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心理的高中数学错题教学研究

2022-05-30 06:55吴燕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学习心理教学做合一

[摘  要] 错题是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其为生长契机,融入学习心理,合理追溯根源,在容错、识错、纠错中彰显育人、育才的内在价值和外在品质,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出努力.

[关键词] 教学做合一;学习心理;数学错题

现代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着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与学的教学工作. 教师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让自己会做、会创造.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以错题为有效抓手,运用逆向思维,积极从学生心理层面,重建与分析其思维、心理、情感、态度等精神结构,在追溯根源、科学矫正、改进模型、丰富经验等实施过程中,转变教学思路,增进教学理解,提升教学效能,推动教学绩效朝向更高、更优的目标迈进[1]. 下面结合一道错题来阐述基于学习心理的数学错题教学.

[?]研究案例

典例 已知a,b是不全为零的实数,求证:方程3ax2+2bx-(a+b)=0在(0,1)内至少有一实根.

1. 创设问题情境,彰显主体地位

当今高中课堂教学就应试层面而言,教学手段与教学效率有限,各类学生的错题屡见不鲜. 目前,即便教师普遍重视习题教学,但对错题资源尚缺乏有效管理手段与方法. 学生对错题的处置方法普遍局限于错题整理等范畴,教师亦缺乏对错题的归因分析、分类整理、合理利用,同时对学生心理分析、矫正策略等也严重不足.

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是让学生走出传统教材中“死知识”的“牢笼”,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激发其学习、探究的欲望. 拿到题让学生思考片刻,并分组讨论探究,会呈现以下两种思路:

令f(x)=3ax2+2bx-(a+b),

思路1:用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解决,即看f(0)·f(1)的情况.

思路2:用根的分布的知识,讨论在(0,1)上有一实根和两实根这两种情况.

但最后的结果是两种思路都以失败告终.

学生存在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方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 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来自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学生自身,来自学生中存在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2].

2. 鼓励自主探究,在“做”中获得矫正

高中数学教学中利用错题资源,予以有效溯源、分析、引领学生成长. 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可以使他们印象更深,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只有通过“做”才能不断地使个体体验到无穷的乐趣并产生“做”的需要,不断地获得新的动力,不断地得到新的发展.

对于思路1,学生存在困难的原因在于计算出f(0)·f(1)=-(a+b)(2a+b)后,其正负符号不能确定,即使要讨论也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进行思考:既然要证方程3ax2+2bx-(a+b)=0在(0,1)内至少有一实根,这与函数的零点有关,不妨利用二分法来试一试. 这时学生会自然想到计算f

,发现f(0)·f

= -(a+b)·

-a

=a(a+b),f

·f(1)=

-a

·(2a+b),但问题还是不明朗,这时继续引导学生观察

-a

(2a+b)与a(a+b)的联系,争取找到分类的突破口. 事实上,通过拆项可以发现

-a

·(2a+b)= -a2-a(a+b). 接下来,只要讨论a(a+b)的正负,便可以确定f(0)·f

与f

·f(1)的正负符号. 具体解法如下:

若a=0,则b≠0,此时方程的根为x=,满足题意.

若a≠0,令f(x)=3ax2+2bx-(a+b),

①若a(a+b)<0,则f(0)·f

=-(a+b)

-a

=a(a+b)<0,所以f(x)在区间

0,

上有一实根;

②若a(a+b)≥0,则f

·f(1)=

-a

(2a+b)=-a2-a(a+b)<0.所以f(x)在区间

,1

上有一实根.

综上所述,方程3ax2+2bx-(a+b)=0在(0,1)内至少有一实根.

反思上述解法,当学生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问题但又无法解决时,就必须引导学生换一种方法或思路去尝试、去思考,以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对于思路2,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要对a=0,a>0,a<0以及方程在(0,1)内有一根、两根进行讨论,除了分类烦琐外,具体的每一种情况的结论都不明显.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正难则反”去思考,用反证法证明如下:

思路3:假设方程在(0,1)内无实根.

若a=0,则b≠0,此时方程的根为x=,与假设矛盾.

若a≠0,因为Δ=4b2+12a(a+b)=12a2+12ab+4b2=12

a+

+b2>0恒成立,所以方程必有两根,不妨设为x和x,且x

①若x<0,x≤0,则x+x<0?-<0?>0,且x·x≥0?-≥0?+≤0,显然两者矛盾.

②若x≥1,x>1,则(x-1)+(x-1)>0?(x+x)-2>0?<-1,且(x-1)(x-1)≥0?x·x-(x+x)+1≥0?≥-,显然两者也矛盾.

③若x<0,x>1,设f(x)=3ax2+2bx-(a+b),若a>0,则f(0)≤0?-(a+b)≤0,且f(1)≤0?2a+b≤0,两者相加得a≤0,与a>0显然矛盾.

若a<0,同理矛盾.

综上所述,假设不成立,原命题得证.

以上思路说明,当正面讨论情况较多且不易取得好的效果时,可以从反面来思考——用反证法,反面情况虽然也要分类,但学生易于讨论,结果明显,因为用到二次函数图像时规律明显,用到韦达定理时简单易懂.

3. 进行心理分析,促进能力发展

学生在数学学习及解题过程中, 一般会经历“不懂—好奇—探究—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应用时不仅常会出现错误,而且还会有情绪上的波动,教师也常常通过知识层面对学生的错题进行正向矫错[3]. 因此在错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充分发挥错题的资源价值,以错题为生长契机,引导学生在识错、纠错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让主体在体验成功的情绪中学习.

学生在初中虽然学过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函数,但高一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仍是易错题型. 对于一个新知识所涉及的题型,学生会经历下列心理认知过程,教师可以及时矫正:

不懂:对于一个新的题型,学生刚开始的感觉就是不懂. 如上述题目,学生感觉不懂的原因是参数较多,特别是二次项系数是参数,给题目增加了难度和易错因素. 题目中的“至少”又多了一层讨论,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 基于学生的心理,这时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尝试并适时点拨.

好奇:学生经过教师的鼓励,出于好奇的心理敢于尝试. 利用自己储存的知识解题,回忆相应的知识点和解决类似题型的方法. 上述题目的思路1利用的是高一新知识——零点存在性定理和二分法求解,发现不易操作;思路2有初中基础,易于上手,但讨论过于烦琐,学生尝试后会发现计算量较大且易错. 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和指导解题得分点.

探究:学生尝试了多种解法后,教师根据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多种解法进行分析和讲解,纠正各种错误,给出多种解法的详细过程并分析优劣,总结和提炼出相应题型的优解. 上述题目中,教师给出最优的解法——思路3的解法,经过分析后,让学生自行完善解题过程,并请代表上讲台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多种解法呈现后,继续让学生分析和总结各种解法的优点.

应用: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和错因后,领会到自己思路的正确解法和其他思路的解法后,会积极地继续尝试类似的题型. 这时教师可以呈现变式题让学生解答,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其实,教师还要对错题的形成进行归因分类分析,更多的是,要从学生心理方面进行分析,建构系统的错误类别及错误矫正策略. 这样教师针对错题进行认知与矫正,思考错题教学效果提升的有效手段与方法,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注重错题教学,并在错题研究、心理研究的双层合力下,转变教学观念、合理改造课堂、完善评价手段,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学习,以错题为生长契机,融入错题教学的学习心理认知与行为矫正研究,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

[?]研究价值

习题教学的目标一般有:顺利理解,解答问题;领悟问题的关卡点,解决问题瓶颈;比较问题的不同解法;内化问题的背景知识,优化思维方法,提升敏感能力. 从学习心理规律的角度研究错题教学,其目的在于树立以科学的学习心理规律指导教学的实践模型,为错题教学寻找有效的突破口,实现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

1. 实践模型具有突破性、示范性

基于学习心理的错题研究,旨在运用心理学规律,对教学中重复率最高、最受师生忽视的教学行为(习题教学)和内容(错题资源)进行研究. 研究具有原创性、突破性与示范性.

2. 学生成长具有针对性、持续性

基于学习心理的错题研究,旨在利用错题资源,予以有效溯源、分析、引领学生成长.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学习,以错题为生长契机,融入错题教学的学习心理认知与行为矫正研究,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推动其发展有针对性和持续性.

3. 教师发展具有创新性、引领性

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关注教学效果外,更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养成;要注重错题教学,并在错题研究、心理研究的双层合力下,转变教学观念、合理改造课堂、完善评价手段. 对加快教师角色转型起到带动作用,推动教师发展有创新性和引领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师生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对于数学错题,学生有听不懂、难点不易感悟、不会使用不同方法及其优化等原因.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设置情境,注重知识与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图形、問题转化为方法、关键信息转化为条件,提升学生对未知问题的解决能力,解题过程就是条件反射的过程[4];要鼓励学生阅读,强化其思路与能力,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感触,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平时教师多思考能否让学生小题大做,向易题要规范;或者大题小做,向难题要过程. 除此之外,教学应以心理学原理作为科学支撑,积极运用学习心理理论,彰显育人、育才的内在价值和外在品质,实现学生不断发展.

错题是优质的教学资源,其存在的前提是学生对应的学习心理,合理追根溯源、科学矫正、改进模型,可以有效推动教学迈上新台阶,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发展. 同时,能为教师打开思路,对教学工作提质增效,加快教师成长、成熟. 学习心理和错题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科教学,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达到育人与育才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吴燕. 例说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 高中数学教与学,2011(12): 24-26.

[2]  刘萍. 课堂教学如何突破学生数学思维瓶颈[J]. 基础教育参考,2013(06):46-47.

[3]  董育洲. 培养高中学生数学错题反思能力的实践研究[J]. 数学教学通讯,2021(12):36-38.

[4]  杭丽华. 善待错误,有效生成——基于错误资源的高中数学教学思考与实践[J]. 数学教学通讯,2018(09):17-19.

猜你喜欢
学习心理教学做合一
职业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与对策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沙艺活动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公开课与常态课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表现分析
关于职业院校技师层次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