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传播视域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2022-05-30 03:26杜壮
新西部 2022年7期
关键词:廉政师生微信

杜壮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发展与智能终端的应用普及,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兴数字媒体给高校廉政文化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正确引导廉政舆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应从建立专业队伍、创新内容与形式、运用传播技术加强互动等方面进一步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近年来,以互联网、自媒体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体正深刻影响并改变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属于“强关系”的社交媒体微信,以用户规模大、覆盖面广、用户黏性强、可信度高等特点,已成为新媒体领域影响力最大的交流传播媒介之一。微信技术的更新、普及应用以及异军突起,为高校廉政文化提供了新的渠道与路径。目前,微信传播主要通过微信点对点交流、群聊、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等形式,据有关文献、数据统计,高校廉政文化在微信传播路径上更多体现在微信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上。基于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廉政文化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如何提升高校廉政文化微信传播效果、改进创新传播形式、把握微信传播的关键时间、积极整合高校社会资源、实现微信用户与高校的互动交流、建设高校廉政文化微信传播机制等,是我们应该思考与探索的重要方向。

高校廉政文化利用微信传播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引领社会发展的助推器,面临的反腐形势不容乐观。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设,持续发力,破解治理高校师生难以容忍的腐败问题,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为高校高质量稳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提出,“完善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在促进廉政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于高校来说,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和形式创新,提高舆论管理与舆论引导力的实际效果。加强互联网监管与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舆论氛围。

廉政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必须及时应对新情况,积极利用新媒体,把握话语权,弘扬正能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高校师生习惯通过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获取信息、办理业务,微信在传播高校廉政文化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高校通过微信以文图、视频、动漫等多种形式传播党风廉政信息,宣传政策法规、传达上级精神、转载典型案例、跟踪纪监动态、通报校内工作,同时在微信平台通过留言、评论等形式,实现师生用户与高校之间的实时互动交流,同时利用微信服务号,将线下的服务搬到线上,使师生可在线咨询举报、信访预约、反映诉求,履行监督职能,[1]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既有监督管理模式创新、流程简化和机制改革发展,从而提升工作实效,成为学校强化民主政治监督的新阵地、倾听师生对党风廉政建设意见、传播纪检监察工作重要信息的新途径、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的新平台。

同时,微信在高校廉政文化传播中充当着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新机遇、新途径的同时,也增加了应对的难度与挑战。现在00后学生进入大学,被称为互联网Z世代,他们独立意识强、追求自由平等、信息获取来源多、思想多维化,对微信的使用频度高,对网络鱼龙混杂的信息获取与判断又各不相同,每个人又可以通过朋友圈、群聊、微信自媒体等平台传播信息,如一些真假难辨、混淆视听的负能量信息被误导,极易快速传播,且传播范围影响力大,带来网络负面舆论,不利于廉政文化建设的推进,容易产生舆情次生灾害。

高校在廉政文化微信传播建设机制中,大多也存在没有长远的计划和具体的规划,只是按上级要求、在节假日或某些特殊的时间节点,搞搞宣传、流于表面,就算完成任务,还未形成一套全面系统可行的廉政文化传播建设工作经验和模式,廉政文化传播的有效性不足、形式簡单、内容较枯燥。所以,高校廉政文化的微信运营者,要熟悉理论政策,掌握微信运营技术,提升新媒体素养,创新内容设置,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引导理性讨论,积极参与廉政话语交流,形成高校廉政文化传播的良好舆论氛围。

高校廉政文化微信传播现状

微信作为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相融合的新媒体,已成为高校廉政文化传播与扩散的重要平台与载体。利用微信这个强势平台传播高校廉政文化,不仅方便师生及时获取廉洁教育资讯、信息,也能打破原有技术的单向传播模式,使师生、学校进行双向互动,同时发挥对外宣传、提升公众形象、营造舆论氛围的作用。微信传播主要通过微信点对点、一对一传播,传播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和精准性;也通过群对话、微信朋友圈传播,传播的内容就有一定的私密性和公共话题兼具;微信公众号是微信面向大众传播的另一种方式,是用户最多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微信传播平台。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微信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传播高校廉政文化的情况。[2]

(一)微信朋友圈:小众媒体的“客厅社交”,蕴含廉政文化“微力”

如果微博作为“公开社交”,那么微信朋友圈是建立在一个熟人好友关系基础上的社交圈,属于小众范围的“朋友社交”。“以点带面”的朋友圈呈现,其信息传播速度快,无论好友相距多远,都能第一时间收到对方动态及近况,传播的信息具有一定的范围性。同时,微信朋友圈的状态在发布的时候,可以选择“公开”“隐私”“不给谁看”等方式,保证了动态相对私密化的空间。师生还可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就传播的内容进行分享与互动,作为一个价值观、态度、舆论表达的场所。比如春节将至,学校纪委把廉洁从政有关规定、廉政警句、廉政漫画精心编成微信,通过微信平台向党员师生、干部发出廉洁过节的短信提醒,倡导节日期间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厉行节约。一键转发手机微信朋友圈,实现了快速传播和广泛传播,而且是点对点的精准传播,熟人之间的高可信度传播,使得廉政信息在朋友圈刷屏,快速进入受众视野,温情化的语言、极具感染力的动漫视觉效果、欢乐的祝福语既让师生感受到浓浓的节日喜庆氛围,温馨的提示告诫党员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让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清廉过节的意识。同时借助微信朋友圈,可大力弘扬清廉勤政、无私奉献的典型和模范,传播网络正能量。

(二)微信公众号:实现高校廉政文化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交叉融合

近年来,各高校纪委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阅读需求,纷纷开设微信公众号,已逐渐发展为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宣传的“主阵地”。依托用户粉丝数与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功能,从廉政文化的角度出发,积极整合社会资源、结合高校育人工作特色,面向师生受众群体需求,实时推送高校廉政文化的官方权威资讯、教育内容以及开设网上政务服务大厅,为师生提供在线服务,潜移默化进入党员干部、师生生活,细致入“微”地进行廉政教育,传播廉政文化。比如,可以建立“廉洁海大”公众号,把关注、推广“廉洁海大”公众号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项常规工作,要把“廉洁海大”公众号推送的信息作为学习教育的内容,要引导广大党员和全体师生关注和利用“廉洁海大”公众号,充分发挥“廉洁海大”公众号的效用,不断挖掘其内在价值,为提高其在廉洁教育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言献策。

提升高校廉政文化微信传播效果的路径与对策

毋庸置疑,微信在传播高校廉政文化信息,宣传引导廉政文化舆论,进行舆论监督,营造清廉高校环境方面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微信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设专业队伍,提升高校师生的新媒体素养

高校应该从现代政治制度和传播规律的角度,更充分全面认识微信新媒体,学习掌握微信传播的特征和规律,建立微信传播廉政文化和应对舆情危机的工作机制,不仅要应对舆情危机,更要注重与媒体和师生日常性的主动沟通和交流,以正面宣传为主,注重挖掘高校廉政典型与案例,注重真情实感,以真实生动的事例感染人、鼓舞人,让廉政文化达到显性与隐性有机育人的效果。同时定期对学校师生进行微信新媒体传播技能的培训,对高校正面宣传典型和舆情事件进行总结分析,使其在使用微信传播中快速熟悉经验,掌握方法,提升高校师生对廉政文化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3]建立长期从事廉政文化研究、微信新媒体研究的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协助廉政文化传播及舆论引导。

(二)创新内容建设,注重用户体验,贴近师生生活实际

高校廉政文化传播最忌内容枯燥、单一,不贴近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实际,缺乏有针对性的、能够打动人心的,既有温度深度、又有警示教育意义的网文作品,难以直达目标受众引发共鸣。高校应找准微信传播的定位与形式,从身边的师生典型、案例入手,注重与读者的情感联系与心理接近性,叙述平实有亲和力,并采用年轻人喜欢的生动有趣、新颖的方式呈现,如Flash动画、游戏、短视频、长图等,将文图、音视频等廉洁教育的内容相融合,让作品易于传播,能自发传播,让师生通过分享增加参与感,使受众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认同和支持廉政文化内涵。[4]高校可在微信上发布“优良家风”等廉政小故事,以小见大传播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教育网络专栏,创建微信公众号廉政教育互动平台等,从文化氛围上传递廉政意识、斩断相关利益链,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师廉洁从业、培养学生廉洁意识,从而营造浓郁的廉政文化氛围。同时,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和栏目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可不定期修改、调整。

(三)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技术,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沟通与分享

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促进高校师生对廉政文化传播的参与度增强,点赞、分享、转发、评论等形式体现出微信与师生用户之间的强关系与互动交流。高校可充分发挥学院学科专业特色和师资队伍优势,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创新廉洁教育微信传播技术方式。例如中国传媒大学纪委,打造集信息资讯、教育警示于一体的《廉洁知乎》微信专栏,提醒师生员工、党员干部遵纪守法,坚守好“底线”,不越“红线”,在认知、情感、行动等三个层面提升党风廉洁宣传教育的合力。

《廉洁知乎》每期推送后,利用不同圈層的微信群进行转发分享,迅速传播,让全校师生员工能精准收到。每期《廉洁知乎》将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整理成廉政文本,再根据文本配以生动有趣的图片和音频,通过手机客户端阅读H5。每期文字清新简约,贴近社会流行语言,用语简练、灵动,使生硬的制度条款有了时代气息。

南京邮电教育学院开发微信小程序VR廉政教育平台,廉政文化教育与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交叉融合,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打造VR廉政文化体验区。现场展示的虚拟现实作品融入反腐廉洁典型事例,为广大师生搭建全新的教育园地和学习阵地,也将成为广大师生党员构筑廉洁自律防线、自觉增强廉洁意识的学习平台。VR作品传播形式新颖、代入感强,让受众容易接受并产生认同与共鸣。师生通过实景“监狱模拟器”开展沉浸式体验,思想上受洗礼,灵魂上受触动,树立廉洁为荣、腐败为耻的价值观。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可视化体验,让清廉意识扎根脑海,廉洁思想深入心田。[5]

总之,高校廉政文化宣传应与微信等新媒体相结合,不断创新传播内容与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建设跨平台协同联动机制,同时发挥学科专业在技术层面的优势与融合,这不仅关系到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传播与实际效果,更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师生对于廉洁文化的常态化认知以及廉政舆论引导的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家粮,郭冠妍,张晓红.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清风建大”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166-169.

[2]白静.略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现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8):59-61.

[3]李加美.基于新媒体时代高校党风廉政教育研究[J].教育传播,2020(01):167-171.

[4]何华宇,丁勇,江宗彬.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和途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04-111.

[5]陈澄.论新媒体对大学生廉洁文化传播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6(3):234-236.

作者简介

杜 壮 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广东海洋大学2021年反腐倡廉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立项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DOUJW202104)

猜你喜欢
廉政师生微信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廉政之歌
微信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麻辣师生
微信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
微信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