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润疆工程实施旅游兴疆战略

2022-05-30 22:51晁正蓉杨骏池
新西部 2022年7期
关键词:冰雪新疆旅游

晁正蓉 杨骏池

2022年以来,新疆深入推动文化润疆工程,实施旅游兴疆战略,在优化旅游产业布局,提升改善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文旅全面融合、做大做强冰雪旅游、加强考古遗址和历史文物的活化利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旅游业发展等各方面,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绩。但是,有些方面仍存在需要改进和加强的短板和弱项,应在今后工作中能补短板强弱项,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动新疆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从2020年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而对旅游业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的。据统计,2019年新疆接待游客首次突破2亿人次,达到2.13亿人次;但是到2020年,在各方努力克服新冠疫情不利影响的前提下,累计接待游客只有1.58亿人次。虽然2021年新疆旅游业加速恢复,接待旅游人数达1.9亿人次,[1]但是仍然未达到2019年的数值。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是推动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基础,具有传承文明、繁荣经济、塑造国家(地区)形象等重要价值,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新疆是我国旅游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这里民族众多而历史悠久,文化丰厚而灿烂辉煌,风光优美而独特非凡,民风绚丽而多彩迷人,这一切使今日之新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文化资源大区。新疆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早在2018年新疆旅游发展大会上就明确提出“实施旅游兴疆战略”。

根据疫情防控实际和旅游接纳量,新疆提出2022年争取接纳2.5亿人次的目标,并立足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功能定位,助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发挥区域优势,明确发展重点,逐步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文化润疆的助推器,成为推动新疆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

持续提升改善文化和旅游基础

设施建设,继续做好招商引资

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旅游业也随之不断发展,给各地的旅游业带来了新的生机。

由于新疆地域辽阔,景点分散,游客时间成本高,“旅长游短”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短板一直是新疆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新疆全力打造“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的立体交通网,推动形成疆内旅游“大环线”。依托高铁、民航、高速公路等构建快速交通网络,提高旅游的通达性和便捷性,大幅缩短旅途时间。新疆铁路部门以便捷舒适为原则,构建“旅游景区大联通、游客出行大公交、旅游列车大循环”的“铁路+旅游”融合发展模式。铁路提速、车体更新、列车软硬件升级,游客坐火车旅行的舒适度越来越高,至2022年新疆铁路通达所有地(州、市)、覆盖全区80%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全区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增高速(一级)公路超过1800公里、总里程突破9400公里,新增通高速(一级)公路的县市11个、总数达到91个。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000多公里。第二条进出新疆公路大通道——京新高速全线贯通,进京里程缩短1300多公里。北疆首条沙漠高速公路——阿勒泰至乌鲁木齐高速公路建成投运,里程缩短200公里。

2021年12月30日,历时五年的紧张建设,G0711尉犁-若羌高速、G0612若羌-民丰高速正式建成通车投入試运营,标志着若羌“两纵两横”环塔里木盆地高速(一级)公铁交通网格初步成型,补齐了若羌县无高速公路的短板,有效提升了喀什、和田至若羌、乌鲁木齐、库尔勒至若羌的旅游交通便利,提升了旅游体验感。[2]号称“中国最美公路”独库公路独库段提升服务品质工程竣工以来,不仅更通畅,全线1500个停车位、19个环保型厕所、若干垃圾桶为自驾游客提供了更大便利,让游客能够从容地放缓脚步,充分领略一路绝美的风景。

“空中公交”更让新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大为缩短。以支线机场建设为支撑,以“新技术、新服务”为着力点,新疆民航持续加快“疆内成网、东西成扇”航线布局建设,快捷的“空中公交”正加速形成。目前,新疆机场集团在飞航线已超264条,有16个国家、20个国际城市、1个地区城市、81个国内城市与乌鲁木齐通航;阿克苏、喀什、和田、库尔勒等11个支线机场直飞疆外20个城市;支线机场开通不经停乌鲁木齐直飞疆外航线55条,支线机场间互飞航线50条。2022年,昭苏机场、塔什库尔干机场、阿拉尔机场基本建成,民用机场总数将达到25个。[3]各大航空公司推出多项政策,吸引游客坐着飞机游新疆,助力新疆旅游业发展。

新疆各地下大力气招商引资,开拓文旅市场。2021年,自治区文旅厅共梳理全疆文化和旅游产业重大招商引资项目311个,涉及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酒店民宿、景区升级改造等13个类别,总投资额1664.7亿元。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已签约落地项目86个,签约金额752亿元,总投资额721.7亿元,累计到位资金62.8亿元,投资的杠杆撬动作用与日俱增。新疆各地州市也相继成立文旅投资集团,充分发挥国企作用,加大旅游投资力度,完善文旅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完成旅游资源整合工作,在景区开发、民宿发展、冰雪旅游、文化旅游、旅游交通、智慧旅游、旅游商业等业态布局方面稳定发力。目前,新疆文旅投集团正大力推进文旅资源整合,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计划2022年投资30余个项目,拟投资总额超20亿元。2022年,新疆文旅厅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梳理出文化和旅游产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424个,总投资额达1589.44亿元。借助北京冬奥会新增了冰雪旅游、“互联网+旅游”等项目192个,旨在培育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优质企业参与新疆文旅产业资源开发和运营管理。[4]

大力推进文旅全面融合,打造城乡全域旅游

近年来,新疆大力推进文旅全面融合,以推进全区“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推动交通、城建、农业、林草、体育、教育、健康、医疗、科技等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新业态产品,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建设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自驾旅游产业,培育冬季旅游产业,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构建新疆全产业联动、全要素整合、全民化参与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2022年推出伊犁河谷休闲生态旅游、阿尔泰山千里画廊生态旅游、独库公路自驾旅游、喀什民俗文化旅游、阿克苏世界遗产旅游、巴州大漠生态与特种旅游、塔城博州边境自驾旅游、东天山自驾旅游环线、天山北坡休闲自驾旅游和田丝路文化旅游等十大文化旅游。依托区内“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录”“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平台,打造红色旅游精品景区;依托新疆陆路边境口岸资源(历史时期文化遗存、边防连、边防哨所、边防站、国门、界碑)打造边境红色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旅游、研学旅行、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项目和10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

2022年,各地还通过城市特色旅游步行街、旅游小镇的建设,科学规划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提升服务功能、文化内涵和发展品质,加快推进以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为重点的综合都市休闲文化城市群、以阿勒泰市-塔城市-博乐市-库尔勒市-阿克苏市-阿图什市-喀什市-和田市为重点的丝绸之路文化城市群建设。打造类似乌鲁木齐市大巴扎景区、喀什市喀什古城景区印象一条街、伊宁市六星街历史文化街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幸福路步行街等遍布全疆各地大小城市的特色风情街、步行街,促进特色社区文化品牌的树立。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少聚集、大空间”成为人们对旅游消费的新要求和新需求。新疆各县市纷纷举办各类文旅优惠活动,推出游新疆的各项优惠政策,有序恢复跨省团队旅游,大力推动援疆省市游客送疆,鼓励“新疆人游新疆”,在全疆大力推介以近郊游、短途游为主的一日游、两日游,踏青游、赏花游、徒步游、采摘游、亲子健康游等,推出“带你看不一样的新疆”“北疆人游南疆,南疆人游北疆”等旅游产品。山居民宿、赏花摘果、农耕研学等绿色、健康的休闲体验活动,备受游客青睐。各地民宿火热,家庭组团式的采摘、烧烤、野炊等休闲方式人数明显增加。据中国旅游学院、马蜂窝旅游网自由行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统计结果显示,从对西北五省自由行平均游玩时间长短来看,新疆自由行平均花费游玩时间占九天以上的占比65%,高居榜首。[5]

2022年古尔邦节期间,新疆迎来了“报复性旅游”。据自治区旅游统计大数据平台监测数据显示,7月9日-13日,全疆累计接待游客885.78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84%;实现旅游收入68.81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86%。仅乌鲁木齐累计接待游客311.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66亿元。全疆5A级景区普遍迎来游客热潮,据“游新疆”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统计显示,假日期间游客通过该平台预约购票排前三的景区分别为赛里木湖景区、那拉提景区、天山天池景区。赛里木湖景区7月10日接待量突破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新疆喀拉峻景区接待游客1万人次,其中疆外游客占54.38%,环比增长114.97%。独库公路7月10日18时至11日18时出现高峰,尼勒克县乔尔玛进出车辆达到15796辆,其中从独山子方向经独库公路进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游览车辆6197辆,较前一日上涨56.93%。[6]

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

为契机,做大做强冰雪旅游

作为中国冰雪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新疆抓住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机遇,依托丰富的冰雪资源,推出系列冬季旅游产品和活动,吸引游客到新疆玩雪。《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2》显示,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国冰雪旅游重构了“三足鼎立、两带崛起、全面开花”的空间新格局。其中,“三足”是指东北地区、京津冀和新疆三个区域。新疆冰雪资源禀赋天成,雪期长、雪量大、雪质好。同时,冬季阳光充足、温暖少风等气候特点,成为吸引冰雪运动爱好者的重要因素。新疆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的中午平均温度基本保持在-10℃至-5℃,被誉为“中国最温暖的滑雪场”。

作为中国冰雪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新疆已逐步做强冰雪旅游业,加快推动冰雪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全民参与冰雪。经过多年持续发力,新疆已建成各地滑雪场72家,各类冰雪场地188个,其中冰雪游乐园60个。多家冰雪运动场馆、场地已达到全国顶尖、国际一流水准。形成了以阿尔泰山、天山两个冰雪旅游带,乌鲁木齐南山、阿勒泰市、富蕴县、伊宁市、阿克苏-温宿、赛里木湖-温泉、克拉玛依-独山子等多个滑雪场聚集区为主的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7]

地处世界滑雪黄金纬度的阿勒泰地区,冬季最长可达八个月,滑雪历史悠久,阿勒泰市更是有着“中国雪都”之称。这里是新疆冰雪资源的代表。2022年伊始,从1月15日到2月15日,阿勒泰地区举行了各类冰雪活动110余项,包括福海县乌伦古湖冬捕节、布尔津县雾凇节、禾木“过个原始年”、首届阿勒泰滑雪节,以及“吉林-新疆”冰雪运动青少年友谊赛等多项活动。北屯市精心打造了总面积6.4万平方米的冰雪欢乐谷,设置“百湖之城·向阳花开”“新时代新疆”“红色十师”“迎新年”“欢乐谷”“冰上娱乐区”“美食广场”等七大板块,并举行冰龙舟比赛、花灯展、冰雪摄影比赛旅游活动,展现冰雪文化魅力。围绕冰雪资源,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相继举办冰雪旅游文化节。溜冰、冰上卡丁车、滑雪赛事、赏冰灯、冬季摄影节、冬宰节等文化节庆活动,增加了冬季旅游产品供给,丰富了冬季旅游产品内涵。

目前,新疆正在打造世界级的冰雪产业,联合吉林省打好冰雪旅游牌,推出冬捕、温泉、滑雪、休闲度假等冬季旅游产品,讓更多游客有的玩,也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发展乡村经济。[8]哈巴河县铁热克提乡白哈巴村等6个村(社区)和新源县那拉提镇等3个镇(乡)分别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9]

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加强考古

遗址和历史文物的活化利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10]“活起来”意味着文物、历史遗迹等文化资源焕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近年来,新疆实施了一系列中华文化工程,制作新疆历史文化系列电视片《国之新疆》《史话新疆》《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出版《简明新疆地方史》等一系列文博探索节目,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把历史故事生动化、形象化,运用现代通俗生动、让观众喜闻乐见的手段讲述中国新疆历史故事,让群众喜欢听、愿意看、印象深。2022年7月12日至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时再次指出: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讲清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11]让新疆文物考古在实证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重要意义,服务文化润疆大业。

新疆有着深远的历史印记,文化更是多姿迷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及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得大量历史文物遗留至今。2022年,重点项目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新疆段)开始启动。“新疆长城文化公园”长城新疆段是我国长城的最西端,是长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中央王朝经营、管辖西域,维护祖国统一的实证。目前,国家认定的新疆长城资源共计212处,分布在南北疆10个地州市、40个县市区,涉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个师(市)、9个团场,东西绵延2000余公里。最为著名的是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克孜尔尕哈烽燧,此外还有4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6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疆长城资源主要集中在汉唐时期,其中唐代长城资源最多,共有187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新疆段)被列入国家重点工程的有3个项目,它们是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尉犁县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和轮台县拉依苏烽燧保护修缮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级重点项目的是:西域都护府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库车长城文化产业园、若羌米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米兰遗址保护修缮)项目、墨玉县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墨玉县烽燧遗址保护修缮)项目等。穿过长城段的6条风景道(库车G217独库公路长城文化风景道、拜城县乌孙古道长城文化风景道、木头沟段长城文化风景道、皮山县桑株古道长城文化风景道、和静县阿拉沟长城文化风景道、塔莎古道长城文化风景道),让大美新疆自然风光与长城文化交相辉映。天山南北丝路古道上,一座座烽燧、关垒、戍堡已构成了壮阔的西长城画卷,讲述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团结奋进的中国故事。[12]

新疆文旅厅提出“十四五”期间,新疆将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体制完善、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格局。实施新疆博物馆创建计划,重点培育1家代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引领行业发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馆,全区博物馆总数突破300家,博物馆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自治区党委十届三次全会再次强调,要加快筹备丝绸之路乐器博物馆,继续推动特色博物馆创建、石窟寺保护利用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13]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精神,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智”起来、软实力“硬”起来,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新疆故事,将博物馆打造为集展览、教育、传承于一体的文化新高地成为当下新疆各级各类博物馆努力的方向。

至2022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了首批25个自治区特色博物馆;各县市也公布了共计72家县市级特色博物馆。伊犁州、巴州、昌吉州等也将公布一批地州市特色博物馆,全区特色博物馆总数将会超过100家,成为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抓手。自治区博物馆二期于2022年5月18日正式开放,展馆面积和展品数量都增加了一倍多,年观众接待能力增长至200万人次。展馆推出全新的“中央王朝统辖治理新疆主题系列展览——新疆历史文物陈列”,旨在通过文献资料、最新考古发现及大量文物讲好中国故事、新疆故事。博物馆还开展了“新博数字博物馆沉浸式体验项目”,创作了“五星出东方”“龟兹乐舞”“古往今来”“小河公主”“音韵和鸣”5个文物活化舞台剧,用全息投影技术将文物融入生活场景,生动还原文物的艺术样式及其背后映射的时代背景和各民族群众的生活风貌,让文博知识可分享、可互动,真正让博物馆“活”了起来。伊犁州博物馆引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展览,全面展示了张謇实业救国的思想。阜康市博物馆引进了《晋阜民间文物交流展》,充分展示山西与阜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14]

新疆各地博物馆深入阐释其中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内涵,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在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结 语

2022年,新疆文化和旅游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短板和不足。尤其是古尔邦节期间,在应对游客人数猛增,旅游需求快速增长方面,暴露出几点突出的问题,建议改进:第一,基础设施还需完善。受景点区位和交通影响,热门旅游路线及边远散地区交通设施仍需进一步科学合理配置和完善。第二,服务品质亟待提升。旅游餐饮、住宿等后勤服务保障不能根据客容量及时调整以满足不同消费档次游客需求,景点服务也不能根据游客流量进行科学合理调整以提供周全服務,造成热门路线和景点游客交通拥堵、餐饮贵、住宿难等问题。第三,市场秩序需加强规范。有关旅游的吃住行游乐都离不开消费,要坚决杜绝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秩序,违者严惩。第四,加强旅游生态保护观念的宣传力度,防止景区人数过载,致使景区生态环境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通过此次突出问题的暴露,相信新疆各部门能在今后工作中补短板、强弱项,以此为鉴,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注释

[1]姚刚.接待游客 2.5亿人次,今年怎么干?[N].新疆日报,2022.3.7,第008版.

[2]罗成等.通车啦!新疆尉犁至若羌、若羌至民丰高速全线通车[DB/OL].央广网,2021.12.30.

[3]艾尔肯·吐尼亚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23日)[DB/OL].中国经济网,2022.2.7.

[4]任江.资本谋篇新疆旅游业[N].新疆日报,2022.5.12,第008版.

[5]独库堵成马景区挤成马 古尔邦节新疆旅游“报复性外出”[DB/OL].https://www.163.com/dy/article/.

[6]姚刚.古尔邦节假期新疆旅游数据亮眼,接待游客8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8.81亿元[DB/OL].新疆日报.2022年07月14日,天山网http://www.xinjiang.gov.cn.

[7]丁建刚,顾煜.新疆冰雪产业“热”起来[N].瞭望,2022.02.14.

[8]李慧,尚杰.新疆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变“冷资源”为“热优势”[N].光明日报, 2022.01.21,第04版.

[9]张海峰,任江等.新疆旅游关键词:美景上新 魅力升级[N].新疆日报,2021.12.30,008版.

[10]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D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3.28.

[11]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强调,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DB/OL].石榴云公众号,2022.7.18.

[12]张海峰.新疆长城文化公园呼之欲出.新疆日报[N],2022.3.14,第003版.

[13]艾爾肯·吐尼亚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23日)[DB/OL].中国经济网,2022.2.7.

[14]博物馆与革命文物工作处.将博物馆打造为文化润疆新高地——全区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DB/OL].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与旅游厅官网,http://wlt.xinjiang.gov.cn/wlt/zwyw/202206/c960.

作者简介

晁正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杨骏池 四川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冰雪新疆旅游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旅游
新疆多怪
冰雪幽默来袭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