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海量深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2022-06-09 22:24陈武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14期
关键词:海量阅读深度阅读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要破解“海量阅读能力”和“深度阅读能力”同步发展的教育难题,需深入梳理儿童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关系,辩证分析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内在逻辑,准确把握海量阅读与深度阅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价值性与工具性的实践张力,系统构建具有三重张力结构的阅读教学体系,以育人价值引发海量阅读与深度阅读的内在潜力,以阅读关联触发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合力,以多元评价突破价值性和工具性的外在活力,使阅读教学全面、深刻、立体。

关键词:海量阅读;深度阅读;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5B-0035-05

在网络普及、知识爆炸、信息海量的当今时代,大众的阅读方式日益呈现为电子化、碎片化、消遣化、随意化、浅层化。快餐式阅读、替代性阅读等浅阅读的现象愈发严重。这种趋势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素养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当前,如何在海量信息阅读的时代培养学生深厚的阅读素养,实现“海量阅读能力”和“深度阅读能力”同步发展,成为教育者亟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探索中,我们深入梳理儿童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关系,辩证分析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内在逻辑,准确把握海量阅读与深度阅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价值性与工具性的实践张力,理清理念、澄清关系、看清价值,系统构建了具有三重张力结构的海量深阅读教学体系(如图1),使阅读成为儿童语言学习的起点、素养提升的支点、文化传承的基点,使语文教学全面、深刻、立体,实现海量阅读、深度育人。

一、以育人价值引发海量阅读与深度阅读的内在潜力

海量阅读即广泛大量的阅读。阅读数量大,阅读内容广,但不做深入思考而采取跳跃式阅读的方式属于浅阅读,与之相对的为深阅读。深度阅读与三个维度有关:第一个维度是与信息的获取有关,深阅读是促进理解的一系列过程,从碎片式、经验化的思维转向整体性、理性化的思维开始的;第二个维度与感受有关;第三个维度与交流相关[1]。深阅读是一个多元对话的过程,把书读厚,读出书中的韵味,读出文本的境界,并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更可以提高生命的高度[2]。我们希望在深阅读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自主地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进行阅读反思、思维创造、审美表达。

围绕“海量”与“深度”在育人价值维度上的张力,我们提出海量深阅读“五度”目标,即阅读向度、阅读广度、阅读深度、阅读关联度、阅读效度。其中,阅读向度是价值方向,包括言意共生、情智交融、人文相长,指向学科特质的语言与文学、儿童立场的自由与发展、民族品格的文化与审美。阅读广度是基础,包括阅读量和阅读类别,指向学期阅读量及多文体、跨学科、跨媒介阅读。阅读深度是阶梯,包括思维发展与审美表达,指向有立场的反思和有创意的拓展。阅读关联度是空间,包括媒介关联和生活关联,使阅读扩展为学生生活的空间。阅读效度是标尺,包括时间管理和意义整合,指向阅读习惯与阅读品质。“五度”目标,亦如一座灯塔,指引学生在海量信息的大洋里自由潜行,深度遨游。

在阅读“五度”目标指引下,我们调整海量阅读与深度阅读之间的关系,使海量深阅读以价值向度统领阅读,让儿童在情境多样、资源丰富的知识海洋中涉猎广博知识,并在有立场的反思和有创意的拓展中步入言意共生、情智交融、人文相长的语文境界。

有了价值方向的引领,阅读就不仅是一个量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深度的问题。阅读向度作为价值取向,统领阅读的广度、深度、关联度、效度。学生的阅读既要有广度,在扩大阅读量和阅读类别的同时,更要提高阅读的深度。阅读的效度和阅读关联度一方面帮助学生通过加强时间管理和优化阅读方法,拓宽阅读媒介,提升阅读量;另一方面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引发思考,整合意义,使学生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获得个人的深阅读体验。海量阅读是深度阅读的基础和途径,深度阅读提升海量阅读的品质与意义,两者共生育人。

二、以阅读关联触发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共生合力

温儒敏教授说:“语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就是半截子的。”[3]围绕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在内容维度上的张力,海量深阅读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为主导,通过阅读关联,拓展阅读资源,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产生关联,实现课内外阅读深度融合;通过媒介关联与生活关联,将学生的课内阅读体验扩展到课外阅读或课外生活中,从而形成赋能却不增负的儿童阅读合力。

(一)构建海量深阅读主干课程

结合上述的“五度”课程目标,海量深阅读依托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通过阅读关联,相机补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岭南优秀文化等教育资源,系统设计以国家语文课程为主导,统领课内外阅读内容的海量深阅读主干课程(如图2)。

主干课程包括“我与成长”“我与祖国”“我与世界”三大课程模块。“我与成长”引导学生培养友爱尚美、品格自律、珍爱生命的价值观,其中包括“故事天地”“成长印记”两个课程群,其下包含童话故事、美好品质、多彩童年等二十三个主题单元;“我与祖国”围绕国家认同、民族精神、文化自信的价值观,分为“祖国山河”和“民族文化”两个课程群,其下含有祖国山河、乡村生活、名胜古迹等十五个主题单元;“我与世界”围绕责任担当、热爱自然、崇尚科学的价值观,设计了“神奇的自然”和“科学的翅膀”两个课程群,其下包含四季的腳步、奇妙的动物世界、插上科学的翅膀等十五个主题单元。三大模块、六大课程群、五十三个主题单元,围绕着“五度”,将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以实现海量深阅读的目的。

有了主干课程的统领,阅读不仅是课内语文学习的问题,而且是课外兴趣偏好的问题。课内是主干和主导,课外是运用与综合,两者相生并行。

(二)实施海量深阅读整体教学

我们以统编语文教材为依托,结合单元主题,通过阅读关联,拓展相关资源,实施海量深阅读。如何实现赋能不增负?这需要我们从课程的角度去思考和实施整体教学,即综合课程内容,调整及优化教学过程,重组学习空间,实现海量深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中,我们构建了包括五个课程实施模块、五个学习活动的海量深阅读整体教学框架(如图3),协调推进,实现教学变革。

现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神奇的大自然”(见表1)为例,说明单元整体教学安排:

教学实践中,我们依据主题单元目标,分析学习内容特点,拓展相关主题阅读资源,重组课程学习内容,调整教学时间,整体设计单元学习,形成课内课外课程聚合力,由此深入推进海量深阅读教学。

三、以多元评价突破价值性和工具性的外在活力

围绕阅读能力的工具理性与阅读素养的价值理性在目标维度上的张力,海量深阅读围绕“五度”课程目标,构建多维、多层的多元评价体系,使语文学习的价值性和工具性共同指向语言学习的起点、人文素养的支点、文化传承的基点。

(一)构建基于“五度”目标的评价指标

根据“五度”课程目标,项目组与华南师范大学莫雷教授合作研究,初步构建出指向多维教学效果、多层学习的海量深阅读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阅读向度、阅读广度、阅读深度、阅读关联度、阅读效度五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均有两个二级指标。各评价指标及其细化的内容如下:

阅读向度包括情智交融、人文相长两个二级指标。情智交融指向个人修养,包括社会担当和品格自律两方面内容。人文相长指爱党爱国,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培植民族精神,生长中国精神,包括家国情怀和人文情怀两方面内容。

阅读广度包括阅读量和阅读类别两个二级指标。阅读量包括每天阅读习惯及阅读数量。阅读类别包括多文体阅读、跨学科阅读、跨媒体阅读。

阅读深度包括思维发展和审美表达两个指标。思维发展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联想与想象,指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二是质疑与发现,指能在阅读实践中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方法解决问题,并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审美表达包括:一是欣赏共情,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美,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二是创意表达,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个人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讲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及美感,具有创新意识。

阅读关联度包括媒介关联与生活关联两个指标。媒介关联指通过多媒介阅读建立信息的关联,产生意义链接,完善个人知识结构。生活关联指阅读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主动形成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理解生活、融入生活、热爱生活。

阅读效度从时间管理和意义整合两方面评价。时间管理包括学习目标管理、时间管理策略两方面。阅读时间管理高效,在增加阅读时长的同时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效率,保证阅读质量。并在阅读中获得个人的独特感悟以及由此带来的乐趣。阅读目的明确,在阅读过程中能排除干扰,注意力集中。意义整合包括价值观念、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三方面内容。

(二)实施多元的评价方式

根据各指标的内容和需求,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对现有较为成熟量表的收集、整合、创新,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海量深阅读教学评价工具,通过量表(调查问卷)、阅读水平测验、阅读速度测验等不同的方式(见表2),以检验海量深阅读教学的效果。

实践证明,与传统的教学评价不同,海量深阅读多元评价强调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在增值性评价中,不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最终评价标准,而是通过监控学生的阅读动态,从多角度分析多樣化数据,发现学生的进步。教师从关注学生之间的对比评价,转而进行学生个体内部的语文价值和语文能力的进步评价,从而使评价更客观。有了多元评价的导向,阅读不仅是语言学习,而且是文化传承。课内阅读是主驱与定向,课外阅读是内化与提升,两者互为表里。

综上所述,海量深阅读尊重儿童阅读素养成长的客观规律,以“五度育人”为目标,以育人价值引发海量深阅读内在潜力,以阅读关联触发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共生合力,以多元评价突破价值性和工具性的外在活力。以阅读活动课程化为抓手,以激励师生共同发展为动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强、效果可以检测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为有效解决当前儿童阅读教学的困境提供了一个有推广价值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李桂华.深阅读:概念构建与路径探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6):50.

[2]邹振江.深度阅读“真滋味”[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21):52.

[3]温儒敏.忽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就只是半截子的[J].课程·教材·教法,2012(1):49.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基于统编本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项目式阅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研究”(2020YQJK049)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2-02-12

作者简介:陈武,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校长,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海量阅读深度阅读小学语文教学
海量阅读丰富文化积累互动评改助力轻松写作
基于海量阅读提高学生英文阅读能力的思考
五好育入开出灿烂之花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戴着镣铐起舞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元化引导促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
小学生海量阅读兴趣的培养