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考语文备考“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2022-05-30 10:48闫红娟
文理导航 2022年25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有效性初中语文

闫红娟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注重考查学生在语言交际、阅读理解、文本写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其备考复习策略的设计不仅需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同时也致力于有效达成素质教育目标。本文以中考语文备考复习策略作为研究主体,聚焦系统研读新课程标准、创设专题式复习模式、分模块规划备考策略三个层面,探讨了关于提升中考语文备考“有效性”的具体策略,以期为中考语文复习教学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中考备考;专题式复习;思维导图

中考语文备考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掌握情况均会直接影响到复习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通过开展学情分析、解读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思维逻辑、认知能力与综合素养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整合知识内容进行复习架构的创新设计,引入计算机辅助技术与多种手段实现复习教学的有效创新,借此有效提升复习教学效果,提高复习教学质量。

一、系统研读新课程标准,完善复习计划编制

(一)制定复习计划

在中考语文复习计划编制环节,要求教师深入解读新课程标准与考试纲要等文件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复习计划的阶段性设计。备考复习各阶段要循序渐进地安排,在首轮复习中,以现行人教版教材为基准,围绕字、词、句、篇四个方面开展全面复习,在此过程中围绕古诗文默写、阅读理解与赏析、作文写作等环节予以强化训练,巩固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在次轮复习环节开展专题复习,由教师将近年来中考试卷进行整合梳理,从中总结出中考命题规律,打破原有学科知识结构进行分类整理,重点聚焦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写作两个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同时兼顾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测试;最后,在末轮复习中进行总结提升,针对现有复习成果进行梳理,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实现查缺补漏,并围绕作文等重要节点进行专项指导,提升复习教学成效。

(二)设计复习模块

通过分析近年来中考命题情况可总结出一定规律,部分题目往往以教材内知识为基础进行变式和延伸,其根本目的是考查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复习策略设计上应坚持立足于教材文本,带领学生梳理出课本知识框架、建构立体化知识网络,在此过程中夯实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最终实现由课内向课外学习能力的顺利過渡。针对不同模块,教师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第一,在古诗名句积累模块,要求学生通过反复背诵、默写训练,确保实现对中考默写篇目的熟练掌握;第二,在文言文阅读模块,要求学生针对教材文言文中涉及的文学常识、课内注释、各类实词释义、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及创作方法等做到全面掌握;第三,在现代文阅读,重点强化学生对字词、语句的理解能力与文本赏析能力,掌握相关答题技巧等;第四,在名著阅读模块,要求学生掌握名著中涉及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典型情节、启示意义等内容;第五,在作文写作模块,培养学生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写作能力,并针对材料作文进行专项训练。

二、创设专题式复习模式,建构系统知识体系

(一)借鉴群文阅读理念

中考备考阶段语文复习教学不应局限于旧有知识的巩固,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完善,提升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专题式复习模式以学习论为先导,引导学生发掘出事物间存在的联系,立足于不同角度、通过对比辨析认识到事物的特征,避免造成语文复习的片面性、低效性问题。在专题式复习教学思路设计上,可借鉴群文阅读理念进行教材中收录文本内容的整合与结构再造。例如在复习《出师表》一文时,由于该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为帮助学生建立对于诸葛亮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系统性认知,教师可选取诸葛亮作为专题进行语篇整合设计,将《三国演义》《隆中对》《蜀相》《书愤》等古诗文作品进行系统串联,引导学生从不同文本中掌握诸葛亮形象的一个侧面特征,继而通过碎片拼接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人物形象,帮助学生增进对诸葛亮创作《出师表》作品时人物心境的理解与情感认同。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建立对于不同文学家形象的理解,可选取文学家创作的代表性作品进行专题阅读活动的设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安排学生选取研究命题、组内完成任务分工,引导学生从不同体裁、不同主题的作品中领会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自身心境,更加深刻体会到作家的人格魅力。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延伸,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建构起文学家的形象解析图,借此既有助于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拓宽阅读视野,也能够为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写作素材的积累及文学素养的提升等创设良好基础。如引导学生建立对于苏轼这一文学大家形象的理解,教师可选取《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江城子》等作品进行专题阅读,引导学生从不同体裁、不同主题的作品中领会苏轼深处逆境时的乐观心态,更加深刻体会到苏轼的人格魅力。

(二)做好课内课外衔接

在完善教材知识内容整合与梳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兼顾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引入课外文本与知识进行教材内容的补充及延伸,促使学生在字词积累、语感培养、语文思维形成、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聚焦文化品位、情感态度、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层面实现系统提升。例如教师可选取孔子、孟子两大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建立专题学习活动,在选取《论语十则》《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等文本进行复习的基础上,引入《两小儿辩日》等文本,引导学生掌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一名句的出处、具体语境及其表达含义;在选取《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作为复习文本的基础上,引入《孟母三迁》这一课外文言文,帮助学生建立对于孟子形象、家庭教育氛围更加完整的认知。在实行文本内容延伸的基础上,教师可安排学生将孔子、孟子两大人物形象及其创作的作品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出儒家学派的基本观点,并尝试分析儒家学说对后代文学理念、文学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等,深化复习教学的文化价值。

三、分模块规划备考策略,总结学习经验方法

(一)作文模块复习策略

1.积累文学素材

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建立在海量文本阅读、文学素材积累的基础上,在中考复习阶段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应合理协调时间帮助学生深化文学素材积累,例如选取课前5~10分钟、早晚自习、睡前半小时等时间,安排学生进行经典词句、段落的摘抄与背诵,或选取体裁、题材相近的文章进行异同点的比较,通过专项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提高作文复习环节的教学实效性。

2.强化审题意识

通常作文审题将直接影响到文章创作与评价结果,要求教师在总复习阶段针对学生开展专项审题训练,将不同题目类型进行审慎区分,促使学生养成严谨审题、精确审题的习惯。在命题作文训练环节,教师可首先带领学生进行作文题目的解读,引导学生从个体、社会等不同视角进行文章立意、表达内容与情感倾向的界定,增进对于某一类型作文创作方式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作文审题能力、掌握高分作文的创作要点。

(二)古诗文模块复习策略

1.强化记忆方法

为提高学生古诗文学习能力,教师可围绕以下四个层面进行专项训练:其一是字源溯义。根据汉字的表音、表意特点进行易错字的重点强调,例如“征蓬出汉塞”中的“蓬”是一种草本植物,因此与竹子编制、起到遮挡风雨作用的“篷”在部首上存在差异。其二是形近字比较。例如学生在古诗默写时常将“无为在歧路”的“歧”字错写为“岐”,虽然两个字均为形声字,但“歧”字指代岔路,而“岐”则常用于指代地名或姓氏,因此此处用“歧”方能更加贴合语境。其三是古词今译。例如在“东风不与周郎便”一句中,部分学生易将“郎”错写为“朗”或“狼”,在此教师需引导学生明确“郎”是古代对于年輕人的美称,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关键字词的记忆。其四是构建记忆金字塔。在朗读、默写、理解、想象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空间想象力与思维记忆力等多种感官,起到深化记忆的作用,例如在默写“归雁洛阳边”一句时学生易将“雁”误写为“燕”,在此教师可引入“鸿雁传书”的典故向学生进行解读,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雁阵春归的画面,借助感官联合调动有效深化学生对于关键字的记忆,降低默写出错率。

2.逐层筛查验收

在通过专项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古诗文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可设置过关筛查活动进行训练成果的验收。例如采用小组过关训练的方式,安排学生在组内互助进行初步筛查,随后通过定向抽查、分层考核等多种方式,引导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从最近发展区出发巩固古诗词理解与记忆能力,保证复习教学的有效开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在临近考前创设仿真训练,以考试纲要为基准选定诗词、文言文篇目,编制数十套仿真试题,保证考纲中标注的各篇诗文至少出现5次,并将学生纳入出题环节进行自主命题,借此既有助于充分暴露出学生的记忆薄弱点,同时也便于对学生开展针对性强化训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收获学习乐趣、点燃学习热情,更好地提升古诗文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三)名著模块复习策略

现有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收录一定数量的名著篇目,多为节选片段、篇幅较短,需占用学生大量课外阅读时间,并且无法保证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理解效果。在此情况下,教师可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手段,在复杂阅读内容要素中提炼出核心,围绕中心点进行分支扩展与内容补充扩散,借此建构起更加系统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深化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同时巩固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升名著复习模块的教学实效。

四、结束语

总体来看,中考备考阶段复习教学的实施目的在于实现对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的检测、反馈、纠偏、巩固与提升,为解决以往语文复习存在的低效性问题,要求教师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重点梳理、教学难点挖掘与教学要点评析,在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过程中使其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切实提高语文复习教学效率,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创设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宗勉.微课在初中语文专题复习中的有效应用[J].广西教育,2020(13):34-36+85.

[2]刘小成.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复习中的灵活运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9(51):18.

[3]刘丽娟.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备考研究[J].学周刊A版,2019(28):58.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有效性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