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下的幼儿园德育教育探究

2022-05-30 10:48袁丽晓
文理导航 2022年30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教育

袁丽晓

【摘  要】在谈到陶行知时,陶先生除了“知行”“行知”这两个字外,他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老师最宝贵的财富。有句话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既是陶行知的传世之语,也是他的人生写照。他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才华。陶行知先生天资聪颖,在中国教育战线上坚持战斗,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民。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认为,越是困难的地区,就越需要普及教育,即便是在贫穷的环境下,也不应该以牺牲子女的受教育权为代价。尽管他已经去世了,我们所处的时代也已经发生了变化,然而他的教育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因材施教,不要在教育上“一视同仁”;“手”和“脑”相结合,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沟通感情,沟通心灵这是陶行知先生的三个教育思想方面。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教育;德育探究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是学前教育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对幼小衔接的德育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均有关于幼小衔接的规定。幼儿园和教师应采取“言行一致,事事从简”的办法,确保了道德教育导向、动力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此,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目前我国幼小衔接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部分幼儿园尤其是普通家长对幼小衔接的前期准备工作缺乏认识。

一、幼小衔接的幼儿园德育教育探究意义

(一)实施道德教育,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

幼儿园是幼儿初次进入的集体,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启蒙教育,是除了家长以外的第一个教育场所,最重要的是能在此期间培养幼儿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幼儿园在这方面的帮助还是很大的。若将人类的成长比喻为树木的生长,幼小的时候,就像是一棵树的根部,它必须扎根得很深,这样它才可以吸收更多的养分,让自己变得更粗壮。实施道德教育,必须从教师自己做起。要将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始终贯穿于幼儿教育,幼儿教师要有自己的专业精神,要有自己的理念,因为教师在班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说家长是儿童的一面镜子,那么老师就是儿童的另一面镜子。孩子们很少与社会打交道,他们所能接触到的只有他们的父母。

(二)现阶段幼儿时期出现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出了从小班制到大班制的区别及需求。现在的中国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问题很多,每个家庭里就这么一个宝贝,大多是几个大人围绕着一个孩子,日常生活中也是“捧在手上怕碰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要提让他们做家务了,连吃饭都要包干了,所以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千娇万宠“唯我独尊”。所以,在儿童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幼儿园怎样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德育的精髓在于:爱的教育,只有了解爱的人,才能体会到爱。因此,德育不仅仅是教导孩子们口头上的礼貌语言,更要教导孩子从心底里去学习。

(三)幼儿时期是培养德育教育的关键期

幼兒阶段对于孩子来说是培养德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他们像一张白纸等着我们去描绘,懵懂无知的他们探索这个世界,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听教师的引领。让他们在爱的包围里成长,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和教师要把握住幼儿的关键期,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二、德育教育时刻融入幼儿教育

(一)德育教育从“民主”开始

在幼儿园实施德育教育从民主教育着手,当然要搞清楚“民主”的内涵。现在的教育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很多人都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纯净的不是雪,而是童稚心,天真的童心。在幼儿园里有这么一个小孩,在炎热的夏天,一些蚯蚓会从地下爬到地上去。地面上的温度越来越高,它的身体里的水分已经快要干涸了,但是这个小孩很怕虫子。可是,她不想看到这条蚯蚓死掉,所以,她就抱着那条蚯蚓哭了起来,然后把蚯蚓放进了旁边的草丛中。通过这件事情我们看到的眼泪,是清澈的水,但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保护一个幼儿的心是何等的重要。1942年,陶行知先生向育才中学的老师和学生提出一个建言,就是“塑造个性的长城”。道德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比较抽象的东西,可以说道德教育无所不在,所以,要将人才培养与教学相结合,老师要充分认识教材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要以全面的思想来编排课程,要将道德教育思想融入到生动活泼的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常常听不懂何谓善,然而“人之初,本性为善”,唯有爱心能滋养人心,教育应该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如果仅仅关注于情绪,是无法实现教育的目标的,但如果不尊重幼儿的感情,那么德育教育意味着没有任何作用。

(二)强调教与做的结合

陶行知先生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对教育的孜孜以求,他的智慧,也是他的鲜血。他用辨证思维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书为纲,而忽视了幼儿的人格。而“死记硬背”的后果是:没有老师的教学反馈,幼儿的学习能力就没有办法得到直接的提高。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反馈,也就是因材施教,“学”应该以“做”为中心,陶先生就是“做”,所以在教学中,教与学的结合是为了“做”。以“做”为基,以“劳心劳神”为中心。在教学中,要从全局出发,把握话题,指导教学。例如,在音乐活动中,要把它作为一个主题,以想象、绘画为步骤,逐步拓展想象的空间,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教学工作不能完全取决于老师的主观意志,不能因外部的压力而做出决定,而应鼓励幼儿动手和用脑子,学习创造,这就是美术和手工课的重要内容,任他揉捏,任由他自己创造。可能我们看见的是一片尘土,而小孩们则会尽力去做。用“启发式”的方式来修饰和命名,可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有效发展,还可以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陶行知先生曾说:“动手实践”,是把幼儿变成课堂的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以堂为本,以师为本,以学为本。以反馈为导向,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不断创新,以实现育人。陶行知先生博大的教育学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让他的教学理念在我们老师工作中发挥作用。向陶行知先生致敬这种精神和崇高的品格,对今后的教育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幼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牢记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方针,以“因材施教”教、学、做结合等方式,不带偏见地“教幼儿学”。作为一名幼师,我们应该把这个目标铭刻在心中,用这个目标来约束自己。要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来指导我们,把幼童的德育教育工作真正地做到位。

(三)德育教育与幼儿自我教育相结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条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与其他年龄相仿的孩子在一起共同学习生活是一种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幼儿的德育教育中,通过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让幼儿能够在自己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探索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他们的天性决定了更加喜欢这种无拘无束有趣的方式。而我们的德育教育则可以在不受压迫的环境下进行,比如在创意游戏中,我们的目的是让幼儿明白礼貌这个词的现实含义。而设置比赛活动可以在实现了解礼貌待人的基础上刺激幼儿自我提高,有了“竞争”就会集中注意力然后在潜移默化中加强行为习惯。举个例子:在班级里,我们就设立了一个小动物采摘水果竞赛。根据幼儿使用禮貌用语的次数,给小动物添加水果,以此来评定“文明之星”。其次,老师要注重家庭关系的紧密结合,促进幼儿习惯养成,这与父母的教育和影响是分不开的。试想一下,一对满嘴污言秽语、还打人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幼儿,怎么可能礼貌待人?故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要做到“家、幼”合一,共同为幼儿的成长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幼儿教师通过组织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以各种教育方式结合,在“偶然事件”中发现教育的价值,在儿童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情况,老师要注意及时发现偶然事件的教育意义,并主动引导。比如:把教育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重视实践,以主题活动为切入点。

(四)培养幼儿“任务”以及语言交际能力

在幼儿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给幼儿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任务,并且及时地进行检查。例如:让幼儿“穿戴整齐、叠好被子、刷牙洗脸”“画一个小人,投几个篮,折一个小兔子”,看孩子们是否一个接一个地做完。还可以做一些特殊的训练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着幼儿外出玩耍、参与某项活动或者阅读书籍,让幼儿记下来这些不同的经历。完成后教师再用幼儿可以接受的方式,带着他们回想一下活动的过程,用特定的语言组织出一个完整的句子,这对于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和别人交流的机会,例如:给孩子几块钱,让孩子认识各种面额的硬币,去超市购物,向售货员咨询,学习如何辨别价钱,如何付款,购物后不要忘记找零钱。在日常的幼儿活动中培养他们注意力和思考的能力,进行诸如下棋、迷宫、钓鱼等必须全神贯注的活动。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上,适当地卖个关子,让他自己思考,总比别人告诉他答案要好得多。让幼儿知道不要盲目地跟随他人的回答。加强幼儿的独立意识培养,积极参与配合教师组织的活动。例如:各种创意思维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角色游戏(娃娃家、玩泥巴)。要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不要束缚、限制幼儿,要让幼儿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非常重视文明礼貌的教育,被誉为“礼仪之邦”。为人谦和、待人礼貌向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我国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现在,它既体现了人类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又体现了人类自身的文化素养。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愿为实现道德教育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要坚持辩证思维,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教学工作;培育幼儿懂得谦让和友爱,对父母和长者的尊重;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教学特点,激发幼儿找到自己的天赋,通过兴趣来引导他们发展,把幼儿的根基打牢,锻炼他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博伦.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德育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1(7):77,80.

[2]林敏.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5(7):20-22.

[3]蓝艺强.走向生活的幼儿园德育[J].现代交际,2021(8):148-150.

[4]李昱宏.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视角下的幼小德育衔接问题研究[J].教育观察,2020,9(36):99-100.

[5]施惠.幼小衔接——“梯改坡”——家园携手让孩子“0障碍”快乐入学[J].新课程(小学),2017(5):166.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幼儿教育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又看“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