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云课程的实践探究

2022-06-02 01:11王亚娟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活教育实践探究

王亚娟

【摘要】以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探索基于幼儿共同经历的社会性事件,构建适宜的幼儿园课程活动,形成初步的园本云课程实践方案,通过云课程活动的开展与实施使幼儿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活教育;云课程;实践探究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教材。幼儿的生活中蕴含着无数教育资源,以生活为源泉,从幼儿兴趣入手,立足幼儿视角,追随幼儿的脚步生成独特的云课程活动。云课程是联系幼儿与经验的桥梁,在活动中幼儿需要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探究,从而建立新旧经验的联系,延展经验。实践中,幼儿园的云课程如何才能让幼儿经历、体验、发展呢?本文以“疫情之下,不一样的村落”为例,阐述了具体的实践探索。

一、始于经验,生成“云”课程

陈鹤琴先生认为,教师要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所以作为幼儿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时首先应该关注幼儿的需要和发展,以幼儿的兴趣为指向,给予幼儿探索和思考的空间,整合多领域的内容,为幼儿提供完整的生活体验。

(一)“议”资源——把握“资源”的适宜

“新型冠状病毒”的到来,让幼儿在居家生活过程中,发现自己生活的村落里正发生着变化,如:村里设置了核酸检测点、人们都在家里、出行要戴口罩查看健康码等。教师们及时捕捉到这一课程资源,通过与幼儿线上谈话活动,了解幼儿关注的事物。以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疫情之下的不一样为切入点后,教师先梳理在疫情期间居家生活指导中可以利用哪些资源及利用方式是什么?然后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预设幼儿可能引发的活动;最后分析教师的支持和家长的支持。通过年级组沙龙活动,结合当前的热门话题进行活动主题的选择。

(二)“议”方案——着眼“课程”的生成

课程内容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载体,各年级组组内进行商议充分考虑到幼儿之间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幼儿对事物认识也存在差异,选择幼儿周围生活中值得去探索的环境和材料、从而挖掘有价值的内容确定好活动主题:大班《测核酸的那些事》、中班《最可爱的人》、小班《测核酸 防新冠》,为“疫情之下,不一样的村落”云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做好准备。在确定云课程内容后,各班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或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每个年龄段所要开展的云课程主题网络图。教师要将预设的活动网络图发送到家长群,由家长向幼儿解说,最终师幼一起共同商量,制订具体计划和活动方案。

“疫情之下,不一样的村落”已经成为孩子们有着共同经验和共同兴趣的话题。幼儿就此在云端“互动场”与同伴和教师讨论。幼儿的兴趣点在积极互动中被教师及时地捕捉,然后教师罗列出幼儿的问题,如:“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进而搭建活动支架让活动真实发生,在云课程开展过程中幼儿经验得到扩展,能力得到提升。

二、展于兴趣,架构“云”课程

陈鹤琴先生认为,教师只有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才能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在“云課程”开发与实施活动中,要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追随幼儿的想法,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抓住时机适时开展活动加以引导。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去生成新的课程内容,完善云课程的课程框架。

(一)“选”路径——明晰课程架构

幼儿居家跟成人一样经历着防疫的生活,他们面对疫情也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云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眼中有儿童,心中有课程,就可以找到课程的出发点,提前预设好课程行进的路线,此路线包含多个分支:生活活动、户外活动、线上活动、实践活动、亲子活动等,教师做好重要时刻的记录,如幼儿经历的事件或活动,发现一部分有价值的问题在此次活动中无法得到解决等,这些将代表着一些新的教育契机。当然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也要懂得运用“留白”艺术,顺应孩子的需求去结构化。

(二)“选”模式——聚焦课程审议

教师意识到云课程的实施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基于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点状解读,走进儿童的心里,挖掘有价值的教育素材,如教师在云端“时光机”可以查看幼儿的行为表现,根据家长的分享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时光机”的记录也让教师们能够静下心来与幼儿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经验、理解孩子,从而进行更多有意义的教育。然后教师们通过线上审议,运用集体智慧理清脉络,重构云课程实施框架,继续深入开展上升到面,从进一步明确课程的价值取向。

通过从“点状解读—线上审议—面上推进”三个维度的课程审议模式,思考后续云课程可能发展的方向,开始架构“疫情之下,不一样的村落”云主题经验脉络图。以大班《测核酸的那些事》、中班《最可爱的人》、小班《测核酸 防新冠》为中心的主题,开始辐射出相关的子主题如:大班“测核酸在哪里?”“寻找核酸检测点”“设计核酸检测点分布图”;中班“我们可以做什么?”“防疫一线的事”“防疫一线的人”;小班“测核酸前”“测核酸中”“测核酸后”等。

三、成于体验,发展“云”课程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的经验源于环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幼儿是通过“直接(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获得学习经验的,这就需要幼儿有真切的生活体验,体验是幼儿最真实的内心感受。依托于“疫情之下,不一样的村落”云主题经验脉络图,师幼之间展开了一段非同寻常的体验课程,实现环境与课程、环境与幼儿的共生共长。

(一)“活”思考——探讨幼儿表征为突破口

随着疫情的推移,幼儿已经从单纯地学习活动、亲子游戏中变成主动探究,成为战“疫”中的一员,这段加长版的体验课程带给幼儿可持续发展。在课程深度发展过程中,幼儿通过体验后进行一定的理解与分享,教师需要激发幼儿用自己理解的符号进行表征,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理解,表征形式也不同,教师透过幼儿的表征洞悉幼儿的真实想法,以便教师灵活选取后期活动素材并进行“预”思考。如大班在先开展绘制自己核酸检测点,并在地图上寻找核酸检测点的位置的过程中,对地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就出现了核酸检测点地图的设计与绘制。

(二)“活”实践——找准家园合作为切入口

疫情之下的课程内容是递进的,一次次的延迟给教师带来了无限挑战,每一个时间段的活动内容不可复制,随着疫情的变化,孩子们的关注点与问题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站在儿童的视角灵活制定课程内容,使其具有鲜活性,并且以家园合作为切入口,及时与家长沟通,收集并整理家长对幼儿在活动中的体验情况。家长的反馈直接影响下一阶段课程能否有序、高效开展,也是判断之前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准。如:在大班开展绘制核酸检测点地图时,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成功制定了制作核酸检测的标识和制作检测点地图的计划。

在云课程的开展与实施过程中,以突发性社会事件为媒介,在师幼、家园共同努力下开发可利用的资源。因为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中,所以课程计划需要在师幼的不断互动中进行调整,没有固定的轨道,以此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同时为了使云课程活动不断地完善,可以对活动进行延伸,通过班级微信群等交流平台与家长交流,通过解读幼儿的表征和征求家长对后续云课程活动的意见,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造,从而让云课程活动的开发更为深入。

总之,云课程“疫情之下,不一样的村落”的实施开展是一个延续且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适时地注入新鲜血液,更新教育理念,避免课程这台支架生锈。教师在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下,对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筛选还有实施途径的选择等方面做到与时俱进,回归儿童立场,让特殊时期里的课程也能照亮孩子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张晗.浅谈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之“活”[J].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21(12):12-13

[2]王翠萍.体验范畴下幼儿园项目课程的实践探究 —以中班项目课程“疫情来了”为例[J].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0(3):18-21FB76B31A-A5C7-4360-AA2C-3D4E28E8AD3F

猜你喜欢
活教育实践探究
分析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活教育
论陈鹤琴“活教育”对大学生德育的启示
“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渗透
论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实践探究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