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

2022-05-30 10:48左纯
高考·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设计与实施学习任务高中语文

左纯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若是能够合理设置学习任务,则可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核心素养,强化能力水平,真正实现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但是现阶段,大部分教师在设计高中语文学习任务时,不仅忽略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重要性,在教学程序上也暴露出梯度层次模糊的不足,甚至引起语文课程的本体味道淡化,影响了语文学科的实际教学与成效。因此,本文将以核心素养作为基础,分析高中语文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同时以《边城》(节选)的学习任务设计作为案例,提出与语文学习任务设计实践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

随着高中语文课程的改革,“语文核心素养”与“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被提出,使语文课程的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学习能力的教育,使教学目标更倾向学科育人。因此,在语文课程的课堂上,应该以“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作为课程着力点,并以“学习任务群”作为课程开展的载体,对所教授的课程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从而使语文学科育人模式能够更好地实施。在此之中,核心素养代表着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而“学习任务群”要求教师能够以任务作为导向,将学习项目作为载体,有效结合学习情境、内容、方法与资源,引导学生综合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对语文课程的教学非常重要,教师应做好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语文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的要点

(一)需要强化立德树人目标

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容易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在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当中,主要追求的目标是育人,其所展现的主题大致与青春、劳动、人生等正向话题相关,且在各个单元也都传递出“文学育人”的理念。但是高中語文的教学并非对学生进行说教,而是能够借助诸多精美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情感的表达才是语文课程教学的精髓,亦是语文学习任务设计的基础。所以,高中语文在设计与实施学习任务时,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对言语的梳理与积累能力,还引导学生深入接触教材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1]。

(二)需要与核心素养内容进行对接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代语文学科教学研究最有价值的收获之一,因此在设计学习任务时需指向核心素养。但核心素养重要的并非是对静态知识的教学,而是能够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的相关能力,如提高语言积累运用与构建的能力、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美的表达与创造能力、多样文化理解并参与的能力[2]。这样使得学习任务需要与具体情境相对接,进一步延伸课本内容,不断拓展知识涉及层面,突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与核心素养内容进行对接,进一步达成新课程的改革目标。

(三)需要转变课堂学习方式

在语文课程改革内容当中,对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关键部分,但在实际的实施中,并未如想象中那么容易。造成学习方式转变困难的原因,首先是由于教学过程中学习方式过于局限,而学习任务的设计可有效填补学习方式的不足,让语文课堂从教师教授课文转化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其次,在语文课堂中,学习任务不再代表着课本中的问题,而是需要学生通过思考与实践才能完成的任务,若是学习任务不具有一定的探究性,那么其带来的成效不佳[3]。

(四)关注考试评价变化

在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还应关注考试评价的变化。在以考试作为重要内容的评价体系中,其所代表的不仅是导向应试,也是一种有指向育人及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所以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应该注重过程,通过评价体系的构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以考试评价作为培养人才的“出口”,结合评价结果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的基础,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有效保证学习任务的实践性与价值。

(五)重视具体学情调研

学情调研是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的重要过程。学习任务是帮助教师集中对核心内容进行传授的途径,在此之中,学情调研可以让教师能够舍弃部分次要的、学生自学就可完成的、思维价值不高的内容,更好地优化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换句话说,在学习任务设计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实际的学情调研能够展现“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的理念,更好地开发出学习任务的价值。

二、学习任务设计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消隐

学习任务需要以能力作为根本目的,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与思维水平,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水平。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知识作为一种客观的存在具有一定的传授性,而能力则是一项存在于个体内部的主观性存在,传授性不强,若是在学习任务当中忽视了这点,会使得语文教学过程变成简单的知识传授教学,使得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性的地位消失。如在讲授《登高》时,教师想达到“学习任务群”的效果,选择带着学生领略杜甫晚年诗的语言与情感特点,虽然学习任务的设计出发点良好,但未考虑课堂时长及学生的能力水平,使学习任务变得无法完成,最终成为教师“包办”课堂的局面[4]。

(二)教学程序梯度层次模糊

高中语文的教学程序应该具有一定的梯度性,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其次,学习任务的意义是能够让学生通过课堂活动获取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言语能力则需在具体的情境或语境当中才能得到实现与提升,要想使言语能力在语境或情境当中体现出来,则需学习任务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与梯度性。但实际的学习任务大多流于形式,如某位教师在设计《登高》的学习任务时,先要求学生阅读诗文,后要求学生以该诗篇作为基础撰写与之相关的旅游宣传语,这两个教学程序之间并没有相关的语境或情境联系,虽然表面展现出对学生语言欣赏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但由于阅读与写作之间的逻辑性不强,使得学习任务不具有清晰的逻辑关系与层次递进关系,弱化了学习任务带来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语文本体淡化

语文学习任务应强调语文课程中“所读内容”的“本身规律”。在课堂中,实际的学习任务却暴露出语文本体淡化的不足。如,有的教师在教授《插秧歌》诗歌时,设置了“诵读经典,展现劳动场景”“对比阅读,体悟劳动情感”“拓展延伸,探索劳动意义”等学习任务,忽略了语文课程具有的规律与教学目的。《插秧歌》作为语文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时则不再是简单的“劳动之歌”,而是承载了一定的语言示范能力,教师应该借助《插秧歌》让学生了解劳动场景的描写方法或是领略劳动情感抒发手法,这样才能够从教学内容当中展现出言语教学。

三、以《边城》(节选)为例设计学习任务

(一)案例一

在案例一中主要将探寻《边城》之美作为学习任务,设置了“朗读者”“演员”“记者”的情境活动,带领高中生感受课文作者的创作意图,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朗读者”活动当中,需要挑选课文内容里最具湘西特色民风民俗的描写段落作为朗诵片段,邀请学生朗诵并谈谈朗读后对文章的感受。在“演员”的活动当中,引导学生选取课文里有关人物的对话或动作描写进行演绎,组织多人完成角色扮演的活动,带领学生深入体验课文蕴含的人物情感特色,感受课文中人物的具体形象。在“记者”的活动当中,可以设置相关的采访情境,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对课文“作者”提出问题,如提问“作者”将“边城”人的生活描写如此之美的意图在何处?后邀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从课文中获取的审美感知。

(二)案例二

案例二是以《边城》的环境美作为学习内容,通过情境任务及活动,带领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不同地方的民俗风情,让学生可以将课文阅读得到的体验更好地与实际生活相关联。活动一,先为学生展示有关凤凰古城旅游景点不良之风的报道,后以地方政府欲重新建设古城形象向社会征求意见作为背景,让学生根据课文篇章内的环境之美向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让学生作为“边城”的爱好者,从风景、风俗及人情三个方面表达相关的想法。活动二,让学生为“边城”撰写宣传语,假設学生作为“边城”的形象大使,以文章内容作为基础,拟写与人、事、景等细节相关的宣传语。

(三)案例三

案例三则是分析文中“翠翠”等“边城人”的形象,如将寻找“翠翠”作为学习任务。判断课文当中人物具有的人文内涵与艺术价值,让学生能够从课文的主题及内涵层面,更好地感受与理解经典文学形象与价值,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与鉴赏水平。设置认识“翠翠”的活动,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圈画出课文当中描写“翠翠”人物形象的段落,并在旁对“翠翠”的形象特点进行简评,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活动一,在现实生活当中寻找“翠翠”,可让学生选择课本当中印象深刻的其他人物,并说明选择这个人物的具体理由。活动二,让学生思考“翠翠”是如何诞生的?探究人物背后蕴含的内涵。

(四)案例的对照与分析

案例一与案例二设置的学习任务都与“三美”有关,但案例一中设置的学习任务过于简单,虽然任务指向明确也可活跃课堂气氛,但实际上所设计的任务游离于课本之外,没有很好地指导与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案例二设计的学习任务是想将文本与现实相结合,实现以生活现象驱动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目标,但是所涉及的活动难度过大,仅以《边城》一文的内容作为理由向政府部门提出改进意见并非易事,能够带来的学习驱动力不足,未必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能力。而案例三设计的学习任务则与一般的学习重点不同,所设置的活动也是从人物形象分析开始,组织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人物的内涵与价值,与教学基本规律及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相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由简入深地了解“边城人”,同时还能够借助相关活动,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水平。

四、高中语文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的建议

(一)学习任务设计要有情境性

对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的设计而言,任何活动若是没有言语情境则无法展开,因此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鲜明的目的教学情境设定。在2020年的全国高考语文I卷中的作文题,需要考生根据春秋时期管仲与鲍叔分别辅佐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之事,选择齐桓公、管仲与鲍叔三者之中的一人,根据自身的感悟撰写一篇在班级读书会上发言使用的发言稿。此类作文题是一篇典型的任务型作文,以课堂活动作为主体,为学生设定了真实的言语“情境”,考核了学生的言语“应用”与“思维”素养。因此,在高中语文学习任务设计时,不仅需以核心素养作为基础,还应构建具有情境性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思维水平与应用能力。

(二)学习任务设计要有联系性

高中的语文课程可以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所以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应注重活动内容与课本的联系性。但这种联系性不应该仅在于各个学习任务之间的逻辑性关系,更应该在课堂任务与课前知识中的关联展现出来,同时还应注意课后探究与课内学习之间的关联,保证学习任务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及延伸性,从而令教学程序梯度层次模糊的问题有效解决。如,在进行《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时,可以设计“诵读诗歌,疏通大意”“揣摩字词,品味意境”“围绕人物,深入思考”“讨论交流,品味情感”等学习任务,将任务与文本内容紧密结合,借助学习任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

(三)学习任务设计要有实践性

学习任务的设计还应注重实践性,这样才可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发挥出主体性,更好地学习课本内容,掌握思维方法。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时,可以将学习任务设计成学生的交流与研讨,将苏轼的“以诗为词”、辛弃疾的“以文为词”,以及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作为学习任务基础,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交流三位诗词作家的作品特点与内涵。这样设计学习任务可使课程的交流具有更多的探究性与实践性,学生也可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展现出课堂主体地位,更好地提高综合素养能力[5]。

结束语

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都需以学生作为主体,结合学生课堂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地开展相关教学工作。而在设计学习任务时,需确保学习任务具有一定的情境性、联系性与实践性,在学生探索任务时,进一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培养语文综合素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同时,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还需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经验,逐步优化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改善课程教学方式,方可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董丹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J].教育研究,2021,4(7):74-75.

[2]陈喜莲.整合课程资源,提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程资源整合设计浅析[J].高考,2021(17):47-48.

[3]林瑞芬.例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任务设计[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21(2):26.

[4]熊健.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探讨[J].高考,2019(12):127.

[5]杨丽琴.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J].语文建设,2018(28):33-37.

猜你喜欢
设计与实施学习任务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游戏设计与实施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Pro/E设计机械零件》学习情境设计与实施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科普学习任务在网络RPG游戏中的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与实施研究
技工院校物流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