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甘肃文旅发展报告

2022-05-30 22:51金蓉
新西部 2022年7期
关键词:文旅甘肃景区

金蓉

近年来,甘肃不断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旅产业要素日趋完善,新业态层出不穷,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日趋发展壮大,文旅综合效应持续显现,文旅高质量发展路径逐渐清晰。“十四五”期间,甘肃应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紧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发展机遇,加快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步伐,积极拓展文旅新业态,逐步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做大做强文旅市场主体,提升数字文旅服务效能,加快文旅强省步伐。

2021年,甘肃积极培育文旅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大力实施“文旅+”“+文旅”战略,积极拓展文旅新业态,持续创新“文旅+交通”发展模式,提升乡村文旅发展质量,创新红色文旅发展模式,不断壮大文旅市场主体,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2021年全省接待游客2.76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42.4亿元,分别较2020年增长29.7%和26.6%。①

甘肅文旅产业发展现状特征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利用力度增强,文旅新业态独具特色

2021年,甘肃省先后出台《甘肃省“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甘肃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启动了《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修订工作,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②非物质文化活化利用力度加大,截至2021年末,甘肃的花儿、环县道情皮影戏和格萨(斯)尔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③在2021年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中,甘肃有10部古籍和3家古籍收藏单位入选,④至此,甘肃省内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达到7家。甘肃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2处,各类博物馆227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8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名录493项。由甘肃省文旅厅与腾讯云联合建设的“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平台”于2022年3月22日正式上线,这是西北地区首个以数字化方式记录、保存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平台。⑤

同时,甘肃立足特色文旅资源优势,实施“文化+”“旅游+”战略,积极引导生态康养、红色励志、文创产品、文化演艺、节庆会展、田园休闲、户外运动、非遗体验、研学旅行、特色美食等领域和行业与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推出文旅新产品,培育文旅新业态。围绕把文旅康养产业培育成“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要求,制定了《全省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发展倍增计划》,通过开展“甘肃特色气候小镇”评选活动,为发展“气候小镇+养生”,培育康养生态园奠定基础。以“好学不倦·悠游河西”为主题开发了多种类型的研学旅游产品,推动河西走廊成为享誉全国的研学旅游目的地。

(二)“旅游+交通”模式不断创新,旅游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

甘肃省长期以来致力于探索破解文旅交通瓶颈,为破解甘肃地域狭长、文旅点多线长造成的“旅长游短”难题,打通入省旅游堵点,畅通省内循环大节点,全面释放文旅综合效应。2021年,甘肃继续深入实施“文旅+交通”融合创新行动。

在航旅融合方面,甘肃省文旅厅相继实施了“畅游交响丝路·启航如意甘肃”推介营销,开通了“南京-延安-兰州”“杭州-恩施-兰州”两条航线,通过彩绘飞机机身冠名宣传打造文旅新名片,航旅融合进一步深化,“引客入甘”步伐加快。2022年4月,畅通省内循环大节点,“兰州-张掖-敦煌”“兰州-庆阳”两条省内串飞航线开通,实现了高级别景区和重要旅游目的地航线串飞。

在铁旅融合方面,为打造铁路客运旅游品牌,2018年,甘肃开出首列“环西部火车游”专列,专列既包括“省内游”线路,也涵盖“经典丝路游”和“西部环线游”,“环西部火车游”“一车一景”“一车一馆”的地域文化特色、民俗风情、自然风光融合装饰模式丰富了游客出行体验,被誉为“陆上邮轮”。此后,“环西部火车游”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开展跨省推广,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快速提升,相继推出了“环西家之旅”“环西小时光”等主题车和“环西部火车游”星级酒店车,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的运载平台。2019年,甘肃聚焦乡村旅游和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创新性开发了“铁路+文旅”的“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专列”,在此基础上,2021年,甘肃进一步做大“铁路+”“文旅+”文章,将乡村振兴、红色旅游、旅游交通等要素有机结合,推出“三区三州”红色旅游专列,丰富了游客体验。

(三)红色旅游独树一帜,乡村旅游活力无限

甘肃红色文旅资源级别高、数量多、种类丰富,在全省呈散点式分布格局,有资源深度开发、产品创新发展和特色线路打造的先天优势。全省现有革命旧址682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8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有革命纪念馆73个,收藏可移动革命文物12536件(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个。2021年4月,“三区三州”红色旅行专列开行,形成全省红色旅游大环线,助推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2021年,甘肃省整合乡村自然生态、人文环境、科技资源,推出山水田园、现代科技、人文秀景、红色记忆等15条金秋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促进乡村文旅产业深度融合。2021年,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乡浪街村、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等6个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酒泉市敦煌市月牙泉镇、陇南市康县长坝镇、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等3个镇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录,⑥至此,全省共有3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依托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2021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31亿人次,总收入390.3亿元,分别较2020年增长63.5%和64.5%。

(四)数字文旅蓬勃发展,节假日旅游快速恢复

2021年,甘肃加强文旅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智能服务,推进古籍保护数字化利用,实施了文溯阁四库全书数字化项目。加大“一部手机游甘肃”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在“一部手机游甘肃”平台加载在线订票、视频直播、语音讲解、车位查找、厕所定位等功能,建成智慧博物馆(文化馆)10家,智慧景区36家,5A级景区实现“一部手机游甘肃”全覆盖。以数字化宣传推广助力文旅品牌影响力提升,2021年春节期间,打造“云端春节”盛宴,推出“就地过年·团圆甘肃”系列线上文旅产品,与韩国、老挝、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驻外机构联合开展2021“欢乐春节”交流活动,为甘肃文旅产业提质增效贡献智慧力量。

围绕清明、端午等节假日,甘肃省依托大景区、5A级景区和重点旅游城市,创新宣传营销,策划出系列活动,市场增长势头强劲。2021年春节假日,甘肃全省接待游客7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3亿元,旅游市场接待规模恢复至2019年春节同期六成以上。⑦2021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和实现旅游收入基本与2019年同期持平,端午假期接待游客和实现旅游收入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1%和72.2%,“十一”国庆七天接待游客和实现旅游收入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9%和68.4%。

甘肃文旅产业发展面临的制约

通过政府、企业和文旅行业从业人员的努力,全省文旅产业发展成绩亮眼,但文旅产业在产品开发、市场拓展、业态创新、设施提升等方面依然存在制约和短板。

1、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文旅产品竞争力不强

入境旅游市场受疫情影响处于停滞状态,国内旅游市场竞争力不足,过夜游客比例低,省内旅游市场长线游比例低,短线游的旅游消费不足,旅游收入规模低于人数增长规模。

2、文旅市场主体弱小,文旅龙头企业少

文旅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缺少具有品牌影响的文化产业园、景区、酒店、旅行社、民宿等企业。全省旅游人气旺、消费低,文旅产品结构单一,娱乐性、体验性产品少,产业链条附加值不高,各地参与式、体验式消费项目较少,“留不住人”“赚不到钱”的问题依然存在。

3、新业态结构较单一,特色不够鲜明

文旅新业态在六要素内部缺乏进一步的细化、分工及融合,新业态结构比较单一,可供选择和消费范围狭窄,市场竞争力不足。虽然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成熟,但与之匹配的旅游商品、旅游饮食、旅游娱乐等发展缓慢、特色不突出,部分景区面临旅游内部交通不畅的问题。甘肃文旅新业态对新兴技术敏感度不够,缺乏创意和特色。

4、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个性化服务不足

铁路-公路-航空的互联互通和转乘便捷性不够,支线机场还没有完全实现串飞,还有部分4A级景区不通二级以上公路,旅游专线交通不完善,旅游集散接驳布局不合理,数量和规模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质量与服务和现代化高品质、个性化的旅游需求还有差距。

甘肃文旅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021年,甘肃紧抓“一带一路”机遇,着眼建设世界一流文化旅游高地,充分挖掘资源特色优势,精心设计特色文旅线路,强势打响“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旅游复苏加快,品牌形象显著提升,旅游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产业效益持续扩大。

(一)甘肃文旅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弱化疫情影响任务艰巨

目前,国内疫情虽有间歇性波动,但总体平稳可控,但国际疫情依然严峻,入境游团队和散客基本“停摆”,以国内游为主将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旅游业的常态,旅游消费终端人群聚集性的特点使得其极易受突发事件的冲击。如何构建绿色安全的旅游运营体系、快速响应的旅游应急体系、现代高效的旅游治理体系和多元有效的旅游政策支持体系,弱化疫情等突发事件对旅游业的冲击任务艰巨。

2、旅游人均消费不足

从消费内涵看,基础性旅游消费比重大,文化性旅游消费和纪念性旅游消费的比例较低,旅游消费的文化附加值不高,深度旅游消费的氛围尚未形成。从消费支出看,门票经济依然一支独大,旅游各要素消费占比尚需优化。从消费人群看,青壮年是消费的中坚力量,学生、银发老人、自驾游家庭消费挖掘不足。从消费目的地看,文旅景区消费比重大,生活旅居消费比重偏低。如何优化旅游消费结构、提升人均旅游消费是甘肃文旅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

3、旅游服务提升不够,缺乏明确行动和口号

放眼周边省区,青海提出“大美青海 放心消费”服务口号,奋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新疆以“微笑新疆”为目标,实施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动新疆旅游形象品质全面提升、旅游服务优质高效。宁夏以“宁夏多礼”“宁夏微笑”等特色行动,打造宁夏服务品牌,推动大西北旅游中转站建设。甘肃目前尚未围绕旅游服务提炼出特色服务口号、推出特色服务行动。如何探索出具有甘肃特色的服务模式,让甘肃服务在西北省区中脱颖而出是甘肃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甘肃文旅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双循环”理念是甘肃文旅产业发展的基石

在新冠肺炎疫情间歇性影响下,甘肃未来文旅产业的发展走向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甘肃应紧抓“双循环”文旅发展新格局,以国内旅游全面复苏弥补入境旅游市场低迷的困境,通过优化发展格局、完善运行机制、丰富产品类型、创新产品业态、发掘特色线路、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有效途径,激活国内文旅市场,拉动文旅内需,提升文旅消费。

2、良好的政策环境是甘肃文旅产业发展的保障

国家层面出台的系列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提升文旅服务质量的意见措施,为甘肃文旅行业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政策保障。同时,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文化制高点和国际海陆贸易新通道建设的走深走实,为甘肃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地方实践。

3、科技赋能是甘肃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背景下,网络强国战略深入推进,数字中国持续推进,“新基建”持续发力,文旅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为高质量发展担当,在线旅游预订、“旅游+直播”、云旅游、数字景区、数字酒店等新业态应运而生,科技赋能必将驱动文旅业态创新,管理智慧先进。

推动甘肃文旅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培育文旅业态新模式,丰富文旅产品有效供给

积极推动“文旅+”“+文旅”融合发展。以“文旅+农业”打造田园文旅综合体,以“文旅+体育”做大做优体育运动品牌,推动赛事经济、户外休闲装备发展,以“文旅+健康”促进沙浴沙疗、温泉疗养、森林康养、中医药养生等旅游产品开发,打造主题康养基地。以“文旅+教育”做大河西走廊研学教育品牌,主推陇东南农耕民俗、河西走廊治沙体验等主题游学线路,打造一批品牌研学基地。以“文旅+制造业”“文旅+老工业基地”打造一批工业遗产旅游項目,推动兰州、天水、金昌、酒泉等地做大做特工业旅游,推动形成一批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打造中国西北房车自驾游集散中心。在兰州新区规划建设中国最大、西北一流的房车自驾游集散中心,将集散中心打造为集景区、购物、娱乐、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和中国体量最大、级别最高、设施最全、服务最优的自驾游体验胜地。在全省重点交通干线规划或改造布局3-5个有文化内涵、有一定体量、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突出、兼具自驾游营地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的高速公路网红服务区,拓展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景观功能和游憩功能。合理规划建设一批类型不同、特色各异、功能完善的房车自驾车营地,在各交通枢纽周边配套建设一批“房车自驾车租车港”“房车自驾车泊车港”。大力发展房车自驾车租赁产业,将丝绸之路甘肃段打造为“一带一路”自驾车旅游国际旅游目的地。

引导发展特色民宿。依托全省的气候小镇、生态小镇、美丽乡村等品牌影响力,统筹规划布局一批精品民宿、特色民宿、主题民宿,引进1-2家有全国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民宿品牌,构建以特色民宿为主,主题民宿和精品民宿有益补充的民宿分布格局,以特色民宿为乡村旅游发展助力。

错位开发冰雪旅游。发挥全省资源优势,强化冰雪旅游的优质产品供给,引导全省冰雪旅游产品错位开发、特色化发展,鼓励冰雪旅游开发企业完善服务,配合夜间旅游消费,丰富夜间产品和体验项目开发,促进冰雪旅游与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健身旅游等结合,丰富旅游淡季产品供给,深挖冰雪旅游消费潜力。

创新发展旅游演艺。继续做精做响以敦煌文化为底蕴的《大梦敦煌》《丝路花雨》等国际知名演艺品牌,进一步深挖《大豆谣》《八步沙》《达玛花开》等精品力作的文化内涵,创新表达形式。适度开发VR漫游、剧本杀等沉浸式文旅产品并加强引导和监管,引导现有文旅演艺品牌和沉浸式旅游有机结合,互相促进。

(二)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提升景区通达性。配合《交通强国甘肃方案》,推进全省19个大景区、6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兰州、敦煌等重点旅游城市和主要旅游节点之间高等级公路贯通,实现机场、高铁站、火车站、客运站与主要景区道路交通的有效衔接。加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线与4A级景区的便捷有效衔接,有条件的4A级及以上景区开通旅游专线和班线客车。合理规划通往景区的风景廊道、观景台、健身步道等设施建设。提升公路-铁路-航空转乘便捷性,提升机场、车站到主要景区的公共交通对接。

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厕所的服务功能,确保厕位数量充足、卫生设施完善、环境干净卫生、管理服务优良,从根本上解决如厕难和卫生差的问题。合理规划国、省道干线沿线卫生服务设施布局,统筹考虑自驾车出行游客的停车、如厕和休息需求。完善运营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营并加强服务监管。

加强旅游地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文化旅游行动计划,高效发挥推广甘肃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有效功能,让游客在短时间内可以明确旅行的相关重要信息,使整个旅游行程变得更加简单省心易行。推进A级景区智慧化建设,实现4A级及以上景区4G/5G网络全覆盖。

注重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提高星级酒店、宾馆的硬件设施,同时优化酒店、宾馆的软环境,树立优质服务理念,加强员工的业务服务能力,以优质的住宿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尽量在景区过夜,从而提升个人旅游消费水平。

(三)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做大做强市场主体

全方位延伸文旅消费链条。推动文旅产业经济代替门票经济,弱化旅游业门票依赖,适当下放旅游定价权限。积极发展文旅平台经济,推动建设旅游消费品专业平台,支持打造一批以土豆、中药材、戈壁农业等为主的特色文旅小镇。

实施“甘货”进景区工程。引导景区、高速服务区、房车自驾车营地等建设“甘肃特色商品体验馆”,赋予临夏砖雕、天水漆雕、陇南根雕更多科技含量和文化创意,推动其进入旅游消费领域。完善景区服务,推广“现场下单物流交付”模式。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在传统灯光秀、夜游船和文艺演出的基础上,创新开发夜游博物馆、夜游康体休闲中心、夜游公园等夜游产品,打造特色夜游品牌,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品质维度创新多元夜间消费形态。抓好兰州市和张掖市2个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推动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积极指导和支持全省8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积极培育文旅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中小型文旅企业,扶持中小型文旅企业培育和创新文旅业务,助力中小型文旅企业应对风险,支持中小优质文旅企业做精做特。紧盯符合消费市场需求、具有业态创新和有文化创意的文旅项目落地。

优化文旅运行模式。在商业运作方面,协助处理好线上文旅企业和线下文旅产品之间的关系;在文旅治理方面,既要做好监督和服务,又要助力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在政企合作方面,致力于形成旅游合力。用好“一会一节”等平台,立足产业链实施精准招商。支持打造一批标志性文旅产品和项目,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打造一批标志性项目。加强中国旅游集团、华侨城等知名企业合作,谋划2-3个有一定投资规模、体现先进规划理念、市场辐射带动强、具有延链补链和聚集效应的文化旅游核心项目,重点推进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读者印象”精品文化街区、兰州老街、麦积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及配套项目建设。将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临夏砖雕文化艺术产业园、兰州国家级创意文化产业示范园和十大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全国知名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做强民勤摘星小镇、肃南“巴尔斯”文旅小镇、甘南扎尕那生态旅游养生小镇、甘肃十大特色气候小镇等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小镇。抓好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示范园区建设,建设一批大遗址公园。深入挖掘敦煌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价值,推动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和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提档升级。依托“环西部火车游”的品牌基础,打造“環中国火车游”“环‘一带一路火车游”等陆上游轮品牌,建设中国西部陆上游轮中心。

(四)提升数字旅游服务效能,增强旅游发展动力

打造智慧文旅平台。持续完善和拓展“一部手机游甘肃”APP功能,进一步拓宽服务面,推进“一部手机游西部”“一部手机游全国”。推广旅游厕所、房车自驾车营地等“一厕一码”“一营一码”扫码点评,推动旅游厕所、自驾车营地智慧化发展。

加强智慧景区建设。制定出台智慧景区建设规范,明确在线预约、在线预订、分时预约、流量监测、无接触支付、非接触式服务等标准和规范。打造2-3家智慧文旅样板景区,推动景区电子地图、线路选择、语音导览全覆盖,支持智慧景区打造数字博物馆、数字展示厅,提升旅游体验。

加强文旅数字营销。拓展“媒体+”“网红+”“直播+”功能,推动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演出演播多路并举、直播带货双管齐下。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批数字文旅示范村镇。拓展文旅数字营销渠道,全面整合政府、文旅经营企业、文旅资源管理部门和社会媒体资源,用好抖音、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平台,邀请旅游代言人、大V、网红等参与讲好甘肃文旅故事。

注释

①“成績单”亮眼!2021年甘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42.4亿元.

②祁晓亮:《甘肃非遗:赓续中华文脉 焕发勃勃生机》,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网站(2022-01-17),http://wlt.gansu.gov.cn/wlt/c108541/202201/1955355.shtml.

③《走进甘肃省非遗民俗展 感受非遗文化独特魅力》,兰州新闻网(2022-06-1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5990957687684961&wfr=spider&for=pc.

④《甘肃省10部古籍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3家古籍收藏单位入选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甘肃省图书馆官网(2021-12-10),https://www.gslib.com.cn/gtdt/content_8969.

⑤《“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平台”由甘肃省文旅厅与腾讯云联合建设》,央广网(2022-03-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7977579672201583&wfr=spider&for=pc.

⑥杨亮:《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录公布 甘肃省6个村3个镇入选》,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2021-09-08),http://gansu.gansudaily.com.cn/system/2021/09/08/030403640.shtml.

⑦《2021年春节假日甘肃省接待游客7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3亿元》,光明网(2021-02-18),https://m.gmw.cn/baijia/2021-02/18/1302116705.html.

作者简介

金 蓉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农业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困境与突破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YB131)

猜你喜欢
文旅甘肃景区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摘牌』
“摘牌”
甘肃卷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