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2022-05-30 11:59李娟李飞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26期
关键词:老龄化

李娟 李飞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加之当前我国面临着劳动人口缩减的压力,如何开发和利用人口占比较大的老年人群体,充分挖掘和利用老年人的社会价值成为当务之急。文章旨在通过梳理老年人就业的基本现状并分析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借鉴国外在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促进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人力资源;老有所为

一、引言

我国自2000年前后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至今已有二十年。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老龄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并且具有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的特点。据有关数据预测,“十四五”时期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2021年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比已超14%,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已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为国家战略。

在我国人口结构中,低龄老年人占比较高并且在未来我国老年人口仍以70岁以下低龄老人增长为主。低龄老年人具有身体较为健康,头脑较清楚、经济能自立、再就业意愿强烈的特点,因此,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应当得到积极的开发和利用。开发老年人力资源能够有效缓解政府及社会养老负担,对改善人力资源现状、缓解劳动力供给压力也具有现实意义。

二、我国老年人力资源的研究现状

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主题“老年人力资源”,发现近年来相关论文研究呈上升趋势,梳理近十年的文献,整理出我国老年人力资源的研究现状如下:

(一)低龄老年人口为老年就业的主力军

张水辉、尚宇红(2019)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发现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就业的约有0.53亿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30.3%,老年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较年轻的年龄段,从年龄结构来看,60~69岁就业人群占整体老年就业人口的3/4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老龄就业人口逐渐减少。在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上,赵书敏、杨沛然(2017)也得出年龄与再就业意愿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的结论,即年龄越大,老年人再就业的意愿越低。

(二)老年人就业地区分布及产业分布不均衡

据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 (China Longitudinal Aging Social Survey,简称CLASS)数据显示,城市户口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是离退休金和养老金,而农村户口老年人则主要是依靠子女的经济支持和自己参与市场化劳动所得。陈磊等(2015)指出我国的老年人力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存在巨大差异,大致呈现东部沿海地区“质优量差”、中西部内陆地区“量优质差”的基本特征。在就业产业分布上,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城市、镇、乡村的老年人才就业大多从事农、林、牧、渔业这类的第一产业,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比例很小。

(三)老年人再就业渠道不通畅

刘青青(2020)研究指出我国老年人再就业渠道单一,未形成健全的老年人再就业渠道,专门的老年人再就业咨询机构和就业平台缺乏。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寻找工作的主要方式是委托亲友,而经过正规职业介绍机构和招聘会就业的老年人比例非常低。

三、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数据表明,我国低龄老年人(60~69岁)约有1.47亿人,占总人口的1/10①,低龄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势在必行。积极开发和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当前的养老金压力,而且老年人才特有的经验优势和文化积淀既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能促进文化建设,因此,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是可行的且必要的。

(一)可行性分析

1. 政策支持,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提供保障

2002年,联合国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立了三个优先方向的行动建议,并将“老年人和发展”放在首位,强调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这也是积极老龄化的重要体现。

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提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參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②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党的十九大制定了《国家积极应对老龄化中长期规划》,这是到21世纪中期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文件,提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任务,并明确规定要改善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有效劳动力供给。通过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提升新增劳动力的质量、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等措施,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这些政策都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提供了条件。

2. 老年人力资源数量多,预期寿命延长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2亿人,占总人口数14.2%,表明我国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相较于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13.5%)增长了0.7个百分点,预计2035年前后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1/4。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延长到77.3岁,但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仍是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虽然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但尚未有具体实施办法,就目前来说,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使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成为可行。

3. 老年人力资源优势明显

老年人力资源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具有丰富的知识、技能及经验,能够有效降低开发人力资源的成本,对就业的组织或企业来说,也可以降低企业组织的人力成本。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自2003年7月起,全国老龄委倡导并组织离退休老年知识分子开展志愿支援西部的“银龄行动”,参加活动的老年人才累计达500多万人,创造出80余亿元的经济价值。此外,老年人力资源拥有地方性知识和文化传承能力,能够起到必要的中介性作用,从而推进乡村社区文化复兴,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我国文化自信。

(二)必要性分析

1. 开发老年人力资源能够有效缓解劳动力供给压力

我国当前人口结构呈“倒金字塔”型,出生率的下降及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使我国面临着适龄劳动力的紧缺。在人口总量一定的先决条件下,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劳动适龄人口数量的减少,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许多劳动适龄人口因在校学习而无法参与社会劳动,这进一步加大了劳动力供给的压力。虽然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提到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但是当前政府的工作重点仍放在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对“老有所为”的关注不够,在老年人才开发方面的法规及政策存在不足,将老年人才资源排除在整个社会智力系统之外,造成人才资源极大浪费和闲置,开发老年人力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我国人力资本的短缺压力。

2. 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有助于减轻社会养老压力,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中指出,我国未来30年制度赡养率将翻一番,简单来说,在2019年,一个离退休人员由接近2个缴费人员来赡养,到2050年一个离退休人员则几乎需要1个缴费人员来赡养。到2027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将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至2035年,累计结余将可能耗尽。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负担加重,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而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有效缓解社会负担,同时,也能缓解家庭养老的经济压力,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更好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也是有益的。

四、国外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经验借鉴

(一)日本

日本从197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距今已有半个世纪,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5年就已达到“超老龄社会”。日本国民的平均寿命达到了83岁,居世界首位。日本是典型的少子高龄化社会,劳动力严重短缺,为此,日本政府十分注重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其在此方面已有许多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以逐步延迟退休为主要手段的高龄者雇佣政策,之后相继制定完善高龄者雇佣的相关法规,并根据《高龄者雇佣安定法》设立了日本老年人才中心,该中心为其会员提供工作机会,日本各地区老人在当地就可以加入老年人才中心成为会员,由此获得再就业机会。老年人才中心协会是隶属日本中央省厅的厚生劳动省唯一指定的组织,厚生劳动省直接为老年人才中心协会提供运营补贴和直接业务采购订单,并通过劳动局为老年人才中心联盟提供运营补贴、培训和支持,而老年人才中心协会又为老年人才联盟提供信息传播、支持、培训、指导、联络和协调等,截至2019年3月31日,日本已有83%的市建立了老年人才中心,老年人才中心实体已经达到了1299个,覆盖了日本98%的人口,并已接受了343万份劳务合同,合同金额达到了3185亿日元(大约等于189亿人民币),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日本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是由中央政府主导和支持,各级地方政府、各企业及家庭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事业和产业,以法律的完善为指导和保障,创建老年人才中心等实体,承载老年人就业的服务,其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二)美国

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美国老年人口的比重逐渐增高。为应对老龄化,尤其在促进老年人才就业方面,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借鉴。

首先,美国政府颁布制定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1965年制定了《美国老年人法》,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1967年颁布了《雇佣年龄歧视法案》,保障老年人就业的权力;1975年制定了《禁止歧视老人法》,其中废除了强制性退休的法律规定,并禁止70岁以下雇员被强制退休,明确支持老年人参与各种教育培训活动。

其次,渐进式延迟退休,采取弹性退休制度。美国逐步提升退休年龄限制,早在1935年,美國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案》就将男女法定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65岁。1983年修订《社会保障法》并决定从2009年开始,美国男女法定退休年龄延长至66岁,从2027年开始,美国男女法定退休年龄将延长至67岁。同时,为鼓励延迟退休,美国在社会保障福利领取上制定了严格规定:提前退休者只能获得低于100%的福利,推延退休者则可获得高于100%的福利。

再次,健全法律制度,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美国的老年教育实行的是终身教育制度,并且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保障,因此,老年教育能够迅速普及。美国的老年教育较为普遍的形式是社区型老年教育,社区老年教育以社区为依托,由与大学和社区学院保持密切联系的非营利社会福利机构组织,主要由公立或私立大学和私人慈善捐款来资助。老年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为美国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从而促进了老年人才再就业。

五、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国内老年人力资源研究现状的梳理以及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的分析,在借鉴国外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基础上,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完善法律体系

首先,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促进老年人才就业的导向作用,出台促进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具体政策性文件,建设反就业年龄歧视的相关法律制度,取消或降低老年人就业的年龄准入门槛。其次,完善促进老年人就业、保障就业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大致规定了如何保障老年人的权益,未有专门的促进老年人就业的法律条款或制度,因此,需进一步修改完善,制定专门的有关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实现“老有所为”的法律法规,促进老年人才就业,保障已经再就业的老年人的权益,使老年人才就业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国家可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鼓励用人单位聘用老年人,对聘用老年人的用人单位进行扶持和相应的奖励,如减免税收等。

(二)丰富培训内容,促进老年教育发展

当前我国老年人参加教育一般通过老年大学的形式,但是老年大学覆盖面目前只涉及市区,镇一级、乡村的老年人接触不到这种学习形式,而且,老年教育多倾向于培养兴趣,较少涉及能够就业的专业技能培训。因此,可以借鉴美国的老年教育模式,发展社区型老年教育,可以依托居委会或村委会,实现老年教育地域全覆盖,培养老年人再就业所需的专业技能。此外,我国当前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主要集中于对知识分子及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返聘,对其他阶层的中老年人再就业培训重视不够,因此,要大力开展对从事体力劳动下岗的中老年人力资源的培训以及扫盲工作,完善老年人力资源再培训的系统,提高老年人的就业能力。

(三)搭建老年人才服务平台,拓宽再就业渠道

国家可搭建老年人才再就业平台,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全覆盖的老年人才服务中心网络,实行分级管理模式,利用互联网统计录入老年人才的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库,为老年人寻找就业机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及家庭积极参与,拓宽老年人再就业渠道。

六、结语

在2021年结束的“两会”中,已经通过延迟退休的决定,后续会采取渐进式延迟的办法,这是我国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所迈出的一大步。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着力发挥老年人的积极作用,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保持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做出新贡献。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從而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经济发展、构建美好家园贡献积极力量。

参考文献:

[1]葛延风,王列军,冯文猛,等.我国健康老龄化的挑战与策略选择[J].管理世界,2020(04):86-96.

[2]张水辉,尚宇红.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低龄老年就业政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23(03):111-118.

[3]赵书敏,杨沛然.非首都功能疏解背景下北京市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7,5(09):3-16.

[4]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DB/OL].[2020-05-26].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525/6002102112002203.shtm.

[5]陈磊,周丽苹,班茂盛,郑运鸿.基于聚类分析的中国低龄老年人力资源水平区域差异研究[J].人口学刊,2015(04):55-65.

[6]刘青青.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J].决策探索(下),2020(11):10-12.

[7]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EB/OL].[2019-11-21].http://www.gov.cn/xinwen/2019-11/21/content_5454347.htm.

[8]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2-2-28].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202/t20220227_1827960.html.

[9]潘峰.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厦门市老年人才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J].老龄经济,2019,7(10):37-57.

[10]王成杰.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6.

[11]季年芳.基于AHP-SWOT分析法的高校老年人才资源开发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0,59(20):183-187.

[12]杜军玲.《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发布[EB/OL].人民政协网,2019-4-10.

[13]王磊,郝静.日本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实践与启示——以老年人才中心为例[J].老龄科学研究,2020,8(03):68-80.

[14]孙平,彭青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美德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经验及启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21):81-84.

[15]李朋波,白奔,张超.国内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述评与展望[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08):6-12.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评价研究”(HB20TJ003)。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老龄化
做好老年健康全周期管理 助力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祖母的小帮手:老龄化世界需要更多可随机应变的机器人
开业护士制度或可应对老龄化
刍议产品设计与老龄化市场
国家发改委专家:全面放开二孩不足以应对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