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经济下直播营销对大学生群体 的消费影响研究综述

2022-05-30 11:59石小岑肖睿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26期
关键词:网红经济综述

石小岑 肖睿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消费方式的多样化,网红经济下的直播营销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选择渠道。大学生具备较高的市场潜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是网红直播营销的主要受众。基于此,文章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整理了网红经济下直播营销对大学生消费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网红经济下直播营销对大学生消费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产生消极影响的根源,并从直播平台、主播、大学生、高校、移动支付平台等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网红经济;直播营销;大学生消费者;综述

一、文献来源

在中国知网中进行高级检索,选用“直播营销”“网红经济”“大学生”作为主题词、关键词,选取2016~2021年为限定时间段,在总库中共搜到89篇相关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可知,2016~2019年,相关文献发表量逐年递增,而在2019年相关文献发表数量达到峰值,为35篇,占比39.3%。研究机构以高等院校为主,研究学科集中于教育学和经济学。

二、文献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

1. 网红经济

“网红经济”是指依托互联网传播及社交平台推广,通过大量聚集社会关注度,形成庞大的粉丝和定向营销市场,并围绕IP衍生出各种消费市场,最终形成完整产业链条的一种新经济模式(梁立明,2016)。李光斗(2016)认为,“网红经济”的实质是一种虚拟资源的分享,如颜值、体验、才华等,从而产生效益。

2. 直播营销

直播营销即借助直播这一形式来完成营销活动。网络直播营销是指以视频直播为手段,为企业实现在移动或PC端品牌推广或产品销售的营销模式(张淼,2014),可帮助企业提升品牌或增长销量。(李雨虹,2016)。谭畅(2018)等人认为,直播营销的优势在于其真实性和互动性。

3. 大学生消费者

大学生消费者具备高素质、高市场潜力,易受情绪影响,追求时尚潮流且购买欲相对较强。李艺(2014)研究发现,大学生消费具有以下特点:乐于追求新鲜事物;注重人际关系;缺乏计划性,注重即时享乐;从众性较强;追求品牌。姜兴楠(2020)发现,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偏好有如下特点:消费结构不合理、盲目追求不符合自身消费能力的奢侈品、理财意识较差、人情消费过度、存在冲动消费与超期消费等。魏志刚(2020)发现,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大学生兴起了欲望消费、快捷消费和超前消费行为。

(二)网红经济下直播营销对大学生消费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

1. 大学生观看直播营销的驱动因素

一项针对大学生观看直播营销驱动因素的问卷调查显示(兰岚,2019),大学生观看直播的主要驱动因素依次是:获取商品详细信息、增长见识、获得愉悦感、优惠力度、与主播互动、打发时间、学习技能、关注喜爱的明星主播等。在上述因素中,优惠力度是从物质层面驱动大学生观看直播营销的因素,但仅排在第四顺位;其余因素主要在精神或心理层面上为大学生提供满足感。

电商直播复刻了现实社会中的互动沟通情景,给受众带来“虚拟”陪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的情感和归属需求。由此可见,直播营销带来的精神或心理层面上的增值内容,在大学生进行观看营销直播的选择上有更强的驱动作用。

2. 大学生观看直播营销后消费的驱动因素

上述调查显示,驱动大学生在电商直播后消费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优惠的价格、性价比、对商品本身的喜爱度、限时限量销售、对购物主播的关注度、主播讲解商品的详细程度、该主播推荐商品的销量以及直播间氛围等八个因素。

可见,虽然大学生在观看直播营销时更多受精神层面的因素驱动,但在实际消费时,依然会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在物质上的消费可及性依然是主要内因。与此同时,大学生对电商直播的感性认同,如对直播商品的喜爱度、对主播的关注度,也是驱动其消费的重要因素。此外,从众心理也是驱动大学生直播购物的重要因素,部分大学生在消费时会关注从该主播那里进行购买的人数。

其他实证研究显示(李艺滨,2018),在网络直播环境下,优质内容、激励机制、网红个人魅力、增值内容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决策。优质内容是指对商品能进行全面阐释;激励机制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系列举措,如发放限时红包、优惠券;网红个人魅力是指主播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增值内容是消费者在观看直播过程中获得的其他收获,如精神愉悦、学到其他知识等。在上述因素中,对于大学生消费者而言,优质内容和增值内容的影响尤其显著(汪硕婷,2019)。

(三)网红经济下直播营销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1. 积极影响

提供更丰富的购物渠道。在直播营销出现之前,大学生常规的消费渠道主要是线下实体店购买以及线上电商门店。直播营销形式的出现,尤其是职业销售网红直播间的出现,让大学生在进行消费时能够多一种选择。

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随着知识和经历的增长,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已不仅局限于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之外,他们会更多地考虑购物过程带来的附加价值,如交流、趣味、新知识的获取等,这些附加价值正是网红直播营销所独有的。

节省商品选择时间。专業的网红主播能够借助视频这一形式,直观全面地对商品进行说明,客观地阐释其独特性,让观众迅速获取到该产品的优势,减少进行同类对比的时间和精力,高效进行购买决策。

价格优惠,性价比高。网红直播团队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往往能够争取到比其他渠道更大的优惠力度。大学生尚不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经济来源大多来自父母,购买力有限,性价比对其尤为重要。直播间优惠的价格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大学生节流,减轻开支负担。

产生名人粉丝效应,形成良好示范作用。在脱贫攻坚期间,多位网红主播积极帮助贫困县农产品打开销路,解决滞销难题,部分网红也因此被授予“扶贫大使”称号。这些网红主播具备深厚的粉丝基础,正能量的行为能够带来良好的示范效应,引导大学生上进成长。

2. 消极影响

出现非理性消费,增加经济负担。大学生处于消费相对自由,而经济独立性较弱的时期,消费计划性较差,消费观念不够成熟。相关调查显示,31.21%的大学生在接触销售直播后,网络购物消费额较之前增加。当大学生进入营销直播间,尤其是由销售类网红进行讲解的直播间,往往会被直播间琳琅满目的商品、主播的个人魅力和销售技巧、足够吸引人的优惠等因素所引诱,购买计划外的商品,出现冲动消费、超额消费、超前消费、从众消费等一系列非理性消费行为,增加经济负担,甚至过度超支,接触校园贷款。

难以辨认商品质量,维权困难。部分主播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存在夸大宣传甚至虚假宣传的情况,消费者很难对其进行辨别。而相较直营店,直播营销的售后服务较差,当消费者收到与期望不符的商品,想要联系售后进行维权时,直播平台和商家相互推诿,维权困难。这也是部分大学生不在营销直播间进行购物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网红经济下直播营销对大学生消费产生消极影响的根源

1. 平台层面

直播营销平台缺乏完善的行业协议,尤其是对违背诚信的主播行为界定模糊,相关惩处条款不够清晰明确。监管力度不足,全过程全覆盖的监管需耗费大量资源,现有的技术水平尚不能高效即时鉴别“夸大宣传”等不良行为。消极处理消费者的投诉、举报,未能很好地承担起为消费者维权的责任和义务。直播准入门槛低,缺乏系统专业的营销主播培训体系,主播在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方面水平参差不齐,为长期监管埋下隐患。

2. 主播层面

缺乏专业的商品挑选团队,对商品的品质控制能力不足。任何一个商品,想要彻底理解并进行说明,都需要其具备专业知识的储备,需要长期扎根在该产品领域,并积累丰富的产品经验。销售直播间待售的商品种类繁多,五花八门,这对主播的知识储备从广度和深度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从根本上辨别商品信息真实度,避免被动虚假宣传。此外,部分主播职业道德水平低下,为了保证销量获取提成,违背客观事实,主动进行虚假宣传。

3. 大学生层面

在进入大学校园生活之前,大学生的生活费开支大多由父母进行计划,大学生独立支配金钱的自由度较少。大学生活是一个金钱支配从严格管控向自由独立转变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大学生合理消费观淡薄,喜欢追求新鲜感、追求时尚潮流且购买欲相对较强,易受情绪影响。大学生在进入直播间时,往往怀着追求低价、省钱的想法,但一旦进入直播间,面对主播高超的销售技巧,容易被激起消费欲,难以抵制诱惑,导致出现非理性购买行为,购买计划外的商品,反而违背了省钱的初衷。

4. 科技层面

移动支付已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尤其是年轻人的支付习惯,支付宝、微信等主流移动支付平台深受年轻人信赖。近年,互联网金融开始兴起,各大支付平台也推出了自己的金融产品,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额度通常在1000元以上,并会随着用户诚信记录相应提升。互联网金融催生出大学生欲望消费、快捷消费和超前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魏志刚,2020)。

(五)网红经济下引导直播营销良性发展的建议

1. 直播平台

首先要建立健全产品交易管控机制,尤其是维权与反馈机制。直播营销的本质依然是电子商务,直播平台对电子商务的维权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存在售后纠纷时,需要有平台介入,投诉率高的主播和店家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与罚款。其次,搭建专业营销主播培育基地,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较强、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主播,并对其进行全方位考核,考核通过之后方可上岗工作,以此提高主播准入标准。可配备摄影、造型、商务、品控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培养直播团队人才,形成以主播为核心的专业团队支撑。

2. 主播层面

加强对营销主播这一职业的认识,培养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一个称职的营销主播需要对商家和消费者负责,主动深入学习相关产品知识,全面了解产品性能及特色,再运用恰当的销售技巧将其客观真实地推荐给顾客,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避免因受到商家误导或追求提成而进行虚假宣传。此外,营销主播曝光度较高,成功的营销主播往往具备大量的粉丝群体,因此营销主播需要规范自身言行,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给予受众正向的引导。

3. 大学生层面

做好周期性开支计划,培养理性消费习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期、月度、或星期开支计划,在扣除伙食费等必要开支之外,划定一部分金额为自由开支,并明确自由开支的购买范围。明确了金额和消费倾向,再去关注直播间的商品预告信息,明确意向购买清单,避免出现计划外开支和超额开支。若对主播的销售技巧没有抵抗力,可以选择在打开直播间时同时做其他东西,转移注意力,待到心仪产品的轮次时再专心聆听判断。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4. 高校层面

开设理性消费教育专题讲座,或消费心理相关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消费观。在消费心理相关课程中,可增加模拟实践环节,让同学们对消费者、商家、营销人员等角色进行扮演,并分享扮演心得,让大学生可以切实体會商家及营销人员的动机,体会如何运用销售技巧激起顾客购买欲,从而让大学生可以在技术层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防御,帮助大学生在尽量减少外部因素干扰的情况下,遵从消费初心,理性购买,减少非理性消费行为。

5. 移动支付平台

移动支付平台在设计金融产品的时候,可以对用户进行细分,针对大学生类别,调整缩减其借贷额度。在校大学生大多拥有固定的生活费来源,在学校的生活成本也不高,绝大多数情况下,来自家里的生活补贴已足够覆盖生活开支,针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国家也有助学金贷款、励志奖学金、勤工俭学等补助,商业金融借贷产品对大学生来说不具备必要性,这一笔借贷额度更多是被大学生用于计划外额外开支,使大学生提早背负本不必要的经济压力。

三、研究述评

根据现有的研究进行梳理可知,学者们对网红经济、直播营销等概念都有较为一致的认识,在直播营销对大学生消费的利弊影响、产生不良影响的根源、解决对策等问题上都有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观点,在理论研究上基本已经搭建起了较为完整的框架。

但是现有的研究多数为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偏少,学科也集中在心理学、市场营销学领域,学科丰富性和学科交叉情况较为薄弱。网红经济下的直播营销越来越进入人们的视野,研究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心理过程,可为网红经济的运营管理团队提供决策信息,从而对其多环节进行指导和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高品质营销,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梁立明.网红经济行业研究报告[J].首席财务官,2016(13):62-65.

[2]李光斗.超级网红如何打造个人IP[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285-292.

[3]张淼.社会化媒体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4]李雨虹.“网红+直播”开启精准营销新时代[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8):52.

[5]谭畅,贾桦,杜港,蒋丹.浅析网络直播的定義、特点、发展历程及其商业模式[J].现代商业,2018(19):165-168.

[6]李艺,杨月.当代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归因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05):428-434.

[7]姜兴楠.大学生电商平台购物现状的数据研究与评估[J].北方经贸,2020(06):48-50.

[8]魏志刚.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对策[J].时代金融,2020(24):114-115.

[9]兰岚,梁婧雯,王一诺.关于网络直播营销对大学生消费影响的调查[J].中国商论,2019(13):87-90.

[10]李艺滨,高杰,如梅措,罗中.浅析在线营销直播影响下的消费者行为[J].经贸实践,2018(05):161-162.

[11]汪硕婷,杜杰.网络直播对大学生消费影响[J].营销界,2020(51):5-6.

[12]魏劲夫,杨金云,陈文文.新时代网红经济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商论,2021(21):48-50.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网红经济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近代显示技术综述
论“网红经济”中网络编辑工作的重要性
谁给“网红经济”涂抹了虚假的亮色?
关于“网红经济”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网红经济”的阴影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网红经济”是种社会病
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