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程思政建设琐思

2022-05-30 10:48张军王毅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年6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学科教学立德树人

张军 王毅

摘要: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初中阶段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明确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掌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应然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学科教学;思政元素;立德树人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课程思政不是“课程”与“思政”的简单组合与叠加,不是简单地把思政课的理论知识内容迁到其他各门课程教学中,也不是增开一门课或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其实质是一种课程观。课程思政中的“课程”,是修饰“思政”的,具有“通过课程”或“利用课程”之意。这里的“思政”主要是指“育人元素”,不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思政课程”。因此,只要是对学生人生成长有积极引导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爱国、理想、道德、法治等正能量的元素,都应当属于课程思政的范畴。

二、初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一)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

课程思政将所有课堂作为育人主渠道,目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进而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根本目标。这就必然要求,初中阶段,除了利用好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渠道外,还要把思政元素融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音体美劳等其他学科课程,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程,入脑入心,担负起中学教育的育人使命。各门学科教师要努力探寻本学科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与学科教学相融通,让课堂教学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促进价值引领,助推初中学生精神成长。

(二)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迫切需要

陶行知先生说过:“品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如果坏了,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用处。”作为育人基础阶段的教师,必须转变育人理念,从教书走向育人,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让所有教师、所有課程都能挑起“思政担”。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①各门课都要“守好自己的渠、种好自己的田”,切实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课程思政建设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求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中学生大多青春洋溢、奋发向上,但他们生活在多元化发展的社会环境中,身处于信息量大的网络环境之下,易受各种思潮和良莠不齐的信息影响,其思想意识迫切需要正确引导。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逐渐成熟的阶段,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正是在这一阶段逐渐养成的。同时,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建立和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我国未来接班人传承文化、提升道德修养、建立行为规范具有基础性作用。

三、初中课程思政建设的应然路径

(一)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

当前,不少教师对课程思政了解不多。有的教师认为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无须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教师认为课程思政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任务,与自己所教的学科关系不大;也有教师认为,初中生思想不成熟,没有必要实施课程思政教育。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教师对课程思政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此,学校需要加强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有关课程思政专题方面的文件和相关理论的学习,利用座谈会、教学培训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探索。“教书”是教师的天职,“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时代的发展需要所有教师不仅要具备思政意识,同时要具备一定的思政能力和思政素养。

(二)突出道德与法治课主渠道引领作用

学校要将道德与法治课作为重点显性课程,充分发挥它在学科建设和课程思政中的引领作用;统筹完善道德与法治课与其他课程的相互衔接与协同,强调跨学科融合。可以请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对其他课程的教师做专题培训,确保每名教师都能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通过集体备课和互相听课制度,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统一起来。

比如,成立史地政大教研组,道德与法

①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6 - 12 - 09(1)。

治课教师与历史、地理教师联袂教学,挖掘和探寻不同学科的育人元素和育人价值。以“抗美援朝”话题为例。历史课上,教师可带领学生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意义及对今天的启示,解读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地理课上,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标出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行军路线、重大作战地点,在考查朝鲜地形气候、环境差异性以及人文景观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志愿军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道德与法治课上,讲到“高扬民族精神”时,教师可播放热映电影《长津湖》片段,结合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视频片段,让学生体会和感悟抗美援朝伟大精神的内涵。在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中呈现思政意蕴,强调学科育人,使各学科在知识传授中重视价值观的同频共振,让学生通过各类课程学习自觉生成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三)寻找学科教学中共性的思政元素

学科不同,课程思政的内容、实施方式各不相同。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素养发展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需要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梳理出课程思政共性的内容,比如,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家国情怀教育、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礼仪教育等。文以载道,所有课程都蕴含思政元素。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找出能与本学科教学内容融合的思政教育知识点,适时渗透。

(四)充分发挥校内外活动的思政元素

在校内,教师可利用校史馆、图书馆、科技馆、阅览室、书院、课程基地、学科示范中心等场所的教育功能,再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德育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专题教育及活动等,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同时,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参观本地的博物馆、展览馆、法治馆、宪法广场、抗日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参加志愿者活动,走进社区和敬老院看望老人,走访附近的老党员、革命英雄……用这些活动,联结“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让学生在校内外的各项活动中“活化”书本知识,学以致用,实现知行合一,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五)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要以生为本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十思政”,而是要求“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课程思政的关键是要尊重“被思政”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把握好融入思政元素的节点和时机,探寻有效的融入方式和渠道。注重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分析、思考、交流、表达,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初中课程思政建设要从初中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道德实际,关注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为所惑,找准他们的兴趣点、疑惑点,及时传道、授业、解惑,让思政元素及时融入、自然融入、有效融入、系统融入。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学科教学立德树人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