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美术社团的多向度建构

2022-05-30 11:25巫艳秋
文理导航 2022年25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巫艳秋

【摘  要】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校内社团建设一直处于教育阵地中的薄弱环节。很多一线教师在进行社团活动时总会遇到上级部门不重视、软硬件配套设施缺乏、课程建设与评估不完善等等困境。笔者认为教师自身的思考力与行动力是推进一切教育工作的良药。当下的小学美术社团建设要在美术教师自身成长的基础上,对接核心素养进行多向度建构,才能做出立足儿童发展的真教育。

【关键词】小学美术社团;核心素养;生命美育;多向度建构

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于2013年成功入选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在区教体局以及学校的整体规划下,笔者在2014年成立了童真水墨校级社团(张蓁画社)。在两三年的时间内,笔者关注儿童立场、自我提升、联接校本、打开课堂、打通空间、规划课程、建立体系等多向度建构,让自身与社团小成员都有所成长,也助推所在学校——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在2018年荣获“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项目:国画、板鹞、蓝印)”。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出台,笔者对如何全面、立体地建构小学美术社团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一、终身学习,追求形而上与高站位

《易经》云:“行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道与器,形而上与形而下是事物辩证统一的整体。从这一辩证的角度看,教育者的胸怀、情感、思想、思辨能力的高度会决定育人行动的力度与高度。作为小学美术一线教师需将阅读、学习定为伴随终身的修炼模式。

(一)开启网络阅读模式

关注权威教育网站,定期查阅国家与地方的教育政策和方针,其中国际美育的政策、本学科的教育现状等等也应成为查阅的范畴。例如,笔者通过浩瀚的互联网筛选出几百个有关儿童水墨话题的网站,梳理出当代儿童水墨画教学的现状与趋势,为社团发展做好前期调研。只有紧跟时代脉搏,把控教育方向,整体架构美育工作,才能立足全球视野,建构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美育体系。

(二)关注文本多元阅读

文本式阅读是让思想、思维体系化与深入化的学习方式。首先是整本书阅读,如哲学专著、美术史、美术技法与理论专著等等。再次定期阅读教育类期刊杂志。阅读切勿狭隘化,如育儿类、文学类的书籍、杂志也应是美术教师的读本。育人本身是全面的事业,而美育与其他学科、艺术形式、文学形式都是相通相融的,理清其间关系,才能成就以人为本的美育。

(三)学会请进来与走出去

最好最快捷的学习方式就是向身边的名师学习。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名师的为人处世、教育理念以及专业作品中,品悟其教育思想、品格情怀、作画风格等等。向名师学习的形式可以“请进来”,请进校园作讲座、作指导;可以“走出去”,参加他们的学术研讨活动、网络观摩等等。重在觅得良师,付出行动。

(四)走进教科研的良性循环

作为一线教师要关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知行合一,走进教科研的良性循环。例如每周教学反思、定期撰写论文、参与或主持课题研究等等。这样才能避免自己在原地转圈,让实践与认知都有不断的新突破。

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理念也随之不断跟进。教育者要以终身学习来修身养性,去多广角、多方式、多领域地看教育、看自己、看课堂、看儿童,做“学做思研”型的教育人。

二、定位方向,关照儿童本位与学科素养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到:“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征,课程内容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美术社团要对接核心素养观,尽快地定位社团发展方向,建构特色育人宗旨,成就儿童面对未来的能力。

(一)寻根,厚植文化底蕴

笔者所在的水墨画社团以我校第一任美术教师张蓁先生的名字命名——张蓁画社。张蓁于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究,笔墨干净,设色明丽。“他重视对物态的关注,讲求所绘对象的结构周到,进而达到其‘圆绽的视觉效果。”画社以先生的名字命名意在秉承张蓁先生的绘画与为人品质,以“悟道育美、嬉乐水墨、关爱童心”为张蓁画社的育人宗旨,为学员提供一个嬉乐水墨的场所。寻文化之根,才能厚植文化之底蕴,让文化之精神得以绵延。

(二)本味,立足儿童发展

小学阶段的儿童处在图式期与写实期,尤其是刚入社团一年级的小成员,一开始刚接触新鲜事物就有着无限好奇。面对这样的儿童,一味临摹传统水墨作品只会扼杀他们的天性,磨灭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笔者发现一个班三四十个小不点一上课就叽叽喳喳。此时,理解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善于和他们对话,才能搭建传统文化和儿童之间的桥梁。比如让初学水墨的孩子们从简单的画墨点墨线墨块开始。“孩子们,你们拉出的线条像什么呀?”“像不像山间弯曲的马路?”“像不像海面的波浪?”……“马路、大海好空旷,我们可以添些什么让它们热闹起来?”……及时的追问让形象与笔墨更丰富了,画面或变成雨中的马路,或变成开满夏花的山间,或变成鱼儿畅游海洋。让儿童站在教育的正中央,用贴近儿童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一下子爱上了“水墨”,善于表达与勇于创造的水墨精神传递着儿童的审美自信。“童真水墨”(以儿童的眼光选择绘画内容,化解水墨技法)成为笔者儿童水墨教学的方向。

(三)溯源,学科素养当先

美术是用视觉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可视性艺术形态。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等素养的养成需要知識、技能作支撑。小学美术社团通过主题单元式或项目化、跨学科等课程形式,进行美术学科为主体的长线探究,藉以达到持续理解,涵养在未来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的学科与跨学科素养。

三、打开空间,营造多元体验与任务情境

构建面向未来的教学空间体系,使之顺应教育的新发展已迫在眉睫。美术社团的教学空间要有美术学科性、开放性、互动性、延展性等特点。

(一)教室空间,打造属于孩子们的家园环境

“张蓁画社”拥有近80m2的室内活动空间。在画社内,笔者开辟出“戏墨廊”“大师坊”“画作墙”“明星台”“笔墨斋”等区域,营造一个充满童真意趣的水墨天地,将有限的空间无限拓展。

(二)网络空间,组建家校互动的网络群

在网络空间建立家校联动的平台,如社团微信群与QQ群,共享学员绘画成果与收获。例如在群分享学员的作品,无疑进行了一场“亲子水墨画展”,激励学员的同时,也提高家长对儿童水墨画的认同度。教师有时甚至还需要成为家庭教育的疏导者。

(三)校园空间,营造生命美育的情境场

校园是儿童生活与学习的情境场。在校园空间里捕捉校园生活的美,有利于激发学员情感,进行真实的学习。例如在《律动系列之足球》的单元课程中,有一课就是带着学员到学校的足球场上捕捉足球队员进行球赛的镜头。社团小成员们的真实感触一直持续到整个单元课程结束。

(四)社会空间,开辟学员的多元多维体验

博物馆、艺博园、社区等也是社团教学活动的空间场所。社会空间的打开会有更多的“不可预测”,这些真实情境让学员有更多维的体验,赋予他们应对未来的能力。

四、建构课程,引发问题群与持续理解

课程的建构,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实现特色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进行一切教學活动的中介。这对于社团建设亦是非常重要的。

(一)整体架构课程,以主题单元等课程体系作长线推进

儿童水墨课程的旨归在于让儿童站在教育的正中央。笔者为社团制定的课程主题从动物到花卉、人物,从亲近大师到走进校园,以主题单元或项目化等作长线推进。向传统致敬,也向现代学习;关注生活,也关注多元;既注重本土,又面向全球化;既关注儿童本真,又建构儿童的学科语言与美术素养。如“向大师致敬”系列中有“林中的鸟儿”“毕加索的壶与罐”等,“蕊春园林系列”有“亭台楼阁”“假山桥池”等。每个系列以一个小概念统整,关注教学内容、技法、文化、审美素养递增式提升的同时,关注在现实情境中由知识到能力的发展。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的难易及学员的实际情况,再分年级段进行细化。笔者在关注学科本味的同时,也培养学员的跨学科能力,如在设计“蕊春非遗研习·南通板鹞”单元课程时,利用“学习单”让学生通过数学、劳动实践课中的推算能力、木工制作等完成南通六角板鹞的骨架。新教学途径,将水墨与数学、语文乃至劳技、科学等学科相融合,让儿童水墨成为儿童生命化的表现与存在。

(二)优化问题情境,在探究思辨中推动持续理解

课程架构要以学科大概念为先,结合打开的教学空间、单元内容与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探究真实情境中的学科问题,梳理出指向学科概念的问题群,在开放性、多向度的课程推进中进行序列推进与高阶思维,借以达到持续理解。

(三)蝴蝶效应,进行社团课程与日常教学的双向奔赴

日常的课堂教学是最为重要的美育阵地。社团教师要善于将社团课程与日常教学进行相互补充与优化。例如笔者在进行《菊韵雅集》的主题单元课程时,将这组社团课搬到平时的教学中。因日常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笔者将原本10课时的主题单元课程浓缩成3课时,并重新设计了课前预习单、评价手册等。经过实践,笔者发现课程的优劣重在优化情境、助学与考量工具。社团课程与日常教学的双向奔赴可以让设计出来的课程更加多元与优化。

五、制度评价,关注全体学员与长线发展

社团中制度与评价要嵌入社团活动的整个过程,以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如评价方案要有评价指标、评价方法、权重分配和评价分值,既重视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如笔者对社团小成员进行激励性短线与长线的量化评价,笔者会从学员到班情况、整理画具、互动探究、思维素养、绘画技能与态度等状态,评出“每周之星”,期末学员收获“结业证书”。显性的评价方法让学员拥有“自我优秀”的意识。

从2014年建立“张蓁画社”至今,十几位社团学员的水墨习作远送英国伦敦参加“风从东方来”艺术作品展,朱花语的国画作品《嗨,滑起来》荣获由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笔者以社团课程《菊韵雅集》撰写的案例荣获2018年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案例征文三等奖。学员100%都参与了学校或社会美术展示活动。绝大部分学员在初中依然是美术或综合学习中的佼佼者。这些显性成效从某种角度可以证明从教师到学生、从空间到课程、从理论到实践、从制度到评价等多向度建构社团的策略是正确的。

文化的浸润需要一个绵延的历程,教育事业更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校内的美术社团要多维立体的建设与高阶的发展,借此培养出更多有艺术修养、有家国情怀、有远大理想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5月第2版.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探究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关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