其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总结,为学生拓展更广阔的自主学习平台。

1.3课堂氛围影响创新思维培养

课堂教学氛围是指在教学中学生所表达出的积极性或者消极情绪。教学氛围也是事关教学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元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而拘谨与刻板的教学氛围则会让学生也拘谨刻板,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协调而融洽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更易于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过程更顺利,在冷淡而紧张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则感受不到学习的趣味性,常常会处于紧张的状态,也不易于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展开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

1.4榜样作用影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榜样的影响作用是十分强大的,教师可以引用一些数学家的故事给学生的数学探究提供动力,也可以优秀学生为榜样,让学生有努力的方向。在遇到困难时,有榜样的激励,就能推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受到具有创新能力的榜样影响,会受到启发与鼓励,然后根据榜样的行为进行自主创新,从而相互影响,使创新成为一种良好的学风。

1.5创新思维评价影响创新思维能力发展

评价具有导向性作用,传统的评价没有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为评价内容,这种错误的评价指向也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只注重分数高低,而不注重创新思维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学习成就感的提升。因此要把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评价项目,这需要注重过程评价,减少结果评价的比重,如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发言、课后作业等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遇到相应问题时可以运用多向思维来解决,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6社会环境因素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影响

社会本身是一个开放的大课堂,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事实,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环境及社会财富是靠人创造出来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依赖课堂,很少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而课堂上常常是理论层面的学习,远不如社会实践的体验深刻与真切。宏观的社会环境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土壤,社会内涵十分丰富,既有现实的生活,又有社会行为规范制度因素,又有意识形态及社会心理状况等,因此,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以数学的观点看待社会现实,也可以受到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结合社会综合因素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其中一些抽象理论性的知识点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参与操作,学生在社会现实中可以更真切地了解数学学科的价值意义,并且运用综合性的知识解决相关数学问题,使学生在无形中学会联系社会现实。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还要在社会实践中有目的地观察学生,根据主题活动有针对性地探究,通过观察、记录、探讨等,促使学生合作,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2   立足初中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1立足数形结合创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逻辑思维能力是在人对事物本质产生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缺乏正确的认知,就很难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教师要提高数学知识的直观性,或者通过形象的感知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与发展。逻辑性思维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学生对知识及问题进行思考的方式。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以学生的直观认知为切入点,促进学生进入知识探究的更深层次,更好地突出直观教学的价值。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如可以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初中阶段数学知识在理解与掌握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还要对函数式、图形等涉及数字与图像的知识进行理解与应用。刚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三维图像的认知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对于某一题目的解决,而是要让学生通过题目的解决了解蕴含于其中的数学思想,并以此为基点设计数学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哪些数学知识可以与哪些图像相匹配,并杜绝知识与图像不匹配的问题。让学生在形象思维认知基础上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即通过有形的图像厘清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数学知识的关系通过图像呈现出来,增强其直观性与形象性,促进学生的理解与内化,实现有效转换,有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发展。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摒弃灌输式的理论说教,解除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反比例函数的特点,立足数形结合思想,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直观认知,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中数与图像的对应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有理数时,学生通过数轴对于数字与图像的關系有了一定的认知,教学反比例函数,教师可以从有理数的数形对应关系入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中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学生可以理解数形两方面的知识,进而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特点与性质,学生通过图像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与理解函数知识,弱化反比例函数的抽象性,也降低了学习难度。

2.2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升思维能力

问题是驱动学生进行思考与深入探究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存疑状态下才会对学习内容产生探究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阻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教训应该引起教师的深刻反思,灌输模式下学生处于无问题意识状态,教师的提问也常常是自问自答,不需要学生动脑,现成的结论与定理会由教师总结与告知,学生没有动脑思考与探索的机会,这样学生不仅学习起来十分被动,而且也很难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没有问题意识也就很难产生学习动力。思维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学生有了较高的思维能力,才能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认识数学学科的本质与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的思想动向,了解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并由此产生探究的心理欲望。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可以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机会,在一段时间学习之后,可以让学生谈谈有哪些知识点还没有真正掌握,还有哪些疑惑,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与反馈,提高学生知识建构的效率。在此环节中,教师的点拨与反馈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学困生要进行个别指导,让他们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渐进入探究的深层次,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同时在教学中要设计提问环节,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究,培养他们善于动脑思考的习惯,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教师要注重探究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了解知识形成过程,激发探究动机,促进学生发展。例如,在学习“概率事件”相关内容时,如果教师单纯地靠说教式教学,学生很难形成深刻印象,对相关概念与规律也理解不深。因此,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随机事件?什么是概率?随机事件与概率的运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提高随机事件的准确性?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随机事件与概率知识,具有怎样的作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探究性学习与合作互动,完成知识建构,提高了学习效率。

2.3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是在生活实践中产生并为生活服务的学科。数学中抽象的结论是人们在对生活中数学逻辑关系不断概括与总结的结果。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情境,使数学教学更加直观与形象,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与总结,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明晰其中的逻辑关系。教师要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推理、分析与论证,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将数学知识点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如学习“中心对称”相关内容时,教师如果满堂讲解什么是对称,对称有什么特点等,学生很可能不感兴趣,也不会理解相关概念及知识点。而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教学,则可以使学生熟悉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增强学习的亲切感,提升其接受知识的能力。教师要找到本节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把学生引入生活情境中,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思考,并对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学习方式进行肯定与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中心对称”现象,如故宫的中心对称,生活中的正方形花坛和广场,以及人行道天桥的对称等。然后,设计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把天桥设计成对称图形?让学生积极探究讨论,理解天桥设计成对称图形是为了牢固,并且还可以增强美感,因为对称图形会使人在审美上产生认同。除了生活中的天桥,还有许多中心对称的现象,如自行车、汽车的轮子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要用圆形?让学生了解圆形这种对称图形不仅可以提高轮子的稳固性,还能减小与地面的摩擦,可以减少汽车行驶的阻力,减少油耗。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理解数学是与生活中事物相关联的学科,消除学生对数学深奥难懂及与生活相距遥远的印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总之,改革课堂教学,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进入数学探究的更深层次,让学生在数学探究中了解数学原理,掌握数学规律,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梳理知识网络,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邵宏.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 73-74.

[2]胡美琴.培养创新能力增添新的活力: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67.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