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学习能动性

2022-05-30 16:47翁丽
求知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摘 要:小学英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礎。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至关重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教材知识为主,这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逐步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并开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重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对此,本文从理清教学思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课堂氛围、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分层教学等五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学习能动性,逐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学习能动性

作者简介:翁丽(1978—),女,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三十九小学。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经济、教育等各领域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英语教学备受社会关注。但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当中,大多数学生学习时比较被动,他们没有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老师和家长时刻督促,这样学习效率不高,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并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如何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等问题是英语老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课,化兴趣为学习的动力,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走进英语课堂。因此,教师应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堂。

一、教师有清晰的教学思路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课堂教学是否顺利进行,教师的教学思路十分关键。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都是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因此教师的思路清晰,学生思路才能清晰。教师要研究新颖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方式、思路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前提。以教师为主体、片面强调教师的“教”是传统教学方式的特点,其主要通过“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等表现形式笼统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一来,“教”与“学”本末倒置,学生亦步亦趋、兴味索然,学习英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自然大大减弱。

“亲其师则信其道。”大量事实表明,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与对任课老师的喜爱程度有很大关系。如果老师具备个人魅力,学生容易对该老师的课程感兴趣;反之,如果不喜欢该老师的教学方式,学生会在课堂上开小差,或是有反感心理。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多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解决生活或者学习上的难题,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面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去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打心底地接受教育。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能自主地投入学习。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是师生展现自我的平台。英语课堂综合了听、说、读、写,对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快速适应并不容易。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带动课堂气氛,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有较好的印象。

(一)以歌导入,渲染气氛

欢快的英文儿歌是枯燥课堂的调味剂,学生很难拒绝充满快乐旋律的课堂,因此教师以歌导入课堂,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魅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播放一些相关的歌曲,如在学有关动物的内容时,可以播放“Bingo”,让优美的旋律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欢快简单的英文歌不仅可以轻松地把学生带进英语课堂,还能使学生通过歌曲联想到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二)课堂问候,提升口语

口语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部分,教师可以从简单的口语练习开始,让学生适应英语口语交流环境,久而久之,学生们耳濡目染,就能跟随教师自然地讲英语。

1.问候语

良好的课堂开端非常重要,教师从课堂开始就要主动、热情地问候学生:“Hello,my boys and girls,are you ready to begin?”“Shall we begin our lesson now?”“Let's start our class,shall we?”灵活多样、有趣新奇的课堂问候语能避免课堂的枯燥无味,从而使师生的课堂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提问语

疑问是打开课堂的钥匙,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态度要和蔼、温柔,避免让学生感到紧张,还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3.夸赞语

教师应常把夸赞语言挂嘴边,比如当学生做事情的态度非常认真,教师可以说:“You have such a positive attitude!”当学生在某些方面取得进步时,教师可以说:“You have very important Progress on...”表扬学生的合作精神,可以说:“You work very well with your classmate.”英语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一门学科,教师可以同时使用中文和英文教学,不断激励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三)眼神交流,拉近距离

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学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而紧张的课堂气氛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上,教师以眼神传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教学,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对大部分小学生来说,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到英语这门学科,因此他们会对英语学习产生一种畏惧感。对此,教师应创造一种轻松自在的课堂气氛,通过亲切的微笑、肯定的点头、由衷的赞许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从而使其更加积极上进,达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的效果。在讲课时,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正面的眼神交流,使学生建立自信心。

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一)活化教材内容

大部分学生缺乏相应的英语语言环境,而语言技能往往要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才能更好地被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应用角色扮演法,创设语言情境。众所周知,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擅长模仿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抓住学生的特点,将教学内容整合成生动的角色扮演活动。比如,在学习有关“Shopping in the supermarket”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模拟超市购物的场景并总结超市购物场景中相关的单词和短语,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让他们分别扮演顾客和销售员,以此高效学习英语知识。又如,在学习均衡饮食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蔬菜水果的模型。实物教学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对学生记忆单词有辅助的效果。情境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和环境、教师的交流互动,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境教学法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具有引导作用,也符合学生的情感变化和认知特征,将教材内容活化起来,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游戏教学法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受益。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分为音标、单词、句子、诗歌等,而课堂教学游戏涉及学生记忆、思考、运用等方面的素质,教师适当将教学内容游戏化,能有效满足小学生的需要,使其在听课时思维活跃,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潜能。在游戏教学中,学生们一节课能掌握并熟练运用七八个英语句子或十几个单词,日积月累,就能形成良好的英语能力。

(三)竞争教学法

俗话说:“水激石鸣,人激则进。”竞赛式教学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小学生好胜、爱表现是众所皆知的,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使其获得荣誉感。竞争教学法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英语是一门外语学科,大部分学生对它的接受能力一开始不会很高,而单一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倦怠心理。教师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便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学习,乐此不疲。例如,教师可以按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对在课堂上表现好、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会给予加分;相反,对表现不好、学习马马虎虎的学生,则扣分。每学期总表彰一次,分数最高的组别或个人会获得教师赠送的小礼品或小零食。在教师的督促和鼓励下,学生主动完成预习。日积月累,学生会慢慢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因此日渐浓厚。

2.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竞争能让学生勇于尝试、争取,而自信能让学生敢于竞争,从而在竞争中获得成就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就感,是推动学生前行的力量,这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有的英语课堂教学缺少交流、沟通与合作,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而竞争的引入能减少此类问题的出现。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各项任务和作业,小组作业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需要他们一起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与不同性别、不同能力的同学合作还能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集体归属感、认同感。同时在协作中,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品格。

4.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因此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非常关键。教师在课堂上设置小组竞争和个人竞争环节,能使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长与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在英语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有助于教学的事半功倍,学生积极主动地在竞争中学习英语,在学习中学会竞争。

五、开展分层教学

大多数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小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格外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回答问题非常积极、准确率較高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及时表扬,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另一种是偶尔回答问题、正确率不高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肯定他们的勇气,积极评价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思维方式,鼓励他们不要失去信心,加强知识积累。同时,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能嘲笑回答错误的同学。当学生举棋不定、不敢发言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凡事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通过鼓励机制带动学生积极发言,学生可以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同时教师能通过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这有利于教学设计的优化。

即使在同一个班上,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分层次的鼓励机制。对一些基础较好、较积极、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不断设置新的目标,更上一层楼。对于基础差一些的学生,教师则应提出基础性问题,使其有效掌握知识,还可以根据他们的进度适当增加难度,并给予更多的鼓励,让他们保持学习英语的热度和信心。教师应抓住课堂中学生的良好表现,客观地给予肯定,从而有效消除学生的羞怯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等方法,无不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智慧和教学功底。教师应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的基础上,充分引导、协助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采取适当的鼓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创新性,才能让教师上课更加生动,学生听课更加轻松,师生之间达成一种默契,从而使英语课堂更加灵动、形象、有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参考文献]

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张彦军.师生关系的心理学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3(2):86-88.

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