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历史漫画校本课程

2022-05-30 10:48杜宏争
求知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核心素养

摘 要: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建设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是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基于教学实践,以培养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对历史漫画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及方法进行分析,阐述历史教师如何将历史漫画这一特殊艺术形式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形成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得出结论:教师可根据学生学情与教师的教学习惯灵活调整历史漫画资源的获取方式和应用历史漫画的具体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校本课程;历史漫画;核心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提升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920011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杜宏争(1983—),女,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

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教师应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着眼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对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提升[1],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可合理使用历史漫画,建设符合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并将之作为常规教学的补充,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开发历史漫画校本课程的原则

(一)以生为本

在开发高中历史漫画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挑选优质的漫画作品,尤其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尽可能做到既兼顾共性需求,又满足个性需求。

(二)突出实效

在高中历史漫画校本课程开发期间,除了重视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师还应注意校本课程内容能否对学生产生启发效果,即校本课程开发要遵循突出实效的原则,以保证校本课程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价值[2]。

(三)与时俱进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这需要学校与教师既要做好基本的校本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安排,又能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总之,历史漫画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开发者具有不断变化的意识、与时俱进的精神,以保证历史漫画校本课程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兼容灵活

在开发高中历史漫画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在资源获取方面的难度并不大。教师应秉持开放兼容的态度,充分利用教材、图书馆、互联网等搜集大量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漫画资源,同时,在校本课程开发形式方面,也要做到灵活多变[3]。

二、历史漫画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思路

(一)做好前期调研,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

唯物史观是揭露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发展规律的科学观念、认知方法。高中历史教师以历史漫画校本课程为着眼点进行教学,对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帮助。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在前期调研方面做好准备,以唯物史观为引领,把前期调研及其目标的确认工作做好,以为后续课程的应用奠定基础。教师应先深度研读教材,以历史教材为落脚点,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在调研时基于对学生唯物史观素养的培养需求,综合考虑本校文化特色、可供选择的社会资源等,充分评估各项要素,确认校本课程的框架[4]。虽然高中历史漫画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教师,但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参与课程的开发,以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唯物史观素养的培养。

(二)寻找历史漫画资源,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史料实证是指对史料进行辨析,并借助可信史料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可通过其在史料分类、史料辨析、史料运用等方面的能力表现出来。运用历史漫画资源开展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作用是显著的。

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者对课程价值的定位,是后续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的指导依据。在搜集历史漫画资源时,校本课程开发者先要确认课程目标,并基于课程目标,通过历史教材、博物馆、课外读物、网络等途径寻找合适的漫画资源,并将其融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在寻找历史漫画时,课程开发者应注意如下原则,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第一,真实性原则。鉴于漫画创作者往往用了夸张、变形的方法表现历史现象,教师在选用历史漫画揭露历史事件本质、表现人物态度时,需仔细辨别,若漫画具有歪曲历史事实、人物定位失真等问题,则不能选择。例如,在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日伪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做美化宣传的漫画是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内容,显然不能用于课堂。

第二,教育性原則。漫画具有设计巧妙、内容深刻、运用广泛、形象直观等特点,教育功能较强,教师在选择漫画时需注意其是否与具体的教学目标一致[5]。

第三,典型性原则。漫画内容广泛、资源丰富,其中部分经典作品之所以历久弥新,能一直传承下来,在于其以典型的方式客观表达了历史人物和事件,并表现出对历史事实的反思,如光绪年间发表的《时局图》便具有这种特点。开发历史漫画校本课程时,教师应明确漫画作品是否典型,是否能反映历史事物的本质特征。

(三)优化课程细节,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时空观念指的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表现为其对历史纪年、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不同形式的掌握能力。教师应通过历史漫画校本课程优化课程细节,促进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发展。考虑到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漫画校本课程开发者可考虑多种形式并用,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第一,注重图文结合。教材本身便有图文并茂的特点,教师在实施历史漫画校本课程时,应当继续发扬这一风格。大部分历史漫画均附带文字说明,文字或做标题使用,或者做解释说明使用。师生在解读历史漫画作品时,应当图文并重,既不能只看画而偏离主题,又不能只看文而使思维受限,要以深厚的历史知识做铺垫,详加考证,融会贯通,将图和文的内容结合起来,深度解读漫画的内容。

第二,具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师生在分析历史漫画时,要从整体上分析创作者的立场和态度及其想揭露的历史事物本质。学生只有尽可能完整地掌握有关史实,并从宏观上分析作品内容,才能两相对照,才能有效把握错综复杂的关系,突破时空观念认知的局限,接近事实真相。例如,在一幅名为《打扰!请问诸位是否听见一声尖叫?》的漫画中,作者绘制了一群狼和两名抬着担架的救护员,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六个字(如图1)。学生在分析这幅漫画时,只有从整体上分析,才能发现作者是想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一特定时空背景的意图,从而明确漫画表现的对英、法等国纵容希特勒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讽刺。

(四)探索历史漫画内涵,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与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表现在材料整理、史料解读、追溯起源方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历史漫画的内涵,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具体言之,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深挖历史漫画的内涵,使学生的具象感知同抽象思维相衔接,让其产生对历史概念的深度理解[6]。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漫画(如图2),并要求学生思考这幅漫画反映的是什么内容。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如下选项: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约组织的建立;D.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这幅漫画表现的是,一名美国医生把美元当作治疗“欧洲经济”的良方,生动诠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在经济方面对欧洲的态度。基于对历史漫画内涵的探索,学生会很快提出疑问:为什么美国会这样对待欧洲呢?而后,在分析马歇尔计划真实目的的过程中,学生还会主动思考此时的欧洲处于什么状态,未来会有哪些变化?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历史漫画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启发,让学生基于对历史漫画内涵的思考,获得思维扩散与认知能力的提升。

而后,教师可趁热打铁,再展示另一幅漫画(如图3),使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从散点贯穿成一条线。

教师展示这幅漫画后,可要求学生思考这幅漫画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学生可基于漫画的信息,对这幅漫画展示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漫画反映的是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多极化的特点,从而明白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对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会得到锻炼,历史漫画校本课程的作用得以发挥。

(五)指导历史漫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家国情怀是学习与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责任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其涉及了学生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科学精神、民主法治、人生价值等方面的态度。总的说来,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相对抽象的内容,其培养侧重于情感方面。教师在实施历史漫画校本课程时,可积极利用历史漫画的针对性与多元化特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7]。

实践中,笔者认为较有效的一种做法是引导学生创作,拉近学生与漫画的距离,让学生通过创作历史漫画,接近历史,深刻领悟历史事实与现象的内涵,促进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具体言之,教师应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相关要求,将历史漫画创作作为启发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创作历史漫画的过程中多角度思考,并通过历史事实正确引导学生,使之对历史事实形成正确的情感认知。

为了保证历史与漫画的关联性,且让学生在这种关联性中获得家国情怀素养的发展,教师需要对漫画创作成品提出一定要求,即在遵循历史漫画校本课程开发原则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创作的漫画作品具有原创性、寓意性和观赏性特点。在使用此方法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创作的漫画作品都非常优秀,他们用了表现、讽刺、赞美等不同的形式,在漫画中洋溢着对家与国的热爱,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表现出对消极历史观与人生态度、违背民主与法治精神行为的驳斥。

结语

开发历史漫画校本课程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学改革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为此,教育者应当充分关注历史漫画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使之成为落实历史新课标理念的助推力量。在实践中,校本课程开发者与使用者应当遵循以生为本、突出实效、与时俱进、兼容灵活等原则,分别从历史学科的五项核心素养出发进行相应的探索,以助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魏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设计探究:以“雅典城邦的兴起”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3):71,73.

何凌.历史情境剧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0(19):39-42.

黄翠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历史深度与文化广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38(35):38-40.

李洪修,刘博囡.校本课程开发中传统文化融入的问题透视与实现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1):10-15.

高志東.从校情出发:校本课程规划设置的基本原则[J].教书育人,2020(20):48-49.

刘慧平.漫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尹来成.浅谈“漫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情感读本,2018(17):13.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核心素养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