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宁夏文化旅游发展报告

2022-05-30 22:51鲁忠慧
新西部 2022年7期
关键词:文旅宁夏文化产业

2021年以来,宁夏旅游业围绕文化旅游业“十四五”规划,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把建设大西北旅游目的地作为中心任务,将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国家生态发展大局、黄河流域发展全局、宁夏发展布局相融合,发挥“六大”品牌引领作用,突出融合发展主线,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牌价值不断突显、消费链条不断延长。宁夏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方案的出台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为宁夏文旅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四五”开局的2021年,宁夏文化旅游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调结构、转换发展模式、绿色发展路径上,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以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抓手,依托宁夏特色资源,按照品牌化经营、融合化发展的目标,倾力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产品和活动,持续推动景区旅游向综合旅游目的地转变、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产业链条向多产业延伸、“半年闲”向“全年旺”转换、服务向智能化便利化升级,全力打造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大西北旅游目的地、中转站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在克服因新冠疫情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下,文化旅游业在应对挑战中化危为机,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取得新成效,不断构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新格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引领宁夏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宁夏党委、政府立足宁夏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发展前景,将文化旅游业确定为宁夏九大重点产业之一。2021年初,依据《九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要求,宁夏把推进九大重点产业发展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重大举措和重点任务。围绕这一发展战略,2021年出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简称为《规划》),对宁夏未来五年文化和旅游业做出了全面系统的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培育引进120家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的文化企业,建成提升10家业态集聚、功能完善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打造形成九类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重点文化产业。到2025年,接待人数力争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全区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25%左右的发展目标,将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作为发展定位,加快构建沿黄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核心区、黄河文化旅游带、贺兰山文化旅游带、沙湖文化旅游片區、沙坡头文化旅游片区、六盘山文化旅游片区“一核两带三片区”的发展格局,突出打响“黄河文化”“星星故乡”“酒庄休闲”“红色主题”“动感体验”“长城遗址”等六张文旅品牌。力争到2025年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0家,宁夏国家5A级景区达到7个,4A级景区达到40个。以“塞上江南·神奇宁夏”为形象定位,以“畅游宁夏,给心灵放个假”为价值定位,全力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升级版”。

结合《规划》,宁夏先后制定了《宁夏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宁夏文化旅游对外交流项目库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实施方案》《非遗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全区黄河流域文物保护规划》《促进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奖补办法》《宁夏文化旅游产业促进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征求稿)》等具体举措,持续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实施规划》《宁夏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银川都市圈文化和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宁夏全域旅游总体发展规划》等政策、措施的落实,谋划设计一批重要工程、重点项目等,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充分激活规划、政策、措施等有利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2021年宁夏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业发展状况

2021年以来,宁夏旅游业围绕文化旅游业“十四五”规划,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把建设大西北旅游目的地作为中心任务,将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国家生态发展大局、黄河流域发展全局、宁夏发展布局相融合,发挥“六大”品牌引领作用,突出融合发展主线,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牌价值不断突显、消费链条不断延长。

2021年,宁夏旅游业在艰难复苏中开创新局,实现快速恢复增长,接待国内外游客3623.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7%,旅游总收入286.65亿元,增长44%,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90.34%和84.3%,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和33个百分点。其中,国内游客3622.51万人次,增长5.7%。国内旅游收入286.38亿元,增长44.1%。

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宁夏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70%以上集中在乡村,宁夏充分利用这些旅游资源,使乡村旅游成长为促进宁夏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2021年,宁夏紧紧围绕“一核、四带、多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安排专项资金支持3条乡村旅游集聚带和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建设、改造与提升,推动特色民宿、农家乐等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使乡村旅游成为促进宁夏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产业。2021年,宁夏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16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18%。截至2021年11月,宁夏乡村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连续十二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带动就业10万余人。2021年,共举办乡村类主题文旅活动30余场次,遴选特色旅游线路53条(其中28条乡村旅游线路,25条休闲农业线路),10条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评选宁夏特色旅游村(镇)76个,8个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西吉县龙王坝村、隆德县新和村、泾源县杨岭村、红寺堡区永新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典型案例。

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状况。工业遗产是新型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工业化的里程碑和工业文明的见证。宁夏工业基础以“三线建设”工业为主,现存的工业遗产基本上都是“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企业。根据调查统计显示,目前宁夏工业遗产共计26处,其中银川市6处、石嘴山市14处、吴忠市2处、中卫市4处,采矿业、制造业等重工业所占比重较大。近年来,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宁夏工业遗产的旅游型保护利用,无论是实现创造性活化利用、服务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还是助力新型产业发展,都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宁夏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已初见成效,比如依托宁夏贺兰山原磷矿废旧工厂打造的国家3A旅游景区贺兰山·1958创意园;依托地表矿业遗迹、地下采空区、典型地质遗迹打造的石嘴山石炭井工业旅游特色小镇、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2021年“国庆节”期间,石炭井工业旅游特色小镇接待游客达6000余人次,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共接待游客15000余人次;中卫市正依托原中卫县农牧机械厂和铁厂等工业遗迹打造沙坡头·娱岛艺术文旅小镇和“宁钢工业旅游”旅游文化景观;青铜峡等地也已将一些工业遗产纳入环线旅游带。2021年,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西北煤机一厂”项目入围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实现了宁夏在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中零的突破。

红色旅游发展状况。宁夏是有着光荣革命斗争历史和传统的地区,红色遗址遗迹丰富多样,既有长征、西征、解放宁夏时的红色印记,更有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所走过的足迹。目前,宁夏现有红色景区景点12个,已公布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达80处、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2500件(套)。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这些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成为重温党的辉煌历程、传播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活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相关通知要求,宁夏重点围绕“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等主题,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认真梳理历史脉络,遴选推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宁夏22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其中,长征精神研学游线路5条、红色记忆研学游线路7条、感受中国力量研学游线路3条、美丽乡村研学游线路7条,涵盖了宁夏5市和22个县(区、市),线路特别安排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走过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泾源县杨岭村、原州区姚磨村、志辉源石酒庄等。“红旗漫卷六盘山”精品线路和“金沙滩·山海情”精品线路入选中宣部等4部委联合推出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截至2021年11月底,宁夏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近五年来,宁夏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1530万人次,年均增长36%。

节假日旅游发展状况。2021年,春节期间,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5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561.06萬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恢复93.63%和87.41%。清明假期,宁夏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0.7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0.13亿元,与2020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7.9%和18.72%,恢复至2019年的63.74%和72.22%。“五一”期间,宁夏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64.14万人次,营业收入1.01亿元,营业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分别比2019年增长74.14%和19.59%。开斋节期间,宁夏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9.6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390.77万元,与2020年同比分别增长56.70%和57.32%。与2019年相比,游客接待量增长了4.54%,营业收入下降了29.43%。2021年端午节期间,宁夏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9.5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225.56万元,较2020年同期分别增长88.55%和48.36%。与2020年相比,宁夏各市游客接待量和营业收入实现双增长。中秋节期间,共接待游客53.9116万人次,营业收入1793.6万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接待游客量增长45.95%,收入同期相比增长1.74%。国庆节期间,宁夏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92.9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8753.95万元。据统计,国庆节游宁游客的出行方式中,自驾出行占比达86.13%。节假日旅游有力带动了全年旅游消费。

特色品牌旅游发展状况。一是“旅游+葡萄酒”的融合发展。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处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带”,是宁夏最适宜发展葡萄酒+旅游业的区域之一。按照2011年出台的《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及文化长廊发展总体规划》,目前这里的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5万亩,成为我国重要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种植区和酒庄酒产区。近年来,宁夏将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产业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作为推进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核,大力推进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大力推动葡萄酒产业在生态观光游、休闲度假游、研学游、高端体验游中的特色优势。为了更好地将葡萄酒这一“紫色产业”融入文旅产业,宁夏通过在沿线建设旅游厕所、完善道路指引体系等,不断完善酒庄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依托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基地、葡萄酒庄集群和沿线历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葡萄酒观光体验工厂、葡萄酒庄精品民宿、葡萄酒庄婚庆基地、葡萄酒文创体验基地等产品,不断提升葡萄酒旅游吸引力。依托廊道沿线优势资源,深度开发虎克汽车攀岩、徒手攀岩、沙漠越野、贺兰山徒步露营、汽车越野拉力赛等动感体验产品和项目,着力构建多业态融合的产品体系。2021年出台的《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将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建设成为中国现代化葡萄及葡萄酒产业聚集区、“一带一路”合作对接的先行区、文旅教体融合发展的体验区、黄河流域生态涵养的示范区、西北特色产业开放发展的引领区。到2025年,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基地总规模力争达到100万亩,年产葡萄酒3亿瓶以上,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左右。2021年发布10条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主打“酒庄休闲牌”,推动文旅品牌与葡萄酒品牌有机融合,使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旅游成为宁夏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旅融合模式”入选《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2021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通过实施项目、举办活动,助力宁夏鲜明特色的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现阶段,酒庄年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以上。在“五一”假期举办的“2021年银川市文化旅游消费季暨贺兰山漫葡小镇浪漫生活节”期间,贺兰山漫葡小镇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占全区接待游客总数的20%,实现营业收入757.7万元。文旅赋能带动葡萄酒销售收入攀升,2021年前三季度,12家列入A级景区的葡萄酒庄销售收入增长38%。

二是“旅游+星空文化”的融合发展。为了发挥宁夏六盘山上、贺兰山下、长城内外、黄河两岸等观星资源优势,塑造“星星的故乡”文化和旅游新形象,宁夏自2019年就开始打造“星星的故乡”文化和旅游形象,通过实施一场星空主题研讨会,一场星空之旅高空发布会、一场《神奇宁夏,星星故乡》微电影发布会、一场《星空朗读》走进宁夏主题晚会“五个一”计划、以及一系列落地宁夏的星空主题研学游活动、开展观星品尝葡萄酒等文化和旅游项目、推出12条星空旅游主题线路产品、十大观星旅游目的地,建设沙坡星星酒店、黄河宿集观星民宿、沙湖“蛋蛋屋”,围绕“星星的故乡”打造宁夏文化和旅游新IP等,2021年6月在星星酒店《梵克雅宝——星空下国际高级珠宝展》举办专场展出、兰博基尼举办车友会;7月,启动了“星星故乡”数字文旅项目,举办了“星星故乡·品味宁夏”酒庄休闲旅游产品发布会,推出“星空+葡萄酒”旅游产品、在盐池哈巴湖生态旅游区举办星空房车露营晚会等,使快速兴起的星空旅游产业成为宁夏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三是“旅游+枸杞”的融合发展。枸杞产业与文旅产业均为宁夏重点发展产业,通过全方位挖掘宁夏枸杞文化、推动康养旅游等,不断推进这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2021年上半年宁夏枸杞主要产区银川市、石嘴山市、固原市、同心县、中宁县等地的35家主要企业枸杞销售收入8.435亿元,其中旅游带动的枸杞销售额达2.635亿元。百瑞源枸杞博物馆2021年上半年接待游客6万人次,公司各类产品销售额达1.5亿元,其中旅游带动的消费占比达40%左右。玺赞庄园枸杞有限公司2021年上半年,公司枸杞产品总销售额中旅游带动的销售额占40-50%。

旅游数字化发展状况。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带动下,宁夏进一步提升旅游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培育发展出更多新业态、新模式,旅游数字化成为推动宁夏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各类旅游景区、饭店、博物馆等与互联网服务平台合作,在线上实现门票预订、旅游信息展示、文旅创意产品销售等功能,通过推进“互联网+旅游”,丰富和创新旅游体验方式,催化旅游业态创新。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等积极开展宁夏文旅资源展示。先后在网站首页设置“VR实景导览”“手绘地图”“景区景点”“视频专题”“美图下载”等板块,在微信公众号设置“云游宁夏”“旅游地图”等功能模块,通过VR、地图、视频、图片等形式,为广大用户提供不同的需求体验。聚焦星星故乡、黄河文化、长城遗址等文旅特色IP。此外,还利用官方抖音号“神奇宁夏”、微信视频号“宁夏文化和旅游”定期发布各类特色旅游攻略短视频,为消费者提供虚拟旅行、VR赏景、图游景区……

2021年7月,宁夏正式启动“星星故乡”数字文旅项目,为宁夏构建以“1+1+N”为模式的数字文旅运营阵地,推动宁夏文旅产业数字化升级。抢抓《山海情》热播效应,线上主推互动体验主题游线路产品,吸引游客体验“打卡”。在抖音等8个新媒体平台搭建“看见宁夏”专区,网络传播量突破5亿次。在全国省级文旅新媒体传播力指数报告中,宁夏综合传播力两次位居前十,微信阅读量、微博传播力等5项指数上榜,上榜指数居历年之最。2021年宁夏文化和旅游官方头条号和抖音号荣登全国省级文化和旅游新媒体传播力第7名和第9名。飞猪旅行数据显示,宁夏网络搜索热度较2019年增长三倍,2021年上半年,景区门票、度假线路成交额同比2019年增长四倍以上,高星酒店预订量增长尤为迅猛,同比增长210%。

(二)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2021年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2021年国家出台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关规划、政策等给予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新机遇。一是文旅部出台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为“十四五”时期宁夏文化产业指明了“数字化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方向,成为引领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的路线图。该《规划》设计了文化产业的文化新型业态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标准建设、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等8个工程项目,切实为宁夏文化产业发展争取机会提供了机遇。

二是国家出台的《“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计划实施的44个重点举措、工程项目中提到的黄河文化产业带、西北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新型文化企业培育计划中国展区计划、文化和旅游投融资项目库建设等给予了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无限的发展机遇。

三是国家出台的相关金融支持政策给予产业发展机遇。2021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开发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的通知》等,并开展了2021年开发性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领域重点项目征集遴选工作、2021年“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征集與扶持工作、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等。

四是国家出台的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减税降费政策给予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持续发展机遇。2021年国家先后出台这方面的政策有《关于实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关于抓好金融政策落实 进一步支持演出企业和旅行社等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落实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的通知》《关于明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的公告》《关于实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关于延续实施应对疫情部分税费优惠政策的公告》,该公告中可惠及文化和旅游企业的延续政策包括《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业增值税政策的公告》《关于电影等行业税费支持政策的公告》等。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给予文化产业发展机遇。这两个规划所涉及的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的建设、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长廊建设工程中的张骞丝路葡萄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中的数字文化、沉浸式体验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提升计划、壮大文化市场主体中的新型文化企业培育计划、以及文旅产业作为宁夏“九大重点产业”之一等,孕育着文化企业壮大自身,推动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的许多商机。

2、2021年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十四五”时期的第一年,宁夏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一年中,宁夏推进产业发展政策不断健全,促进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业发展逐步向高质量迈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趋势不断增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不断提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递增。

文化产业增加值稳中有长。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宁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35%、2.37%、2.58%(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2.71%(比上年提高0.13个百分点)。2020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1%,比2019年降低0.1个百分点。2018年宁夏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90.41亿元,比2017年增长19.2%,比宁夏生产总值现价增速高9.5个百分点,2019年宁夏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01.65亿元,比2018年增长12.4%,比宁夏生产总值现价增速高5.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7.8%)高4.6个百分点。2020年,宁夏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03.26亿元,比2019年增长1.6%(未扣除价格因素)。2021年上半年,分地区看,五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其中,银川市实现营业收入10.39亿元,同比增长23.7%;石嘴山市0.65亿元,增长1.1倍;吴忠市7.45亿元,增长51.8%;固原市为0.28亿元,增长66.1%;中卫市为7.51亿元,增长30.2%。

文化产业类型中文化服务业持续保持增收态势。文化产业三个产业类型包括文化制造业、文化服务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近年来,宁夏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不仅持续保持增长态势,而且是三个产业类型中营业收入增加最多的,对宁夏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占比贡献率最高。2018年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7.92亿元,比2017年增长24.1%,占文化产业比重86.2%,比2017年增长3.4%。2019年,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9.32亿元,比2018年增长14.6%,占文化产业比重87.8%,比2017年增长1.6%。2021年上半年文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41亿元,增长53.4%。文化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3.37亿元,同比增长28.7%;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实现营业收入4.51亿元,增长22.3%。

宁夏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发挥着以项目支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2021年3000万元的宁夏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8年至2020年每年6000万元),围绕能够提升宁夏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项目,采取项目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有重点有梯度有层次地支持了24个文化产业项目,大多集中在智能、数字、大数据,以及创新、转化等产业项目。

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实力偏弱。宁夏小微文化企业占比高,且基本上都是与非遗的传承发展相关,大多涉及传统文化领域,关乎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9年,宁夏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企业72家,其中,大型企业5家、中型18家、小型45家、微型4家,中小微企业占56.36%,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只有16家,目前宁夏6家国有文化企业盈利能力整体偏弱。这6家国有文化企业营业收入从2016年的12.82亿元下降至2020年的8.52亿元,利润总额从2016年的1.21亿元下降至2020年的0.41亿元,且没有1家上市的国有文化企业。

节会品牌活动促进产业发展。在2021年第十七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获1.65亿元的签约金额。在AFN2021“一带一路”(宁夏)动漫节上,举办了“AFN第二届电子竞技大赛”“星星故乡·动漫插画征集大赛”、“第十七届中国COSPLAY超级盛典宁夏总决赛”“博物拟人企划”等系列活动;自2015年开始举办AFN宁夏动漫节以来,该动漫节影响力日益凸显、目前已经成为西北地区品牌影响最大的动漫活动之一。宁夏持续聚力于要将AFN宁夏动漫节建设成为对内对外开放合作的平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载体而努力。

2021年宁夏文旅业发展特点

(一)《山海情》电视剧的热播,使宁夏旅游影响力一度增强

《山海情》作为国家广电总局重点电视剧和“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电视剧展播”剧目,随着2021年1月在浙江卫视、北京卫视、东方卫视、东南卫视、宁夏卫视黄金档首播,深圳卫视黄金档跟播,以及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三家网络平台的播出,闽宁镇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这部电视剧不仅成为促进闽宁镇旅游发展的催化剂,同时还带动了葡萄酒、闽宁扶贫产品、滩羊肉等产品的热销,力促永寧县闽宁镇山海情影视文化旅游小镇的规划建设,该剧文化产业链持续延伸。盐池滩羊肉、“贺兰红”葡萄酒、宁夏枸杞、固原羊羔肉、土豆粉条等特产,线上线下销售量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该剧热播期间,仅顺丰速运宁夏盐池经营分部,每天揽收滩羊肉快递四五千件,比去年同期业务量翻了一番。“贺兰红”等宁夏红酒品牌的电商平台搜索量急剧攀升,红酒销售量也随之猛增。年前该电视剧热播期间酒庄每天“贺兰红”的电商平台发货量达七八百箱。

(二)旅游二次消费收入持续增长

宁夏通过产品和服务提升,释放文化旅游消费市场红利,根据游客消费结构发生的新变化,在游、购、娱等非必要支出消费上,依据资源特色,创新旅游产品,激活优势,促使旅游二次消费增幅不断提升。如黄河宿集、星星酒店、以及蛋蛋屋的住宿,凭借其独特的创意设计与现代舒适度的结合,吸引了很多游客,既是在宁夏旅游淡季时,中卫市黄河宿集、星星酒店入住率都在70%以上,因创意性的住宿带动了景区发展,沙坡头景区“二消”收入连续几年超过旅游总收入的79%。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宁夏餐饮、住宿及非必要支出消费比重提升8.3个百分点,景区二次消费比重提升1.52个百分点。宁夏旅游二次消费2021年增幅达50%以上。

(三) 以项目谋划、建设推动文旅业发展

2021年,宁夏文旅谋划重点招商引资项目54个,推选110个项目进入“十四五”中央预算内投资储备项目库,争取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2.12亿元,实施建设项目11个,争取国家专项资金2亿多元支持文物保护利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实施120个建设项目,其中30个重点项目列入自治区建设项目库,安排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2亿多元,支持文化旅游新业态、乡村旅游等项目建设。一批重点项目的谋划、实施为多元化、高品质文旅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文化产业新业态营業收入增长迅速

在数字化、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力推下,文化产业新业态随之而生,新业态正日益成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一个关键点。2021年上半年,在文化产业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中,宁夏仅有的2个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0%。从数据看,宁夏现有的新业态不多,但营业收入增长很快。

对宁夏文旅业发展趋势的几点展望

(一) 国家三大文化公园(长城、长征、黄河)建设将成为助推宁夏文旅业强劲发展的新增长点

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国家四大文化公园建设规划中,与宁夏相关的就有三大国家文化公园(长城、长征、黄河)建设。推进国家三大文化公园建设,既是宁夏落实国家发展战略部署重要举措,也是宁夏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重大文化旅游工程。为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宁夏加强顶层设计,计划2022年印发黄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保护规划;加大资金投入,2020年起,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7000万元用于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持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发掘长城、长征、黄河精神内涵,促进文旅融合,宁夏将在最大限度保护好、利用好当地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把长城遗址、红色资源和黄河风光等文旅资源串珠成链,进一步丰实国家文化公园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打造集文化、风景、民俗、生态、旅游等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带,厚植国家文化公园底蕴,丰富国家文化公园文化内涵和文化气质。随着长城、长征、黄河三张新名片的建设,宁夏将迎来文旅产业发展更广阔的空间。

(二)加快深度融合是宁夏文旅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阶段,“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已成必然趋势,且“+”的后缀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其“+”的后缀既包括与资源、技术的融合发展,也涵盖与功能、产业或行业的融合发展,以及区域之间的融合发展。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互联网、文化(旅游)+农业、文化(旅游)+工业、文化(旅游)+康养、文化(旅游)+体育等的融合发展,使得“文旅+”迭代升级、融合加速,联动发展日趋紧密。因此,加快“文旅+”的深度融合发展模式,是宁夏推动文旅康养、研学体验、工业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进一步提质升级,推进红色旅游、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主题公园等已有融合发展业态进一步提质升级,开发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等主题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进一步推动作品、产品、商品落地转化,打造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业态、新主体、新模式,增强文旅成长动力,释放文旅溢出效应的必由之路。

(三)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宁夏文旅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在深度改变着文旅产业的供需关系和价值链,数字新技术的发展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成为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量。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数字文旅成为推动文旅行业复苏、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重要内容。数字赋能会使文旅产业发展的效能不断增强、数字文旅产品不断丰富、数字文旅消费新业态日益多元,对文旅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重构文旅产业供应链和产业生态,推动数字化的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以数字化技术改造传统文化和旅游产业,并推动文旅新业态的数字化进程,提升数字技术对文旅产业的融合度与渗透力,已然成为文旅产业实现文旅业高质量发展的不二选择和必然趋势。

作者简介

鲁忠慧 宁夏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文旅宁夏文化产业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宁夏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宁夏煤电博弈
宁夏
宁夏:首办立法论辩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