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对策分析

2022-05-30 16:47陈国秀
求知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摘 要: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下仍具有非常高的借鉴意义。我国的古诗词不仅体现了古人高度的文学素养,还展现了他们高尚的人文关怀。教师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文章指出了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分析了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优势,并提出了有效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陈国秀(1969—),女,重庆市渝北区实验中学校(渝航校区)。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初中生的成长方向也是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当下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

(一)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核心,要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感受。基于此,人文性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核心。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发散思维,灵活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难题[1]。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也是当下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学应当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初中生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用深厚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能够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和审美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体会作品当中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感。而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符合初中生的成长需要

初中生的心理正处于从幼稚转向成熟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小学阶段的幼稚心理,更加渴望独立,对成年人的生活会产生好奇和向往。同时,在这个阶段他们逐渐开始认识自己,渴望建立更多、更新鲜的人际关系,也开始试图摆脱父母的控制和约束。但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因此,初中阶段的教学非常关键,教师要帮助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而优秀传统文化就是非常好的教育手段,可以滋养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世界。古诗词教学是当下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古诗词当中有着丰厚的人文精神,这些人文精神能够对初中生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符合初中生的成长需要。

二、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优势

(一)古诗词和人文精神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对初中生来说,语文是认识人生的重要工具。语文这个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初中语文中的古诗词数量较多,并且古诗词中含有非常深厚的人文精神,古诗词的底蕴为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主编温儒敏提出,初中语文教材要有经典性,要有一定的审美功能,同时还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符合时代发展的特征。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对古诗词的选择主要依照经典性和丰富性的标准,这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代文学,更是为了提高教材的文化含量。这些古诗词还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易于初中生理解。教材选取的古诗词篇目丰富多样,不管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还是内在的精神演绎,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因此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人文精神。例如,学生通过苏轼词中豪迈的精神和气势,能够感受到宏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材当中含有十分丰富的人文精神

1.人生感悟

古诗词在教材中并非占最大的比重,但每一篇古诗词都具有非常丰富的人文精神[2]。比如在《卜算子·咏梅》中,陆游以一种豁达、坚贞不屈的态度来面对人生,将自己比喻成梅花,以梅花身上的那种傲骨来暗喻自己宁死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人生追求,也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刘禹锡在《秋词》当中表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豁达向上的力量。

2.思念故乡亲人

亲情在我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当中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很多古诗词当中书写了伦理和亲情。李白的《折柳曲》就是一首非常典型的思念远方亲人的诗;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表达了深厚的手足之情,他将自己对弟弟的思念寄托在月亮当中,这不仅体现他对亲人的思念,还蕴涵着非常浓厚的哲学意味。除了亲人之间的感情,还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情感——友情,尤其是邻里之间的友情。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非常热情好客,邻居之间互帮互助,带有一种温馨之感,这些都有在诗人的诗中展现。比如,《游山西村》就是陆游描写村民热情待客的一首诗。

3.赞叹自然

人类是依附于大自然生存的,自古以来,人类就非常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希望能够了解自己和大自然的关系,有不同的诗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大自然,看待我们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因为大自然是值得我们去尊重的,也是值得我们去赞美和爱护的。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连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则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色,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学习这些古诗词能够让初中生静下心来欣赏身边的美丽景色。

4.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

語文教材对爱国类诗词的选择比较精细,这类诗词所占比重也相对较大。比如,杜甫是一位爱国诗人,他非常关心人民和国家的安康,因此他的很多诗句体现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3]。《春望》就是一首非常典型的爱国主义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破败的忧虑。在安史之乱期间,杜甫正处于中年,不管是对人民还是对国家都有着非常浓厚的感情,希望国家能够逐渐安定,人们能够安居乐业,杜甫的这种爱国主义情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杜甫的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历史的变迁,能够真正感受到当时的历史和当时人们生活的环境和状态。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首体现作者民族气节的爱国主义诗歌,他哪怕是作为俘虏也宁死不屈。这些爱国主义诗词在我国丰富的诗词当中是非常耀眼的存在,是诗人们爱国主义情感的集中表现,学习这些诗词能够帮助学生们树立爱国意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使其产生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带有浓厚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三、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策略

(一)借助音樂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诗词当中的节奏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让学生把握诗词当中的情感基调,并借助配乐进行朗读,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学生通过有感情的诵读,能够真正感受到古诗词当中强烈的情感。但因为很多古诗词相对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兴趣和耐心。而很多学生对流行音乐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可将古诗词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展开教学。比如,由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到今天依旧是一首非常受人们欢迎的歌曲,人们不仅能够跟着歌曲进行哼唱,还能够将这首相对比较难理解的词背诵下来。古诗词与音乐相结合,使得原本十分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除了《水调歌头》,还有很多歌手演唱过改编自古诗词的歌曲。有一部分歌曲的名字与诗词原名不同,比如邓丽君的《相看泪眼》改编自柳永的《雨霖铃》。将古诗词改编成流行歌曲之后更容易被学生们接受,也变得更加活泼,能够让学生们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到古诗词当中美好的意境,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因此,这种通过音乐进行教学的形式,能够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古诗词当中的人文精神,能够有效地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借助意象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人文精神

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们的理解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内心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素材来培养学生的内在情怀,让学生能够不断加深对古诗词中的情感的理解。在古诗词当中,意象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意象是诗人从客观存在当中提取出来的,诗人将自己的理解和感知融入客观存在形成意象,这些意象的积累和结合也就变成一种意境。意象并不只是单纯的客观存在的事物,更寄托了诗人内心的思想情感。因此,意象也带有浓厚的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引导学生去寻找诗词当中的意象,让学生感受意象所表达的人文精神,用这些意象来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美好。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带有丰富意向的诗词,词人将枯藤、人家、小桥等意象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自己身在异乡的悲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画等形式感受古诗词当中的意象和意境。陶渊明的《饮酒》也是一首具有典型意象和意境的诗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诗词当中的情境画在纸上,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词当中的画面和情感,感受到诗词当中的人文精神。

(三)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根据古诗词本身的独特性,借助当下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当中的人文精神的理解。古诗词当中的人文精神来源于生活,因此要想更好地感悟这些人文精神,就一定要让学生回到生活当中去,在生活中感受古诗词人文精神的美好。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当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使其身临其境般真正感受到诗词中的思想内容和人文精神。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真正进入古诗词的意境,让学生真正去到山脚下和江湖边,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的意境,从这些现实存在的事物当中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真正体会诗人的心境。

结语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够弥补当下语文教学当中存在的不足,符合当下教育改革所提出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张明贞.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探讨[J].新课程,2021(11):197.

侯兴龙.人文精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1(18):107-108.

刘益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36):179.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